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利出兵西域并非为大宛马,而是瓦解匈奴盟友

李广利出兵西域并非为大宛马,而是瓦解匈奴盟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趣趣大盘点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4/1/15 20:46:23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中华文明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且建立了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在这些交往的过程中,除了商贸和文化传播以外,战争永远是其中的主角。在汉武帝刘彻执政的中晚期,便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西域,攻打西域强国大宛,并西域纳入了西汉朝廷的统治范围内。这一战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很广,是大宛马传说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人认为刘彻派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是为了良马,其实是大错特错了。李广利两次出兵西域,攻打大宛国,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匈奴。

说刘彻派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是为了马匹,这完全是民间传说误导的。后世的很多文人对当时的历史不太了解,而大宛马自古以来又被誉为顶级的战马品种,所以便在很多文章中引用了这种说法。从大宛马的故事来看,刘彻派人到大宛国求马,本质上是一种外交活动,而不是单纯为了马匹的。

按照史料的记载,事发最初是张骞通西域带回了很多西域的信息,刘彻听说大宛国以名马著称,便派出使者到大宛国求购良马。为此西汉使者不但带去了千金,而且还有用黄金铸造的战马塑像,表达出了刘彻求购的诚意。但大宛国国王毋寡珍惜自己的马匹,不愿意将马匹卖给西汉使者,双方发生了口角。

西汉使者威胁要派军队到大宛国夺取良马,毋寡大怒将使者杀死,于是引发了西汉与大宛国的战争。消息传回长安后,刘彻便派李广利出征西域。第一次李广利因后勤准备不足无功而返,第二次李广利攻打到大宛国城下,逼其签订城下之盟。毋寡在李广利围城时被大宛国的贵族杀死,贵族们推荐了与西汉交好的昧蔡为新的大宛国王。昧蔡代表大宛国与李广利和谈,提供了大量粮草和数千匹大宛良马,于是双方达成盟约。至此大宛国被西汉征服,国王派质子随李广利到长安。西域各国也因此而被西汉征服,纷纷向长安派遣使者和质子。

这段历史最为称道的便是各种稗官野史中对大宛名马中所谓“汗血宝马”地吹嘘,甚至说刘彻派出使者用了等量的黄金做金马与大宛国王毋寡交换。从史实来看着完全就是主观臆测的猜想,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汗血宝马固然宝贵,但一两匹对国家战事也没什么影响。刘彻不是贪图享乐的皇帝,让他拿等量黄金铸造马像来换,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真有这么多的钱,刘彻还不如用来打造他的军队呢。况且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就与大宛国达成了联系,刘彻二十多年后才派人去买马。如果他真这么喜欢汗血宝马,用得着等二十多年?

事实上刘彻派使者去大宛国,也不是为了良马,而是为了与匈奴的战争在外交战线上的争夺。事情的起因还是来自于对匈奴的战争,在卫青霍去病时代西汉对匈奴取得大胜,匈奴王廷被迫转移到漠北。但卫青和霍去病死后,匈奴便出尔反尔,不但拒绝向西汉派驻使者和质子,而且联络西域和漠南各部反攻西汉。在刘彻嘉奖李广利的诏书中写得很清楚,“匈奴为害久矣,今虽徙幕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氏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危须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隔东西道。”

大宛国是西域强国,其地理位置非常之重要,可以说是西域的枢纽地带。它北邻康居,西南邻大月氏、大夏,东北临乌孙,东行经帕米尔的特洛克山口可达疏勒。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国家非常富庶,也是匈奴在西域的重要盟友。刘彻派张骞通西域除了联络西域诸国外,也有瓦解匈奴盟友的意思。卫青和霍去病死后,西汉和匈奴的战争进入低潮,匈奴便又蠢蠢欲动起来。他们联合大宛国隔断东西通路,就是要断绝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寻找从侧翼进攻长安的战机。而刘彻派使者去大宛国,也就是要断绝大宛国和匈奴的盟约。

