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向往的生活》首播风味依旧,假装陶渊明,其实装蒜又悬浮

《向往的生活》首播风味依旧,假装陶渊明,其实装蒜又悬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佳豪说科技 访问量:3814 更新时间:2023/12/22 16:03:31

5月8日夜间,慢综艺《往的生活》第四季首播。这档综艺备受期待,原因也相对简单,城市生活的观众太需要一种田园式的内容来完成大家对于农村人自然风景的想象力了。只从这个观众特定需求来看,《向往的生活》绝对是一部非有趣的慢综艺节目,能够让大量观众欲罢不能。

这档综艺的最大精髓,就是黄磊给大家做饭。第一精髓,是田园里边有什么,随手采摘回来,直接就做了吃掉。第二精髓,则是做饭的方式非常田园化,尤其是芭蕉叶包起来烤制的方式,这很好地满足了城市青年对于野炊的想象力。第三精髓,则是朋友们聚在一起,把酒言欢。

显然,在第四季首播的剧情当中,依旧是触手可及的食材,依旧是非常有趣的烹饪方式,依旧是明星云集的晚餐盛宴。一边吃着纯天然的美食,一边聊着城市农村观众都比较向往的明星工作,这确实是很多人向往的美好生活了。

当然,《向往的生活》当中也会出现农活儿,比如,这一季的首期当中,出现了种西瓜。对于并不熟悉如种西瓜的城市观众而言,这项农活无疑带有猎奇的观感。整天吃西瓜,还不知道西瓜怎么种的,看明星们劳动一下,自己也有了田园乐趣。但我想说,这样的农事,其实是非常悬浮的。

当然,如果我们强行给地膜加戏的话,也可以找一些地膜的作用,比如,防草。不少农事作业当中,确实用地膜防草。有地膜的地方,草会压在地膜下面,生长更加缓慢。但是,插入西瓜秧苗的地方,必须用土封住,这样才能让地膜内空气稀薄,延缓野草生长。显然,《向往的生活》当中,一个大窟窿一个大窟窿的种植方式,就纯粹城里人的瞎糊弄了。

第三,西瓜移苗种植后的浇水问题。有观众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追问,西瓜苗为何种在地膜的边缘,而不是中间位置。很简单,为了浇水便利。正常的西瓜种植,没有地膜的地方,就是浇水的地方。水不走膜,湿度要细过去才行。为什么这么做呢?

标签: 陶渊明

更多文章

  • 大明舰队宣威于四海,巧遇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陶渊明

    郑和的船队在公元一四零六年的七月中旬拔锚驶离了爪哇,朝着西北的方向前进,目的地是满剌加,满剌加又称马六甲。三天之后,大明舰队抵达了麻逸冻列岛。郑和原本要赍玺书赐物给该地的首领,后来看到这小岛服属于爪哇,而且除了煮海水为盐,酿甘蔗为酒之外,并没其他珍贵的方物,于是仅停留了一天,观察一下岛上的田野民俗,

  • 寨沙侗寨,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来种花标签:陶渊明

    《20230323阴-从寨沙侗寨到遵义》《万里随行录22-从寨沙侗寨到遵义》昨夜春雷雨密音,晨山远雾沐青林;淙淙流水黄花近,向上梯田望谷深。昨夜梵净山雷雨,惊雷伴着雨声淅淅沥沥。晨山云雾缭绕,雨后山色愈新,春草、新芽衔露珠,河水潺潺尽欢声。跨过锦江河,寨沙侗寨近在咫尺。河边银杏树绿绒垂挂,新芽伴生,

  • 陶渊明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一名潜。世人称赞他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曾经任职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四十一岁时任彭泽令,当了八十多天,因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弃职归隐,躬耕田园。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隐逸诗人。陶渊明自幼学读儒家的各种经典书籍,喜欢思考事情,有自己

  • 安徽池州有一座陶公祠,为纪念陶渊明而建造,可以感受陶公遗风

    历史人物编辑:落榜进士标签:陶渊明

    疲于奔波的现代人都向往田园生活,而田园生活的代表人物、田园派诗歌的祖师爷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的一生,归隐前后是重要分水岭,归隐前其在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的经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对其之后的人生有着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池州东流镇,在东晋时为彭泽县黄菊乡,陶渊明曾在这里当县令,留下了“采菊

  • 采菊东篱,种豆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东晋暗流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义熙元年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彭泽县令的职位上,经过八十五天的“煎熬”之后,终于大澈大悟,毅然挂冠弃职而去。自此,东晋官场上少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吏,山水田园间却多了一个潇洒不羁的诗人。陶渊明从二十几岁出仕开始,经历了十余年的官场浮沉,先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等末流小官,时

  • 陶渊明的那一块没有干扰的田地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他对菊花的热爱让普普通通的菊花成了高洁的象征。但是作为山水田园派的开山祖师,陶渊明最大的成就却是他的那一方“田地”。这是一块超脱世俗干扰的精神净土,也是一块现实的士大夫躬耕的农田。今天,我们就说说陶渊明的那一块没有干扰的田地。陶渊明的出身并不差,渊明曾祖或为陶侃。

  • 陶渊明的文学情怀,是从酒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陶渊明

    第一次读卡尔·波特《空谷幽兰》,才知现今中国,仍有无数隐士,生活在群山缭绕、远绝人烟的山野。“隐士”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文化,根植于我国传统文明,历代不绝。巢父、许由、伯夷、叔齐、庄子。绝世离俗,自洁其志,不堕尘网。然而要说古来第一隐,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绝对是古来隐士第一人,“不为五斗

  • 五月烟花下扬州,陶渊明也当爱上这里的桃花源

    历史人物编辑:邑人电影院标签:陶渊明

    本文作者:华华公子从扬州市中心骑电驴20分钟到观音山,拾级而上,爬升几十米来到平台处,复行数十步,便豁然开朗——我们到了有2500年历史的堡城村。第一次是从这里上去的,后来去多了才知道:条条大路通堡城它是扬州古城的发祥地,是最繁荣时期的扬州城一一隋唐扬州城之所在,紧邻汉广陵王墓、隋炀帝陵、唐子城遗址

  • 苏轼偶像陶渊明其实并非真隐士,历代文人楷模陶渊明才是真猛士!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陶渊明

    中国浩如烟海的诗人中,除李白和杜甫以外,我们最熟悉的也许要属陶渊明了。陶渊明在历代文人骚客心目中的地位无比崇高,还有苏轼这样的大粉丝,曾经写109首《和陶诗》表达自己对偶像的推崇。在人们印象里,陶渊明不就是个穷的【找邻居要酒喝】的干巴小老头吗?哪怕说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怎么看都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

  • 陶渊明作品中的千古名句名言,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宁静!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文学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1、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出自《陶渊明集》,意思是:还没有说话心就已经醉了,不用再喝酒了。应该是比喻友人知己相逢,心中无比高兴的意思。2、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三》,大意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