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史上十大反王第九位——绿林军领袖王匡

盘点史上十大反王第九位——绿林军领袖王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翔说历史 访问量:1325 更新时间:2024/1/15 20:17:59

朝政混乱的西汉末年,汉室外戚中出了一位道德上毫无瑕疵的完人,王莽。此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威名极盛,被天下人视为“周公再世”。这位再世周公最终在公元八年篡汉称帝,建立“新”朝,成为新朝的开国太祖,并开始雷厉风行地推行他的改革计划。

这位被天下人寄予厚望的王莽,因为他的种种奇怪行为,比如把土地矿山收归国有,禁止奴婢买卖,重视科技发明,以及把匈奴单于蔑称为降奴服于,把高句丽称为下句丽,称帝后满天下追杀叫刘秀的人,都让后世之人把他视为一个穿越者。不管王莽是一个信奉教条主义的穿越者,还是一个读儒书读傻了试图恢复周礼和井田制的大儒,他的改革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万物皆课税的敛财政策更是让底层百姓沦入了赤贫境地。路不平,有人踩。王莽傻叉,自然就有人反。王莽的残酷压榨,导致走投无路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公元17年,荆州出现了大饥荒。大量饥民涌到沼泽地里,挖野荸荠果腹。就在这些挖荸荠的饥民里,有一对姓王的兄弟,哥名王匡,弟名王凤。王氏兄弟因为武力惊人,被饥民自发地推为首领。因为只吃野荸荠填不饱肚子,王匡就率领数百灾民举起了反旗。他们占据了附近的绿林山作为基地,自称绿林军。数月时间里,发展到了数千人。他们攻打附近州县,杀官劫富,赈济饥民,所以饥民又称他们为绿林好汉。荆州牧率领二万军队前去围剿绿林军,反被绿林军打得全军覆没。经此一胜,绿林军迎来了飞速发展,迅速发展到了五六万人。

公元18年,绿林军染上了瘟疫,兵士死了将近一半。幸存的绿林军只能离开绿林军,兵分二路,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号称新市兵。另一路则由王廉率领,号称下江兵。王匡的新市兵抵达南阳时,与刘演刘秀兄弟的舂陵兵会合,先后取得了数次胜利。

公元23年正月,为了压制名声愈来愈大的刘演刘秀兄弟,王匡王凤立了另一个看上去十分懦弱的宗室刘玄为帝,建元更始。刘玄称帝后,封王匡为定国公,王凤为成国公。王莽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财徒,调集全国精兵42万,号称百万大军,由王邑王寻率领,准备一战攻灭更始政权。

公元23年五月,面对新朝四十二万精兵的合围,王匡王凤兄弟率领八千绿林军坚守昆阳,誓死不降。王邑王寻攻城月余,而不能破之。突出城外的刘秀率领数千援军,连续在外围打击新朝大军,连战连胜,逐渐瓦解了新朝大军的士气。六月下旬,刘秀率三千敢死之士,直搏新朝军队大营,并在乱军中斩杀了大帅王寻。正巧在这个时候,天降大雨,陨星如雨,新朝军队彻底崩溃。四十多万精兵一战全灭,仅有王邑率领千余长安精骑逃回了长安城。昆阳之战的胜利,头功当属刘秀。坚守昆阳城的王匡王凤同样也立下了大功。没有他们的坚守,不等刘秀的援兵到达,昆阳城就被攻破了,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昆阳大捷。但刘秀的光环实在是太耀眼了,以致后世提起昆阳大捷,只会想起刘秀,而想不起王匡王凤。

公元23年10月初一,王匡王凤率大军攻入长安,斩杀王莽。存在了十六年的新朝就此烟消云散。进入了长安城的更始帝刘玄并不像王匡王凤想的那么懦弱。在与王匡王凤合力杀了刘縯后,他又突然发难,一举诛杀了王凤陈牧成丹申屠建等绿林军大将。王匡率绿林军残部与更始帝的大军苦战月余,最终失败,只能逃出长安城,归附了赤眉军的首领樊崇。同一年,侥幸逃到河北的刘秀自立一军,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帝王生涯。

公元25年九月,王匡率领赤眉军一部再度攻破了长安城,亲手灭掉了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更始政权。然而,攻入长安的赤眉军再度像绿林军一样迅速腐化,最终被刘秀的大军击败。王匡率数百名最后的绿林军向刘秀部将宗广投降,随后被杀害。绿林军自此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王匡势力最盛时,就是天下最强大的一股势力。然而他却不敢称帝建国,反而把一个无兵无权的宗室刘玄供在了自己头顶。这是王匡王凤兄弟的最大失策。他们忘了一点,帝制时代,一旦定下分份,就是一头猪也能拥有颠覆天下的巨大破坏力。何况更始帝刘玄并不是猪,而是流氓英雄刘邦的后裔,最擅长的就是阴谋诡计。刘玄利用皇帝身份,聚拢了一大帮死忠后,在长安城中突然发难,斩杀了绿林军大部分重要将领。到了这一步,绿林军已经走到了尽头。王匡虽然借助赤眉军的力量斩杀了更始帝,为冤死的弟兄们报了仇,却也无力回天,最后死于刘秀麾下将领宗广之手。

一代反王,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先降赤眉军,又降刘秀的部将宗广,最后又在宗广的围剿中自刎而死,可谓十分狼狈。究其原因,就是他自己往绿林军这锅好汤里加了刘玄这颗老鼠屎。如果王匡在攻下南阳郡后,直接称帝建国,会是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吗?王匡的绿林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他创建的绿林军却在后世成为了起义军的另一个称呼,可谓影响极大。

