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3只蝉,李商隐一只,骆宾王一只,还有他一只,你喜欢的是?

唐朝3只蝉,李商隐一只,骆宾王一只,还有他一只,你喜欢的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浩 访问量:1130 更新时间:2024/2/28 7:39:42

蝉,自古以来都是诗人咏物抒怀的常用之物,有唐一代,很多诗人都写过蝉,其中被公认为最好的,是世南、李商隐和骆宾王所写的蝉诗。你喜欢李商隐还是骆宾王抑或是虞世南的蝉诗呢?

先来看看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这是虞世南的蝉诗,我们先用现代汉语理一理这首诗的意思:蝉的触角,如帽缨一般,它用这触角,吮吸着晶莹甘甜的露水,响亮的蝉鸣,从疏朗的梧桐树林里传出来。身处高处,声音传送悠远而绵长,这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而是蝉自身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这首小诗的最后两句很有哲理性,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是从前两句对蝉饮露、蝉发声引发的议论。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蝉的声音传的很远,是因为借助了秋风,而虞世南与众不同,以独特视角,提出“非是藉秋风”。

其实,写的是蝉,写的更是虞世南自己,是他对于自身内在品质的高度自信。也难怪虞世南能如此自信,他的经历了陈、隋、唐,无论谁当皇帝,都对他器重有加。但是,此人不卑不亢,不卑不亢,不是通过阿谀奉承而稳坐高官的。所以,他这首诗的第一句就说,蝉,饮的是晶莹的露水,说的也是自己的高洁清廉。

虞世南先是陈为官,隋灭陈后,被隋重要,而隋灭亡后,被窦建德抢去,任命为黄门侍郎,唐朝灭了窦建德后,李世民对其更为器重,是当时的“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盛赞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这样的一个学富五车而又敢于直谏的君子,写出的蝉确实与众不同。

虞世南的蝉,我喜欢!

再来看看骆宾王的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咏蝉》

骆宾王的蝉又是怎样的一只蝉呢?深秋了,寒蝉一声声叫个不停,这蝉声引起我绵长的愁绪,想了很多很远。这里“西陆”指的是秋天,“南冠”指的是囚徒,骆宾王此时还在监狱里,正是囚徒。这两句,采用比兴手法,令人触目惊心!

这秋蝉,扇动这乌黑的翅翼,那微微的颤抖,颤抖着我的心,让我怎么受得了?蝉啊,干嘛总是对着斑斑白发的我无休止的悲吟呢?这里,白头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本意是指自己一头白发,老了。

而寓意却是在用典。汉代司马相如赢得了新寡的卓文君的爱情后,在京城做官,开始花心起来。于是,卓文君就写了一首《白头吟》: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这里,骆宾王借用这个典故抒怀,自己一片挚爱,却遭无情辜负。

秋天的露水浓重,蝉儿展开双翼竭力奋飞,也难以高飞。西风烈烈,轻易地就把蝉的悲鸣唱淹没。这天下,谁会相信秋蝉是如此清廉高洁,又有谁能知道我的心,能为我申冤昭雪呢?

骆宾王的蝉,跟虞世南的蝉不同,虞世南和骆宾王都自信清廉高洁,但虞世南身居高位,强调的是自己的内在修为。而骆宾王此时正在狱中,因为上疏言事触犯武则天而下狱,一片拳拳之心,却遭此下场,心情是多么糟糕,是可想而知。

境遇不同,心境自然也是天差地别,一样的蝉,同样的高洁,但写出来,确是不同的。一个是自信满满,一个是悲愤满腔。

骆宾王的蝉,我也喜欢!

最后,看看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李商隐的蝉,跟虞世南的蝉不一样,跟骆宾王的蝉也不同。栖身在高枝之上,却难以饱腹;悲鸣不断,但无人同情。五更以后,呜咽快要断绝了,但满树碧绿依旧,毫无恻隐之心。我官职低微,行踪飘忽,常年在外漂泊,故乡的田园也许已经荒芜,我却是有家难回。蝉啊,只有你的鸣叫还能让我警醒,我跟你一样,家徒四壁,清高自许。

李商隐在当时可以说是“太有才了”,可是,却一直为才所累,郁郁不得志,仕途不顺。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陷入了牛李党争,成了牺牲品。这首诗,借蝉,抒发了自己不得志而坚守高洁的情感。

蝉的高,就是李商隐的高,蝉的高高的树枝上,李商隐是坚守高洁。这首诗的第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词句美极,而情感悲至欲断绝,意境全出,令人心为之动!

李商隐的这只蝉,我无法不喜欢!

纵观唐朝三位大咖写的三只蝉,各不相同,但却有相同之处,就是为人立世,都必须清正高洁。虞世南特别自信,告诉世人,我是高洁的;骆宾王身处狱中,向世人表白,我是高洁的;李商隐郁郁不得志,也要以自己的言行让世人知晓,我是高洁的!

