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主父偃:为汉武帝献最强阳谋,却被砍头灭族,临死前竟无一人相送

主父偃:为汉武帝献最强阳谋,却被砍头灭族,临死前竟无一人相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彭虎 访问量:1348 更新时间:2024/1/22 16:39:39

公元前126年,为汉武帝献最强阳谋推恩令的主父偃被斩首灭族。行刑前,主父偃仰天长叹:“我有宾客数千,大臣无不怕我,如今我被灭族,竟无一人相送!”话音未落,孔车走向行刑台,含泪道:“大人,我来送你了。”

智囊:主父偃贵幸时,客以千数。及其被杀灭族,无一人往视,独孔车收葬其尸。武帝闻之,以为长者。

主父偃得宠时,门客上千人,但他被灭族斩首时,无一人相送,唯独孔车替他收敛尸首,汉武帝认为孔车是位值得尊敬的老者。

要说,主父偃如果早听孔车之言,也不至于如此。主父偃本是齐国人,善于纵横之术,晚年又学得《易》、《春秋》、百家之言,也是一位权谋家。但主父偃有个致命的弱点,直来直去,有啥说啥,人际关系不佳。

他早年在齐地游学多年,但当地的读书人都讨厌他,排挤他,就连他的兄弟亲戚,也讨厌他,齐王不任用他。主父偃只好跑到燕国、赵国、中山国等,但他这个性格,无论走到哪,人家都讨厌他,排挤他。主父偃就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西入函谷关,去找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

卫青倒也厚道,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但汉武帝就是不理会。主父偃本就家贫,好不容易得了些资助,但他几乎把所有的诸侯国都跑了一遍,最后跑到京师,仍不得任用。主父偃钱也花完了,再没个工作,只能饿死了。于是,他铤而走险,决定给汉武帝写一道奏章。

为什么说铤而走险呢?因为主父偃的这道奏章,反对汉朝对匈奴作战,而这个意见刚好和汉武帝的意见相反。也许主父偃摸准了汉武帝的心理,汉武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当天就召见他,并说:“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汉武帝和主父偃相见恨晚,从此,主父偃每上一道奏章,几乎就会被提拔一次,结果一年之中提拔了四次,主父偃自此飞黄腾达,官至中大夫。再后来,主父偃献上了著名的第一阳谋“推恩令”,将各诸侯国化整为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朝廷的局面。

汉武帝大悦,对主父偃言听计从;而主父偃仗着有皇帝的宠信,见谁不爽,就参奏谁;还寻机报复之前冷落他的各诸侯王。比如燕王叫刘定国,主父偃在燕国时知道他和女儿私通,在得到汉武帝的宠信后,就告发燕王,导致燕王恐惧自杀,燕国被除。

一时间,朝臣、各诸侯国子弟都害怕主父偃,争相巴结、给主父偃送礼,主父偃家门庭若市,门客数以千计。这时,门客孔车劝主父偃说:“你太过骄横了,要收敛保身!”

不料,主父偃说出了一段惊人的话:“我自幼游学四十多年,什么都不成功,父母认为我不是好孩子,弟子不接纳我,宾客们抛弃我,我的苦日子过的太久了。大丈夫活着不能用五鼎来吃饭,死了就要被五鼎烹煮了!如今我已经年老,但想做的事还很多,所以只能倒行逆施了。”

主父偃欲望膨胀,他也知道,自己在汉武帝跟前再得宠,也只是臣子,不如做主子的舒服。所以,他就想让齐厉王把自己的女儿纳入后宫,他成为齐厉王的老丈人,却被纪太后拒绝。主父偃旧怨加新恨,就告发齐厉王和妹妹私通,并向汉武帝推荐自己,担任齐国国相,查这个案子。

主父偃以齐国相的身份到了齐国,他的哥哥、弟弟、宾客、亲戚不远千里来拜见他,但他不能忘记昔日众人对他的冷落,就来了个“散金断交”,把自己的后路彻底给断了。

齐厉王见主父偃睚眦必报,挟私报复,恐惧之下也自杀了。当时,各诸侯王大都有私通近亲的丑事,比如赵王,担心主父偃对自己动手,就来个先下手为强,告主父偃:受诸侯贿金,逼死齐厉王。

汉武帝闻之大怒,把主父偃下狱,但汉武帝赏识主父偃的才学,不想处死他。这时,担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向来和主父偃不和,就对汉武帝说:“如果不杀主父偃,皇上没办法向天下人交待啊!”

