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桓帝在孤立无援的条件下,用了三道命令,灭了权势滔天的梁冀

汉桓帝在孤立无援的条件下,用了三道命令,灭了权势滔天的梁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北宋秘辛 访问量:361 更新时间:2024/1/14 20:21:25

说起梁冀,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时的著名权臣。他贵戚出身,后来接替父亲成为大将军.

其妹梁太后临朝之后,他便开始把持朝政,之后的种种操作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曾经,他因一句话就下毒杀了皇帝,两位太尉只是因为与他意见相悖,就被他下狱折磨致死。

在梁冀专政的20年里,朝中百官无一人敢与他作对,就连皇帝也被他架空,做事要看他的脸色。

但身为一国之君,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他曾亲手扶持三位皇帝上位,但他没料到最终自己也死在其中一位手中。

而这位胆识过人的皇帝便是汉桓帝刘志。他当初是怎么在满目皆敌的情况下除掉梁冀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

跋扈将军

梁冀的家世背景在当时可以说世所罕有,他的父亲梁商是大将军辅政,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后来顺帝崩后成为梁太后。

正因家世过人,他自小不爱读书,只顾各种玩乐,挽满、弹棋、格五、蹴鞠等等无一不通,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

等到继承了父亲的官位之后,他便走上了专权之路。当时顺帝刚崩,汉冲帝仅有两岁。

因此他本打算和梁太后一起将冲帝培养成傀儡,自己在背后把持朝政。

但不料冲帝年少夭折,他只得拥立质帝刘缵,但之后他却因一句话,亲手毒杀了自己扶持的这位少帝。

质帝即位时仅有八岁,但他天性聪慧,当时外戚干政的现象十分严重,他看在眼里,心里想着一定要改变这种场面。

于是在一次朝会上,看着下面嚣张专横的梁冀,他指着梁冀对群臣说:

“此跋扈将军也。”

此话一出,梁冀心中一惊,他本以为这个自己亲手扶持的小皇帝会偏向自己,不料他心中却对自己如此怨恨。稳住心神后,他心里对质帝起了歹意。

后来,他给质帝吃下了有毒的汤饼,质帝临死前宣太尉李固进宫,想让李固救自己。

但在梁冀阻拦下,质帝死在了李固面前。李固见此十分悲痛,当场趴在质帝身上大哭一场,后面还公开指责了梁冀,这让梁冀对他怀恨在心。

拥立新帝

毒杀质帝以后,他还趁乱将自己的鹰犬安排到了朝中各个重要官位上,真正做到了权倾朝野。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立新君。而在立君的问题上,他与太尉李固又有了新的矛盾。