高洁的秋蝉!

朋友们,这三只蝉,你喜欢哪一只呢,是李商隐的,还是骆宾王的,还是虞世南的呢?

标签: 骆宾王

更多文章

  • 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武后为何还能容他?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骆宾王

    檄文写好了,是可以治病的。关于这一点,曹操很有发言权,当年“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一篇《讨贼檄文》,把曹操的八辈祖宗都骂了一遍,正好曹操头风发作,躺在床上看完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头随着也就不痛了。曹操本人也是个很厉害的文学家,能把曹操吓一跳,真的很不容易。在历史上,还有一篇同样著名的檄文就是宋濂所写的《

  • 写“鹅鹅鹅”的骆宾王曾怒怼武则天,最后结局却不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相信每一个读者都在儿时读过,他的作者就是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相传,骆宾王自幼聪慧,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这首鹅鹅鹅,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咦,好像用错了,骆宾王是个男生,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吧!虽然骆宾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因他为人刚正不阿,不与世俗

  • 七旬老人获文学奖,《咏鸡》堪比骆宾王《咏鹅》?反对声不绝于耳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骆宾王

    当我再次翻开那已经泛了黄的小学课本的时候,转眼之间已经差不多过去十年了,但是在我脑海当中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和中唐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却依旧深刻的烙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每每提及到这两首古诗,绝大多数国人几乎都能够朗朗上口。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经过去,那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宋风月的美

  • 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里没有提到武则天杀女的事,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骆宾王

    《旧唐书》里提到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暴毙,武则天诬陷王皇后杀的。而《新唐书》里直接说就是武则天亲自掐死女儿,嫁祸给王皇后。而后世分析,王皇后不可能干这损人害己的事,疑凶一定是武则天。但是在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里没有提到武则天杀女的事,所以有人怀疑,武则天的这个女儿根本不存在。因为杀死女儿这么大的事

  • 一代传奇骆宾王,作讨武曌檄后下落不明,没想到他藏在了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骆宾王

    在初唐高宗年间,有一位寒门子弟被列为诗坛四杰之一,他就是骆宾王,也是四杰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按理说这么一位人物应当留下详细的史料,但事实恰恰相反,除了生平记载无比简洁之外,最后连下落都没有记载。自愿从军骆宾王的一生沉浮耐人寻味,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著名诗人

  • 7岁写出《咏鹅》的骆宾王,长大后过得如何?结局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骆宾王

    相信很多人学的第一首诗就是骆宾王的《咏鹅》,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留下诗篇最多的一位,虽然出身寒门,但是他才气惊人,这首《咏鹅》就是他7岁时创作的。这样的神童本该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最终的命运是怎样呢?神童出世骆宾王出生在骆家塘,这是一个普通的小农村,但他所在的家族是当地的大氏族,祖父也曾做过地方官

  • 作为知名诗人,骆宾王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他的晚年为何消息全无?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骆宾王

    作为初唐四子之一,骆宾王的名声是毋庸置疑的。一般来说,一般人可以不知道杨炯,可以不知道卢照邻,但是肯定得知道骆宾王是谁。毕竟,从小就开始背诵咏鹅,骆宾王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刻进了每个人的心中。不过,相比于文学史上的名声,骆宾王的一生却并不怎么出名。对于骆宾王的结局,也很少有人知之甚多。因此,咱们可以好好

  • 他与骆宾王同为“初唐四杰”之一,却因一句诗改变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历史标签:骆宾王

    相信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背诵《咏鹅》,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将鹅在水中嬉戏的场景刻画的栩栩如生。它的作者便是家喻户晓的骆宾王,此诗乃他七岁时所作,却绝对堪称佳作。骆宾王是初唐人,当时还有三个与他齐名的文人,后人将其并称为“初唐四杰”。卢照邻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其知名度远不如骆宾王,这可能跟我国课本当中几乎

  • 初唐四杰骆宾王被杀,李白却要紧跟其后,他们为什么都这么傻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骆宾王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各类诗词非常丰富,即便是那些千年前古人写的诗词,我们现在读起来,依然朗朗上口,对其中的感情更是感同身受。其中唐诗更是诗歌王冠上的明珠,照耀整个文学史熠熠生辉,但文学这东西,历来都说是文无第一,你说唐诗这么好,各种风格都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说到底谁最厉害,那还真不好说,但是有两个

  • 骆宾王幼年被人称为神童,但他一生遇见的挫折较多,令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张大树文史标签:骆宾王

    唐朝时期,涌现出了几位有名气的诗人,当时的人们喜欢叫他们“初唐四杰”。其中有一位,就是年少就可以做出《咏鹅》的骆宾王。骆宾王出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乡村,村庄的名字叫做骆家塘。他的家世清白,是一户典型的书香门店,祖上也曾做过官,一家子都是文化人,对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骆宾王来说,自己的学识和家庭的教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