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王勃的拥被而眠说起

从王勃的拥被而眠说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铁剑帮帮主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4/5/7 5:31:54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个天才诗人,年少的时候就能写出不少优秀诗篇,曾经写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很多人记忆和传颂。散文《滕王阁序》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才气纵横,锋芒毕露。传说王勃创作的时候要寻找灵感,方式很特别,就是拥被而眠,得到灵感之后,马上作诗,写文章,写出来的都是名篇佳作。

有人会有疑问,要是赶上炎热的夏天,王勃拥被而眠,是不是会捂出一身痱子?事实上,即便捂出一身痱子也是值得的。在文学史上,只要有一篇名篇佳作就够了,作者可以光耀千古,流芳百世。起码,在清明节,故去的作者坟前有人烧纸,祭奠。李白诗作光耀千古,死后没人理他。唐代的诗人瞻仰李白墓,却发现李白的墓隐藏在半山坡,四周荒草丛生,已经完全盖住了坟冢。经过向导引路,他们才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李白的儿女们大多湮没无闻,可能不知道李白的墓在哪里,也不会到他的墓前祭奠。有诗云“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用来说李白恰如其分。到了现在,李白墓前堆满了酒瓶子,大多是慕名前来的人给李白的供品。知道他喜欢喝酒,就带了名酒前来祭奠。其实,现在的李白墓并非真实的李白墓,早就过了九百多年了,哪里还有李白坟冢的影子?即便保护得很好,也不一定经历几百年的历史而不变化。或许,李白墓只是一个文化符号,供人们瞻仰,祭奠。

李白也是天才型诗人,喝醉了酒就作诗。有诗说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至于到朝中做官,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的事情,就是子虚乌有的虚构了,并不能当真。李白比王勃活得岁数大,做的诗多一些,名篇佳作不少。但是王勃在短短的25岁生命中创造了灿烂的诗篇,已经够辉煌的了。即便他曾经为了斗鸡,写过讨英王鸡的檄文,被贬官了,也并不能减损他的光辉。可惜的是,天才大多短命,就好像火柴疾速地燃烧,很快就耗尽了自己的生命。或许,生命的成就并不能以长度来衡量,而是以宽度来衡量。生命的宽度就是影响力,宽度够大,就证明影响力够大,可以让人们获得很多艺术以及文化的享受,甚至可以让作品流传上千年,已经算是不朽了。作家在作品中实现了不朽,当然,这种不朽只是精神层面的不朽,而肉体却早已消亡。

人们美丽的地方在精神,而不在于肉体。肉体可能很快消亡,但精神可以达到不朽的地步。文学家创作大多构思比较奇妙,文辞比较优美,写了很多,能流传下去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是这很小的一部分,能够影响好多时代的人。即便这很小的一部分经历了被审核的命运,经历了强权删削的命运,也一样会影响到后代的很多人。可以说,只要有一首诗能够留在文学史上,就算是伟大的诗人了。毕竟,有一首诗留在文学史上的诗人就应该是人品和诗品俱佳的诗人了,最低也是没有什么政治污点,没有被人诟病的毛病。即便诗作的思想性胜过艺术性,也一样能影响到人。

有一首诗留在文学史上并不容易,甚至有的诗人写了一辈子诗,也只是个三流诗人,不入文学史,也不可能成为著名诗人。当然,还有人写了好诗,只是位卑言轻,并不能得到权贵的赏识和推广。于是,很多诗人湮没无闻了,即便做出了好诗,也不一定能够流传。而权贵们作了诗,却可以进入文学史,毕竟,权贵们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从书生做起,考中之后,做了官,舞文弄墨就成了一把好手。而普通老百姓没有文化,也不可能作诗。一般的民间诗人大多是落第考生,有些文化,却并不一定能作成好诗。于是,文学史上留下来的诗大多是权贵们做的诗,还有就是攀慕权贵的民间诗人。很多做了官的人写诗作词,互相酬唱,算是一种互相抬举,互吹。民间诗人也是如此,会吹嘘做了官的人,还会吹嘘他们作的诗,当然,还要和民间的诗人互相吹嘘。送别要作诗,一起参加田园劳动要作诗,在一起喝酒要作诗,在一起听音乐要作诗,一起游玩要作诗,一起在朝为官要作诗,如此种种,都是在互相吹嘘,诗作本身并不见得有多么好,也不见得有多么高雅,甚至有佳句无佳篇,大部分篇幅都是吹嘘,要获得权贵们的用。

王勃年纪轻轻,才气纵横,也考中了,做过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后来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被贬。上元三年,王勃在海南探望父亲之后,归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十岁便饱览六经,擅长五律和五绝,即便只活了25岁,也增加了生命的宽度,让作品流传千古了。其实,他作品中的才气都是平时积累的结果,而作品中的灵动之气,就是他拥被而眠的结果,当然,并不是谁拥被而眠都能获得作诗的灵感,只有王勃可以做到,在被子中等待灵感的光顾,就像等待神灵降临,而至于身后事,就不会计较什么了。