尽管西汉的使者带去了千金和金马,但还是谈崩了。中国自古又不杀来使的传统,而大宛国不讲究这个,所以把使者杀了,还抢走了千金和金马。这个事情就惹怒了刘彻,于是他派李广利出兵西域。李广利第一次出兵铩羽而归,并不是因为汉军战力不如大宛军队,而是西域诸国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这些国家都不给汉军提供粮食,最终导致汉军粮草不继,李广利不得不退兵敦煌。从这个细节来看,当时大宛国和匈奴的盟约在西域很有统治力,使得西域诸国不得不听从他们的指示,与西汉站在敌对阵营。

西域不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风俗习惯相近的一系列国家群体。他们一边与西汉做生意,一边又与匈奴暗中勾结,这成为西汉西路战线上巨大的隐患。刘彻派李广利攻打大宛国,除了报复大宛国杀了西汉使者外,也是要在西域立威。只有通过军事手段立威,才能让西域诸国不敢在西汉和匈奴之间首鼠两端。俗话说,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在外交谈判失败时,刘彻果断采取了军事手段,并且连续两次出重兵攻打西域,就是为了断绝西域与匈奴的往来。只要完成这个战略操作,匈奴侧翼就被砍掉了一大半的战力。

这是因为匈奴军事虽然强大,但毕竟是游牧民族,在经济上非常的薄弱。他们处于漠北的酷寒地带,生产和生活都无法自给自足,只能南下劫掠汉地,或者与西域贸易进行物资的补给。如果能够断绝西域诸国与匈奴的贸易往来,这将使物资匮乏的匈奴雪上加霜,战力也就被极大地削弱。而西域诸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只有大宛国这样的强国与匈奴交往不太吃亏,大多数国家都是常常被匈奴欺辱的。而西汉在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贸易比较发达,大家愿意到长安贸易,这是经济上双赢的事情,所以刘彻将西域战略作为削弱匈奴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解决了大宛问题后,刘彻在敦煌以西至盐泽,沿途修筑烽燧亭障,并在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置使者校尉管理,为去西域的汉使提供住处和食粮、饮水。在西域都护正式设立之前,使者校尉实际上成了代表西汉政府领护西域各国的官员。有了西汉屯田军队的掣肘,西域诸国不敢再毁弃盟约,也没有再支援匈奴各部,这相当于断了匈奴一臂。匈奴失去西域的资源,对西汉在军事上处于绝对的下风。尽管他们来去如风,军事上依然强大,但在长城以外也很难与西汉军队正面作战,只能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发动突然袭击。

可以说刘彻派李广利攻打西域和大宛,是对抗匈奴的外交战略的重要部分。他通过这种以战促和的方式,瓦解了西域诸国和匈奴的联盟,强化了西汉对西域诸国的管理,削弱的匈奴的战斗力。这也为后来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和彻底将西域纳入西汉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而西域诸国通过丝绸之路到长安朝贡,也加强了汉文化地区与胡人文化地区的交流,加快了中原社会的发展和成长。因此站在整个历史的角度看,刘彻派李广利攻打西域是有着很超前的战略部署的,而不只是为了汗血宝马。吹嘘汗血宝马的故事,只是爱马的文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标签: 李广利

更多文章

  • 同为汉将投降匈奴,为何李陵能够终老匈奴,李广利却最终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李广利

    李陵和李广利的投降有所不同,李陵乃是在兵少将寡的情况下遭遇匈奴主力,一番血战之后力竭儿降;李广利却是因为参与立储之事导致妻儿被抓,立功心切之下遭遇大败后投降。在投降匈奴之后,事实上两人都做了驸马,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李陵似乎有些心灰意冷,因而不是很受重用;而李广利则是备受尊崇,但这却遭到了另一个“汉奸”

  • 历史上的战争:李广利征伐西域,是得不偿失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书虫标签:李广利

    公元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汉武帝万分痛惜,为之缀朝三日,发玄甲武士万余人,从长安列阵送其灵柩至茂陵陪葬,“为冢像祁连山”,谥号景桓侯。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年寿四十八岁,同样陪葬茂陵,“为冢像阴山”,谥号烈侯。两位股肱之将的去世,打乱了汉武帝经营西

