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诗词中常用来代指美男子的“王昌”是何许人也?

诗词中常用来代指美男子的“王昌”是何许人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博岩 访问量:2639 更新时间:2024/1/9 22:13:13

鱼玄机,晚唐诗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其曾在《赠邻女(寄李亿员外)》中诗云: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情话“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便是出自这首《赠邻女》;而这首诗也是鱼玄机的代表作之一。

除此之外,诗中还在最后一句提到了“宋玉”和“王昌”二人。

宋玉,又名子渊,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是我们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在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来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华卓越,更是令许多女性心驰神往。后人用宋玉来形容男子的丰神俊美,尚可以理解;而“王昌”作为名不见经传之人,又何德何能与之并列?

1、王昌是谁?

历史上名为王昌者有很多。西汉成帝时有一位南阳太守王昌、新莽时在邯郸建立赵汉政权的皇帝王昌、东汉末李傕部下王昌、魏晋时早逝的曹彰女婿王昌、北周时的丰阳县开国公王昌,这些都是史书上留下名字的王昌。而这里要说的王昌,则是出自南朝乐府,相传是梁武帝萧衍所作的《河中之水歌》中提到的“东家王”的原型。

《河中之水歌》全文如下: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小哥。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诗歌的大致内容是讲:洛阳有一个人的女儿,名字叫莫愁,她生得美,嫁得好,一生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是许多女子羡慕的对象。即使如此,在她内心依然永远深藏着一个巨大的遗憾,那就是此生没能嫁给"东家王"。时代相近的唐朝诗人常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丰神俊美”的男子,并认为这位让莫愁念念不忘的“东家王”叫做王昌。

如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南国自然胜掌上,东家复是忆王昌。”王维《杂诗》:“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武元衡《酬王十八见招》:“王昌家直在城东,落尽庭花昨夜风。 ”元稹《筝》:“莫愁私地爱王昌,夜夜筝声怨隔墙。”李商隐《代应》:“谁与王昌通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李商隐《楚宫二首》:“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陆龟蒙《偶作》:“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唐彦谦《离鸾》:“闻道离鸾思故乡,也知情愿嫁王昌。尘埃一别杨朱路,时尚三年宋玉墙。”等等。

综观诗歌里的王昌,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

(1) 身居高位。这一点从《河中之水歌》里可以看出。

(2)家住东舍或城东。如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东家复是忆王昌”、王维《杂诗》“王昌是东舍"、武元衡《酬王十八见招》“王昌家直在城东”、李商隐《楚宫二首》其二“王昌且在墙东住"等,皆为其例。

(3) 容貌美丽。如王维《杂诗》“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陆龟豢《偶作》“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均将王昌与著名的美男子宋玉相提并论。

如此之多的优长集于一身,王昌这一人物形象显然带有臆造的成分。容貌美丽、身居高位且不必说,家住东舍或城东也可能属于套话。

2、王昌其人

历史上王昌的原型到底是哪一个,目前没有定论。有西汉成帝时南阳太守王昌、新莽时的王郎王昌、魏晋时早逝的曹彰女婿王昌、北周时的丰阳县开国公王昌等怀疑对象。

此处王昌乃三国时曹操之子、曹彰的女婿,或谓此即“东家王昌”。后世人言:其畏如此,似非佻闼之流也。盖别是一人,然他书无考;此王昌不是彼王昌固已明矣,"他书无考"却未必尽然。

不过,这只是可能之一。

实际上还有一个更似其原型的人物,那就是西汉末期假冒成帝之子、被立为天子的王昌(王郎)。

王昌

《后汉书·王昌传》载:王昌通晓天文地理,于邯郸以占卜为业。西汉末年,长安尝有诈称汉成帝子刘子舆者,旋为王莽所诛。更始元年(23)十月,王昌偶遇赵王之子刘林亦诈称刘子舆,刘林竟不疑。 十二月,王昌于邯郸立国,是为赵汉愍帝。 更始二年(24),刘秀渐成气候,遂挥师邯郸以图经略河北,王昌遂后被刘秀部将王霸所杀。

