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专家评论张衡地动仪:在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它强

专家评论张衡地动仪:在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它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冯志超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3/12/7 22:32:45

“推其围范两仪,天地无所蕴其灵;运情机物,有生不能参其智。故知思引渊微,人之上术。——《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明古国,它不仅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珍贵的瑰宝,而且还拥有许多优秀的古代“黑科技”。或许与现在的科学技术相比,这些伟大的发明,但在当时,中国古代科技是世界上先进强大的文明代表,对人类近代文明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古至今,我国就创造出不少具有开创性、进步性的科学发明,像诸葛连弩、水车、湿铜炼铁、曲辕犁等等。当然也少不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所创造出的传世杰作——候风地动仪。顾名思义,这个物件就是专门用来检测地震的。据说在东汉时期,当时的华夏大地时常发生地震,每每地震都会导致山崩地裂、房屋大量倒塌,百姓伤亡惨重。

大臣们面对自然灾害苦不堪言,此时的张衡对此也深有体会,他想,若是能够提前预知到地震的方位,是否就可以避免一定的损失呢?于是,张衡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苦心钻研,最终在公元132年张衡成功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地震监测仪器——候风地动仪。

直到南朝时,后人根据流传来的历史著作在《后汉书·张衡传》中才编写出地动仪的相关结构以及性能:“以精铜铸成,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在相关历史资料中也明确记载着地动仪曾成功预测出地震的发生,在公元134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并吐出一个铜珠掉进蟾蜍张开的口中。不过,朝中的文武百官并没有感觉到任何地震的异常,甚至有看不惯张衡的大臣们开始冷嘲热讽,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个大大的骗局。

张衡捋了捋胡须,但笑不语,没有作出任何辩解。没过几天,朝廷就收到了甘肃地区的快报称,甘肃发生地震了。一时间,人人称奇,纷纷赞扬张衡发明出了好东西,而之前嘲笑过张衡的人也都老脸一红,“躲”在角落不说话。

虽说地动仪的作用得到了证实,但事实上真正的地动仪并没有流传下来,地动仪的模型是被后人复原出来的,其作用的真实性也引发现代科学家的诸多争议,甚至有专家称:在房梁上挂一块肉都比它强。

那么,说了这么多,张衡究竟是何许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为我国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衡的祖父张堪是当地大儒,自小志高力行,为官清廉,后被人称为圣童。

张衡就像他祖父一样,从小就刻苦求学、勤奋读书,少年时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直到十六岁以后离开家乡开始四处游学,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写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创作素材。

张衡的兴趣十分广泛,平日里喜欢钻研,对算学、天文、地理等颇有见解,虽说张衡才华盖世,但他并不是一个恃才自傲的人,遇事从容淡定,曾多次被推举为官,但他心不在此,也多次拒绝。

当时正值东汉盛世,各大世家皆沉溺于奢靡繁华之中,见此,张衡费尽心思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撰写《二京赋》,用以讽刺当朝的奢靡之风,表示不屑与他们为伍。

直到后来,汉安帝早就听说张衡善于学术研究且颇有造诣,特将他召入京,拜为郎中,后升至太史令。于是,张衡开始专心研究阴阳两极、天文星象。《灵宪》就是张衡关于天文学的一篇代表作,其中表达了张衡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作是具有规律性的等等。

汉顺帝即位后,也非常赏识张衡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全力支持他,为他提供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张衡这才能够顺利发明出地动仪。制造完地动仪后,张衡还曾专门详写了一篇关于地动仪的“使用说明书”,可惜的是,在后来不幸失传了。

在《后汉书》中,关于地动仪的结构和性能描述仅仅只有一二百字,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信息。新中国成立后,地动仪作为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后人开始尝试根据史实对它进行仿造复原。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专家振铎经过近十五年的不断努力尝试之后,终于成功复原出地动仪,随后由王振铎复原的关于“张衡地动仪”的故事被编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学生的集体记忆。

事实上,尽管王振铎先生已经接近“完美”地复原出“张衡地动仪”,但真正的地动仪是何模样我们不得而知,无论是真是假,张衡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家们用现代的科学手段对地动仪进行了复原,并进行优化改良,却依旧无法成为史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人类仍然不能准确地预测出地震方位,百姓们也未能远离地震灾害。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在一次讲座中表示,房梁上吊块肉都比这模型强,当然也仅仅是说明这模型并没有实际用处,并不是针对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

虽说地动仪确实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本着对古代文明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对历史崇高的敬意,在教育部慎重考虑后,在2017年,地动仪的相关内容就已经从中国历史的统编课本中删去,不仅如此,在小学课本中也找不到张衡地动仪的身影。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否定了张衡地动仪的存在,相反,这更是出于对张衡以及科学的一种尊重和敬畏之情。

