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独尊儒术”下,探析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升华

“独尊儒术”下,探析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升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杨哥美食 访问量:3552 更新时间:2023/12/9 1:26:38

众所周知,董仲舒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大臣,他提出的“罢黜,独尊儒术”得到了汉武的采纳,进而掀开了我国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历史帷幕。

董仲舒提出的这一种政策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教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隋唐、宋元和明清时期的道德思想、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皆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都在受儒家思想的支配与改变。

董仲舒和他提出的政策虽然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的时间,但是“独尊儒术”对我国的影响依然很大,甚至可以说至今都还在。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儒家思想和黄老思想的融合

思想融合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开始发生,比如荀子虽然是儒家学者,但是他却将法家文化融入到了儒家思想中去,在礼的基础上提出“重法”、“重刑”,从某个角度来说董仲舒也将儒家文化与汉初的黄老思想进行了融合。

黄老之学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但“无为而治”并不是要求君王不治理天下,而是人人各尽其责、各自管理各自的领域,其目的就是给老百姓提供修养生息的机会。

西汉建立之初经历了秦末战争、楚汉争霸,所以黄老之学与时代的契合性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断进步,治国的理念和思想也需要发生改变。

此时董仲舒将黄老之学的一些有价值理论融合于其新儒学体系之中,进而向汉武帝阐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君臣之礼,跨时代性的思想体系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

1.君道、天道和贵神、执权

标题中的4个词语代表着4个概念、2种体系,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找到了无为而治的立足点,他把“君道”和“天道”等同视之,君主的无为旧士效法天道,颇有一丝君权神授的色彩。

何为天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事万物在天道面前都是公平的,平时或许看不到天道是如何治理万物的,但无形中天道又必然存在并影响着万事万物的运行,而这也是君道。

无论是“贵神”还是“执权”都是建立在君道的基础上,亦或者无为而治的基础上。贵神并不是君王不管理朝政,而是君王无需事必躬亲、面面俱到,他们只需要把命令颁布下去让臣子们去执行就可以了,进而达到控制天下的目的。

君道更多的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地方宏观调控方面,亦或者是地方发展的大方针,细节方面应该懂得放权,而“执权”就是“贵神”的一种结果。

“执权”更像是君主威严的一种体现,官员在执行君王命令时结果有好有坏,这些都会影响到君主在天下人心中的威严,所以君主一定要重视“执权”的结果,以提高自己的威信建立君臣尊卑的联系。

2.何为臣道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独尊儒术”并不是为了打压学说、提倡儒家学说,而是为君王控制天下、驾驭百官提供了一个思想理论基础,所以在君道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臣道”。

何为臣道?其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做事情要对君王诚实忠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辅佐君王管理天下。其二臣道要服务于君道,也就是说不能够和君王抢夺仁义的美名,这是一个最低的标准。

如上述所言君道无为是需要将权力下放给臣子,所以“臣道有为”则决定着“君道无为”能否顺利实施,基于此他还提出了相应的官员考核管理制度。

董仲舒提出的官员考核制度,其思想来源于儒家文化,但具体实施的措施则结合了黄老之学的内容,可见他将儒家文化与黄老之学融合的很合理且彻底。

二、董仲舒眼里的法家与墨家

战国末期荀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结合法家理论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礼法思想”,这样一种礼法思想在韩非的著作中也有很大的体现(韩非是荀子的学生),甚至于对我国后世君王治理天下的政策也有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董仲舒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全面借鉴了阴阳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的文化体系,进而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以法家为例,董仲舒的法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肯定了“独尊儒术”环境下刑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甚至将刑法视为教化的辅助手段。

他把法家的刑罚手段比作“刽子手”,把教化视为一种社会主流和趋势,直白来说就是社会应该以教化为目的,法家的刑罚可作为辅助教化的工具,其目的就是在限制百姓内心的“性本恶”。

董仲舒把诸子学说的精华有选择性地和儒家文化相融合,既实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升华,更促进了西汉集权统一、尊君爱民和发展生产的现象诞生。

回看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刘彻基本把他的“独尊儒术”作为治理天下的主导思想,汉初时期的黄老之学被彻底的取代了,使得我国儒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很多人将“罢黜,独尊儒术”看做是我国诸子消失的一个标志,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它不仅不是争鸣盛况消失的原因,而且还是促进学说相互融合的开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对立局面。

从此之后,儒家思想也不单纯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它既有孔子孟子的仁义礼智信,也有法家的依法治国理念,更有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等。

三、“独尊儒术”在汉朝的发展及影响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来治理天下,他从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中吸取了教训,降低了法家文化对社会的压制力,而选择偏向于教化、休养生息的黄老之学。

从结果上来看,刘邦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围绕黄老之学建设的一种政治架构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随着汉朝逐渐实现2023集权,急需一种新的主导思想来代替黄老之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且暴力手段无疑是不行的,秦朝二世而亡是一个很奠定的例子,这样一种高压的手段也让汉武帝不敢轻易采取。

黄老之学虽然保障了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甚至还打造了文景之治这样的历史盛世,但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却让汉武帝无法解决国内存在的矛盾以及国外存在的危机,亦或者说无法集中全国的力量办大事。

基于这一个现实情况不难总结出汉武帝需要的新思想有什么特征,第一点能够达到汉武帝所需要的统一局面,第二点就是新思想要具备融合力,不会造成民间的反抗与抵制。

经过对诸子的对比不难发现,儒学在任何的情况下都具备包容性和协调性,这一点很符合汉武帝的思想需求。另外,战国末期荀子提出的礼、法思想,又为儒家思想融合了法家文化的“法治”和“刑罚”理念。

