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大汉解决百年难题,一年后惨遭灭族!主父偃的错,能人很容易犯

为大汉解决百年难题,一年后惨遭灭族!主父偃的错,能人很容易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强 访问量:1076 更新时间:2024/1/17 11:04:29

有能力,如果不知谦退敬畏的话,很容易将路走死。

汉武帝时期的能臣主父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但最终没能逃过骤贵骤灭的可悲宿命。

主父偃是个有棱角、很功利的人,早年间,他热衷于长短纵横之术,对儒家的仁义道德始终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与传统读书人格格不入,主父偃无论走到那里,遇到的尽是冷眼、排挤。

忧愤难平之下,主父偃西入函谷关,来到京城,想用孤注一掷的办法将一身能耐卖给帝王家。

《资治通鉴·汉纪十》记载,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主父偃联合严安、徐乐两人,很冒失也很大胆地向汉武帝上了一道奏章,主父偃这道关于对匈奴作战的奏章,见地深刻,不拘一格,汉武帝看了大为赞赏,当天就召见了主父偃三人,并称“何相见之晚也!”

汉武帝雄才大略,用人一向有气魄,随后便将主父偃三人任命为郎中。

主父偃确实有能力,用一道奏章敲开汉武帝这扇帝王大门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拾,随后不久,他即为汉武帝献上了解决大汉百年难题的“推恩令”。

元朔二年,主父偃上奏汉武帝说,古代诸侯封地不过百里,容易制服。如今诸侯封地方圆千里,对他们控制松,他们就骄奢淫逸;对他们控制严,他们就依靠自身的强大而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如果用法令强硬削减他们的封地,他们就会反叛,以前晁错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依臣看,要解决这个难题,应该注意一点,如今诸侯都有不少子弟,而继承人只有一个,其他的即使是骨肉也没有尺寸之地可封,这样不利于宣扬仁孝之道。陛下如果命令诸侯推恩将土地分封给其他子弟,给他们封侯,这样人人得其所愿,必定欢喜。如此施以恩德,实际上是分割诸侯国,不削减他们的土地而在无形中削夺了他们的实力。

以仁孝道德之名行削夺之事,诸侯无法反对,诸侯子弟更会强烈拥护,这是将阴谋玩成了高尚,大汉百年难题经他这么轻轻一点进而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主父偃的的眼力有多毒,智商有多高,对人性的拿捏有多劲道。

除了推恩令,元朔二年,主父偃还有大作为,同样是格局很大,落点很准。他先是建议汉武帝在夺取匈奴黄河以南的地区设置了朔方郡,跟着又拿出了“徙豪策”——迁徙各郡国的豪强及财产超过三百万以上的富人到茂陵。

设朔方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匈奴问题;徙豪策则是为了杜绝地方豪强做大,加上推恩令,一年之内,主父偃三次出手,次次都是战略大手笔,而且极具执行性,不夸张地说,如果主父偃有人臣的操守,他是有资格成为盛世名臣的。

汉武帝也给了他这样的机会,一年之内,他四次升迁,直接爬到了中大夫的高位。

然而,主父偃在本质上却距离盛世名臣很远,靠着能力发迹之后,他不是露出了原形,而是丝毫不掩盖原形,总之一句话,他是胆大妄为的很。

人性使然,胆大妄为的人一般都会热衷于三件事:在野心的驱使下图谋不轨;在贪念的驱使下大肆敛财;在妒恨心的驱使下疯狂地整人。

汉武帝为雄主,图谋不轨这样的事,主父偃不敢干,但在敛财和整人上,他则是毫无顾忌。

有些人之所以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强,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胸怀,欲念太重。

主父偃是个没有胸怀的人,功成名就没有让他学会善待过去,正相反,有了权势之后,他是更加怨恨郁郁不得志的过去,怨恨那些曾经轻视过他的人。

主父偃是齐国人,当他做到齐国国相,衣锦还乡时,面对不远千里前来迎接他的父老乡亲,他没有选择以德报怨,而是冷眼相对。

当初你们一个个地全都瞧不起我,现在又都来巴结我。

你们就是一群势利小人。

因为有这样狭隘的心理,主父偃做了一件事,朝地上扔了五百金,然后转身离开,意为散金断交。

不能善待过去的人,必会践踏现在、未来。

对父老乡亲,主父偃薄情寡恩,对朝中同僚,主父偃则是飞扬跋扈的做派,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当下的春风得意。

