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神童王勃的人生路:海内无知己,天涯有歧路

神童王勃的人生路:海内无知己,天涯有歧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裳小历史 访问量:606 更新时间:2024/5/5 15:12:24

文/赵心放

(一组京剧《诗杰王勃》的图片)

(一)神童王勃的才华究竟有多牛?

人不是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但对于王勃这类智商卓尔不凡的神童,真能使人产生在娘肚子里就能开始知之的感觉!

王神童六岁便能著文作诗,且构思敏捷巧妙、文笔清新典雅,父亲的好友杜易简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现代社会的九岁娃娃,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大都还处于“发蒙”阶段吧?

千多年前的王神童九岁时可牛得多,有天兴趣来了,翻阅颜师古注的《汉书》,看后小嘴一撇,提笔撰写了《指瑕》十卷,点评出颜师古书中的谬误,哇噻,真令颜先学黄泉下汗颜!十岁时,王神童便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阅读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书,已知晓“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

王神童直接继承的是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但自己交融了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主张仁政,渴求功名,希望济世,超级棒的智商使其未冠而仕。

龙朔三年(663年)王神童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进入仕途。麟德元年秋(664年),上书刘祥道,陈政见,表决心,刘祥道赞此神童也!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

唐高宗看到写得如此好的文章,乃出自未及弱冠的神童之手,惊叹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不久王神童应小菜一碟式的幽素科试,及第后授朝散郎,成为最年少的由国家任命管理的干部,时年大约才16岁。

当然文名也随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当仁不让地莅临首席。

(二)不谙世事,只顾展示才华

王神童有句名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改为“海内无知己,天涯有歧路”,就能成为他人生的写真了。王神童虽然智商超级棒,但情商却超级低,表现在处事疏阔,缺少谋略,鄙世傲物,蔑视尘俗,使得王神童在人生路上跟斗连跟斗的摔哦。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神童去看望父亲王福畴,路过南昌,恰巧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的滕王阁落成,重阳日在阁中大宴宾客。王神童拜见阎都督后,老闫早闻他的名气,便礼请他参加宴会。

“文人互推”是当时的流行作法,老阎和其女婿均是文人。

此次宴客的目的,老闫多半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才学的。当然老闫人老姜辣,先让女婿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老阎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懂得起,都推辞不写。

坐在末位的王神童竟连礼让的姿态都不做作,接过纸笔,边喝酒边挥毫。真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老阎不高兴啦,不过没失文人的风度,只是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句句都来禀报。老阎听到开头几句都感觉是一般般,但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在座的各位也惊诧不已。

接着的龙门阵还要精彩: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的老阎女婿吴子章被抢风头后,怒火冲天,瞎说王神童是把自己宿构的文章偷出来背的!嘿喝!这个劲提大啦,老阎和众人都不信,吴子章当众就将王神童的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众人皆大惊,转而怀疑起王神童来。

王神童毫不惊慌,反问吴子章:文章有序诗吗?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神童起身挥毫,文不加点,写出两首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罢,众人无不称赞,吴子章羞赧而退。称赞归称赞,但众人心里拨打起了“小九九”——有朝一日他在老闫麾下跑腿儿,能有好果子吃?没学会不看僧面看佛面的人,如果作朋友相交,有朝一日共事,他惹祸了,黄泥巴会掉进自己裤档。

(三)无视法律,杀死官奴

要说这还是一件不伤筋动骨的小事,不必过分纠结,问题是他那超级低的情商,还直犯龙颜闯出大祸——

王神童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一时兴起,写了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有好事者将此文呈给了唐高宗。皇上读毕大怒道:二王斗鸡,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鬼扯,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挑拨离间。把这下三滥歪才立即驱离王府,逐出长安!

王神童凭自己的才能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了。

后来王神童在虢州任参军期间,不知啥原因他的情商更加“跑冒滴漏”,低下得成为负数了,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先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怕走漏风声又将其杀死,这下子把自己弄成犯了死罪。

此事甚为蹊跷,据新旧《唐书》所载,王神童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或者纯属诬陷,均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的仕途永远终结。

(四)溺水而亡

杀死官奴曹达一事,把自己的父亲王福畴也连累了,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神童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

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末夏初,王神童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其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踏上归途,夏季南海风急浪高,不幸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7岁。