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张衡的确是一个有着非凡想法的智者,发明创造本来就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强大发展起来的,无论地动仪实用与否,在古人提出这个想法并为之努力创造时,就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去敬仰的!同时我们也要永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精确的地震仪器被创造出来,保护人类不再因地震灾害而受到伤害。

标签: 张衡

更多文章

  • 张衡是怎么发明地动仪的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张衡

    张衡执着地认为,人道影响天道。如果执政者逆天而动,必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惩罚的形式,便是种种自然灾害。他希望,这件仪器能够告诉皇帝,在帝国的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帝国的子民需要皇帝去做什么。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

  • 张衡地动仪为什么被移出教科书?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张衡

    如果你的历史课本里面出现过地动仪,证明你也是有一定岁数的人了。因2016年关于地动仪内容被移出了教科书。张衡的地动仪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都让我们倍感自豪,为何要删除呢?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张衡的地动仪既没有真正出土过实物,也没有一星半点图片。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图片,只不过是考古学者在1951年设

  • 张衡是谁?张衡有何重大发明?候风地动仪的发明对人类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张衡

    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早的地动仪即是张衡的传世杰作。张衡身处东汉时代,这一时期的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的亲身体

  • 张衡的地动仪为何被教科书删除?老专家:房梁下吊块肉都比那个强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张衡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发明令世界瞩目。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贡献。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远不止这些。其中,张衡的地动仪,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张衡,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发明家

  • 专家建议把张衡的地动仪,移出教科书:房顶上吊块肉都比它强?

    历史人物编辑:道远文史标签:张衡

    导读:时势造英雄,英雄一直都在,只是时机未到,有智慧的人,懂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顺势而为,做利国利民的事。一旦时机成熟,人人皆有成为英雄的机遇。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虽然被后世骂为奸臣,却也留下一句非常有智慧的名言。那便是:“圣人不可违时,亦不失时矣!”意思就是再厉害、再聪明的人,你不能跟这个天时、机遇拧

  • “盖天说”在春秋末期已遇到挑战,张衡“浑天说”便指出大地是球体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张衡

    中国的古天文学源远流长。至少在距今八千年前,远古先民已经在有计划地观测天象;距今6500年之前,古人已经测定了“子午”“卯酉”线,并有了“中宫北斗”、“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的三宫概念;距今5500年前,先民已应该掌握了日月运行的“黄道”,同时基本形成了“二十八宿”认知。2000年后印度的“二十八

  • 张衡的地动仪被教科书删除,专家称原理有误,如同房梁上吊块肉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张衡

    引言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活着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就更是如此了,大家每日里都在为吃饭而奔波,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还爆发了天灾,那日子真的就过不下去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丁戊奇荒,北

  • 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帮了宦官夺权却又为何反悔?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张奂

    张奂是一位悲情色彩的东汉名将,无论在其身前或身后。他虽然半生戎马,但却仕途坎坷,屡遭欺骗、构陷,这不可谓不幸。梁冀故吏张奂早年以布衣入仕权臣梁冀的大将军府,虽然不久后便因病去职。但在“清流”看来,他是梁冀故吏,便是梁冀党羽,因此,在梁冀被诛杀后,张奂理所应当的被“免官禁锢”。在那个特殊时期,谁也不愿

  • 2018年,前女足国脚张欧影病逝国外:临终前男子为其换上7号球衣

    历史人物编辑:张张的私房菜标签:张欧

    2018年,前国家女足队员张欧影在国外病逝:生前,一名男子为他穿上了7号球衣。兄弟,那是我们离足球巅峰最近的一次。时至今日提起足球,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1999年中国女足那场精彩纷呈的对决。1999年,“铿锵玫瑰”在国外玫瑰碗赛场上大放异彩。仅仅19年后,当年一朵璀璨的玫瑰张鸥影就在海外的圣地亚哥悄然

  • 前女足国脚张欧影:曾随队夺世界杯亚军,43岁患病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情感导师在线标签:张欧

    梦想成为“女足郎平”的她带领着我们女足迈入过最辉煌的时刻,曾随队夺得世界杯亚军的这位前女足国脚,本该拥有璀璨幸福的一生,可天有不测风云,她仅活了43年便患病离世。这朵“铿锵玫瑰”就是张欧影,2018年3月1日离开了喜爱她的歌迷以及悲痛不已的家人……01 拥有足球天赋的少女被发掘较之常被人诟病的我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