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为汉将投降匈奴,为何李陵能够终老匈奴,李广利却最终被杀

同为汉将投降匈奴,为何李陵能够终老匈奴,李广利却最终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记史惜今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3/12/14 0:33:36

李陵李广利的投降有所不同,李陵乃是在兵少将寡的情况下遭遇匈奴主力,一番血战之后力竭儿降;李广利却是因为参与立储之事导致妻儿被抓,立功心切之下遭遇大败后投降。在投降匈奴之后,事实上两人都做了驸马,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李陵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因而不是很受重用;而李广利则是备受尊崇,但这却遭到了另一个“汉奸”卫律的嫉恨,最终被其陷害而死。

两人投降有所不同

在汉朝内部,李陵的地位便显然不比李广利,一方面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和弟弟李延年分别是汉武帝的宠姬和宠臣,另一方面他经历过破大宛、败匈奴两次淘金,虽然战绩平平,但毕竟是胜了,因此李广利显然要更受重用一点。而从投降的过程来看,李陵的投降显然要比李广利更加悲壮一些。这些应该也是造成两人之后在匈奴所受待遇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1、李陵的投降。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奉命统帅三万骑兵,攻击盘踞在天山一带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原本想要让其为大军押送粮草,但李陵却说“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于是汉武帝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命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结果李陵却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单于主力,五千步兵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如果硬拼双方兵力差距明显,如果撤退人腿根本跑不过马腿,因而这几乎就是必死的局面。但李陵这一仗却打出了气势,初战便斩杀匈奴兵数千,迫使匈奴单于召集左贤王、右贤王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先后对匈奴造成了数万伤亡,甚至迫使匈奴作出了撤退的决定。然而却不想李陵军中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校尉凌辱而投降匈奴,并将李陵军中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匈奴单于,这才使得匈奴下定了消灭李陵军的决定,一番血战之下,韩延年战死,李陵无奈投降,而李陵所率领的五千步兵,仅有400余人逃了回去。

2、李广利的投降。前文说过,李广利在汉武帝后期深受重用,甚至被认为是卫霍之后汉朝的又一位战神。可事实是,李广利的上位有着汉武帝爱屋及乌的因素在内,其所为的战绩实际上也只是战绩平平。而李广利的失败,源于他参与了立储之事,当时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新的储君还未确定,李广利便想趁机让他妹妹李夫人所生的儿子昌邑王刘髆成为太子,于是在政和三年(前90年)出征匈奴之前,李广利和儿女亲家左丞相刘屈氂商议,让其向汉武帝进言。李广利出兵之后,初始阶段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胜绩,匈奴不断败退,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但在同年六月,刘屈氂因立储之事多次遭到汉武帝责备,其妻因对武帝不满而以巫术诅咒武帝,致使刘屈氂被腰斩示众,其妻儿也被斩首,李广利的妻儿也因此遭到逮捕囚禁。李广利得知消息后,便想通过立功赎罪救出妻儿,于是便以七万士兵的性命为赌注,盲目进军,意图击败匈奴主力,取得大胜,结果却在燕然山(蒙古共和国杭爱山)遭遇大败,其所率七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战败之后逐投降匈奴。

李陵和李广利在匈奴享受待遇不同,因而结局有所不同

如前文所述,李陵的投降颇有些被迫的意味,汉武帝在得知李陵投降的消息后,起初极为愤怒,司马迁甚至因为替其求情而遭遇腐刑,很久之后醒悟过来,明白李陵的投降乃是因为突围无望、外无援兵所致,于是派因杅将军公孙敖深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返回。

公孙敖无功而返,却对汉武帝说“听俘虏说,李陵在帮匈奴单于练兵,意图对付汉军。”事实上,当时替匈奴练兵的并非李陵,而是另外一个投降匈奴的汉将李绪,结果就因为这个错误的消息,导致汉武帝将李陵的母亲、兄弟和妻子全部斩杀。

得知此事之后,李陵怨恨李绪为匈奴练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诛,于是派人刺杀了李绪,而他自己也就此断绝了返回汉朝的心思。匈奴单于对于李陵则是极为佩服,对其礼遇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了她,立其为右校王。不过李陵虽然从此再也没有返回汉朝,在匈奴享受礼遇,但也就此远离朝堂,不再参与政事,直到二十多年后,于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

李广利在汉朝之时便是位高权重,投降匈奴之后自然也是深受重用,单于同样将女儿嫁给了她。从李广利的一贯作风来看,他显然是个不愿轻易放弃权利之人,以匈奴单于对他的态度来看,他应该是存在于匈奴权利中心的人物。

当时还有一个汉朝投降匈奴的人物,这个人便是卫律。卫律曾经与李广利的交情还比较好,然而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之后,卫律见其受到的尊宠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心生嫉妒,意图杀害李广利。而当事李陵虽然也备受恩宠,但由于其内心不愿为匈奴效力的原因,则并未与卫律产生冲突。

