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学问最高的三个人,一个蔡邕、一个是乔玄,另一个是谁

三国演义中学问最高的三个人,一个蔡邕、一个是乔玄,另一个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盛说历史 访问量:4515 更新时间:2023/12/19 23:53:08

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风云际会,让合久必分的天下纷争不断。

要想成为一方势力,不仅得有猛将,更要有谋士,但是因为环境纷乱,真正研究做学问的人反而不多。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是蔡邕、乔玄和祢衡

蔡邕是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通音律,并且创了“飞白”笔体,对后世影响颇深。当然,他最有名的是有个号称“才女”的女儿蔡文姬

乔玄曾举孝廉,先后任司徒长史和将作大将,因为性格刚强,为官清廉,在去世的时候家里连办后事的钱都没有,被当时称为一代名臣。

而最后一个祢衡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因为他年仅26岁就被曹操杀死了。那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祢衡是平原郡人,年纪轻轻就已经非常有才华了,他所写的《鹦鹉赋》寓意深刻,是托物言志、讽刺世情的一篇佳作。祢衡是恃才傲物的人,因为行为乖张所以无人与之同行。

当时许都新建,很多贤能的人都在此聚集。有人问祢衡,你怎么不投奔陈群司马朗呢?祢衡却说,我怎么能结交杀猪卖肉的人呢?

之后又有人问他,你觉得荀彧和赵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祢衡说,荀彧可以靠他的脸去吊丧,而赵融因为肚子大可以管理厨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祢衡讽刺两个人一个只有脸长得好看,而另一个则是个吃货。

这么狂妄的评人,可以说真的是非常嚣张了。但是他又是有真才实学的,当时的文学家孔融就非常欣赏他,虽然两个人年纪相差了有二十岁,但也是平辈相交。

祢衡曾经说过,大儿子是孔融,小儿子是杨修,除了这两个人,其他人都非常平庸,不值得一提。可见孔融即使在祢衡这个狂士心里,也是非常认同。

其实祢衡虽然是个狂士,但是“一身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本身也是希望能够得遇明主的。孔融就把他推荐给曹操,但是祢衡心中自有一杆秤,他对于汉贼曹操非常厌恶,所以自称有病,不去见曹操。后来,在孔融的多方劝告下才去拜见曹操。

但是祢衡性格太过狂傲,且目中无人,所以见到曹操的时候说:“天地虽然大,但是没有一个人。”曹操于是就说自己手下的名将谋臣难道不厉害吗?祢衡轻蔑地称这群人都是酒囊饭袋而已,之后就评论自己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没有不知道的,你们这群俗人不配和我说话!

这话说完了,曹操心里非常愤恨,但是又无法辩过他,只得让他敲鼓羞辱他。

在一次大宴宾客中,祢衡击鼓演奏《渔阳曲》,在曹操旁边的小吏呵斥他为什么不换衣服就上来演奏。

没想到祢衡非常平静地脱掉了自己的衣服,赤身裸体敲鼓,然后泰然自若地离去。曹操又羞又恨,却只能强颜欢笑的说:“本来想羞辱祢衡的,没想到却被祢衡羞辱了。”

孔融知道这件事之后劝慰祢衡,希望他能够和曹操赔罪。于是祢衡穿着普通的单衣,坐在营帐门口大骂曹操。曹操虽然非常生气,但是却不敢杀了他,怕在士人之间影响不好。无奈之下,只得把祢衡送给了刘表

在刘表那里,祢衡一开始过得比较舒畅,因为当地的士大夫们都很敬重祢衡的才华。曾经有一次刘表和属臣一起草拟奏章,祢衡看到了觉得他们写的不好,直接给奏章撕掉,然后拿起纸笔,直接文不加点写成一篇奏折,水平非常高,刘表非常高兴。

但是祢衡始终管不住这张嘴,经常出言讽刺刘表,最后没办法,只得将祢衡送给江夏太守黄祖。

和在刘表的情况非常相似,祢衡也是一开始在公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黄祖非常器重他。但是后来由于祢衡经常出言不逊,甚至直接骂黄祖“死老头”,让黄祖难堪。

最后黄祖一时生气要杀了祢衡,当时有个主簿因为记恨祢衡的才能,听到黄祖说要杀了祢衡立刻动手,最终祢衡死的时候才26岁。

祢衡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战斗能力”爆表,其实这也是身在乱世、礼乐崩塌,众人皆醉而唯独醒着的祢衡能对这个世界所做的最大的抗争。