  • 未来15天,喜事上门,不会贪功急利几大生肖

    历史人物编辑:春阳说星座标签:利几

    生肖鸡鸡年出生的人,财运亨通,财运亨通。千万的横财从天而降,立马致富。天上好运多多,不时会有惊喜。家里有生肖鸡的人,财运也是无限的。他们可以买到日常生活中想要的任何东西。如果他有很多钱,他不能花光所有的钱。龙生肖龙年出生的人天生吉祥如意,财运亨通。他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的更多关注,在生活上也有很多朋友帮

  • 张良和郦食其,都是刘邦的鼎级谋士,两个人谁更高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就是靠着一张舌头,拿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的那个大神,只不过后来被韩信给害死了。那么郦食其和张良,作为刘邦的鼎级谋士,谁更高一筹呢?我们通过一件事来看一下。郦食其和刘邦说了如下一番话。臣听说,商朝的商汤伐无道的夏桀后,夏朝的子孙都被分封了官员。等到周武王伐昏庸的商纣王后,也把商纣王的后代分封了官

  • 韩信为什么要不顾郦食其的死活,突然攻齐?堂堂兵仙也有嫉妒心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郦食其

    兵仙韩信的名号在历史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军事才华实在是太突出了,刘邦问鼎江山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盘都是他打下来的。而且这个人身上话题性很强,关于他流传下来的成语就有34个之多,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多面性的,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方面的优秀并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也是无可厚

  • 郦食其靠口才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结果被煮成肉汤!是韩信害的?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郦食其

    李白曾以刘邦谋士郦食其(lìyìjī)为主人公作过一首诗:“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在李白的诗中,郦食其的形象性格很鲜明,高阳酒徒,性情孤傲,初见刘邦便是一通雄辩,此后更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刘邦拿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着

  • 郦食其被烹,是自己的原因,还是韩信的错,刘邦怎么看这个事情的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郦食其

    按照现在的角度来看,郦食其就是一个死间(高级间谍),但郦食其原本可以不死,但他死于韩信的功名利禄之手,有句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韩信必须为郦食其的死全权负责,这也是韩信一生最大的污点,刘邦对此肯定也是心怀芥蒂的。郦食其(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字食其。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麾下的谋士,中

  • 郦食其为何选择为最不尊重文人的刘邦效力?良禽择木是一门学问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这个人算得上历史长河之中的一颗遗珠了,他若不是被队友韩信坑了一把,死在齐国,大概率大汉开朝以后,引领功劳榜的就不是“汉初三杰”了,而是“汉初四杰”了。很多对郦食其不熟悉的朋友,或者偏爱军事、管理、策划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把郦食其放到和他们心中的偶像韩信、萧何、张良同一个高度,心理上很难接受。但是

  • 刘邦谋士郦食其,靠一张嘴拿下齐国70座城池,为何却被煮成肉汤?

    历史人物编辑:夫子道历史标签:郦食其

    郦食其的下场,其实是刘邦集团内部矛盾爆发的结果。怎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郦食其是个什么样的人。郦食其是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人,战国时属魏国,早年小有家财,能够支撑他拜师读书。秦灭魏国后,他沦为看管城门的小吏,生活一下子窘迫起来。但郦食其自恃才高,陈胜和项梁、项羽叔侄起义时,他都

  • 郦食其居陈留观天下,随刘邦游说群雄建奇功,却没能看懂人心难测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郦食其

    公元前204年,汉三年,楚汉之争发展到激烈时刻,楚军的进攻日益猛烈,项羽率领地楚军对刘邦率领地汉军使用了最擅长的断甬道战术,骚扰汉军补给,致使汉军缺少军需粮草,陷入危难之中,刘邦顿时大急。深陷困境中的刘邦,问计郦食其,郦食其为刘邦设下一策,深得刘邦欢喜,令刘邦大为宽慰,立时愁容尽散,胃口大开。郦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