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不仅盛产猛将、谋士,也有许多的大才子,比如老曹家的曹操、曹丕、曹植,人称三曹,都是才子,咱们耳熟能详的《短歌行》就是出自曹操之手、《洛神赋》是曹植所写。
其他还有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非常有名气、才气的七位牛人,分别是王璨、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其中孔融大家都很熟悉,但他却不是七子之首。
建安七子的领头人是王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时的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就在《文心雕龙》中赞誉王粲,称他是“七子之冠冕”。
王粲
话说这个王璨到底多有才呢?咱们可以做个对比。
东汉末年有个文学家,叫蔡邕,就是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的父亲,此人很有才华,狂如董卓都对他礼敬有加,三日之内把他从御史提拔为尚书。
但即使才如蔡邕,见了王璨,也深为折服。
蔡邕
蔡邕58岁那年,汉献帝被董卓掌控,迁往长安后,董卓也去了。14岁的王璨前去拜见蔡邕,毕竟是老前辈。可是蔡邕一听说王璨来了,正在和别人聊着呢,慌得他鞋子都穿倒了,急忙出来迎接王璨。
别人都搞不懂:您老至于对一个14岁的孩子这样吗?蔡邕却极为郑重:各位,不要小瞧他啊,他是王公(王畅,位至三公)的孙子啊,是奇才啊!
蔡邕自愧不如,他死后把自己收藏的一万多卷书全部送给王璨。
蔡邕
他文思泉涌,倚马可待,写文章,一会儿就完成,从不思考,更不费尽心思推敲;他过目不忘,曾看一遍碑文就背了出来。
当年曹操拿下荆州时,王璨就跟了他,和曹操、曹丕、曹植关系都不错。
公元217年,王璨去世,年仅41岁。身为世子的曹丕亲自和一众文人学士为他送葬。为了表达对王璨的哀悼,曹丕和众人一起,学着驴叫,这就是“驴鸣送葬”的典故。
驴鸣送葬并不是搞笑,古代文人雅士出行,喜欢骑驴,毕竟马是很高大的,所以骑驴去踏春、访友非常普遍,驴很受欢迎,驴叫也是当时人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