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良和郦食其,都是刘邦的鼎级谋士,两个人谁更高一筹

张良和郦食其,都是刘邦的鼎级谋士,两个人谁更高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阿利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4/1/15 23:05:31

郦食其就是靠着一张舌头,拿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的那个大神,只不过后来被韩信给害死了。

那么郦食其和张良,作为刘邦的鼎级谋士,谁更高一筹呢?我们通过一件事来看一下。

郦食其和刘邦说了如下一番话。

臣听说,商朝的商汤伐无道的夏后,夏朝的子孙都被分封了官员。等到周武王伐昏庸的商纣王后,也把商纣王的后代分封了官员。

如今无道的暴秦,侵占了六国的土地。使他们的子孙没有寸土之地。如若大王能顺应天意,分封六国的后裔为王,那六国的君臣肯定会感激大王的。

这样他们就会联合大王一起来攻打项羽。等到那时候肯定是汉强楚弱,说不定楚国也会对大王您俯首称臣的。

郦食其说出这个对策来,刘邦眼前一亮。对于当前的形势来说这个办法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了。

所谓病来乱投医,就是说目前的刘邦。

于是刘邦采取郦食其的这个建议。让郦食其赶紧去刻六国的印章。刻完后立刻出发,把印章发放给六国的后人。

若是郦食其真的这样做了,那刘邦就大难临头了。就在郦食其去刻印章的时候,这时候正好张良来了。

刘邦正在吃饭,他一看张良来,赶紧让张良让进屋,正好有事情找张良商量。刘邦道:“子房,有一个谋士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让我分封六国的后人为王,来应对如今不利的局势。你觉得这件事可以这样做吗?”

刘邦并没有把给他出主意的郦食其给说出来。

张良听完,不假思索的告诉刘邦道:“若是这样的话,大王您想取得天下的愿望就不能实现了?”

刘邦先是一惊,接着又道:“没那么严重吧,来说说有什么不妥的?”

张良说道“请大王细细听我给你说来。周武王伐纣王,并且分封了纣王的后代,那是因为周武王有把握能杀掉纣王。眼下您有把握杀了项羽吗?”

刘邦道:“不能。”

张良说道:“周武王进入了商朝的都城后,大赦天下,把监狱里的刑徒都放了,然后又去给忠臣比干的坟墓增加新土。如今大王您能给圣贤的坟增砖添瓦,给天下的智者门去行使礼节吗?”

刘邦道:“不能。”

张良说道:“周武王打败纣王后,曾经打开仓库的存粮,分发给百姓。如今大王您能大开粮库,分粮食与百姓吗?”

刘邦道:“不能。”

张良道:“周武王灭掉纣王后,把战车都给废弃,兵器也给搁置起来。以此来昭告天下,以后再也不用打仗了。如今大王您能不打仗吗?”

刘邦答道:“不能。”

张良道:“战后周武王把所有的战马都放回了华山以南,让他们各自繁养生息。以此来昭告天下,战马以后也不会再使用了。如今大王能让战马放归,不在打仗了吗?”

刘邦答道:“不能.”

张良道:“战后周武王把拉粮的牛也放归了田野。如今大王能不用牛运粮吗?”

刘邦道:“不能。”

张良道:“以上七条大王都不能做到,这就是大王不能分封六国后人为王的原因。”

张良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要补充。“如今跟随在您身边的人,谁不是抛家弃子,远离故乡,跟随您来平定天下的?

他们这样拼命的跟随着大王,不就是想建功立业,让大王分封一块土地给自己吗?

天下的土地就是那么多。若是您把这些地都分封了六国后人。跟随您的这些六国人就会纷纷离开您,去侍奉自己国家的主人,这样的话谁还会跟着您平定天下呢?”

刘邦此刻终明于明白了,张良所说的为什么不能分封六国后人。

张良没有给刘邦插话的机会,紧接着又道:“现在是楚强汉弱,如今您若是分封了六国后人,他们还是会迫于楚国的压力,再次背叛您的,到那时候您又能怎样呢?

所以说,六国后人不能封。”

等张良说完,这时候的刘邦气的,把还没嚼完的东西吐了出来。大声的骂道:“这些该死的儒生,差点坏了你老子我的大事。”

刘邦赶紧命令郦食其把已经制作好的六国印章销毁掉。郦食其的建议被否定了,但是眼下面对缺粮的情况还没有解决。

张良对此也是束手无策。但是,现在情况十分危急,又不得不尽快拿出一个主意来。这时候的刘邦想到的只能是和项羽谈判议和了。但是目前楚国士气正盛,项羽会答应吗?

对于刘邦来说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

不行也要试试,只能活马当死马来医了。令刘邦想不到的是项羽竟然答应了刘邦的请求。刘邦请求的条件就是荥阳以西归汉,荥阳以东归楚。

项羽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刘邦,这是刘邦预料之外的事。对于刘邦来说,幸福来的真是太快了。

估计项伯在里面没有少给项羽说刘邦的好话吧。项羽这个人,耳根子又软。糊里糊涂的就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可是,当项羽给范增商量这件事的时候,范增的态度很坚决,一定要打。在努力一点点,就能把刘邦给消灭殆尽了。

为什么刘邦早不议和晚不议和,偏偏是选择这个时候呢?就是因为他缺粮了。现在不正好是打他的最好时机吗?

