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郦食其游说齐王:投靠汉王才是明智之举,大王您可要考量清楚

郦食其游说齐王:投靠汉王才是明智之举,大王您可要考量清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龙龙 访问量:1626 更新时间:2024/1/16 2:23:39

郦食其到齐国后,对齐王说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

齐王回答:“我不知道。”

郦食其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 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

齐王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郦食其说:“归向汉王。”

齐王又问:“您老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郦食其回答:

“汉王和项王并力向西进军攻打秦朝,在义帝面前已经明白地约定好了,先攻入咸阳的人就在那里称王。

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让他在关中称王,而是让他到汉中为王。

项王迁徙义帝并派人暗杀了他,汉王听到之后,立刻发起蜀汉的军队来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而追问义帝迁徙的处所,收集天下的军队,拥立以前六国诸侯的后代。

郦食其剧照

郦食其作为一名说客,他话语的特点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很容易让智商不高情商又低的人受蒙骗。

在这里,郦食其说的内容基本真实,但是顺序给颠倒了,沛公攻击三秦之地在义帝的死之先。

郦食其更改顺序的原因在于美化汉王,烘托汉王仁义之君的形象。

郦食其所说“拥立以前六国诸侯的后代”,纯属胡编乱造,这只是让田广听着顺耳罢了!

当时诸侯联军的领袖哪有一个是汉王立的!都是项王分封的!

汉王只是凭借着在三秦之地接连打胜仗的军事上的威势,裹挟着东方各路诸侯一起反项罢了!

总之,郦食其就是拔高汉王、丑化项王。

项王破坏怀王之约又杀死怀王,不仁不义;汉王号召天下诸侯讨伐项王,乃是仁义之君。

郦食其接着说:

“攻下城池立刻就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了财宝立刻就分赠给士兵,和天下同得其利,所以那些英雄豪杰、才能超群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

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来投归,蜀汉的粮食船挨着船源源不断地顺流送来。

而项王既有背弃盟约的坏名声,又有杀死义帝的不义行为;

他对别人的功劳从来不记着,对别人的罪过却又从来不忘掉;

将士们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

不是他们项氏家族的没有谁得到重用;

对有功人员刻下侯印,在手中反复把玩,不愿意授给;

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肯赏赐给大家;

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

因此天下之士才都投归汉王,汉王安坐就可以驱使他们。

汉王带领蜀汉的军队,平定了三秦,占领了西河之外大片土地,率领投诚过来的上党精锐军队,攻下了井陉,杀死了成安君;

击败了河北魏豹,占有了三十二座城池:

这就如同所向无敌的蚩尤的军队一样,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结果。

现在汉王已经据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守住了白马渡口,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关口,天下诸侯若是想最后投降那就先被灭掉。

您若是赶快投降汉王,那么齐国的社稷还能够保全下来;

倘若是不投降汉王的话,那么危亡的时刻立刻就会到来。”

郦食其说汉王对部下有功就赏,不像项王那么抠门,这个话是对的,韩信陈平也曾说到项王的这个缺点。

郦食其所说,项王对别人的功劳记不住,对别人的罪过却忘不掉,是夸张之词。

项王任人唯亲,不信任别人的这个评论是对的。

郦食其说,汉军粮草充足,灭魏、灭赵一路凯歌,乃是上天在帮助,这仍是拔高汉王,告诉田广,天命乃在汉王这边呢!

接下来郦食其所说的乃是还没有实现的,这只是他对汉王的建议而已,他把这些话当成已经实现了的讲给田广听,田广不明真相,郦食其的说服力更强。

田广认为郦食其的话是对的,就听从郦食其,撤除了历下的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纵酒作乐。

郦食其这人能言善辩,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过人的胆量勇气去游说当时楚汉以外最有实力的诸侯国,这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齐王田广听进去郦食其的话了吗?听进去了。

那就是说郦食其把齐国给劝降了?也算是。

其实田广、田横等人有自己的打算,不是单凭郦食其一张嘴就能依附汉国的。

项羽分封以后,田荣主宰的齐国乃是反楚同盟的老大哥,项羽后来发兵攻打齐国,干掉了这个不听话又自不量力的田荣。

随后在齐地进行了长期的扫荡,却使自己深深地陷在齐国人民抗楚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彭城之战后,齐国跟楚国才算是和解了,不过也不是铁杆,只是我不攻击你而已。

现在汉国的战略优势已经很明显,魏、赵、燕已经都站在汉国这边了,齐国不会不知道,只是作壁上观而已。

齐国观望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实力强劲,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又有天险的屏障,更重要的是,齐国的经济力量很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一直是东方的大国!

后来韩信打下齐地来就要做齐王,可见齐地确实是块宝地。

既然齐国有较强的军事实力,继续坐山观虎斗不行吗?郦食其已经说了,你跟着项王走,最后也得不着什么好处,因为你的不紧密合作,项王就算是打赢了,反而会兴师问罪与你!

他跟你们田家可不算是什么朋友啊!

如果现在就归顺汉王的话,汉王是会记得你的功劳的,灭了项羽以后,分封功臣,田氏宗族绝对少不了的!

如果你仍然不为所动的话,灭了项羽以后,第一个收拾你!

