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看看一个真实的司马睿吧,别以为开创了东晋就很厉害

看看一个真实的司马睿吧,别以为开创了东晋就很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直爽侃历史 访问量:3786 更新时间:2024/1/9 23:59:19

历史走到了东晋,短命的西晋结束了。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点的悲伤。

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司马懿第五子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南迁--保留晋室血脉

皇帝生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司马睿也一样,史书上记载皇帝一上来往往就是天生异相。晋书载:

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gao一种草药)如始刈(yi割)。及长,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

。这种相貌,这种奇异,直逼刘邦。可惜,司马睿在历史上算不上什么有作为的皇帝。只在一堆庸庸碌碌的晋朝皇帝来看,司马睿貌似还可以。可惜了这份上天赐下的这些吉兆

公元290年,司马睿的父亲去世,年仅15岁的司马睿袭封琅琊王。早年的司马睿没什么特别的贡献。当然,司马昭去世之后,整个司马家族的后人除了窝里斗以外,整个皇族就没什么建树。这时期,司马睿结交了对其一生影响甚大的琅琊王氏的王导。琅琊王氏在晋朝的牛逼程度,几乎到了贯穿了整个晋史。

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的大背景下,公元307年,司马睿接受王导的建议,南迁,镇守建邺。自此,晋朝的政治中心逐渐南迁。对于南迁这个事情,有很多积极的意义,最大的贡献是保留了晋朝的血脉,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但是,我觉得,南迁这个事情,王导可以做,因为他不是皇室,但是司马睿不能这么积极,毕竟司马睿流淌的是司马的血,整个家族都不保了,这时候应该积极响应,为天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可惜,整个皇室少了这点男儿的血气方刚。

登基称帝

北方一团糟了,南方的司马睿完全没有北上出兵勤王的打算。整天就是哀伤。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邺出城投降,司马睿哭鼻子,在别人的恭维下,称晋王。这事情标志着东晋的建立。好在司马睿还有点心,死活不称帝,因为司马邺只是投降,还没死。一直到公元317年司马邺去世,318年4月23日,司马邺去世的讣告到了建邺,三天之后的4月26日,司马睿才以天下为己任,登基称帝。

公元319年的地图

这个时期的东晋,其实还占有山东,努力一下,王师北定也未可知啊。

王与马,共天下:没啥能力的中兴之君

别以为,中兴之君就很牛,那是对别的朝代,晋朝则不然。司马睿在位仅五年,这五年不说北方的风云变幻,单说司马睿自己地盘,他就搞不定。

司马睿就像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领导者,在势力和威望上,司马睿都不是顶级的。这自然很难让天下信服。司马睿转而依靠仕族,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琅琊王家。王导利用他在士族阶层中的威望,让南迁的士族都支持司马睿,在短时间之内稳定了局势。这让司马睿很赶紧王导。王导的权势也到达了顶峰。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要是个人能力突出,拉拢望族支持,能压得住,这没什么为题,但是司马睿压不住啊。开国的司马炎就是亡国迹象,这位皇帝刚开头就让让大权旁落。

王敦造反

司马睿对王导完全信任,称王导为“仲父”。王导的堂兄王敦控制着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兵权。当时,朝中四分之三的官员与王家有关。司马睿不懂帝王之术啊,不懂得大臣之间的互相制衡。

司马睿不是司马衷那个傻子,当然不会不察觉,可惜任用了几个人,如刘隗、刁协、戴渊,完全不成事。打压的多了,人家直接造反。王敦就直接攻入了都城。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直扑石头城。司马睿刚动手,人家那边就来了个“清君侧”。没兵权的下场啊。司马睿信任的王导也不是什么善茬。王导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与王敦里应外合。王敦不费吹灰之力的攻入了都城。

万般无奈的司马睿,给王敦近似哀求的说道:

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

。这意思就是说,你王敦要是想当皇帝,就直说吗,我可以让位,回到琅琊就可以了,没必要弄的天下大乱。哎!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是狗窝囊的。司马睿曾下诏:能杀了王敦的,赏赐五千户,人家王敦就自封了万户。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啊。

王敦这次叛乱,最后并没有称帝,而是回到武昌,继续遥控朝局。司马睿终其一生都没能干过王敦,平定王敦还是在司马睿去世之后,还是在王敦病逝之后。

忧愤病逝

经历了这次叛乱之后,司马睿急迫的提拔了荀组为太尉,以图压制王家,可惜,天不助司马家,荀组刚上任不多久就病逝了。

在多重大家下,司马睿撑了不到一年,忧愤而死,时年四十七。

评价:

晋书是这样评价司马睿的:

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

。这句话算是中肯的。这种能力的人,如果在和平年代还能有些作为,但是在乱世,就不够用了。

司马炎没有给整个晋朝开一个好头,司马睿没有给东晋开个好头。可惜啊,可惜啊!!!