标签: 蔡邕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大才子,蔡邕倒履相迎,曹丕在他墓前学驴叫

    历史人物编辑:听闻今史标签:蔡邕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不仅盛产猛将、谋士,也有许多的大才子,比如老曹家的曹操、曹丕、曹植,人称三曹,都是才子,咱们耳熟能详的《短歌行》就是出自曹操之手、《洛神赋》是曹植所写。其他还有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非常有名气、才气的七位牛人,分别是王璨、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其中孔融大

  • 王允为什么一定要杀蔡邕?老婆一句话点醒了我!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蔡邕

    王允大家可能熟悉一些,“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说的就是王允,当然历史上其实没有貂蝉,也没有美人计。蔡邕(yong)其实在那个时期比王允更有名,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三国演义》中说的是董卓被诛杀后,人人都非常高兴,只有这个蔡邕抱着董卓的尸体痛哭,然后王允就以董卓同党的罪名杀了蔡邕。那

  • 三国的权臣蔡邕,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也是个倒霉蛋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蔡邕

    我们在看三国志的时候,了解到的都是一些出了名的人,在这些亮眼的明珠背后,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既才华横溢又很倒霉的老哥呢?他叫蔡邕。蔡邕的霉运就出在他的才华上。蔡邕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才,而且他的才华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称他一句全才也不为过。这个人在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也可能是因为他的才华太鹤立

  • 身为一代儒宗的蔡邕,为什么要为奸臣董卓而大哭,最后因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蔡邕

    董卓是汉末权臣,他凶残暴戾,杀人如麻,可以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臣。最后,是王允联合董卓的义子吕布,实施反间计杀死了董卓。董卓这样一位大奸臣死后,作为汉末学问最高的大儒蔡邕,却大声恸哭,这是为什么呢?而掌握了朝廷大权的王允,又为什么一定要置蔡邕于死地?首先要明确的是,董卓死后蔡邕大哭是三国演义的情节

  • 读西游品三国 蔡邕悖论 为暴君殉节是否真的是愚忠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蔡邕

    提起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个名著宇宙现象。各个名著的批注家往往引用别的名著的论点来引证自己的观点。比如《西游记》的评注家张书绅,他就经常引用《三国》,《西厢》等文学名著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譬如第五十四回,女儿国一节。他就对《三国》中的蔡邕进行了评价,节录原文如下:【曹操三日一宴,五日一大宴,关夫子终不失

  • 陈寔既替领导背黑锅,又给宦官拍马屁,为何还被人称为道德楷模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陈寔

    第一次知道陈寔(shí)这个人,是在《世说新语》里:有一次,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块外出打工。可是到了点儿了,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那会又没手机,陈寔只好自己开着车走了。陈寔走后不久,那位朋友也来了,坐在车里问正在门口玩耍的陈纪:“你爸爸在家吗?”七岁的陈纪回答:“我爹等了您很久,见您还不来,已经开着车

  • 简述辛亥政变中大将军窦武自杀的全部过程,及其子孙与曹操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窦武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十一)外传《宦者列传》(八)辛亥政变文:小A斯蒂芬“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 当年段宏亦拍戏4000字台词一遍过,导演感叹:这TM才叫真演员啊

    历史人物编辑:岛迷梦时尚标签:段宏

    拍完《士兵突击》半年后,兰晓龙给段奕宏打了个电话:“老段!我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男一号,一个是杂糅了几十种性格的妖孽,你想演谁?”段奕宏毫不犹豫地回了三个字:“第二个!” 就这样,段奕宏成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炮灰团团长”龙文章,还得了个外号“死啦死啦”。 “龙文章”性格多变,而且台词贼多,演起来

  • 西汉政客:看杜延年如何玩转政坛?

    历史人物编辑:闲人一支烟标签:杜延年

    公元前66年,曾经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霍氏家族,因为谋反罪名被汉宣帝连根拔除。本着主犯必除,协从亦究的处理精神,大汉中央政府对曾经攀附霍氏家族的党羽势力一一进行了清算。当时朝廷上有一个霍光家族的铁杆死党杜延年,他是霍光一手提拔起来的能臣干吏。当时的丞相魏相就跟汉宣帝说:这个小子是个货真价实的霍党,罪

  • 汉朝使节常惠:陪领导出使被虏19年,领导出名但他的功绩却被遗忘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常惠

    引言《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激励世人——不管年岁几何,只要心中有想法,都应该大胆去实践。01苏武牧羊这个典故大家耳熟能详,讲的是汉朝的使节苏武在出使西域的途中被匈奴抓获,被抓之后的苏武不管匈奴如何威逼利诱,都坚强不屈,忠于祖国。而世人不知道的是,被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