主父偃本就人际关系不好,得志后更是猖狂骄横,几乎把朝臣、诸侯王得罪完了,大家一看机会来了,就来了个落井下石,群集而攻之。汉武帝纵然不舍,为了平息众怒,只好把主父偃斩首灭族。

主父偃的推恩令,被称作天下第一阳谋,但他善于谋国,却不善于谋身,做人做事不留后路,落个灭族的惨局。自古以来,有大智慧的人,都深谙伴君、保身之道,窥破了人性、人心,懂得狡兔三窟,为自己留后路的智慧。

标签: 主父偃

更多文章

  • 主父偃深得汉武帝宠信,一年升迁四次,为何却被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主父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句子。 可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主父偃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他曾经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汉武帝宠信,一年升迁四次,为何却被满门抄斩? 出身贫寒的主父偃 主父偃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贫寒到什么地步呢?他后来如此出名,可史

  • 主父偃提出解决诸侯王的“推恩令”,为何最后自己却被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主父偃

    推恩令,二桃杀三士和围魏救赵三大计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无解的阳谋,这三计策之所以被称为无解就是在于他洞察人性的谋略,而且深谙人性的弱点。让人胆寒的无解陷阱。但实际上这三计策都是可以破解的,尤其是“推恩令”。推恩令成功在于汉武帝武力的强大,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推恩令也是无法推行的。但这里值

  • 还在羡慕诸葛亮的能言善辩,主父偃的机智灵敏,学会这点你也能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主父偃

    /文花开无田高考在即,许多学弟学妹开始平复心情,迎接即将道理的人生挑战,而多年的风雨兼程,也必将会换来硕果丰收。你是否羡慕百家争鸣时期知识分子的口若悬河,一人一剑一卷书,竹简刻着的都是你璀璨的智慧结晶。一介布衣穷游天下,四处游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没事还能结交一下志同道合的书友。运气好的话,刚出门就

  • 贾谊的思想,晁错理解错了,主父偃却因此获益良多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主父偃

    公元前127年的春天,主父偃上书刘彻,建议执行推恩令。通俗地理解推恩令的好处就是,如果执行这项政策:刘彻赚了!国家赚了!主父偃赚了,各个诸侯的小儿子们也赚了!只有诸侯的大儿子们亏大了。所谓的推恩令,其实就是采取和平演变的方式,对诸侯进行解剖,削弱诸侯的威力,把诸侯当成一块大蛋糕,诸侯去世后,把这块大

  • 主父偃:拥有大志向的宠臣,他的奋斗史和悲惨结局同样让人感叹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宠臣。出身贫寒,但好读书,用真才实学获得了汉武帝的青睐,一年四迁。是大名鼎鼎的“推恩令”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建议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众多子弟,达到削弱诸侯国实力的目的。可惜,最后也因此而死。说起他的直接死因也颇为传奇,他是在处理诸侯王家中的不可描述的关系时,被

  • 西汉的丧钟主父偃一生中都经历过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情感小兄弟标签:主父偃

    生于贫贱 鲤鱼跃龙门他最先在家乡齐地游学。在这里,他收到了宾客们的排斥,生活贫困,亲友们对他态度不好,不愿意借钱给他。这段生活对他触动很大,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在经历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凄凉遭遇后,他离开家乡,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梦。燕、赵、中山,他几乎游遍了北边半个汉朝,但到头来仍是穷书生一个,客居异乡

  • 西汉大臣主父偃深得武帝宠幸,最后为何没有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主父偃

    西汉大臣主父偃深得武帝宠幸,最后之所以没有得到善终,是因为主父偃在朝堂上树敌太多,再加上主父偃贪婪、睚眦必报的性格,使得主父偃最终被满门抄斩。 西汉时期的主父偃深受汉武帝赏识,一方面是因为主父偃的确有才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主父偃对于汉武帝非常有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主父偃的主持下,汉朝开始推行“推恩

  • 为何西汉的人才都不得善终?从主父偃看西汉人才状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主父偃

    在中国历史上,主父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的前半生就如同一个网络小说爽文的男主角。颠沛流离,受尽屈辱,最后飞黄腾达,并且报复了之前欺辱过他的人。虽然后半生被武帝杀死,那是后话了,大丈夫一生能够建功立业已然足以,何必计较身后之事呢?《倚天屠龙记》常遇春说过一句话:大丈夫能够有自己的事业,活到40岁也

  • 主父偃对汉武帝说,不惜血本守住这个地方,方能开疆拓土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主父偃

    一直以明媚与清浅,一直坐在山河深处,看岁月流逝,人来人往。而我,就这样认定了,那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开辟的一条通往北国春天的路。河南之战,汉匈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

  • 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立下奇功,为何被刘彻下令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主父偃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被很多网友称为天下第一阳谋,认为这是西汉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隐患的终极法宝。而提出推恩令的官员主父偃也受到很多网友的推崇,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是顶级谋士的存在。然而让这些粉丝们失望的是,主父偃除了推恩令外,在汉武帝时期立下的功劳并不大。反而因为受贿诸侯王黄金的罪名受到追究,最终被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