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刘邦:我的难处没人懂

刘邦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刘邦:我的难处没人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图说不语 访问量:1921 更新时间:2023/12/26 8:33:35

对于刘邦来说,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一位火辣奔放,让他体验了一把“激情燃烧的岁月”;另一位贤妻良母,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情;最后一位婀娜靓丽,让他如沐春风,欲罢不能。

(刘邦剧照)

第一位曹氏,性格单纯,仿佛只图刘邦这个人,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她给刘邦生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但刘邦声名鹊起时,却是曹氏默默无闻日,史书上连她的结局都没有记载。如果曹氏是位有心计的女人,或许刘肥还能当上皇帝。届时,后面那两位也就用不着斗的死去活来了。

(曹氏剧照)

第二位吕雉,顶过红盖头,同刘邦拜了天地,生下一双儿女。子刘盈,后来的汉惠帝。女为鲁元公主,妻赵王张敖,又差一点被刘邦改嫁匈奴。刘邦沛县起兵前后,吕雉一直操持家务,侍奉一家老小,很少抛头露面。她是刘邦背后默默付出的女人,她也是给了刘邦粘花惹草机会的女人,她的前半生和许多普通女人一样,任劳任怨。

(刘邦与吕后剧照)

第三位戚夫人,刘邦征战时偶遇的一位美女,色艺双全,生子刘如意。由于特殊环境下的邂逅,戚夫人给了刘邦“乱世佳人”一般的心理冲击。尽管当时刘邦已是五十出头的“知天命”之年,但戚夫人的陪伴让他忘记了年龄,完全不记得“天命”为何物,活得犹如一片返青的庄稼。

(刘邦与戚夫人剧照)

综上所述,尽管三个女人在刘邦的生活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但她们都有为儿子争取皇位的资格。但曹氏没有入场,可能她就是一个容易满足的女人,有些事情不做非分之想。然而,另外二位却不是省油灯,她们或上窜下跳,或哭哭闹闹,将刘邦搞到焦头烂额。

刘邦当上汉王之初还没有结识戚夫人,所以他把刘盈立为了王太子。称帝之后,又把刘盈立为皇太子。但随着三子刘如意的降生及稍长大些,刘邦渐被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情所困绕。因为他觉得刘如意秉性更像自己,转对刘盈怎么看都不顺眼。

(刘盈剧照)

刘邦这个细微的心理变化在日常的举动中表露无遗,于是很快被戚夫人捕捉到。通常,皇帝身边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生的儿子当皇帝,没有机会她们创造机会,遇到机会更紧抓不放。恰戚夫人就是一个不甘居人后的女人,所以在同刘邦耳鬓厮磨之际便展开了犀利的攻势。

刘邦招架不住“温柔的一刀”,很快缴械投降,随后便郑重其事地向朝臣们提出改换太子的想法。此举对于吕后(吕雉)来说如同一个晴天霹雳,瞬间将她震的晕头转向,即便是缓过神来,于心里又像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吕后剧照)

吕后这样的反应属人之常情,因为她“太难了!”

首先,她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刘邦。要知道,吕后当年出嫁时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黄花大闺女,而刘邦已经是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大叔了。最重要的是,当时刘邦不仅有了儿子刘肥,而且还有一位可能还会经常厮混的红颜知己曹氏,这是一个女人最不能接受的伤痛。可是吕后全盘接受了。

其次,吕后遭了太多的罪。如果说在刘邦眼里,操持家务,侍奉老小,耕种田地都可算作是女人的分内之事,那么吕后的付出远超这些。刘邦逃入芒砀山之后,吕后就被抓入狱中抵罪,期间的受辱经历可想而知。彭城之战失败后,吕后又被项羽囚禁了28个月,两年多担惊受怕的煎熬也可以想像得到。

再则,刘邦打江山,吕后家人帮了大忙。吕后的两位哥哥吕泽、吕释之都曾为刘邦冲锋陷阵,立下不小的战功。虽然史书上没有对他们的功劳大书特书,但他们的贡献不容小觑,否则怎么会有“吕家人推刘邦登上皇位”的一种说法呢!

综上所述,吕后陪着刘邦操劳了多半辈子,享受成功果实时,理应居首位。所以她的皇后之位实至名归,儿子的太子之位名正言顺。可是,如果让戚夫人抢了太子之位,就等于多年的付出是为别人做了嫁衣。吕后能不急眼,能不委屈,能默默接受“鸠占鹊巢”的实现吗?当然不能。因此,吕后才会用一种近似歇斯底里的方式去保住儿子的位置,同时又将满腔怒火回报给戚夫人。

因此,我们看到戚夫人的结局很惨。刘邦去世之后,她就被关入永巷去做了苦力,同犯了错的宫女没什么两样。第二年,吕后又将赵王刘如意强行召到京城。不出几天,刘如意被毒死。接下来,吕后开始收拾戚夫人,其手段残忍到今人发指。总之,戚夫人最后的模样是没了头发、手脚、双眼,烂了双耳,哑了嗓子,满身污秽,于厕所里呻吟,乍一看像是一头猪,所以起名“人彘”。