朝中诸臣见主父偃不是善类,为免遭他的算计,纷纷拿钱财来贿赂他。对于这些贿赂,主父偃来者不拒,在他心中,出人头地为的就是富贵权势,谦虚谨慎那是枉为人生。

见他不知收敛,有人善意地提醒他,你太骄纵了!这样会引来灾祸的。

然而,主父偃却不以为然地说: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这话的意思是说,人生玩的就是心跳,就是一场豪赌。只要活着能享受王侯一样的五鼎之食,何必害怕死的时候遭受五鼎烹煮的酷刑。

为了能够始终握住富贵权势,还是在元朔二年,主父偃很快将他的能力用偏了,在他看来,不择手段地打击诸侯,不仅能够显出他做事的魄力,而且能够赢得汉武帝青睐。

客观地讲,做这样的事如果能掌握一个度,确实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遗憾的是,主父偃整起人来却是专从别人的隐私入手,而且手段极其狠毒。

听说燕王刘定国与父亲燕康王刘嘉的姬妾私通,并且夺走了弟弟的妻子,私自杀了肥如县县令,主父偃立即上报汉武帝,要求诛杀燕王。

燕王得知自己的丑恶行径被揭了个底朝天,自知罪责难逃,只好自杀,封国也因此被废。

虽说燕王死有其罪,但主父偃在其中自觉地扮演恶犬打手,实际上也是玩火,按说凭他的智商应该能够看到其中的凶险,但因为整人几乎上了瘾,他的智商早已让位给了骄横。

骄横之人,往往也是好嫉恨之人。

只好发觉有人瞧不起他,必定会把人朝死里整。

还是在元朔二年,主父偃有意和齐厉王联姻,但齐厉王刘次昌的母亲纪太后不同意。主父偃自觉被怠慢了,于是故技重施,开始疯狂报复打击齐厉王。

主父偃对汉武帝说,齐国都城临淄有十万户,市场的租税有千金,人口多而且富裕,超过京城长安很多,不是天子的亲弟弟、喜爱的儿子,不能在此封王。如今齐王在天子的亲属中日益疏远,而且我还听说他和他的亲姐姐纪翁公主私通,请陛下惩治他!

挑拨是非,揭人丑底,主父偃这么干,虽能得一时之逞,但必定会遭人痛恨。

汉武帝这一次没有立即治齐王的罪,而是任命主父偃为齐国国相,到齐国去审查齐王。

主父偃到齐国之后,行事异常歹毒,大有非整死齐王不可的架势。

齐王见难逃魔掌,最终饮药自杀。

主父偃年少时曾游历齐国、燕国、赵国等地,眼见燕国、赵国接连毁在他的手里,赵王刘彭祖害怕自己会成为主父偃下一个打击的对象。

思来想去,赵王刘彭祖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上书控告主父偃收受诸侯巨额贿赂,逼杀齐王,实乃罪大恶极之人。

这两条大罪,尤其是逼杀齐王,让汉武帝勃然大怒,于是主父偃被逮捕入狱。

在狱中,主父偃对收受诸侯贿赂表示服罪,但拒不承认逼杀齐王。汉武帝权衡之后,认为可治其罪,不必诛杀。

这时候,丞相公孙弘站出来,给了主父偃致命一击。

公孙弘对汉武帝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继承,封国废除后设为郡,领土归朝廷。这件事,主父偃是首恶,陛下不诛杀主父偃,无以向天下人交代。

汉武帝一听这话,不再犹豫,随即下令将主父偃灭族。

主父偃这是恶事做的太绝,整人整的太狠,已成犯了众怒的首恶之人,这样的人是无人愿保的,因为保他,黑锅无法安放,更无法向世道人心交代。

从元朔元年到元朔二年,一年之间,眼看主父偃起了高楼,又眼见他塌了高楼。

丞相公孙弘的致命一击,可谓是警句!值得张狂有才之人铭记!