当时太尉李固与杜乔二人坚持立长的惯例,拥立清河王刘蒜,但梁冀却想要立更容易掌控的蠡吾侯刘志。

最后,因为他在朝中党羽众多,所以还是立了刘志为新君,即汉桓帝。但他也因此更加痛恨李固杜乔。

后来,为了泄愤,他派人向桓帝说杜李二人说桓帝不配为君,引起桓帝对二人的痛恨之后,他便先将李固下狱。

之后将他在狱中折磨致死,后又派人以家人安危逼杜乔自杀,见杜乔不肯就范,便又如法炮制将他冤死在狱中。

至此,梁冀在朝中可谓是权势滔天,皇帝在他眼里也只是随意操控的工具,他往桓帝身边安插了大量眼线,将其一言一行都监视起来,完全不考虑桓帝作为皇帝的尊严。

但兔子急了都咬人,何况是一国之君,肆无忌惮的他最终因走错一步棋,葬送了自己。

被围自尽

为了控制汉桓帝,他将自己的另一个妹妹嫁给了汉皇帝做皇后,但梁皇后英年早逝。

为了不失去对后宫的控制,他把目光投向了皇帝的宠妃邓猛。

此人当初承蒙梁冀妻子孙寿的推荐入宫,因此梁家可以说对她有恩,所以当时他便打算将邓猛认为干女儿,进而名正言顺插手后宫。

但邓猛却不愿屈从,见此,梁冀为了逼她答应,便派人去暗杀她母亲。

但邓猛之母福大命大,在邻居的提醒下幸免于难,此事传到桓帝耳朵里之后,龙颜大怒。

联想到梁冀平日里对自己的各种欺压,他下定决心,要除掉此人。

话虽如此,但要成事何其艰难,朝中满是奸臣鹰犬,身边也遍布眼线。

因此桓帝面临的首要难题是要找到值得信任的人。当时朝中大臣他不敢找,武将一脉又大都是梁冀下属。

因此他只能从宦官集体中找帮手。最终在小黄门史唐衡的帮助下,他集结了四个同样痛恨梁冀的宦官,加上唐衡一共五人。六人歃血为盟,誓除奸佞。

与此同时,因为察觉到皇帝与宦官走得很近。梁冀也起了疑心,便派中黄门张惲值宿尚书省防止意外。

而张惲刚好是六人联盟中具瑗的下属,这下桓帝决定将计就计,先让具瑗将张惲逮捕起来。

接着严刑拷打逼他说出他的行动都是由梁冀指使的,随后桓帝召集尚书们,向他们公布梁冀的罪行,一切完成后,桓帝便向梁冀一方发动致命一击。

在尚书们面前,他下了三条命令。

第一,让尚书令尹勋率领尚书丞以下的官员带着兵器把宫廷宫署守卫起来,并将能征调兵将的各种符节送回宫中。

第二,派黄门令具瑗带着虎贲、羽林、都候剑戟士等一千多将士包围了梁冀的住宅。

第三,派光禄勋袁盱带着符节没收了梁冀的大将军印绶,并将他改封比景都乡侯。值得一提的是,比景在东汉时期属于蛮荒之地,下这条命令无疑就是将他流放。

面对这三道铁令,一贯跋扈嚣张的梁冀却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命令下达的当天,他就带着妻子孙寿在家中自杀了。最后,梁家所有人都被逮捕下狱并处以极刑,他在朝中党羽也并一一清除,其中杀了几十人,免职三百多人,清除完这些人后朝廷几乎都空了。

而桓帝也凭着他在危境之中的过人胆识成功反杀奸佞,最终夺回朝中大权,华丽操作也被永载史册。

标签: 梁冀

更多文章

  • 梁冀:从小就恶贯满盈,长大了欺压皇帝,汉朝衰败有他一半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梁冀

    梁冀是东汉中后期权势最大的奸臣,甚至皇帝都不放在他的眼里。成语里面的“嚣张跋扈”,正是由他而来。据史书记载,梁冀两肩耸起来像老鹰的翅膀,眼睛跟豺狼一样倒竖着,直勾勾地看人,毫无神采,说话含糊不清,学问则只能抄抄写写记个帐。当然,史书记载奸臣时总是喜欢添油加醋,肆意贬低,但这却足以说明梁冀是如何的恶劣

  • 从贤后到祸水,梁妠的掌权之路,兄长梁冀的推动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梁冀

    汉顺帝18岁的时候,朝廷提出立后,汉顺帝犹豫不决,大臣们上书选举,最终德行出众、美貌无双的梁妠被立为了皇后,她贤良能干,才思敏捷,小小年纪就以古代烈女为榜样,堪称贤后,但是后期,由于哥哥梁冀的谗言,她摒弃了娴淑正直,由一个贤后变为了祸国的“祸水”,作为皇太后掌权不放,使东汉朝局动荡不安。贤后梁妠家世

  • 后梁冀王被赏赐大宅,兴高采烈去看,半路被杀,只因他是这种人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梁冀