标签: 王匡

更多文章

  • 杀戮迷雾:论胡母班与王匡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王匡

    针对最近更新频率降低的问题,对亲爱的读者朋友说一句:胖咪一贯笔耕不辍,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写作与发布频率。读者朋友如果想看胖咪的最新文章,搜索“胖咪”或“胖咪三国史”的名字,在其他主流平台便可以看到。我爱大鱼,我也爱读者朋友。以下进入正文。胡母班是汉廷执金吾,替董卓充当说客,游说关东诸侯,遭河内太守王匡

  • 河内太守王匡,大义灭亲的英雄,为何众叛亲离?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王匡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作为十八路诸侯之一的河内太守王匡,为何被杀?故事还得从关东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开始说起。河内太守王匡跟袁绍曹操这些人一样,本来都是在大将军何进手底下混饭吃的少壮派。当时宦官跟豪门大族为代表的党人,剑拔弩张势同水火,王匡袁绍这些人都是党人集团里头的少壮派,

  • 闲聊强汉(十六)张良并未替刘邦招揽韩信,韩信的推荐人是夏侯婴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小分队兮兮标签:夏侯婴

    在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中,公认的三大功臣为汉初三杰,即萧何、张良和韩信。对于这三人之间的故事,数千年来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经典篇章,被改编成多种文化艺术产品,受到后来人的追捧。民间流传的这些故事有些是历史事实的改编和演绎,也有的是后人牵强附会的创作。比如张良化妆成道士潜入咸阳城招揽韩

  • 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夏侯婴

    刘邦和吕后确实都是狠人,两个人对待功臣,一般都是杀杀杀。但是,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功臣都要杀掉,夏侯婴就在不被杀的之列中。大家都知道,夏侯婴是刘邦的车夫。但是,若是你小看了一个车夫,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像刘邦这种称王称霸的人,不是随便选一个人,就能去当他的车夫的。若是当他的车夫,必须要具备一个条件,

  • 夏侯婴不仅有责任心还反对刘邦易储,故而得到刘邦夫妇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夏侯婴

    刘邦和吕雉针对诸如韩信、彭越这样的异姓王和一些列侯还是比较狠辣的,所谓异姓也就“异心”,所以刘邦夫妇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像杀猪屠狗一样处理他们。所以,异姓王是一类处境尴尬的功臣,刘邦视他们为“外人”,而从丰沛出来的乡亲自带三分亲切感,所以被刘邦当作自家人。既然是自家人不用说都受到了优待,个个乌鸦变成

  • 曹参夏侯婴被封为功臣,这二人实至名归,都是历史上难得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夏侯婴

    中国历史上搞分封的封建朝代,只有西汉,西晋,明朝。西晋这个朝代仅仅存在了半个世纪,统治黑暗让人提不起来。西汉跟明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布衣出身,他们分封诸侯的时候,往往会慎重一点。刘邦前期封了许多异姓王,但没过多久被他一一剪除。在这些功臣当中,也曾有被封侯拜相的,刘邦时代曾经有过。第一:第一次封侯的功臣当

  • 典故“滕公佳城” 夏侯婴掘地得一石棺,棺上铭文曰:滕公葬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夏侯婴

    西汉有个开国功臣叫夏侯婴,由于功勋卓著,被封为汝阴侯。因曾担任滕令奉车,俗称滕公。给刘邦当了不少年的御用司机。有一次夏侯婴驾车疾奔,眼瞅着要到东都门了,突然这匹马来了个急刹车,差一点儿没把夏侯婴给扔出去,也就是夏侯婴技术好。那匹马也不知道犯啥轴呢,在原地又是踢腿,又是朝天嘶鸣,还用蹄子不停地在地上刨

  • 太仆夏侯婴:深受汉惠帝厚待的救命恩人,却为何参与诛杀惠帝诸子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夏侯婴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西汉后少帝四年(前180年),吕后病逝,功臣集团随即发动诸吕安刘政变,尽杀吕氏族人与汉惠帝诸子。夏侯婴在彭城之战时救过汉惠帝,因此在吕后时期深受汉惠帝与吕后厚待。那为何夏侯婴还要参与诛杀汉惠帝诸子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刘邦好友夏

  • 宁肯负天下人的吕后,为什么唯独想保护夏侯婴,救子之恩无以为报!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夏侯婴

    刘邦成为过去式以后,吕后一度为自己收集力量,对于朝中大臣进行了彻底清洗。但是就是这样的活动中,有两位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个是张良,一个就是夏侯婴了。吕氏对夏侯婴的好,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刘邦一去世,她就直接为这位大臣修筑了一座房子,可见出手阔绰。可为什么吕后这样一个人愿意如此贴心的对待这位大臣呢?此

  • 除了狠毒,吕后也有念情感恩的时候!夏侯婴拼死救子,她这样报答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夏侯婴

    夏侯婴与刘邦是沛县同乡,当过沛县县衙马房司御,也就是养马驾车的。仗义每多屠狗辈!夏侯婴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走进历史的。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夏侯婴每次驾车送客回来路过泗水亭,总要找刘邦喝酒,叙谈很久,这说明他和刘邦秉性相投,刘邦身上有豪侠气,夏侯婴身上也有,否则他在群雄并起的烽烟中,也走不远。夏侯婴后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