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西昌侯萧鸾废掉萧昭业后,另立他的弟弟萧昭文继位,新安王萧昭文继位之后,封赏各王公大臣。封鄱阳王萧锵为司徒,随王萧子隆为中军大将军,卫尉萧谌为中领军,司空王敬则为太尉,车骑大将军陈显达为司空,尚书左仆射王晏为尚书令,西安将军王玄邈为中护军。
其他的亲王勋贵,也各有迁调。萧鸾的侄子萧遥光、萧遥欣二人并没有立功,萧遥欣却凭始安王萧道生长孙的身份承袭爵位,这次又被萧鸾保荐为南郡太守,并留在京师当参谋。萧遥光被任命为兖州刺史。萧遥欣的弟弟萧遥昌出任为郢州刺史。
萧鸾已有心篡位,所以将三个侄子安插在朝廷内外,为以后的谋朝篡位做准备。
鄱阳王萧锵、随王萧子隆二人虽然还年轻,但名望很高。萧鸾从心里对他们十分忌惮,但表面上却显得十分友好。萧锵每次去拜见他时,萧鸾常常匆忙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到车子后面去迎接。
说到国家大事,萧鸾无不声泪俱下,表现得非常忠贞,因此萧锵很信任他。
朝中各方都倾向于萧锵,劝他入宫发兵,取代萧鸾,辅佐朝政。制局监谢粲游说萧锵和随王萧子隆,对二人说:“二位王爷只需乘着油壁车进入宫中,把皇帝带出来,挟持到朝堂之上,左右辅佐,发布号令,我和其他人关闭城门,带卫士前来声援,谁敢不听令呢?只怕东府里的人会乖乖地把萧鸾缚送过来呢。”
萧子隆想认真计谋一番,萧锵却摇摇头说:“
萧鸾大权在握,京城的兵马全归他调度,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萧鸾是一只猛虎呢?这个办法很难行得通。”
马队头目刘巨是武帝时的旧人,他来见萧锵,要求和萧锵单独说话,跪下磕头,力劝萧锵采取行动。萧锵命令准备车马,将要进宫,但是又回到内室,与母亲陆太妃告别。
陆太妃究竟是女流之辈,没见过这样的世面,一听到这样的大事,吓得连话都说不清楚,连声劝阻
。萧锵本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见母亲劝阻,又犹豫起来,一个人在家里徘徊了半天,始终拿不定主意。
结果天黑了也没有出发。
萧锵身边的典签知道了这一计划,就向萧鸾告发了他。萧鸾得报,立即派遣两千士兵围住萧锵的住处。萧锵毫无防备,自知反抗也是徒然,只得束手待毙。随后,谢粲、刘巨也被一锅端了。
萧子隆一直在等萧锵进宫,但等了一天,一直到晚上,还没有萧锵的消息,正准备就寝,忽然传来鄱阳王府已被东府兵包围的消息。萧子隆知道事情发生了变化,可他又拿不出任何应急的办法,长叹一声,也就听天由命了。
过了片刻,东府兵果然蜂拥前来,直接闯进来,将萧子隆乱刀砍死了。两家的家眷全部遇害,家产也被抄没。萧锵二十六岁,萧子隆二十一岁,
一叔一侄,携手到鬼门关报到去了。
江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是萧子隆的七哥,听到二位王爷被杀的消息,非常气愤,欲起兵为二位王爷复仇,考虑到生母阮氏还在建康,如果贸然动手,等于送了老娘的命,于是秘密派人进京,接母亲来寻阳。
阮氏到底是妇人之见,竟不知这是天大的机密,临走时竟然派人通知侄子于瑶之,叫他为自己早做打算。
于瑶之不顾及姑侄之亲,反而跑去向萧鸾告密。
萧鸾当即向齐主萧昭文上奏,说萧子懋谋反,并擅自下令内外戒严,令中护军王玄邈率兵讨伐萧子懋,同时又令军将裴叔业与于瑶之率兵袭击寻阳。
萧子懋与防阁军将陆超之、董僧慧商议,担心从建康来的大军会逆流而上,袭击湓城,便命参军乐贲率三百精兵驻防湓城。
裴叔业率兵乘船西上,行驶到湓城,见城上有兵防守,不动声色,让士兵对城上喊话,说是奉朝廷命令,前往郢州的行司马事,并让士兵拉满帆,疾驶而过。
湓城的守兵见船队驶过,当然放心了,天黑后,都安心地睡觉去了。
三更时分,裴叔业率军顺流而下,悄悄靠岸后,扒城而入,杀进湓城
。乐贲在睡梦中被惊醒,急忙穿上衣服,出门察看发生了什么事,谁知刚出门,迎面便碰到裴叔业,情知不妙,转身就想跑。
裴叔业大叫:“速降免死!”
