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捡漏界的神话:赵忠祥买玉坠翻180倍,不如他1000元买碗卖2.81亿

捡漏界的神话:赵忠祥买玉坠翻180倍,不如他1000元买碗卖2.81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碟历史说 访问量:3038 更新时间:2024/1/21 20:30:35

起源/本期导读:

在收藏界,都在保留着“收而藏之,把而玩之”的精神,对于很多收藏家来说,更贵重的是自己的化修养,在这个行业中,知识是吃饭的本钱,就像马未都这一类博览群书的收藏大师,最终才能捡到真正的漏,但万事难料,在捡漏界,就有两个“神话”级别的人物,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赵忠祥老师,另一位便是著名的古董专家仇焱之。

俗话说“收藏讲缘分”,如果说只有知识文化基础,但碰不到好的“宝贝”,也一样是空有一身本领,怀才不遇。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却有过一次“神话”般的捡漏经历。说起赵忠祥,大家都对他的主持记忆深刻,但是对于他在书画界以及收藏界也都是赫赫有名,在书画上与范、黄胄私交甚好,在收藏界也熟读经文,收藏上独爱收藏玉石。

说起赵忠祥老师捡漏的事儿,就要谈起这个缘分。赵忠祥曾经路过一个地摊儿,然后看见一个玉坠十分耀眼,在地摊上显得尤为突出,让一心喜欢收藏玉石的赵忠祥十分欣喜,当时便下定决心买下来。一问摊儿主,人家只要80块钱。

赵忠祥就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玉坠,但之后经过专家鉴定后,发现竟然是明代的一个玉坠,而且质量很好。在之后便有人看上了这个玉坠,赵忠祥老师甩手便赚了1.5万,价格翻了180多倍。虽然这件事被大家称为捡漏界的一个“神化”,但主要说的是缘分,想要给大家表示捡漏应该抱有平心。

当然了,如果你觉得这个不足为奇。但接下来这位,称为捡漏界的神话一点不为过。他靠仅仅1000元却卖到了如今价值2.81亿的天价宝贝,那就是著名古董专家仇焱之。仇焱之先生在之前并不是被称为专家,也仅仅是一个古董商而已,但是在这次捡漏后,却一举成名,成了收藏界的一个大佬。

这件事距今已经有着很多年的历史了,但却依然流传在收藏界。在1949年的时候,古董商仇焱之便已经从事古董生意很多年了,并且收藏家朱鹤亭为师学习多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仇焱之得到了一个碗,但是这个碗可不是我们吃饭的碗,而是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当时买的价格是1000元,虽然在当时价格已经算很高了,但在收藏界也仅仅是一般的价格。

到了1980年的时候,这个有着极高价值的“碗”被拍卖出了528万元的天价,仅仅在30年的时间,就翻了5000多倍,堪称捡漏界的奇迹。但这都只是开始,在2014年的时候,这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被上海收藏家益谦以2.81亿的天价再次收购,一举成为了捡漏界升值最快最高的一只“碗”。

仅仅手掌大的一个“碗”,最终竟然拍卖出上亿的高价,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羡慕仇焱之的运气,堪称捡漏界的神话。但在收藏界,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还是要抱有平常心去对待。

文/起源

起源/艺术小尾巴:

刘益谦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身价高达170多亿,因此他收藏作品也是大手笔。2015年3月,刘益谦以约合人民币8690万元拍到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佛经。2016年4月,以约合2.25亿人民币拍到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图》。

标签: 赵忠

更多文章

  • 赵忠祥:去世后留5亿遗产,未给亲儿子,却为何都给了心肝宝贝?

    历史人物编辑:小布点娱乐标签:赵忠

    赵忠祥去世之后,他那栋奢华的私人会所,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但同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实际上这个会所早在多年以前就被曝光过,很多赵忠祥老师的好友、艺术界的泰斗们都曾光临过。无论是豪宅内的装扮,还是里面的艺术品、古玩等,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大家都知道,赵忠祥老师尤为爱字画,他除了绘画之外,也收藏了很多的字画

  • 高材生赵忠尧扮成乞丐运送镭,中国首颗原子弹的成功,离不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赵忠

