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衡地动仪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张衡地动仪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攀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3/12/17 5:21:58

如果你的历史课本里面出现过地动仪,证明你也是有一定岁数的人了。因2016年关于地动仪内容被移出了教科书。张衡的地动仪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都让我们倍感自豪,为何要删除呢?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张衡的地动仪既没有真正出土过实物,也没有一星半点图片。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图片,只不过是考古学者在1951年设计出的一个模型。而依据仅仅是《后汉书•张衡传》中的196个描述性文字。所以,入选历史教材的地动仪模型一直受到争议。甚至有的人认为张衡地动仪根本不存在。

在质疑的声音中,奥地利人雷立柏的观点最为尖锐,他曾撰写《张衡:宗教与科学》,认为中国人对张衡地动仪的情绪是一种宗教式的崇拜。在他看来,地动仪失传了,就说明它不科学,无实用性。我们先来看看地动仪的历史。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铜球,掉进了蟾蜍的嘴里。张衡便禀告汉顺帝,陇西方向发生了地震。当时京师洛阳的人一点震感都没有,所以很怀疑张衡此话的真假。没多久,陇西官员果然上报当地发生了严重的地震,朝野上下都对张衡佩服的五体投地。

因此,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的侯风地动仪能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还有人声称张衡的地动仪能预测地震。但事实上,关于张衡候风地动仪的记载,仅仅只有史书上的196个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是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的字。张衡候风地动仪的样貌以及内部设计图,已经全部失传。大家在教科书看到的候风地动仪,实际上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我国考古学家王振铎复原的仿制品。

1934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王振铎有了复原史书中张衡地动仪的念头。为此,他认真研究了史书的记载,在1936年画出了第一套自己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稿,并结合了英国地震学家米尔恩的悬垂摆的结构原理。具体就是从地动仪的上部垂下来一根摆,用以判明地震方向并控制相应机关。1937年,日本地震学家萩原尊礼也发布了他复原的张衡地动仪论文,二人还未来得及展开学术论战,就爆发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王振铎继续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而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内部结构却是直立杆。经相关专家检验,这一套地动仪,铜球并法吐入蟾蜍嘴中。换句话说由王振铎发明的地动仪只具有观赏效果,而没有实际用途。因此,中科院副院士毫不客气的指出,就是房梁下掉块肉都比它强。而且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张衡的地动仪只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有了反应,所以并不具备预测的效果。而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侯风地动仪既无法记录发电震时刻,也无法记录震级,所以也算不上地震仪。

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地动仪功能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更是对王振铎做出的这个模型能够进入教科书表示抗议。而这些结果与课本中的介绍都不太相同。为了教学的严谨性,在2019年对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进行删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此做出明确回应,称张衡及地动仪内容并未从统编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编排上做了调整。

关于张衡和地动仪的内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了”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介绍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张衡、祖冲之、毕升、蔡伦等古代科技巨人及科技成就,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教材中还设置相关栏目,介绍国际上用张衡、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对于侯风地动仪的复原工作也一直在继续,那么在将来一个复原到百分之百的地动仪,是否可能出现在公众面前?据媒体报道,早在2003年,河南博物院就决定张榜招贤,让张衡地动仪能够真正的”动起来"。河南博物院不仅找到了冯锐,更是在2004年8月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组成了课题小组,共同复原张衡地动仪。在2009年9月20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幕,新的地动仪模型与观众见面,这个地动仪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观察到不同波型下地动仪的不同反应。不过只有横波到来,它才吐丸,其他来自纵波的震动都无法使地动仪有任何反应。

所以学界对这一版本的模型同样存在质疑,认为其关键之处与原始文献记载不能密合。陈天嘉对此回应,100%还原难度比较大。现在的技术手段暂时无法完全复原。现地动仪被移除教科书,是尊重事实,任何不具备事实依据的历史,不能纳入历史教科书。不过我们也要明白,科学界对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和复原历史意义多过现实意义。

标签: 张衡

更多文章

  • 张衡是谁?张衡有何重大发明?候风地动仪的发明对人类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张衡

    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早的地动仪即是张衡的传世杰作。张衡身处东汉时代,这一时期的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的亲身体

  • 张衡的地动仪为何被教科书删除?老专家: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强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张衡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发明令世界瞩目。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贡献。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远不止这些。其中,张衡的地动仪,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张衡,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发明家

  • 专家建议把张衡的地动仪,移出教科书:房顶上吊块肉都比它强?