不论王神童的情商如何低下,辞世得如此青春,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十分卓著,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他主张“立言见志”,作品要有“高情壮思”与“雄笔奇才”相结合的雄壮美、“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的风格取向及“感序缘情,登离寄赏”的表现方式,充分说明了他的创作思想遵循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关注、点赞、转发,欢迎参与评论,说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标签: 王勃

更多文章

  • 王勃古诗《山中》赏析,唐诗千古经典绝句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勃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山中》唐朝·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除了在描写景色中寄寓主观感情以宣泄怀抱这种手法以外,抒情短诗的一种常用技巧是直抒胸臆,也就是把心中所想,用艺术语

  • 李广难封,真实的结局远比王勃说的要残酷

    历史人物编辑:野风信子标签:王勃

    凭借着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无数文人墨客每当怀才不遇的时候,都会写诗文凭吊一下这位飞将军,李广也成了中国自屈原贾谊之后又一个怀才不遇时的文化符号。然而很多人只是再感慨李广难封只是为这位老英雄鸣不平,但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李广最后的结局其实更惨,李广最后是自杀的

  • 从王勃的拥被而眠说起

    历史人物编辑:铁剑帮帮主标签:王勃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个天才诗人,年少的时候就能写出不少优秀诗篇,曾经写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很多人记忆和传颂。散文《滕王阁序》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才气纵横,锋芒毕露。传说王勃创作的时候要寻找灵感,方式很特别,就是拥被而眠,得到灵感之后,马上作诗,写文

  • 唐朝3只蝉,李商隐一只,骆宾王一只,还有他一只,你喜欢的是?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骆宾王

    蝉,自古以来都是诗人咏物抒怀的常用之物,有唐一代,很多诗人都写过蝉,其中被公认为最好的,是虞世南、李商隐和骆宾王所写的蝉诗。你喜欢李商隐还是骆宾王抑或是虞世南的蝉诗呢?先来看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是虞世南的蝉诗,我们先用现代汉语理一理这首诗的意

  • 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武后为何还能容他?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骆宾王

    檄文写好了,是可以治病的。关于这一点,曹操很有发言权,当年“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一篇《讨贼檄文》,把曹操的八辈祖宗都骂了一遍,正好曹操头风发作,躺在床上看完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头随着也就不痛了。曹操本人也是个很厉害的文学家,能把曹操吓一跳,真的很不容易。在历史上,还有一篇同样著名的檄文就是宋濂所写的《

  • 写“鹅鹅鹅”的骆宾王曾怒怼武则天,最后结局却不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相信每一个读者都在儿时读过,他的作者就是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相传,骆宾王自幼聪慧,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这首鹅鹅鹅,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咦,好像用错了,骆宾王是个男生,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吧!虽然骆宾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因他为人刚正不阿,不与世俗

  • 七旬老人获文学奖,《咏鸡》堪比骆宾王《咏鹅》?反对声不绝于耳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骆宾王

    当我再次翻开那已经泛了黄的小学课本的时候,转眼之间已经差不多过去十年了,但是在我脑海当中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和中唐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却依旧深刻的烙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每每提及到这两首古诗,绝大多数国人几乎都能够朗朗上口。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经过去,那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宋风月的美

  • 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里没有提到武则天杀女的事,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骆宾王

    《旧唐书》里提到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暴毙,武则天诬陷王皇后杀的。而《新唐书》里直接说就是武则天亲自掐死女儿,嫁祸给王皇后。而后世分析,王皇后不可能干这损人害己的事,疑凶一定是武则天。但是在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里没有提到武则天杀女的事,所以有人怀疑,武则天的这个女儿根本不存在。因为杀死女儿这么大的事

  • 一代传奇骆宾王,作讨武曌檄后下落不明,没想到他藏在了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骆宾王

    在初唐高宗年间,有一位寒门子弟被列为诗坛四杰之一,他就是骆宾王,也是四杰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按理说这么一位人物应当留下详细的史料,但事实恰恰相反,除了生平记载无比简洁之外,最后连下落都没有记载。自愿从军骆宾王的一生沉浮耐人寻味,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著名诗人

  • 7岁写出《咏鹅》的骆宾王,长大后过得如何?结局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骆宾王

    相信很多人学的第一首诗就是骆宾王的《咏鹅》,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留下诗篇最多的一位,虽然出身寒门,但是他才气惊人,这首《咏鹅》就是他7岁时创作的。这样的神童本该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最终的命运是怎样呢?神童出世骆宾王出生在骆家塘,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农村,但他所在的家族是当地的大氏族,祖父也曾做过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