    中国原子弹的发展离不开各个“两弹元勋”的奉献,其中有一位人物被称为是中国核物理的鼻祖,他就是赵忠尧。他为我国的原子能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艰辛付出,那么他在我国发展原子能的道路上,到底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呢?出国带回“礼物”赵忠尧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凭

  • 灵帝末年冀州刺史王芬等连结豪强准备密谋废立皇帝曹操是怎么看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王美食屋标签:王芬

    曹操弃官回乡后过上了悠哉的生活,他在城外盖了一间小房,每年的春夏季节读书立传,秋冬季节就进山打猎,日子过得好不惬意。在他闲居的时候,政局越发混乱,冀州刺史王芬等几人密谋要废了灵帝,改拥合肥侯。这合肥侯是谁呢,原名已经失传,但肯定是当时的皇族。王芬他们想要说服曹操也参加,但被拒绝。结果这个事很快就失败

  • 王芬密谋废除汉灵帝之事败露后恐惧而自杀,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古藤枯树小桥标签:王芬

    中平五年(188年),冀州刺史王奋、鲁国丞相陈蕃之子陈仪、方士名士向楷、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靖等,联手天下豪杰,谋划对汉灵帝的趁机。北巡河间老宅时,废汉灵帝,新立合肥侯。但事有蹊跷,很快事情就败露了,王奋吓得自刎,以致连汉灵帝的一根头发都碰不得。打?灵帝要北巡河间老宅,焚等人让他们难以谋划。他们上书

  • 窦宪灭了匈奴,为何名气上比不过霍去病?21岁的大司马史上就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窦宪

    其实不光是窦宪的名气比不上霍去病,你看看东汉有几个人的名气能够跟西汉相比较的?就拿典型的开国元勋们来说,你能叫出几个人的名字来?西汉的开国元勋,大家张口就能说出一堆,比如萧何、韩信、张良、陈平、周勃、樊哙等等,可是东汉的呢?除了个邓禹稍微有点名气,其他的你还能张口就说出来吗?不能吧?再比如说西汉和东

  • 窦宪消灭了北匈奴,立下不世之功,为什么名气却不如霍去病呢?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窦宪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这两段历史作比较,首先是两人的人品不一样,一个是青才俊,一个是违法外戚,一个英年早逝,一个被迫自杀。其次作战对象不一样,霍去病时匈奴比较强悍,战力几乎对等汉朝,窦宪时匈奴已分裂成南北匈奴,而且南匈奴附汉,北匈奴力量较弱。第三,战争烈度不一样,霍去病是釆用闪电战,孤军深入,横扫漠北。

  • 窦宪消灭了北匈奴,立下不世之功,为什么名气却不如霍去病?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窦宪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理想,前者说的是霍去病狼居胥山封禅,后者则是窦宪登燕然山,刻石记功,两者所代表的功劳不分上下,但后者名气明显不如前者。究其原因,彪炳史册的功绩背后,窦宪在史官眼中有更大的污点,功过难抵,窦宪之名难以远播。神秘家族1、因祸得福窦家,两汉出场率极高的家族,不

  • 东汉名将窦宪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蝴蝶效应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窦宪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一位东汉名将、有名的外戚,放眼历史,似乎这个人的名字并非那么耀眼,但他却深深的牵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窦宪画像西汉时期,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

  • 窦宪:竟胆大包天跟皇帝斗?这真是野心太大终是祸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窦宪

    当时的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公元87年,北匈奴遭遇了蝗灾,又被鲜卑军队打败,单于也死于乱军,漠北一片混乱。趁着这个机会,南匈奴单于上书东汉王朝,请求汉朝派兵共击北匈奴。窦太后接到窦宪的奏章后,也非常犹豫,在满朝文武的反对声中,征西将军耿秉却有独到见解,认为“以夷制夷”乃是天赐良机

  • 东汉窦宪,打击匈奴堪称西汉霍去病,但为何寂寂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窦宪

    汉武帝时期,中原与匈奴的交锋中,捧红了一批有实力有流量的明星将领,这些人纵横沙漠,让匈奴人为之胆寒。其中最星光闪耀的当属冠军侯霍去病,他的一生像一颗极耀眼的流星,一闪而逝,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传说。西汉时期,打通了西域,建立了西域都护,大大地牵制了匈奴。之后呼韩邪单于投降,从此中国与匈奴互不侵犯,随着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