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当时也叫郑庄,历经了景帝和武帝两代帝王,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到了武帝时期担任了太守,后来升至大司农。因为他经常把一些人才推荐上去,所以在当时的名声非常好。郑当时虽然没有晁错等人有名,但却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不过作为一个官员来讲,他在朝堂上却总是顺着汉武帝说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并不是一个好官。
郑当时其人
郑当时的先人叫郑君,原来是项羽的部将,项羽失败后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让原为项羽部下的人登记姓名和履历,其他人都登记了,只有这个郑君没登记。最终别人都成了大夫,他则遭到了贬逐。而郑当时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自己,这一点让人很佩服。郑当时的崛起源于一个叫张羽的人,因为对这个人的救助,使得他的声名远播。
一个人一旦有了名声,想要成功就简单多了,后来他做了汉景帝的太子舍人。做官之后的郑当时很喜欢应酬,但他的应酬没有炫耀的意思,反而是有些卑微,其实这一点很正常,毕竟他是一个新官员。受大环境的影响他也很喜欢老庄,并且对年长宽厚的人很尊敬,而这些人也大多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人。都说近朱者赤,在这些人的影响下,郑当时的德行也非常好。
德行甚佳
郑当时在做太史的时候,曾经对属下说:客人来了之后,没有贵贱之分,任何人都不能拒之门外。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郑当时对于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也很尊重,这一点很难得。前面说了郑当时是个很廉洁的人,这一点表现在哪里呢?首先他不喜欢购置产业,家里的开销以及给门客的钱大多来自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在礼尚往来方面,他一般只送些竹器和食物。
有时候皇帝会让郑当时去其他地方办差,不管那里距京城有多远,他都不需要皇帝给他提供什么。皇帝对此非常满意,有时候还会拿这事去提醒其他的官员。因为廉洁,所以他即便是位列九卿,家里也没有多少钱财。后来他曾丢过官职,使得他的生活更加穷困,死后也没有余财,不过也因为他的廉洁,他和兄弟的后人都得到了皇帝的重视,也算是余荫后人了。
为什么说他不是好官
清廉是一个官员首先要做到的事情,除此之外你还要有作为,这才是一个好官。如果你只是清廉,但在其他事上没有一点建树的话,那只能算是一个普通官员,算不上好。郑当时这个人有很多优点,但他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什么事情都顺着皇帝。据史料记载,郑当时在朝堂上经常趋迎附合汉武帝的旨意,从不敢去力争对错,这是一件好事吗?
我们常说忠言逆耳,皇帝他不是神仙,也会犯错,如果一个官员只说好话,对于一个王朝来讲并不是好事。当然这里也有汉武帝本人的原因,他是一个自信到自负的人,一般人是批评不了他的。因为郑当时的这些处事原则,使得他在汉武帝时期过得顺风顺水,不过他的门客却犯了大错。那人利用郑当时大司农的货物营利,欠了朝廷许多债务,后来被人告发。
这件事虽然不是郑当时本人做的,但他也要担一个失察之过,所以皇帝把他贬为了平民,不过不久之后皇帝又再次起用了他。以上就是郑当时的大概经历,他是个品德比较好的官员,喜欢去亲近有才能的长者,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自己也很清廉。但作为一个官员来讲,他有些不合格,因为你在做好事情的同时,还要敢于去痛陈弊端,只有这样才能让王朝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