因为王昌(王郎)曾做过天子,把他演化为乐府诗里的主人公,身居高位是很正常的。当然,王昌为传说中人物,只可能居于抽象的高位,现实中人们不太可能臆造出一个帝王来做乐府诗里的主人公。不过,从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极言莫愁于归的卢家之大富大贵后,仍说“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里,可以隐约窥出“东家王”的前身乃是诸侯甚至帝王之端倪。

因此,王昌逐渐演化为乐府诗中的主人公是很有可能的。

3、考证:非王昌之名的“东家王”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兰陵萧氏本为北来次等士族,在南朝刘宋时期以军功起家,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个朝代,从此成为南朝高门,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

梁武帝所作之《河中之水歌》,以莫愁女为题材。莫愁在六朝极为有名,亦有种种不同记载;此篇中谓其洛阳人,大约是南朝乐府中女子的泛称,如汉乐府中的罗敷一样。

左为罗敷,右为莫愁

此诗中,言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可以看出卢家是豪富之家;后言“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可见“东家王”应该比卢氏更为显赫的家族。

在南北朝时期,卢氏为名门望族的并不多,只有北魏时鲜卑拓拔部汉化改姓的卢姓稍有声望,言“洛阳女儿莫愁”嫁于“卢家”可能与此有关。如鲜卑族姓“莫芦”的,改为姓“芦”,后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也改为姓卢。

而南北朝时,与梁武帝萧衍所在的兰陵萧氏相关,且能被成为“东家王”者,唯有属于名门望族“王谢”之中的“琅琊王氏”而已!

王谢,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族人,从北方南迁至金陵,后因王谢两家之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潇洒、功业显著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

琅琊王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室,史称东晋。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琊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家族声望高于实力。“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时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

这首诗中,显然最有可能的是梁武帝借“东家王”之名,代指当时属于顶级士族的“琅琊王氏”家族,而不是当时或早期名不见经传的“王昌”。

4、后世诗词中的王昌和宋玉

在隋唐后的诗词中,常将宋玉和王昌并列。如如鱼玄机《赠邻女》诗:“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王维《杂诗》:“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陆龟蒙《偶作》:“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唐彦谦《离鸾》:“闻道离鸾思故乡,也知情愿嫁王昌。尘埃一别杨朱路,时尚三年宋玉墙。”等等。

王昌和宋玉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其一,都是世间少见的多才多艺、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其二,他们隔墙的邻居都住着一位倾国倾城的绝色少女;其三,他们都是邻家少女爱慕的对象,对他们一往情深;其四,对于邻女多年的款款深情,他们表现得很高冷,没有给她们任何回应。其五、邻女最终都没能遂心如愿和心上人在一起。

在后人的诗作中,王昌意象被放大了,已经不仅仅是洛阳女儿莫愁心中不能忘怀的“东家王”,而是所有女子、甚至所有人心中倾慕的对象,更是后人心中永远深深隐藏的一份遗憾。

正如唐彦谦诗词《离鸾》中所言:

闻道离鸾思故乡,也知情愿嫁王昌。

尘埃一别杨朱路,时尚三年宋玉墙。

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

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

“不能他人言,唯有心自知”,是永远锁在内心的遗憾。也许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才能放开,和自己一起在这个世界消失,像吹过的风一样被彻底遗忘;而“王昌”之名,正是此类中的意象代表。

参考资料

《赠邻女(寄李亿员外)》

《乐府诗集·河中之水歌》

《后汉书·王昌传》

《襄阳记》

标签: 王昌

更多文章

  • 杜甫不输李白、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看似拍马屁,实则暗藏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王昌