刘邦饱经世事苍桑,尝便人间冷暖,故然更明白宫廷斗争的残酷。所以,他会尽最大的可能去保护戚夫人母子的安全。但是,他能管了生前,却左右不了死后。回想刘邦确实不容易,他的后半生超负荷运转,三年灭秦,四年击楚,当上皇帝后平叛,直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还在关心着妹夫樊哙的死活。

为什么要惦记攀哙呢?其实还与戚夫人母子的安全有关。因为有人秘告刘邦,说皇帝百年之后,戚夫人母子必遭樊哙毒手。于是刘邦杀心骤起。连樊哙都想杀,可见刘邦是动了真格的了。要知道樊哙可不是一般人,他对刘邦的功劳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

简单说,他们是连襟关系,刘邦所指,攀哙必攻。无论是灭秦,还是楚汉战争,亦或是平定异姓诸侯王之乱,樊哙总是冲在最前头的那个人。其次,樊哙还是刘邦的救命恩人。如果鸿门宴上不是樊哙执盾闯入,刘邦即便不被项庄“误杀”,也会被范增埋伏的刀斧手垛成肉泥。总之,樊哙于刘邦之恩情不胜枚举。

(樊哙剧照)

综上所述,刘邦在下达杀樊哙命令之前,能不考虑其对自己的恩情吗?当然会考虑,但他更想让戚夫人母子平安。结果证明,戚夫人母子之死同樊哙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吕后一人“大包大揽”完成。因此,有人疑惑不解,既然刘邦那么宠爱戚夫人母子,为什么不干脆将吕后杀掉?难道刘邦看不出当时的吕后已经脱胎换骨为一个杀伐果断而心狠手辣的女人吗?届时,戚夫人母子在她面前还不是如一对待宰的羔羊?

一、从人性的角度讲,这个问题对于任何来说都有些残酷。原因很简单,手心手背都是肉。戚夫人同吕后都是刘邦的女人,所不同的是吕后默默支持了刘邦的事业,而戚夫人给刘邦身心带来无尽的欢愉。如此一来,怎么选?所以,即便刘邦知道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朝不保夕、命悬一线,但“杀吕后”这样有悖人伦的事情他不会做。

二、汉朝的稳定离不开吕后,这点刘邦看的很清楚。因为汉朝建立时,社会上还弥漫着很浓厚的“封建”气氛。也就是说,功臣们、地方豪强们都想有封国、有地盘,过一种近似“占山为王”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邦在称帝过程中不得已才满足了部分人的要求,最终诞生了以韩信等人为首的七大异姓诸侯王。虽然在刘邦临终前,所谓的异姓诸侯王几近灰飞烟灭,但是这种“封建”思潮不会马上消退。最初,刘邦打算定都于洛阳,后因无险可守,所以才听从娄敬的建义,改建都于关中。这就是刘邦一种“变攻为守”的直接表现。

那么,谁能扼制这种风气的蔓延?唯吕后是也。显然刘邦明白,那个还未弱冠之年而又生性仁懦的刘盈根本靠不住。放眼望去,刘如意行吗?戚夫人可以吗?都不行。不过,如果当初刘邦真立了刘如意为太子,那么戚夫人篡权倒是必然。但是,于刘邦来说,与其让弱柳扶风般的戚夫人指手画脚,瞎折腾,还不如直接给到政治老练的吕后手里放心。因此也不难看出,其实刘邦的“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更像是一句玩笑话。因为他一没有真正去做,朝臣们(叔孙通周昌)的三言两语就把他顶了回去;二没有坚持到底,看到商山四皓便顺着台阶下了。

三、从朝廷内部来说,刘邦还需要倚靠吕后。因为汉初完整、稳定的朝堂局面是由外戚、宗室及文武大臣三支力量组成。但他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如果当时宗室力量足够强大,那么对初建政权的稳定必然起积极的作用。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当时宗室的力量最为羸弱。所以,刘邦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倚靠外戚的力量来维持这种平衡。因此,以吕后为首的外戚势力遂成了刘邦眼中的稀缺资源。

总之,刘邦称帝后,如同创业的暂时成功,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在守业的同时继续将事业做大做强。所以此刻,一个平稳的过渡期对汉朝来说尤为重要,而吕后便是承担此任务的最佳人选。因此,刘邦“杀吕后”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做的事情,其背后牵扯着太多的利害关系。如果刘邦能多活十年、二十年,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但现实的无奈是他必需中途下车,因此也注定了他艰难的抉择。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标签: 戚姬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刘邦不通过处死吕后的方式,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呢?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戚姬

    要说历史之中最以底层出身成为一代帝王的我想大家都会想起刘邦和朱元璋,刘邦从一个泗水亭长成就一代开国之君自然有着一定的眼光和能力,在刘邦去世之后,我们见识到了其结发妻子吕雉的手段,吕后对戚夫人所做之事可以说让众人后背发凉。纵观刘邦的一生应该也不是轻易的就被吕雉蒙在鼓里之人,刘邦和吕雉夫妻多年应该知道吕