    历史人物编辑:道远文史标签:张衡

    导读:时势造英雄,英雄一直都在,只是时机未到,有智慧的人,懂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顺势而为,做利国利民的事。一旦时机成熟,人人皆有成为英雄的机遇。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虽然被后世骂为奸臣,却也留下一句非常有智慧的名言。那便是:“圣人不可违时,亦不失时矣!”意思就是再厉害、再聪明的人,你不能跟这个天时、机遇拧

  • “盖天说”在春秋末期已遇到挑战,张衡“浑天说”便指出大地是球体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张衡

    中国的古天文学源远流长。至少在距今八千年前,远古先民已经在有计划地观测天象;距今6500年之前,古人已经测定了“子午”“卯酉”线,并有了“中宫北斗”、“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的三宫概念;距今5500年前,先民已应该掌握了日月运行的“黄道”,同时基本形成了“二十八宿”认知。2000年后印度的“二十八

  • 张衡的地动仪被教科书删除,专家称原理有误,如同房梁上吊块肉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张衡

    引言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活着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就更是如此了,大家每日里都在为吃饭而奔波,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还爆发了天灾,那日子真的就过不下去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丁戊奇荒,北

  • 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帮了宦官夺权却又为何反悔?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张奂

    张奂是一位悲情色彩的东汉名将,无论在其身前或身后。他虽然半生戎马,但却仕途坎坷,屡遭欺骗、构陷,这不可谓不幸。梁冀故吏张奂早年以布衣入仕权臣梁冀的大将军府,虽然不久后便因病去职。但在“清流”看来,他是梁冀故吏,便是梁冀党羽,因此,在梁冀被诛杀后,张奂理所应当的被“免官禁锢”。在那个特殊时期,谁也不愿

  • 2018年,前女足国脚张欧影病逝国外:临终前男子为其换上7号球衣

    历史人物编辑:张张的私房菜标签:张欧

    2018年,前国家女足队员张欧影在国外病逝:生前,一名男子为他穿上了7号球衣。兄弟,那是我们离足球巅峰最近的一次。时至今日提起足球,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1999年中国女足那场精彩纷呈的对决。1999年,“铿锵玫瑰”在国外玫瑰碗赛场上大放异彩。仅仅19年后,当年一朵璀璨的玫瑰张鸥影就在海外的圣地亚哥悄然

  • 前女足国脚张欧影:曾随队夺世界杯亚军,43岁患病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情感导师在线标签:张欧

    梦想成为“女足郎平”的她带领着我们女足迈入过最辉煌的时刻,曾随队夺得世界杯亚军的这位前女足国脚,本该拥有璀璨幸福的一生,可天有不测风云,她仅活了43年便患病离世。这朵“铿锵玫瑰”就是张欧影,2018年3月1日离开了喜爱她的歌迷以及悲痛不已的家人……01 拥有足球天赋的少女被发掘较之常被人诟病的我们男

  • 2018年,43岁前女足国脚张欧影患病离世,临终前特地换上7号球衣

    历史人物编辑:赵蛟龙标签:张欧

    2016年,郎平率领的我们体育,在里约奥运会绽放异彩,拿到了冠军,带领体育重回世界冠军之列。“铿锵玫瑰”成为了我们体育的代言词,而在17年前,这也是我们女足的代言词,并且在这些女足国脚中间,有一个人想要当“女足郎平”,她便是张欧影。张欧影出生在1975年,她和大多数女足国脚一样,大部分是在11、12

  • 前女足国脚张欧影因肺癌病逝,仅43岁,预防肺癌该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花开生活里标签:张欧

    铿锵玫瑰张欧影今早离世,因肺癌病逝,张欧影曾在1999年代表中国女足获得世界杯亚军。年仅43岁,代表女足征战过1999、2003、2007三届世界杯和2000、2004两届奥运会。张呈栋在微博写道:“愿天堂仍有您飞翔的身影!”其实张欧影在治疗期间,因为肿瘤压迫神经导致下肢失去知觉,而且治疗时张欧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