项羽一听,就是呀。荥阳对峙了这么久。眼看胜利在望,不打真的有点不心甘。刚高兴了几天的刘邦,见到项羽的军队又围攻上来了。

不是都谈好了吗?怎么又来打呢?言而无信一般都是我刘邦的专利。怎么项羽这个莽夫也学去了呢。

项羽的军队三两天来捣一次乱,这刘邦那能受得了。就是在这个时候刘邦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们的都尉陈平。

彭城大败之后,刘邦开始追究责任。当时作为都尉的陈平负责监视将军的工作,他没尽到监视之责。

在加上手下大将一直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就这样被刘邦疏远了。刘邦把陈平派去韩王信的手下做情报工作。

离开了刘邦,意味着陈平离开了权力的中心。但是,我们的陈平大人不怕,这那里能难的到他,他这么聪明即使人不在刘邦身边,照样可以为刘邦服务?

那个推荐他给汉王的魏无知,不是一直还在刘邦的手下工作吗?陈平就通过魏无知来作为自己在刘邦军团里的线人,打听刘邦的消息的。

当刘邦需要什么军情的时候,陈平拼命的去了解,然后把了解到的情况在通过魏无知传递给刘邦。

就这样刘邦得到的情报,大部分都是陈平提供的。刘邦一想自己还是离不开陈平。于是就把陈平又调回了自己的身边。

标签: 郦食其

更多文章

  • 韩信为什么要不顾郦食其的死活,突然攻齐?堂堂兵仙也有嫉妒心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郦食其

    兵仙韩信的名号在历史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军事才华实在是太突出了,刘邦问鼎江山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盘都是他打下来的。而且这个人身上话题性很强,关于他流传下来的成语就有34个之多,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多面性的,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方面的优秀并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也是无可厚

  • 郦食其靠口才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结果被煮成肉汤!是韩信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郦食其

    李白曾以刘邦谋士郦食其(lìyìjī)为主人公作过一首诗:“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在李白的诗中,郦食其的形象性格很鲜明,高阳酒徒,性情孤傲,初见刘邦便是一通雄辩,此后更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刘邦拿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着

  • 郦食其被烹,是自己的原因,还是韩信的错,刘邦怎么看这个事情的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郦食其

    按照现在的角度来看,郦食其就是一个死间(高级间谍),但郦食其原本可以不死,但他死于韩信的功名利禄之手,有句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韩信必须为郦食其的死全权负责,这也是韩信一生最大的污点,刘邦对此肯定也是心怀芥蒂的。郦食其(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字食其。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麾下的谋士,中

  • 郦食其为何选择为最不尊重文人的刘邦效力?良禽择木是一门学问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这个人算得上历史长河之中的一颗遗珠了,他若不是被队友韩信坑了一把,死在齐国,大概率大汉开朝以后,引领功劳榜的就不是“汉初三杰”了,而是“汉初四杰”了。很多对郦食其不熟悉的朋友,或者偏爱军事、管理、策划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把郦食其放到和他们心中的偶像韩信、萧何、张良同一个高度,心理上很难接受。但是

  • 刘邦谋士郦食其,靠一张嘴拿下齐国70座城池,为何却被煮成肉汤?

    历史人物编辑:夫子道历史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的下场,其实是刘邦集团内部矛盾爆发的结果。怎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郦食其是个什么样的人。郦食其是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人,战国时属魏国,早年小有家财,能够支撑他拜师读书。秦灭魏国后,他沦为看管城门的小吏,生活一下子窘迫起来。但郦食其自恃才高,陈胜和项梁、项羽叔侄起义时,他都

  • 郦食其居陈留观天下,随刘邦游说群雄建奇功,却没能看懂人心难测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郦食其

    公元前204年,汉三年,楚汉之争发展到激烈时刻,楚军的进攻日益猛烈,项羽率领地楚军对刘邦率领地汉军使用了最擅长的断甬道战术,骚扰汉军补给,致使汉军缺少军需粮草,陷入危难之中,刘邦顿时大急。深陷困境中的刘邦,问计郦食其,郦食其为刘邦设下一策,深得刘邦欢喜,令刘邦大为宽慰,立时愁容尽散,胃口大开。郦食其

  • 郦食其游说齐王:投靠汉王才是明智之举,大王您可要考量清楚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到齐国后,对齐王说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齐王回答:“我不知道。”郦食其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 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齐王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郦食其说:“归向汉王。”齐王又问:“您老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郦食

  • 郦食其给刘邦提供了一个“天才计划”,在张良的分析下,刘邦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郦食其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存在正反两面的,当我们思考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需要正反面都去思考,有的时候一个方案可能表面看起来十分不错,但是经过深入思考后,却会发现其实这个方案还存在很多问题。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刘邦身上曾经就发生过一件,原本郦食其是刘邦身边特别厉害的谋臣,帮助刘邦提出过很多不

  • 不但能说而且会做的郦食其是一位真正的大才吗?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小乐园标签:郦食其

    因为历史过度渲染了项羽的成功,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刘邦能够进入关中,是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如果不是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刘邦的下场一定不会好。但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对于刘邦是极不公平的。率领三四千人出征,最终迫使秦国投降。无论其中有什么客观原因,都是一项高难度任务。在项羽取得巨鹿之战胜利时,刘邦在在干什么

  • 良臣择主而事,郦食其乃一介儒生,为何选“不好儒”的刘邦为主?

    历史人物编辑:翩翩世家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的一名儒生,在时为沛公的刘邦略地至高阳时,主动投靠了「不好儒」的刘邦,随后被刘邦赐号广野君。刘邦的「不好儒」,在《史记》多个篇章都有记载。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史记·黥布列传》汉三年,儒生随何率二十余人出访九江,历尽艰难,方见到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