有才切不可成首恶。

——品读《资治通鉴》,给大家推荐这本《人鉴·资治通鉴的通识智慧》,这本书通过《资治通鉴》中的诸多事例,总结出了许多人生应该铭记的定律以及成功法则,观点通透,语言生动,是一本很好的枕边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小链接购买。

标签: 主父偃

更多文章

  • 主父偃:为汉武帝献最强阳谋,却被砍头灭族,临死前竟无一人相送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主父偃

    公元前126年,为汉武帝献最强阳谋推恩令的主父偃被斩首灭族。行刑前,主父偃仰天长叹:“我有宾客数千,大臣无不怕我,如今我被灭族,竟无一人相送!”话音未落,孔车走向行刑台,含泪道:“大人,我来送你了。”智囊:主父偃贵幸时,客以千数。及其被杀灭族,无一人往视,独孔车收葬其尸。武帝闻之,以为长者。 主父偃

  • 主父偃深得汉武帝宠信,一年升迁四次,为何却被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主父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句子。 可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主父偃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他曾经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汉武帝宠信,一年升迁四次,为何却被满门抄斩? 出身贫寒的主父偃 主父偃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贫寒到什么地步呢?他后来如此出名,可史

  • 主父偃提出解决诸侯王的“推恩令”,为何最后自己却被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主父偃

    推恩令,二桃杀三士和围魏救赵三大计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无解的阳谋,这三计策之所以被称为无解就是在于他洞察人性的谋略,而且深谙人性的弱点。让人胆寒的无解陷阱。但实际上这三计策都是可以破解的,尤其是“推恩令”。推恩令成功在于汉武帝武力的强大,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推恩令也是无法推行的。但这里值

  • 还在羡慕诸葛亮的能言善辩,主父偃的机智灵敏,学会这点你也能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主父偃

    /文花开无田高考在即,许多学弟学妹开始平复心情,迎接即将道理的人生挑战,而多年的风雨兼程,也必将会换来硕果丰收。你是否羡慕百家争鸣时期知识分子的口若悬河,一人一剑一卷书,竹简刻着的都是你璀璨的智慧结晶。一介布衣穷游天下,四处游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没事还能结交一下志同道合的书友。运气好的话,刚出门就

  • 贾谊的思想,晁错理解错了,主父偃却因此获益良多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主父偃

    公元前127年的春天,主父偃上书刘彻,建议执行推恩令。通俗地理解推恩令的好处就是,如果执行这项政策:刘彻赚了!国家赚了!主父偃赚了,各个诸侯的小儿子们也赚了!只有诸侯的大儿子们亏大了。所谓的推恩令,其实就是采取和平演变的方式,对诸侯进行解剖,削弱诸侯的威力,把诸侯当成一块大蛋糕,诸侯去世后,把这块大

  • 主父偃:拥有大志向的宠臣,他的奋斗史和悲惨结局同样让人感叹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宠臣。出身贫寒,但好读书,用真才实学获得了汉武帝的青睐,一年四迁。是大名鼎鼎的“推恩令”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建议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众多子弟,达到削弱诸侯国实力的目的。可惜,最后也因此而死。说起他的直接死因也颇为传奇,他是在处理诸侯王家中的不可描述的关系时,被

  • 西汉的丧钟主父偃一生中都经历过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情感小兄弟标签:主父偃

    生于贫贱 鲤鱼跃龙门他最先在家乡齐地游学。在这里,他收到了宾客们的排斥,生活贫困,亲友们对他态度不好,不愿意借钱给他。这段生活对他触动很大,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在经历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凄凉遭遇后,他离开家乡,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梦。燕、赵、中山,他几乎游遍了北边半个汉朝,但到头来仍是穷书生一个,客居异乡

  • 西汉大臣主父偃深得武帝宠幸,最后为何没有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主父偃

    西汉大臣主父偃深得武帝宠幸,最后之所以没有得到善终,是因为主父偃在朝堂上树敌太多,再加上主父偃贪婪、睚眦必报的性格,使得主父偃最终被满门抄斩。 西汉时期的主父偃深受汉武帝赏识,一方面是因为主父偃的确有才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主父偃对于汉武帝非常有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主父偃的主持下,汉朝开始推行“推恩

  • 为何西汉的人才都不得善终?从主父偃看西汉人才状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主父偃

    在中国历史上,主父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的前半生就如同一个网络小说爽文的男主角。颠沛流离,受尽屈辱,最后飞黄腾达,并且报复了之前欺辱过他的人。虽然后半生被武帝杀死,那是后话了,大丈夫一生能够建功立业已然足以,何必计较身后之事呢?《倚天屠龙记》常遇春说过一句话:大丈夫能够有自己的事业,活到40岁也

  • 主父偃对汉武帝说,不惜血本守住这个地方,方能开疆拓土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主父偃

    一直以明媚与清浅,一直坐在山河深处,看岁月流逝,人来人往。而我,就这样认定了,那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开辟的一条通往北国春天的路。河南之战,汉匈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