于是乎,在李广利投降匈奴一年多以后,卫律趁单于母亲生病之际,买通巫师,谎称病因是已经去世的单于在发怒,而发怒的原因便是其曾经发誓一定要捉住李广利来祭神,而如今李广利正在匈奴,却备受礼遇。匈奴单于对于巫师的话信以为真,于是李广利便被杀了,用以祭神。

标签: 李广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战争:李广利征伐西域,是得不偿失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书虫标签:李广利

    公元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汉武帝万分痛惜,为之缀朝三日,发玄甲武士万余人,从长安列阵送其灵柩至茂陵陪葬,“为冢像祁连山”,谥号景桓侯。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年寿四十八岁,同样陪葬茂陵,“为冢像阴山”,谥号烈侯。两位股肱之将的去世,打乱了汉武帝经营西

  • 未来15天,喜事上门,不会贪功急利几大生肖

    历史人物编辑:春阳说星座标签:利几

    生肖鸡鸡年出生的人,财运亨通,财运亨通。千万的横财从天而降,立马致富。天上好运多多,不时会有惊喜。家里有生肖鸡的人,财运也是无限的。他们可以买到日常生活中想要的任何东西。如果他有很多钱,他不能花光所有的钱。龙生肖龙年出生的人天生吉祥如意,财运亨通。他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的更多关注,在生活上也有很多朋友帮

  • 张良和郦食其,都是刘邦的鼎级谋士,两个人谁更高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就是靠着一张舌头,拿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的那个大神,只不过后来被韩信给害死了。那么郦食其和张良,作为刘邦的鼎级谋士,谁更高一筹呢?我们通过一件事来看一下。郦食其和刘邦说了如下一番话。臣听说,商朝的商汤伐无道的夏桀后,夏朝的子孙都被分封了官员。等到周武王伐昏庸的商纣王后,也把商纣王的后代分封了官

  • 韩信为什么要不顾郦食其的死活,突然攻齐?堂堂兵仙也有嫉妒心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郦食其

    兵仙韩信的名号在历史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军事才华实在是太突出了,刘邦问鼎江山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盘都是他打下来的。而且这个人身上话题性很强,关于他流传下来的成语就有34个之多,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多面性的,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方面的优秀并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也是无可厚

  • 郦食其靠口才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结果被煮成肉汤!是韩信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郦食其

    李白曾以刘邦谋士郦食其(lìyìjī)为主人公作过一首诗:“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在李白的诗中,郦食其的形象性格很鲜明,高阳酒徒,性情孤傲,初见刘邦便是一通雄辩,此后更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刘邦拿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着

  • 郦食其被烹,是自己的原因,还是韩信的错,刘邦怎么看这个事情的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郦食其

    按照现在的角度来看,郦食其就是一个死间(高级间谍),但郦食其原本可以不死,但他死于韩信的功名利禄之手,有句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韩信必须为郦食其的死全权负责,这也是韩信一生最大的污点,刘邦对此肯定也是心怀芥蒂的。郦食其(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字食其。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麾下的谋士,中

  • 郦食其为何选择为最不尊重文人的刘邦效力?良禽择木是一门学问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这个人算得上历史长河之中的一颗遗珠了,他若不是被队友韩信坑了一把,死在齐国,大概率大汉开朝以后,引领功劳榜的就不是“汉初三杰”了,而是“汉初四杰”了。很多对郦食其不熟悉的朋友,或者偏爱军事、管理、策划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把郦食其放到和他们心中的偶像韩信、萧何、张良同一个高度,心理上很难接受。但是

  • 刘邦谋士郦食其,靠一张嘴拿下齐国70座城池,为何却被煮成肉汤?

    历史人物编辑:夫子道历史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的下场,其实是刘邦集团内部矛盾爆发的结果。怎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郦食其是个什么样的人。郦食其是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人,战国时属魏国,早年小有家财,能够支撑他拜师读书。秦灭魏国后,他沦为看管城门的小吏,生活一下子窘迫起来。但郦食其自恃才高,陈胜和项梁、项羽叔侄起义时,他都

  • 郦食其居陈留观天下,随刘邦游说群雄建奇功,却没能看懂人心难测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郦食其

    公元前204年,汉三年,楚汉之争发展到激烈时刻,楚军的进攻日益猛烈,项羽率领地楚军对刘邦率领地汉军使用了最擅长的断甬道战术,骚扰汉军补给,致使汉军缺少军需粮草,陷入危难之中,刘邦顿时大急。深陷困境中的刘邦,问计郦食其,郦食其为刘邦设下一策,深得刘邦欢喜,令刘邦大为宽慰,立时愁容尽散,胃口大开。郦食其

  • 郦食其游说齐王:投靠汉王才是明智之举,大王您可要考量清楚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到齐国后,对齐王说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齐王回答:“我不知道。”郦食其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 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齐王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郦食其说:“归向汉王。”齐王又问:“您老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郦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