  • 【汉朝风云】汉高祖刘邦为何对戚姬情有独钟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戚姬

    戚夫人(?年—公元前194年),又称戚姬,原籍江苏晋陵(今睢宁县梁集镇戚姬村)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与刘邦戚夫人是刘邦的救命恩人。公元前二0六年,鸿门宴后,项羽以盟主的资格,分封十八个王侯。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自己则称为西楚霸王。为了争夺天下,他们之间时常发生战斗,项羽常常战胜。公元前二0五

  • 刘邦临死之前,为什么没有选择处死吕后,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戚姬

    先不说刘邦不可能处死吕后,即便刘邦可以处死,除非他不想大汉的江山姓刘了,那么他就可以处死吕后。吕后与刘邦的夫妻关系,其实从刘邦称帝之后,就开始发生了转变,已经不是单纯的夫妻关系,而变成了互相利用的半政治半夫妻关系。 在萧何联合刘邦击杀了沛县的县令后,刘邦开始走上了“沛公”的崛起之路。 但刘邦的“冷血

  • 刘邦晚年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实在是不敢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个坑标签:戚姬

    戚姬、刘如意母子的危险,完全是戚姬自己造成的。刘邦不可能不顾社稷安危,仅仅为了救戚姬母子,就杀死吕雉。戚姬天生妖媚,而且能歌善舞,正好符合刘邦的口味。楚汉战争爆发之前,她还为刘邦生下了儿子刘如意。楚汉战争中,戚姬一直跟随刘邦左右,戎马四年,得到了刘邦的宠爱。戚姬的儿子刘如意酷似刘邦,深得刘邦疼爱。戚

  • 为何吕后非要把戚姬做成人彘才解恨?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后活了多久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戚姬

    刘邦万万不会想到,他生前最为宠爱的戚姬,也就是戚夫人,在他去世后被嫡妻吕雉折磨得不成人样,戚夫人最终被做成“人彘”而亡。那么,究竟是吕雉太狠还是戚夫人咎由自取呢?实际上,戚夫人被吕雉折磨致死也是她咎由自取,因为她触动了吕雉的逆鳞,下面就说说吕雉为何要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折磨致死,以及戚夫人被做成“人

  • 刘邦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

    历史人物编辑:青春无标签:戚姬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刘邦为什么要处死吕后,没理由啊。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同床共枕了几十年,也没犯啥大错,下得去手吗?谁也下不去啊。刘邦当年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泗水亭小亭长,一大把年纪了,还没能娶上个老婆。吕后就不同了,家庭条件很不错,长得也漂亮,能娶这样的老婆,可以说是祖坟冒青烟了。穷小子娶大家闺秀,

  • 把戚姬整成“人彘”的吕后,为什么独独放过薄姬和刘恒?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戚姬

    刘邦去世之后,吕雉发威、残酷迫害刘邦的其他老婆和孩子,戚姬最惨,其他受宠的姬妾也都被幽禁。刘邦八个儿子,只有长子刘肥、次子刘盈、四子刘恒和幼子刘长得免,其他都被吕雉弄死。刘肥之所以幸免,不是因为吕雉宽宏,吕雉已经在刘肥的酒中下毒,刘肥要喝的时候被刘盈救下,后刘肥向吕雉爱女鲁元公主献城巴结、讨得吕雉欢

  • 刘邦精明一世,生前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给戚姬留条后路?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观标签:戚姬

    刘邦能够在秦末的大起义之中,成为最后的王者,其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汉朝建立后,刘邦为了巩固皇权,开始了扫除所有异姓诸侯王的征程。由此可见,刘邦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和预见能力是非常强悍的。所以,刘邦生前为了保全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的生命,还是做了很多安排的。戚夫人因为年轻漂亮,能歌善舞,逐渐得到了刘邦的

  •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背后所隐藏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红尘三千道惆怅标签:任安

    近日重翻《史记》,发现“报任安书”这竟然是一封拒绝信,也是一封判决书。细思极恐,不禁汗流浃背。今天写出来,一家之言,与大家分享。故事要从收件人任安的生平开始讲起。01任安是西汉初年荥阳人,自幼贫困,少年便成为孤儿,靠为别人赶车往返长安为生。趁着到长安的机会,任安留了下来,到处托关系希望能够找份公务员

  • 刘秀是谁,他如何成为东汉皇帝的?《报任安书》中的任安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任安

    汉室子弟刘秀在昆阳大战中消灭王莽主力,名声就越来越大了。暂时建都宛城的更始帝怕刘秀兄弟势力强大起来,会威胁自己的皇帝宝座,于是找了个借口把刘秀的哥哥刘縯杀了。王莽的新朝政权被推翻以后,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自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光武帝。而定都长安的更始帝却以为自己的江山已经坐定,整日在宫中饮酒作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