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衣冠南渡:司马睿建东晋,祖逖北伐,王与马共天下,君臣并不和谐

衣冠南渡:司马睿建东晋,祖逖北伐,王与马共天下,君臣并不和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吴文磊 访问量:766 更新时间:2023/12/18 5:59:47

大家好,前面我们用了几期时间,讲了八王之乱后的北方。

今天我们讲一下南方的东晋。从西晋灭亡,到前秦统一,一百多年时间,北方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各少数民族轮番称霸,造成北方地区的经济破坏,人口骤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和经济的南移,许多百姓连同工商士族开始南迁。包括北方的世家大族,往往都是整族整族的南迁。这一场北方的大规模逃难,被美其名曰“衣冠南渡”。

迁往南方的世家大族,逐渐在南方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势力。其中最有实力的是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源于秦朝战神级的家族,王剪王奔家族,秦灭六国,这爷俩灭了五个。后来他们后人到了琅琊避战乱,经过两汉,三国已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西晋的琅琊王是司马睿,司马睿和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兄弟关系很好,当时就看出北方已经乱了,很难再恢复秩序。他们都看好南方,认为应该去南方发展。恰好司马睿被西晋朝廷封为安东将军。

我们看下当时南方的情况,南方在东汉之后经历三国乱世,一直都是孙氏家族统治,和世家大族共治也是东吴的特点。东吴影响江南已经一百多年,吴地的地域认同很强。当西晋统一之后,西晋的统治还没深入到吴地,西晋就乱了。所以司马睿和王氏兄弟来到建业一个月,竟然没有吴人搭理他们。就是因为晋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

王氏兄弟导演了一场戏,司马睿才在南方立足。他们让北方来的世家大族一起骑马,跟在司马睿后面,然后请吴地、越地有号召力的名人去拜见司马睿。衬托出司马睿的高贵,给司马睿增加影响力。就这样吴地的世家大族和北方来的大族,都开始归附于司马睿,在建业的司马睿形成了新的政治中心。

在刘曜攻破长安后,司马睿称晋王,后来称帝。这时,司马睿在王敦王导的帮助下,由一地藩王成为了半壁江山的皇帝。他们也在建业站住了脚,当时西晋灭亡,作为晋朝的皇帝应该北伐收复中原的,但其实司马睿的统治并不牢固,朝廷内王氏兄弟大权独揽,一文一武,很有当年司马师司马昭架空曹魏的局面,所以司马睿对此也反感,开始培植自己势力,君臣矛盾渐起。

东晋还是做了第一次北伐,祖逖北伐,祖逖是北方逃难来的大族。一心报国,希望收复失地。从司马睿那只要来了个封号,自筹军队北伐,虽然在北方,打下一片根据地,但是还是没有力量战胜后赵政权。

加上朝廷的猜忌,派官员监视军队,最后祖逖病死,第一次北伐失败。

随着祖逖的死亡,王敦感觉没人能制衡他,于是越来越跋扈,加上司马睿培养自己势力制衡王氏兄弟。最终矛盾还是爆发了,曾经忠心耿耿的王氏兄弟,今天和皇帝刀兵相见。

王敦从武昌起兵打到了南京,南北方的世家大族却是观望态度。司马睿马上败了,王敦兵临都城。但是司马睿还是很有格局的,这样的情况,他都没有杀死在京城的王导。

后来王敦撤兵,皇帝司马睿也没追究。这场兵变最后以看似和平的方式结束,此事之后,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也被实质性的确定下来。这场兵变发生的原因:第一、司马睿想加强皇权,分化王氏兄弟的权力。第二、王敦自以为自己大权在握,可以取而代之,或者可以获得更大权力。所以造成矛盾激化。

这场兵变军事上王敦取得了完全胜利,但在政治上他却败的一塌糊涂,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下一集,继续讲东晋政治。谢谢大家观看,喜欢的点个赞,给个关注。

标签: 司马睿

更多文章

  • 琅琊王氏有多强?东晋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司马睿甚至想禅让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司马睿

    琅琊王司马睿,这一天在建康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他激动之余,拉着王导的手,邀请他一起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一场景实在是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王导本人也非常不好意思,连连表示拒绝。可司马睿却觉得很平常,究竟是什么,会导致司马睿如此看重王导呢?竟然想要与其共治天下?第一个原因:王导和司马睿关系