标签: 王勃

更多文章

  • 唐朝3只蝉,李商隐一只,骆宾王一只,还有他一只,你喜欢的是?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骆宾王

    蝉,自古以来都是诗人咏物抒怀的常用之物,有唐一代,很多诗人都写过蝉,其中被公认为最好的,是虞世南、李商隐和骆宾王所写的蝉诗。你喜欢李商隐还是骆宾王抑或是虞世南的蝉诗呢?先来看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是虞世南的蝉诗,我们先用现代汉语理一理这首诗的意

  • 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武后为何还能容他?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骆宾王

    檄文写好了,是可以治病的。关于这一点,曹操很有发言权,当年“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一篇《讨贼檄文》,把曹操的八辈祖宗都骂了一遍,正好曹操头风发作,躺在床上看完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头随着也就不痛了。曹操本人也是个很厉害的文学家,能把曹操吓一跳,真的很不容易。在历史上,还有一篇同样著名的檄文就是宋濂所写的《

  • 写“鹅鹅鹅”的骆宾王曾怒怼武则天,最后结局却不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相信每一个读者都在儿时读过,他的作者就是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相传,骆宾王自幼聪慧,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这首鹅鹅鹅,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咦,好像用错了,骆宾王是个男生,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吧!虽然骆宾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因他为人刚正不阿,不与世俗

  • 七旬老人获文学奖,《咏鸡》堪比骆宾王《咏鹅》?反对声不绝于耳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骆宾王

    当我再次翻开那已经泛了黄的小学课本的时候,转眼之间已经差不多过去十年了,但是在我脑海当中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和中唐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却依旧深刻的烙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每每提及到这两首古诗,绝大多数国人几乎都能够朗朗上口。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经过去,那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宋风月的美

  • 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里没有提到武则天杀女的事,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骆宾王

    《旧唐书》里提到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暴毙,武则天诬陷王皇后杀的。而《新唐书》里直接说就是武则天亲自掐死女儿,嫁祸给王皇后。而后世分析,王皇后不可能干这损人害己的事,疑凶一定是武则天。但是在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里没有提到武则天杀女的事,所以有人怀疑,武则天的这个女儿根本不存在。因为杀死女儿这么大的事

  • 一代传奇骆宾王,作讨武曌檄后下落不明,没想到他藏在了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骆宾王

    在初唐高宗年间,有一位寒门子弟被列为诗坛四杰之一,他就是骆宾王,也是四杰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按理说这么一位人物应当留下详细的史料,但事实恰恰相反,除了生平记载无比简洁之外,最后连下落都没有记载。自愿从军骆宾王的一生沉浮耐人寻味,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著名诗人

  • 7岁写出《咏鹅》的骆宾王,长大后过得如何?结局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骆宾王

    相信很多人学的第一首诗就是骆宾王的《咏鹅》,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留下诗篇最多的一位,虽然出身寒门,但是他才气惊人,这首《咏鹅》就是他7岁时创作的。这样的神童本该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最终的命运是怎样呢?神童出世骆宾王出生在骆家塘,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农村,但他所在的家族是当地的大氏族,祖父也曾做过地方官

  • 作为知名诗人,骆宾王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他的晚年为何消息全无?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骆宾王

    作为初唐四子之一,骆宾王的名声是毋庸置疑的。一般来说,一般人可以不知道杨炯,可以不知道卢照邻,但是肯定得知道骆宾王是谁。毕竟,从小就开始背诵咏鹅,骆宾王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刻进了每个人的心中。不过,相比于文学史上的名声,骆宾王的一生却并不怎么出名。对于骆宾王的结局,也很少有人知之甚多。因此,咱们可以好好

  • 他与骆宾王同为“初唐四杰”之一,却因一句诗改变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历史标签:骆宾王

    相信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背诵《咏鹅》,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将鹅在水中嬉戏的场景刻画的栩栩如生。它的作者便是家喻户晓的骆宾王,此诗乃他七岁时所作,却绝对堪称佳作。骆宾王是初唐人,当时还有三个与他齐名的文人,后人将其并称为“初唐四杰”。卢照邻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其知名度远不如骆宾王,这可能跟我国课本当中几乎

  • 初唐四杰骆宾王被杀,李白却要紧跟其后,他们为什么都这么傻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骆宾王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各类诗词非常丰富,即便是那些千年前古人写的诗词,我们现在读起来,依然朗朗上口,对其中的感情更是感同身受。其中唐诗更是诗歌王冠上的明珠,照耀整个文学史熠熠生辉,但文学这东西,历来都说是文无第一,你说唐诗这么好,各种风格都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说到底谁最厉害,那还真不好说,但是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