一个野史传说

传说,牛继马后,传说司马睿是其父亲的妃子夏侯氏与一个叫做牛金的小吏所生。这就是牛继马后。姓牛的继承了司马的天下。这个说法,在晋书中提了一下,并没有正传中提及。如果是这样,那司马就更悲哀了。哎!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司马睿

更多文章

  • 这场战争,改变了江东局势,也让司马睿有了存身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司马睿

    当西晋大乱的时候,没人能够独善其身。北方的异族开始叛乱,不断进攻中原的领地。而中原的百姓,则陷入了恐慌之中。随着北方异族势力不断壮大,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室有受到了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司马睿南渡江东。他的想法,不仅仅是避难,而是在乱世之中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实现当人上人的愿望。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司马睿,

  • 西晋灭亡后,东吴为什么不是趁机复国?而是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王茜茜标签:司马睿

    东吴其实已经复国了,东晋和东吴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唯一就是皇帝姓氏不一样而已。东吴是一个门阀大族封建制国家,所谓皇帝孙家不过就是大家推选出的最大的门阀而已,个家族有封地,有私兵,各级官吏都是他们垄断,战时由皇帝发动员令各家军队凑一块就能出发抢地盘了,比魏国的九品中正制还九品中正制。只要能维护自己家族的

  • 西晋之后,东吴为何无法复国?当地氏族为何帮司马睿建东晋?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司马睿

    西晋灭亡,东吴的那四个贵族不复国,还帮人家建立东晋,这里边的原因不少。既有江东氏族自己的问题,也有东吴政权的问题,当然更有北方氏族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我们不但能看到北伐通常不成功的原因,还能明白为何南方政权多不长久的原因。江东氏族的问题江东的贵族,比较有名的是四家:顾、陆、朱、张。听上去是四

  • 西晋灭亡,东吴为何不趁机复国,而是帮司马睿建东晋?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司马睿

    西晋王朝存在了十多年,但很快就因为八王之乱和外族入侵而分崩离析。而更强大的司马睿来到了江东。江东以前是孙政权的成员,而孙政权刚刚灭亡三十多年。他为什么要帮助司马睿,而不是举起孙氏政权的旗帜造反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晋东晋是前西晋的延续,还是司马氏当权。司马氏拿下曹魏政权,还出兵拿下江东,进而统一

  • 司马睿的“牛继马后”不过是对司马家的嘲讽,绝非事实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司马睿

    所谓的“牛继马后”最初出自于《玄石图》。《玄石图》类似于《推背图》这样的“预言书”上记载有牛继马后,原文是:“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亦有符云。”意思就是司马家成事之后,能推翻司马家是“

  • 原本默默无闻的司马睿为何能在江东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司马睿

    已故的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这本书是我前两年捧着看不腻的一本书,强烈推荐各位看看。田氏在第一章“释‘王与马共天下’”中就有对司马睿颇为“幸运”的皇帝路进行过详细介绍,其中前二节值得特别注意,分别是:二、司马越与王衍;三、司马睿与王导。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为什么说司马睿的帝位来的幸运?自然是因

  • 桓玄被杀后谯纵割据巴蜀,向后秦称藩,主动进攻东晋被朱龄石所灭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桓玄

    五胡十六国时期,先后有两个割据巴蜀的政权,一个是在五胡之乱初期,巴氐流民建立的成汉政权,另一个是由汉人谯纵建立的谯蜀政权。其中,谯蜀政权因东晋末期的桓楚之乱而趁机割据蜀地,但在刘裕逐渐掌控江左而企图代晋的关键时机,谯蜀君主谯纵的一番错误举措让谯蜀政权迅速覆灭。蜀王谯纵是怎样将自己和谯蜀亲手葬送的呢?

  • 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坐稳C位,入主东晋朝廷,小试牛刀准备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桓玄

    刘裕在京口聚集了两千多名义军,听说桓玄已经发兵,便自封为徐州总督,命孟昶为长史,镇守京口。命何无忌起草檄文,声讨桓玄。檄文说得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声称在京口、广陵、历阳、石头城、寻阳、益州同时起兵,似乎天下响应,大局已定,其实都是虚张声势。实际情况是,寻阳和益州根本就不知情,石头城的王元德、辛扈兴、

  • 北伐名将桓温之子桓玄到底多么虚伪?果然,权力会彻底改变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桓玄

    书接上回司马道子父子专权,儿子夺了老爹的权利,作死地去挑战北伐名将桓温的儿子桓玄,结果可想而知,父子双双被杀,正可谓人若飘定挨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桓玄自从攻破的建安,改年号为大亨,此时除掉司马父子之后,权力尽数归于自己手中。于是先给自己封了个丞相,然后把自己桓氏家族能封的尽数分官担任重要职位。这不

  • 桓玄篡位因何失败,一是与门阀失和,二是刘裕已经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桓玄

    桓玄造反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太急了,而他爹篡位失败的原因就是太慢。仔细想想真的是很可惜的。桓温与桓玄都是很有能力的人,没有篡位成功只能说是天意使然。桓温大家比较熟悉,今天说说桓玄。两晋南北朝是典型的门阀氏族时代,东晋皇帝司马氏不过是傀儡。东晋五大门阀:琅琊王、陈郡谢、龙亢桓、颍川庾、太原王。王导,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