    杜甫是大唐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部人肉照相机,能将人间的所有不幸一一捕捉,塞进字里行间,并且不添加任何滤镜,真实如临眼前,直白如同默片,就是将不幸剖析给世人看,就是把世间的残忍用更加残忍的语言描述给世人听,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钻透了多少达官贵人的脸皮,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出了多少在外

  • 中唐诗人所写的边塞诗,千古流传,后人纷纷表示:太像王昌龄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王昌

    安史之乱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沉重打击了唐帝国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的生产力,而且还对唐朝诗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以此为分界线,产生了盛唐诗和中唐诗两种不同的风格。盛唐诗往往充满着瑰丽神奇的想象力,充满着唐人的自信;中唐诗却是沉郁顿挫,诗歌朴实自然,更多的是探讨兴衰,将题材扩大到国家命运的探讨之上。对

  • 王昌龄最出名的诗,前两句豪气冲天,后两句亘古未有的伤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王昌

    当大家提起诗人的时候,总是绕不开盛唐,那个年代,著名的大诗人如夜晚的星辰一般多,而其中又以“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大家所推崇。不过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驰骋诗坛的大诗人,岁不及“李杜”耀眼,但自成一派,每每读到他们的诗作也是让人不由击节叫好。今天笔者要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来自于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

  • 王昌龄的诗词有哪些?王昌龄代表作唐诗15首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王昌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你喜欢王昌龄哪些古诗?留言说一说。你喜欢王昌龄哪些古诗?留言说一说。《塞下曲》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 王昌龄很经典的一首诗,笔墨精练,声情并茂,不愧为七绝神品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昌

    王昌龄的七绝曾有“神品”之称,有人认为他可以与李白并驾齐驱。虽然评价有些过头,但他的边塞诗确实独具特色。在这位七绝圣手的笔下,往往寥寥数语,就把边塞军旅生活的画面跃然纸上,把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思想,通过典型化的形象反映出来。下面这首经典诗篇就是一个例子,笔墨精练,声情并茂,不愧为七绝神品。这首诗摘取守

  • 王昌龄的名句,高适的名句,王翰的名句,全是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昌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王昌龄、高适、王翰诗词里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出塞》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 王昌龄被闾丘晓所杀后张镐处死闾丘晓,并反问谁养王昌龄之亲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王昌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被后人尊称为“七绝圣手”,足以证明他在七绝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王昌龄与唐朝其他诗人不同,他自小家境贫

  • 王昌龄官场失意的诗意人生〔183〕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典故漫话标签:王昌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1、七绝圣手;2、一片冰心〔或玉壶冰心〕;3、秦时明月汉时关〔或省为秦月汉关〕。出处:1、《王昌龄集》;2、《新、旧唐书·文苑下》;3、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昌龄》。参资:古诗文网《出塞二首赏析》。王昌龄古画像 二、早年耕读学道,又从戎赋《出塞》王昌龄〔698—757年〕,

  • 西晋初立:傻儿配丑女,贾午偷奇香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贾午

    西晋初立:傻儿配丑女,贾午偷奇香贾充本娶魏朝中书令李丰之女为妇,颇有才行,生下二女,长名荃,便是齐王司马攸之妃,次名贾浚,亦得适名门。李丰前为司马师所杀,贾充之妻李氏亦坐父罪被戍,与贾充诀别,自往戍所。贾充不耐鳏居,更娶城阳太守郭配之女,叫做郭槐。郭槐性妒悍,为贾充所惮,晋武帝践阼,颁诏大赦,李氏蒙

  • 历史典故《韩寿偷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意义标签:韩寿

    韩寿,字德真,西汉开国元勋韩信后裔,曾祖父韩暨做过曹魏的司徒。韩寿的妻子叫贾午,是西晋大臣贾充的女儿。严格地讲,韩寿的妻子不是娶回家的,而是偷来的。贾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贾南风嫁给了太子司马衷,司马衷即位后,贾南风成了皇后,后来祸乱宫闱,导致八王之乱。贾充的小女儿贾午待字闺中的时候,听说父亲手下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