    朝三暮四这个词用在谁身上,那基本就不是个好东西,历史上这种倒戈的人基本上也是没什么好下场,今天我们说一说五代时候的一位武将,他就一直在两方势力之间周旋,结果还得全家人都身首异处。这个人就是后梁时候的冀王朱友谦。朱友谦在之前闯荡江湖的时候是叫朱简,他本来是个戴罪之人,后来逃出去之后就成了强盗。大概他也

  • 大将军梁冀权倾朝野,为人飞扬跋扈,为何却害怕一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梁冀

    梁太后死后,汉桓帝亲政,但梁冀的权势并没受什么影响,还增加了一万户税收。有一次,汉桓帝的儿子病了。于是,汉桓帝下旨到各郡县,让他们收购珍贵的药材。梁冀一看,搭蹭车的机会来了,也趁机派手下带着他写的信去京兆,要求低价购买牛黄。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大将军找你办事,这是多好的机会啊,肯定是屁颠屁颠的就答应了

  • 从跋扈将军梁冀看东汉的外戚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梁冀

    秦之亡,使得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了王室屏藩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寻找能支撑自己统治的政治势力。但是功臣、异性诸侯、同姓诸侯都不尽人意,只有外戚势力比较适合帝王的统治理想。西汉外戚在经历几代沉浮之后,终于在王葬之时达到顶峰。东汉建立初,统治者们对前事多加借鉴,,汉光武、明帝虽然都借重功臣豪族势力,但对外

  • 敢于直谏弹劾,梁冀转手要借刀杀人,张纲单刀赴会降贼众

    历史人物编辑:红墙说史标签:梁冀

    汉顺帝即位以后,把朝廷大权交给了皇后梁氏家族。汉顺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梁皇后的父亲乘氏侯梁商去世,梁冀继承了父亲乘氏侯的爵位,并被擢升为大将军,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也担任了河南尹。梁冀与梁不疑一时权倾朝野,他们飞扬跋扈,凶狠暴虐,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公元142年8月,东汉朝廷派遣侍中杜乔、周

  • 搜神记卷6之48-50 梁冀灭族的征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梁冀

    梁冀是东汉时期的权臣,父亲是大将军梁商,先后立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汉质帝称其为“跋扈将军”,即被鸩死。后来被汉桓帝诛杀。其实汉桓帝虽然不是明主,但也不是昏庸之辈,“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这句话把汉桓帝、汉灵帝并称,其实是拉低了汉桓帝的评价。公元146年,汉桓帝即位,德阳殿的大柱子上突然发

  • 马王堆里埋的是汉景帝的生母?利苍究竟是谁?他在长沙国地位很高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利苍

    为什么现在发现一座汉朝大墓,会有如此大的反响呢?先是有长沙马王堆,后又有海昏侯墓。这两座大墓,可以说是近些年考古界最稀罕的两座墓。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汉朝是以孝道治天下,所以汉朝人会在先人的墓中埋葬不少陪葬品。汉朝每个皇帝的谥号前面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汉孝武帝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汉武帝。第二,汉朝选官方

  • 湖南利苍古墓中,曾出土一样瞬间消失的文物,专家:谁说考古无用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利苍

    湖南利苍古墓中,曾出土一样瞬间消失的文物,专家:谁说考古无用文|孟浪考古可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在等着人们去发掘。许多考古工作人员为了发掘历史的遗产,深入地下干着精细的工作,很多文物经历时间的洗礼变得极易受损,稍有不慎就会被破坏,考古过程中有这么几种文物是尤其容易被损坏的。第一种就是竹木绢

  • 黄河故道“李固渡”旧址:发现河工石,当年用于防御或堵塞河道决口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固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地处黄河故道。千百年来,黄河中下游的河道,如神龙摆尾,飘忽不定,留下了很多的遗迹。这是从小就听大人、书上说的,老家地处黄龙潭的东南角岸边,更是深有体会。自打听说王庄镇西申寨村发现黄河故道李固渡河工石,数百个日夜过去了,一直未能一睹真颜。周末了不能出县摄影采风,便于三个影友一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