  • 资治通鉴:华轶和司马睿的恩怨纠葛,到底是谁的错?我们刨根问底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司马睿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第87卷 孝怀皇帝中永嘉五年(己巳,公元三一一年)本文重点: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不能以对错评价一个人,谁都没有错,他们只不过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了最符合他们个人利益的抉择。原文: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镇东司马王导说琅邪王睿收其贤俊,与之共事。睿

  • 祖逖北伐阻碍的内因:晋元帝司马睿贪图安逸,大将军祖逖无处施展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司马睿

    元康二年,东海王司马越携晋惠帝北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于军中相随,大军于荡阴山大败,退守洛阳。其实现在的东海王司马越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没什么区别,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退守长安时司马越以晋惠帝的名义召集关东、洛阳等诸侯前来觐见,可惜并不管用。毕竟大家都知道是司马越假借晋惠帝的名义在发号施令,西晋末年大

  • 从司马睿征讨江州刺史华轶之役,可以看出南北士族整合的重大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司马睿

    唐长孺先生指出,组成东晋政权统治核心的是河南诸州的侨姓高门和三吴地区的吴姓高门。从司马睿渡江到王与马共天下,南北士族围绕拥立琅琊王、立国东晋的努力,必然有一个长期的整合过程。司马睿征讨江州刺史华轶之役,以华轶被迅速平定、司马睿取得江州而结束。魏斌指出:“讨平华轶,是建康政权得以立足的基本。”华轶之乱

  • 五马渡江,为何独有司马睿变为龙?因为他身边有个顶级操盘手

    历史人物编辑:小郝体育标签:司马睿

    “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是民间的俗话。说的是西晋有五个王一起到南方“掘金”,最后只有一个王成功了。今天的故事就从这句俗话说起。01公元304年,是西晋永兴元年。虽然年号“永兴”,但晋王朝却难兴了。因为改变王朝命运的“八王之乱”已经如火如荼,王朝处处风雨飘摇。所以,很多王侯将相都要选择“站队”。只有

  • 看看一个真实的司马睿吧,别以为开创了东晋就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司马睿

    历史走到了东晋,短命的西晋结束了。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点的悲伤。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司马懿第五子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南迁--保留晋室血脉皇帝生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司马睿也一

  • 这场战争,改变了江东局势,也让司马睿有了存身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司马睿

    当西晋大乱的时候,没人能够独善其身。北方的异族开始叛乱,不断进攻中原的领地。而中原的百姓,则陷入了恐慌之中。随着北方异族势力不断壮大,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室有受到了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司马睿南渡江东。他的想法,不仅仅是避难,而是在乱世之中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实现当人上人的愿望。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司马睿,

  • 西晋灭亡后,东吴为什么不是趁机复国?而是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王茜茜标签:司马睿

    东吴其实已经复国了,东晋和东吴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唯一就是皇帝姓氏不一样而已。东吴是一个门阀大族封建制国家,所谓皇帝孙家不过就是大家推选出的最大的门阀而已,个家族有封地,有私兵,各级官吏都是他们垄断,战时由皇帝发动员令各家军队凑一块就能出发抢地盘了,比魏国的九品中正制还九品中正制。只要能维护自己家族的

  • 西晋之后,东吴为何无法复国?当地氏族为何帮司马睿建东晋?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司马睿

    西晋灭亡,东吴的那四个贵族不复国,还帮人家建立东晋,这里边的原因不少。既有江东氏族自己的问题,也有东吴政权的问题,当然更有北方氏族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我们不但能看到北伐通常不成功的原因,还能明白为何南方政权多不长久的原因。江东氏族的问题江东的贵族,比较有名的是四家:顾、陆、朱、张。听上去是四

  • 西晋灭亡,东吴为何不趁机复国,而是帮司马睿建东晋?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司马睿

    西晋王朝存在了十多年,但很快就因为八王之乱和外族入侵而分崩离析。而更强大的司马睿来到了江东。江东以前是孙政权的成员,而孙政权刚刚灭亡三十多年。他为什么要帮助司马睿,而不是举起孙氏政权的旗帜造反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晋东晋是前西晋的延续,还是司马氏当权。司马氏拿下曹魏政权,还出兵拿下江东,进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