乐贲知道跑不脱,只得转身跪下请降。裴叔业占据湓城后,听说萧子懋的部将多是雍州人,骁悍善战,不易攻取,于是派于瑶之先去寻阳城招抚萧子懋。
萧子懋因为湓城失陷,正急着召集府州的将吏登城抵御。突然见到表兄于瑶之前来叩门,忙命人打开城门,将于瑶之请进来。
于瑶之进城和萧子懋行过了礼,开口便说:
“你现在如果能够主动放弃,回到京城去,一定不会有什么担心之处,正好可以做一个闲散之官,仍然不失富贵荣华呀!”
萧子懋不出兵攻打裴叔业,部下的情绪就渐渐有几分沮丧低落。中兵参军于琳之是于瑶之的哥哥,他劝说萧子懋以重金贿赂裴叔业,可以免除灾祸。萧子懋派于琳之前去,但是于琳之却又劝说裴叔业捉拿萧子懋。
裴叔业派军主徐玄庆带领四百兵士随于琳之进入江州城,萧子懋手下的官员们纷纷四散逃命。于琳之领着二百人,手执刀剑进入萧子懋的住处。萧子懋见此情形,大骂于琳之说:“无耻小人,怎么能忍心干出这样的事呢?”于琳之用衣袖遮住自己的脸,让人杀死了萧子懋。
主人死了,府中的僚佐逃跑一空,只剩下几个仆役。外面的士兵不是逃走,就是缴械投降。
王玄邈率大军随之占领了寻阳城,并分兵搜捕余党。
王玄邈抓住了董僧慧,将要杀他,董僧慧说:
“晋安王萧子懋举义兵,讨逆贼,本人确实参与了策谋,现在能为主人而死,死而无怨!但是,希望能在晋安王的大殓之礼举行完毕之后,我便就身鼎镬,以求一死。”
王玄邈觉得董僧慧非常有义气,叹道:“好一个义士!你自便吧!我会报告萧宰相,免你的死罪!”
董僧慧也不言谢,自去买棺安葬萧子懋。
萧子懋的儿子萧昭基年仅九岁,被关在狱中,他在绢布上写了一封求救信,贿通狱卒,送给董僧慧。
董僧慧看到绢书后,一眼就认出来了,说道:
“这是小公子写的,我不能援救,有负主人啊!”