既有儒家思想的协调性,又有法家思想的强制性,这样一种新的儒家文化很显然符合汉武帝的需求,因此董仲舒才能从诸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不是汉武帝选择了董仲舒而是时代选择了兼容学说的儒家思想理念。

一直以来,儒家的文化和经典都具备很高的地位,《周礼》于西周、东周时期影响了人们近八百年的时间,而儒家文化从某个角度说就是脱胎于《周礼》。

春秋战国之后虽然周礼难以接受,但八百年来的文化思想和传统观念却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要不然秦始皇推行法家主导的郡县制时,也不会受到诸多儒家学者的阻碍。

儒家的经典“六经”也具备很广泛的覆盖力,典籍丰富、涉及范围广泛且有深度,最主要的还是儒家思想提倡忠君爱国,有利于君王对天下臣民的统治。

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汉武帝最终决定推行“罢黜,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文化凌驾于诸子之上,成为了西汉王权认可的官方学说,成为了统治者治理天下的一种意识形态。

“儒术独尊”在西汉王朝的出现和地位的确定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文化的必然,儒家文化对于加强2023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是道家、阴阳家等学说不具备的。

西汉中后期,儒家思想又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和完善,成为了一种兼容并包的、对封建统治者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思想体系,自然会被统治者所采纳并使用。

自此之后,汉朝无论是私学还是官学皆以儒家文化为内容,这一种政治形态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儒学在民间、朝堂都获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至今其影响力都没有任何的削减,奠定了文化主导的地位。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标签: 董仲舒

更多文章

  • 把儒家变成“强盗逻辑”,孔子泉下有知的话,会不会感激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豁达历史达人标签:董仲舒

    大汉的鼎盛,始于董仲舒;刘汉的终结,亡于董卓。董仲舒给华夏文明上了一把锁对汉朝来说,董卓是实至名归的董贼,但对华夏历史来说,董仲舒比董卓更可恶。董仲舒在主观上没有作恶的动机,但他为刘氏汉朝吹鼓抬轿所产生的恶果,对华夏千年产生了深深地负面影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华夏民族曾经领跑世界长达千年。欧洲人住

  • 大儒董仲舒:虽学贯天人,却终成了汉武帝的政治打工仔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汉时广川郡人,儒学大家。少时聪颖好读,以“三年目不窥园”治学,终成饱学之士。董仲舒是个读书人,吸收各家思想,将儒学推向高峰,汉景帝时门生即遍布天下。当然,一个读书人很难将一家思想遍之四海,需要依靠其他的强大力量。汉武帝即位后,下诏举贤良,董仲舒与汉武帝有了几次对策,武帝接纳董仲舒的观点,主要

  • 河北历史名人:董仲舒刘备张飞赵云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董仲舒

    河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上古九州中的冀州说的就是河北,如今依靠京津冀一体化快车,发展一步步加速,是中国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今日流沙为大家盘点古代河北历史名人,其中有皇帝,有思想家,有将军…… 河北历史名人:一代大儒董仲舒。董仲

  •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但真正推动儒学地位是的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董仲舒

    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是儒学的创始人。但他在世的时候,儒学的命运并不好,为了推广自己的学说,孔夫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四处宣讲,但没有人买账,有时被反对他的人包围,好几天没吃的,有人嘲笑他像个丧家之犬。到了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大统一的帝国—秦朝以后,儒生的地位也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儒生们集在一起,议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繁荣的好事,董仲舒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董仲舒

    各种思想与学说共同绽放是文化繁荣的好事,这也是为何春秋时期和民国时期,能够产生众多大师的原因。【一】春秋时期的繁荣思想多样化的重要性。春秋时期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开创了不同学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毫不夸张的说春秋时期是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古希腊之所以文明就是因为众多思想得以发展。这就

  • 董仲舒的儒学理论导致汉朝人格素养上庸俗化和学术作风上的固陋化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董仲舒

    西汉思想界一个最大的背景,乃是改造了的儒学成为汉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初始时期的关键在于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之举措,然而这一举措的本意是否就是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又是否真正起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却是需要讨论的。钱穆在考察博士制度的衍变时指出:“古代学术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董仲舒

    历史人物编辑:花草之乐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最大的杰作就是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中华民族思想流动的长河拦腰斩断。董仲舒呢是一个专门研究《五经》之一《春秋》的博士。他在参加国家人才选择考试的万言书中,攻击其他学派全是左道旁门或者邪说妖言。建议:“凡是不在《五经》之内的著作,以及非孔子所传授的书籍,应一律禁绝,不准流传。”董仲

  • 董仲舒的这个弟子堪称作死能手,竟上书劝说皇帝将皇位禅让出去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董仲舒

    回顾我国古代历史,名士可谓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研究经学典籍等方面卓有成就,但往往恃才傲物,不将俗人俗事放在眼中,甚至行为举止令常人难以理解。举例来说,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就相当狂傲,他曾裸身击鼓当面羞辱曹操,又以十分倨傲的态度对待礼遇他的刘表,最终被刘表借黄祖之手杀害。将时间拨回西汉,有一位弟子

  • 伦理家董仲舒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冬季旅行计划标签:董仲舒

    前言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字子强,是中国汉朝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历史背景董仲舒出生于汉朝中期,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儒家传统和背景。在年轻时,他曾经

  • 馆陶公主刘嫖:扶持武帝,豢养男宠,一手改写汉朝政治格局

    历史人物编辑:阿墨游戏解说标签:刘嫖

    她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地位堪比诸侯王开启公主豢养男宠之先河只凭一己之力就改写了汉朝的历史走向权倾朝野放肆一生汉朝那么多公主为什么只有馆陶公主刘嫖活出了自己的风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出圈的大汉长公主馆陶公主,名刘嫖,是汉文帝刘恒和孝文皇后窦氏的嫡长女。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嫖”字通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