郦食其对田广晓以利害,软硬兼施,田广能想明白,投靠汉王才是明智之举。

在郦食其游说齐王之前,齐王听说韩信将要领兵东进,就派华无伤、田解率重兵驻扎在历下,以抵御汉军。

等到齐王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派使者与汉王讲和后,齐王便解除了历下城的战备防守,与郦食其天天纵酒作乐。

这时韩信领兵向东进发,还没有来得及从平原津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齐国归降了,便想停止进军。

蒯彻剧照

辩士蒯彻向韩信建议说:

“您受汉王诏令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是另派密使去劝降齐国,难道又发出了诏令命将军您停止进攻了吗?

您怎么能不继续前进了呢?

况且郦食其这个人,不过是个说客,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而您统率着几万人马,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余座城池。

这样看来,您作大将军几年,反倒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大了!”

韩信因此采纳了蒯彻的意见,随即率军渡过黄河。

标签: 郦食其

更多文章

  • 郦食其给刘邦提供了一个“天才计划”,在张良的分析下,刘邦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郦食其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存在正反两面的,当我们思考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需要正反面都去思考,有的时候一个方案可能表面看起来十分不错,但是经过深入思考后,却会发现其实这个方案还存在很多问题。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刘邦身上曾经就发生过一件,原本郦食其是刘邦身边特别厉害的谋臣,帮助刘邦提出过很多不

  • 不但能说而且会做的郦食其是一位真正的大才吗?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小乐园标签:郦食其

    因为历史过度渲染了项羽的成功,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刘邦能够进入关中,是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如果不是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刘邦的下场一定不会好。但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对于刘邦是极不公平的。率领三四千人出征,最终迫使秦国投降。无论其中有什么客观原因,都是一项高难度任务。在项羽取得巨鹿之战胜利时,刘邦在在干什么

  • 良臣择主而事,郦食其乃一介儒生,为何选“不好儒”的刘邦为主?

    历史人物编辑:翩翩世家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的一名儒生,在时为沛公的刘邦略地至高阳时,主动投靠了「不好儒」的刘邦,随后被刘邦赐号广野君。刘邦的「不好儒」,在《史记》多个篇章都有记载。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史记·黥布列传》汉三年,儒生随何率二十余人出访九江,历尽艰难,方见到九江

  • 郦食其之死:一场韩信和刘邦默契配合的政治谋杀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郦食其

    一怒则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春秋战国时期伍百年的乱世,诞生了一个叫做纵横家的东西,这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当然就是那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鬼谷子。这些所谓的纵横家跟今天的外交官有点类似,但比外交官厉害多了,要是得罪了他们,分分钟整得你身死国灭,战国时期齐闵王如日中天,最后还不是被苏秦忽悠去攻宋国,结果落了一个

  • 郦食其之死:罪锅该由谁来背?韩信?刘邦?齐王?还是郦生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郦食其

    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打败了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到,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对郦食其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的话,我让你活着,若不然的话,我就要烹杀了你!”郦食其说:“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你老子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这样,齐

  • 说客郦食其,刘邦得力助手,一生战果累累,最后却窝囊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郦食其

    说起我国帝制时期的乱世,大众脑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必然是战场厮杀,这也很正常,因为乱世之中,谁兵强马壮,谁就可以当皇帝。关于这个结论,《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三》中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说白了就是谁拳头硬谁就是皇帝。这样的说法在大的方向上是没有错的,乱世之中,自然谁拳

  • 郦食其,给自己下个生死之套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司马食其,古人为何偏爱“食其”?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系列之二)今天接着看郦食其在结束生命前的最后疯狂。也整个小标题——指点迷津,主动请缨在郦食其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田广离楚归汉之前,这一章主要讲述郦食其之所以作出如此决定的时局背景。那是在公元前204年的秋天,郦食其进入刘邦阵

  • 郦食其,用下油锅烹出人生忠义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司马食其,古人为何偏爱“食其”?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系列之三)郦食其如期到达齐国。彼此没有太多寒暄,大概双方都明白各自心中的算盘。郦食其便直入本题,与齐王田广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历史性对话。郦食其:“大王您知道如今天下人心的归向吗?”田广:“我还真不知道。请您赐教!”郦食其:“

  • 李守礼因父牵连被幽禁,却修成“预知晴雨”的异术,原因令人动容

    历史人物编辑:古诗新说标签:李守

    唐邠王李守礼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根正苗红的皇室宗亲。但是在早期的时候,这个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和实惠,反而成为祸柄。李贤早先并不是太子,李忠被废黜,李弘暴死,这才轮到李贤上位。事实证明,太子一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业,在刀尖上跳舞。武则天和李贤的关系不好,对他横条眉毛竖挑眼。明崇

  • 伍被明知刘安造反不会成功,为何还帮他出谋划策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刘安

    汉武帝刘彻下达推恩令后,有效地解决了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削弱了他们抵抗朝廷的力量。然而这并没有彻底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仍然有诸侯王抱着侥幸心理,谋求通过起兵造反登上皇位。淮南王刘安便是其中之一,他成为汉武帝时期充满野心的诸侯王的典型代表。实际上从刘安父子密谋造反开始,他们的谋士伍被就提出了造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