悲恸万分,气绝而死。
唯独陆超之异常平静,端坐在寓所中,根本就没有躲藏起来的念头。于瑶之平日里和陆超之非常要好,王玄邈的大军将至,他便派人给陆超之捎口信,劝其赶紧逃跑。
陆超之正色说:
“人迟早都有一死,这丝毫没什么可畏惧的,我如果逃亡了,不但已经死去的晋安王的家眷孤单无人照料,而且恐怕还要遭田横门客的嘲笑。”
陆超之喜欢读书,对当年齐王田横不肯降汉而死,他的五百门客尽皆自杀之事怀有深深的敬仰,现在大难临头,天生豪迈的他恐怕为古人耻笑。
王玄邈听了陆超之的事,心生敬重,不忍心杀他,打算把他押解回京城,再行发落。
陆超之端坐不动,等待他们前来捕他。
谁也没有料到,偏巧陆超之的一个门生,平日里外表恭敬而内心狡诈,他看到大势已去,突生非分之想:陆超之是晋安王的心腹,正是朝廷要缉拿的要犯,如果杀了他,不就可以得到重赏吗?说不定还能弄个一官半职,再也不用天天辛苦做个跟班了。
心里盘算好了,便跑到陆超之的住处,假装来拜谒老师,然后乘其不备,突然闪到陆超之的背后,拔刀奋力砍下去。陆超之的头已经落地,可是身子竟然不倒。
门生心慌意乱,吓得赶忙包起陆超之的人头,跑到王玄邈的军营之中邀功。
按理说,兵不血刃就有人来立功请降,轻松就能把事情搞定,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可王玄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面对这个无情无义的小人,内心里非常反感,但身为主帅,面临平定叛乱的重任,不能逞一时的义气加以呵斥,否则谁还敢来投降呢?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命令门生将陆超之的头与尸体合在一处,然后好好看着,为老师守丧。
王玄邈为陆超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装殓完毕之后,命令那个门生跟着托举棺材。
刚举起走了没几步,棺椁突然斜着坠落下来,重重地砸在门生的头上,只听一声脆响,门生的颈骨竟被砸断。
等到旁边的人手忙脚乱地把棺材重新抬起来,急救门生,早已气绝身亡。
王玄邈听到奏报,不禁感叹道:“这是义士有灵啊!”
萧鸾又派平西将军王广之去袭击南兖州刺史安陆王萧子敬。萧子敬是齐武帝萧赜的第五个儿子。王广之派部下将领济阴人陈伯之为先驱,前去袭击。
陈伯之到后,大呼是前来宣敕的。萧子敬亲自出迎,被陈伯之手起刀落,砍倒马下。
王广之飞报萧鸾。萧鸾又派遣徐玄庆去西边杀害诸位藩王。
临海王萧昭秀为荆州刺史,西中郎长史何昌主持州中事务。徐玄庆到了江陵之后,想不经奏报直接杀了临海王,何昌义正词严地说道:“我受朝廷之委托,辅助临海王。殿下并没有什么过失,你只不过是别人派来的一个使臣,如何就能让我把殿下交给你呢?如果圣上一定索要殿下,我自己会启奏陈述,等待圣上的答复。”
徐玄庆见他说得理直气壮,也不好发作,便告辞而去。
不久,正式的诏使到了江陵,任命萧昭秀为车骑将军,另由萧昭秀的弟弟萧昭粲继任荆州刺史,萧昭
秀才得以安全回到建康。
萧鸾派吴兴太守孔琇之主管郢州事务,想让他杀害晋熙王萧銶。萧銶是齐高帝萧道成第十八子,齐武帝萧赜之弟。
孔琇之坚决不干,萧鸾不答应,说这是死命令。
孔琇之不愿助纣为虐,绝食而亡。
孔琇之是孔靖的孙子。萧鸾于是改派裴叔业西行,令他除掉镇守各地的王爷。
裴叔业从寻阳出发,来到了湘州,想要杀掉湘州刺史南平王萧锐,南平王属下的防阁将军周伯玉对众人大声说:“这并不是天子的命令。现在,我要斩掉裴叔业,举兵匡扶社稷,名正言顺,哪个敢不听从?”
萧锐才十九岁,没有什么主见,他的典签喝退周围的人,将周伯玉关押起来,听候发落。
裴叔业进城后,矫诏杀了萧锐,将周伯玉也杀了。
裴叔业杀害了南平王萧锐,又赶往郢州,也是依法炮制。
郢州刺史晋熙王萧銶年十六岁,更加懦弱,服毒自杀了。
裴叔业马不停蹄,驰往南豫州。
豫州刺史宜都王萧铿,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六子。也不过十八岁,惊惶失措,被裴叔业勒死了。
长江上游的各位王爷已被消灭殆尽,裴叔业欣然东归,向萧鸾报捷。
萧鸾随即自封太傅,领扬州牧,晋爵宣城王。
宣城王萧鸾策划篡位当皇帝,因此广为招揽朝廷名士参与筹谋。侍中谢朏不愿意,于是请求出任吴兴太守,萧昭文批准了。谢朏到任之后,给担任吏部尚书的弟弟谢瀹送去好几斛酒,并且附信一封,信上说:“可以尽量饮酒,不要参与人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评说道:“穿了他人衣服的人替他人分忧,吃了他人东西的人要替他人的事情而死。”谢朏、谢瀹弟兄二人,同时出任皇帝身边的亲近大臣,但是他们只知道安享自己的荣华富贵,朝廷的危难竟然不过问,如此做臣,可以说是忠良吗?
