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窦婴能不能拿得出真遗诏,都是必死之格局。不但窦婴是必死的,就连田蚡、灌夫也是必死之结局。 为何如此说? 咱们先看下历史记载,如下: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汉武大帝》里的窦婴被定罪) 记载史料的翻译大致意思为:汉景帝生前时,窦婴就得到诏书,诏书上说‘如果有什么难处,你就随机应变告诉皇帝’,当窦婴的好友灌夫准备被汉武帝宰了时,窦婴叫侄子拿先帝遗诏给汉武帝看,想用遗诏强压下汉武帝,让其别杀灌夫,谁知遗诏是假的,窦婴遂被愤怒的汉武帝杀了。 笔者想说,权力斗争,最忌看不懂形式,胡乱下棋,那样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很明显窦婴就属于这种二愣子。 窦婴死因是什么?死于造假遗诏吗?非也,他死于汉武帝之手,为何不是死于田蚡的阴谋,以及灌夫的拖累? 咱们把那个时期的每一个人都用棋子来代替,逐一分解这个棋局,大家就懂了。 如果把田蚡、窦婴比作敌对双方的车,那么灌夫就是窦婴一方的卒子,王太后就是田蚡方的炮,那么汉武帝就是跳出棋局外的下棋手,为何?
封建时代,帝制的最大不合理地方,就是皇权高于一切法律,即皇帝最大,皇帝拥有最终解释权,这就使得皇帝不受那时候的规则约束,至高无上,可以跳出棋局外下棋。 我们可以把景帝和武帝两个朝代分割开来发现,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是外戚,他得宠是在景帝朝;当刘彻登基后,他的外戚,即王太后的弟弟田蚡也跟着水涨船高,开始揽权。 那时候,权力在窦婴手中,田蚡要揽权,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从窦婴手里抢权,双方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开始政治斗争。 注意,那时候的窦婴,已经是被窦太后憎恨的了,因为景帝以前举行家宴,会上说准备传位给窦太后喜爱的梁孝王时,被窦婴反对,因此他被窦太后所记恨,窦婴已失去了己方的炮台,而田蚡因为王太后的大力支持,这个炮台很给力。 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田蚡剧照) 景帝一死,刘彻刚登基,权力被王太后接过,临朝称制,她开始大力扶持自己的弟弟田蚡,很多政策都采用田蚡门客献出的,太后也因此封田蚡为武安侯,另一个弟弟田胜为周阳侯。 此消彼长之下,窦婴的势力被削弱到最大,他当然也不甘心束手就毙,于是想办法举荐大儒赵绾出任御史大夫,田蚡也不甘示弱,举荐了王臧担任郎中令。 双方推荐的大儒,都共同建议贬低窦太后喜欢的黄老学说,又建议汉武帝不要把政事禀报窦太后,此举终于惹怒了窦太后,两人都被撸职回家待着。 不久,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更加疏远窦婴,亲近田蚡,而朝廷中趋势逐利者也纷纷归附田蚡,窦婴势力已是日落西山。
(窦婴剧照) 这时,作为好友的灌夫,就开始发挥过河卒的作用了,他在田蚡的喜宴上,使酒骂座,意思就是借着酒精的掩饰,故意找茬。(笔者也醉过,虽然脑子天旋地转呕吐不止,但是意识是清醒的,不可能做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所以任何借酒疯耍流氓的行为,都是故意的) 田蚡也不客气,直接扣押灌夫,要弄死他,这时候幕后的窦婴坐不住了,他连忙出面保灌夫,甚至不惜拿出景帝遗诏,这就是“遗诏事件”。 遗诏事件不但不能保住灌夫,连窦婴自己也死非命。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汉武帝,他都做了啥?他是在默认双方互相撕咬,只做一个下棋手,下的什么棋呢?集权大棋局。 皇帝要集权:必须从王太后手中夺过她临朝称制的权力,而王太后的弟弟田蚡也瓜分了一部分权力,当上了丞相,所以这些是必须收回来的;窦婴的大将军权力也是要收回来的,他没有了依仗,是软柿子,所以首先被汉武帝默认干掉了窦婴,其次就到田蚡了。
(汉武帝剧照) 即使窦婴手中的遗诏是真的,那也没用,也会有人让其变成是假的,史学界上猜测的尚书房备案,被田蚡销毁说和汉武帝销毁说就横空出世了。(电视剧里是王太后和田蚡销毁的,笔者个人认为是汉武帝销毁的) 于是,窦婴死于弃市,灌夫被灭族,田蚡死于暴毙,(笔者猜测是汉武帝搞死的,如果不死可能会被他灭族),王太后的权力也被汉武帝扶持的卫家所抢夺,最后卫家也被借巫蛊之祸铲除,最终观完整个棋局者,唯汉武帝一人! 及闻淮南王金事,(皇)上曰:“使武安侯在者,(灭)族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民国时为何死都要推翻帝制,原因就在于此,帝制的皇帝是最大bug,可以无视法律,是最大的特权头子,他贤明还好说,要是昏庸残暴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