宣城王萧鸾虽然一手专权,独断国政,但是人们并不服气。他的肩胛处有一块红色的胎记,骠骑谘议参军江祏对他说道:
“大王两胛上生有赤痣,这是肩擎日月之象啊!你为什么不让众人看看你的胎记,好让他们知道你生来就有重大的使命!”
萧鸾觉得有理,于是将胎记给前来谒见的晋寿太守王洪范看,并说:“人们说这颗痣是日月之相,你一定不要往外泄露。”
王洪范回答:“大人您有日月在身上,怎么能隐而不宣呢?应该转告别人呀!让大家都知道这是天命所归。”
萧鸾故意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王洪范离开后,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
鄱阳王萧锵与桂阳王萧铄名气相当,萧锵爱好并擅长文学,萧铄爱好并擅长玄理,当时人们称之为“鄱桂”。鄱阳王萧锵遇害死后,萧铄感到自危不安,他到东府去见宣城王萧鸾,回来之后,对手下的人说:
“刚才萧鸾接见我时表现得十分殷勤周到,一副流连不舍的样子,但是面带愧色,这一定是想杀掉我了!”
当天晚上,萧铄心惊肉跳,觉得很烦躁。
果然到半夜,一群东府士闯进他的家,把萧铄给杀了,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宣城王萧鸾每当杀害一个藩王,总是于夜间派兵包围其住所,翻墙破门,喝喊而入,把他的家产全部查封没收。
江夏王萧锋德才兼备,并有武力,任骁骑将军。萧鸾曾经对他说:“始安王萧遥光极有才干,可以委以重任。”
萧锋回答说:“萧遥光之于殿下你,正如殿下之于高皇帝(萧道成)一样。卫护宗庙,安定社稷,他确实可以寄予厚望。”
萧鸾听萧锋如此一说,被人点破了心事,不禁大惊失色。等到萧鸾大杀诸位藩王之时,萧锋派人给萧鸾送去一封信,在信中嘲讽、斥责他。萧鸾因此非常害怕萧锋,不敢到萧锋的住所去抓他,于是就让萧锋在太庙中兼任祠官之职,然后在夜里派兵去庙中抓捕他。
萧锋从太庙中出来,进到自己的车里,埋伏的东府兵突然冲出来,一拥而上,萧锋从车上跳下来,徒手与这些人搏斗,打倒数人。
然而,任你江夏王如何骁悍,毕竟赤手空拳,寡不敌众,身中数十处刀伤,大吼数声,气绝而亡,年仅二十岁。
宣城王萧鸾派遣典签柯令孙去杀建安王萧子真,萧子真吓得钻进床底下藏起来,柯令孙把他拉出来,他给柯令孙下跪磕头,乞求免于一死,情愿为奴仆,但不被答应,照样被杀害。
萧鸾又派中书舍人茹法亮去杀巴陵王萧子伦。萧子伦其人,性情英勇果敢,当时任南兰陵太守,镇守琅邪。琅邪城中有守兵,萧鸾担心萧子伦不肯轻易屈服任人宰杀,就问典签华伯茂如何办。华伯茂说:“大人您如果派兵去收拾他,恐怕不能很快达到目的。如果把这事委托与我办理,只以一人之力就可以办妥。”
于是,华伯茂就亲自手执配有毒药的酒,声称为御赐,请萧子伦喝下去。
萧子伦理正自己的衣服、帽子,出来接受诏书,并且对茹法亮说: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先前,齐建国时几乎将宋室的子孙杀光,今天萧齐的子孙也一个个遭祸,这也是天理循环,我也没有什么好怨恨的。你是曾事奉过武帝的老人,现在受指使而来,应该是身不由己,奉命行事而已,你也不用劝酒,我不会为难你的。这酒绝非平常之酒,我只能认命了。”
茹法亮心中有愧,低头不语。见萧子伦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就退了出去,片刻功失,萧子伦毒发身亡。死时他年仅十六岁。茹法亮以及周围的人无不感慨而流泪。
萧鸾收到捷报后,又派人杀掉衡阳王萧钧。
萧钧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一子,过继衡阳王萧道度为嗣,曾任秘书监,好学有文名,年二十二岁。
萧鸾任意杀戮,朝中没有一个人敢违背他的旨意,更别说站出来说公道话了。于是,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传下的江山,就这样轻易地被他篡夺了去。
萧昭文虽然身居帝位,但起居饮食等事项,统统要请示宣城王萧鸾准许后才可以进行。一次,萧昭文想要吃蒸鱼菜,太官令说没有萧鸾的命令,竟然不给他吃。
延兴元年(494年)十月,皇太后发出诏令:“新继位的皇帝年龄幼小,不明国事,昧于朝政。况且,他从小就疾病缠身,体质羸弱,不能承受过重的负担。太傅宣城王萧鸾,是宣皇帝萧承之之嫡孙,又深得太祖皇帝的钟爱,所以宜于入宫承受皇位。皇帝可降为海陵王,我本人也因年老而告退,不再过问朝政。”
萧昭文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出宫住进私邸,皇后王氏也降为海陵王妃。
太后王氏本来居住在宣德宫,萧鸾即位之后,她只好搬到宫外,住进经过修缮的鄱阳王故邸,并沿袭旧号,仍然称为宣德宫。
萧鸾假惺惺地再三谦让一番,入殿登基,是为明帝。
改换年号为建武,颁诏大赦天下。任命太尉王敬则为大司马;司空陈显达为太尉;尚书令王晏加封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徐孝嗣加封中军大将军;中领军萧谌为领军将军,兼南徐州刺史;中护军王玄邈为南兖州刺史;平北将军王广之为江州刺史;晋寿太守王洪范为青、冀二州刺史。
长子萧宝义为扬州刺史。由于萧宝义自小有些残疾,不便出京任职,萧鸾改命始安王萧遥光前去代任。又令萧遥光的弟弟萧遥欣镇守荆州,萧遥昌镇守豫州。
这三个人与萧鸾最为亲近,所以得到萧鸾的重用。
过了几天,齐主萧鸾追尊生父始安王萧道生为景皇帝,生母江氏为景皇后,追封已故兄长萧凤为、骠骑将军,任命始安王的弟弟萧缅为侍中、司徒,并封为安陆王。
萧鸾册立已故妻子刘氏为皇后,追封谥号敬。
刘皇后去世已有六七年,留下四个儿子,长子萧宝卷,次子萧宝玄,三子萧宝夤,四子萧宝融。
萧鸾还有几个姬妾生的儿子,最年长的是萧宝义,老二萧宝源,老三萧宝攸,老四萧宝嵩,最小的叫萧宝贞。
萧鸾即位后,欲册立储君。几个儿子中,萧宝义虽然是长子,但他是姬妾所生,并且是个残疾人。于是,萧鸾册封萧宝卷为太子,封萧宝义为晋安王,萧宝玄为江夏王,萧宝源为庐陵王,萧宝夤为建安王,萧宝融为随王,萧宝攸为南平王,萧宝嵩为晋熙王,萧宝贞为桂阳王。
延兴元年(494年)十一月,海陵王萧昭文忽然患病,
萧鸾多次派御医前往诊视,没想到几服草药下去,反而断送了海陵王萧昭文的性命。可怜十五岁的废主,仅得一副华棺。
齐主萧鸾正心满意足,如愿以偿,偏外人仗义执言,继而声罪致讨,干戈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