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兵败:3名猛将叛变,死于外甥之手,叛徒结局天差地别

黄巢兵败:3名猛将叛变,死于外甥之手,叛徒结局天差地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邹宁 访问量:1830 更新时间:2023/12/15 15:00:56

会写诗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黄巢是个不一样的存在。

他是一介书生,是想通过科举渠道,走上仕途的。遗憾的是,他考试不行,总是名落孙山。这让黄巢不爽到了极点。有他落第后写的一首诗为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还是很有名气的,特别是老谋子用本诗的最后一句,作为片名拍了一部电影后,“满城尽带黄金甲”就如流行感冒一般流行了。

其实,黄巢写菊花诗这不是第一次,全唐诗还收了他的另一首题菊花的诗,全诗是这样的: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对照着读一读这两首诗,反叛意味一点都没遮掩,胸怀伟大抱负,将皇帝取而代之之意,跃然纸上。

所以,当王小波揭竿而起后,黄巢连丝毫的犹豫都没有,直接加入了起义队伍。王小波一度时期,想接受诏安当大唐的官,谈判桌上,就被黄巢饱以老拳,这才息了投降的心。

王小波战死,黄巢被推举为首领,号冲天大将军,威武啊!

当然,当时之人,都是觉得黄巢是牛皮吹上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还真不是。公元880年,他真的带领起义军,把长安给破了,真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了。

黄巢

黄巢的哥儿们一时荣耀

黄巢当了皇帝,国号大齐。跟着他搞事的哥儿们,论功行赏,都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威风八面,跺脚地抖。

比如:

尚让,黄巢团队的二把手,官职是宰辅同平章事,太尉兼中书令。不但是文官之首,也是武将之首。

孟楷,尚书左仆射,兼军容使;费传古,枢密使;费传古,京兆尹。

当然,战争时代,将军最多。长长的一串名单,朱温、许建、张实、林言、李逵……等等,各封官职。

大齐的未来,无限美好,如日之恒,千秋万代。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元883年,也就是黄巢当了3年皇帝的时候,在唐朝军队反扑下,黄巢兵败,撤出长安。

黄巢吃败仗,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没能乘胜追击,让唐军重新聚集了力量;俘虏政策太过残暴,一律杀杀杀,谁还敢投降,都是殊死反抗。

最让黄巢伤心的,是自己麾下的战将,叛逃敌阵,反过来追杀自己。

作为起义军领袖,又当了皇帝,黄巢自然是没有任何退路,只能跟唐朝干到底了。可是,他麾下的那些战将就不一样了。

胜利之时,大家一起喝酒吃肉,都是亲兄弟,好好好。战败了,心就不会都往一处想了。有人忙着寻求出路,有人被迫变节以乞活命,各种剧本也就本色上演了。

朱温

叛将朱温

今天要说的第一位叛将,对于黄巢来说,可以说是致命一击。没有他的反水,长安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也不会败得那么快,那么狼狈。

此人就是朱温,黄巢得力的干将之一,封为诸卫大将军。本来是用来保卫京师的,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司令。

就在唐僖宗调兵遣将,集中力量向长安进发时,朱温又被委以重任,担任南面行营都侯,一个方面军的主帅啊。

黄巢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此时的朱温,已经跟敌人暗通款曲,准备背叛自己了。882年年初,黄巢判断失误,唐军未到,就率军逃出长安,9月,朱温叛变变节。

唐僖宗赐名朱全忠,满满的都是忠诚。此时的朱温,成了唐朝的宣武节度使,加东面招讨使。

这个杀伤力太大了,招讨使啊,不知招了多少人投降过去。猛将都投降了,何况为着吃饱肚皮的下层士兵?哪边好混,就跟哪边混呗。

不过,比较讽刺的是,唐僖宗以为赐个全忠的名字,朱温真的全忠了。而实际上,朱温对唐僖宗和对黄巢一样,没有什么忠诚,他一直在积蓄自己的势力,他不是个安分的、乐于居于人下之人。

这个人的厉害之处在于,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毫不手软,比唐朝的其他军队更为残酷。这样,他一方面深得唐僖宗的信任,另一方面,得以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到了901年,朱温已经成为最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他率兵进入关中,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下,皇帝成了他的傀儡,看不顺眼就换。

后来,他也不想再装了,干脆让唐朝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他,自己当起了皇帝,国号梁。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后梁。

历史有时候很有意思,黄巢当初没能完成地推翻大唐的使命,却被他的叛将朱温完成了。

朱温成了梁朝的开国皇帝,这结局,比豹尾还要豹尾,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吧?这叛徒当的,还是值得的。

尚让

叛将尚让

下面我们来说黄巢团队的二把手尚让,他可是黄巢的股肱之臣左膀右臂啊。黄巢即使到死,也难以相信尚让会叛变,但事实就是,尚让为了活命,背叛了黄巢。

黄巢退出长安时,尚让是绝对没有反叛之心的,如果那时候他就想到投敌,那么他比朱温还要受到欢迎和重视,大唐封他一个节度使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时,黄巢和尚让,都没有觉得会真的就这样败了,而是暂时退出,不久就会卷土重来。对此,他们都是满怀信心的。

可是,有一句话叫兵败如山倒。一旦兵败,倒戈投降的,就能要了你的命。尚让退出长安后,还是一员猛将,对黄巢是不离不弃,勇猛拼杀,鏖战中原。

当时,黄巢的另一位左膀右臂孟楷,战死陈州。黄巢下令为孟楷报仇,强攻陈州百日,未能攻克。这个仗打的,属于意气用事,改变了原定的战略计划。

而此时,沙陀独眼将军李克用、唐将时溥等,正率许、汴、徐、兖等州兵马,增援陈州。新生力量的加入,形势逆转。首先跟李克用接仗的,就是尚让。

攻打陈州百日,早已是人困马乏,将士士气低下,一触即败。

自参加义军以来,一直以勇猛闻名于世的尚让,这时忽然害怕了,恐惧了。谁也想不到,他率军投降了唐将时溥。

真正的晚节不保啊。如果一定要投降,应该在你上有实力的时候啊,那样,你是有资本的,即使是投降,也没人敢动你。

可惜尚让,在没有了资本后选择了投降。时溥命尚让追击黄巢,他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就跟原来的老兄弟干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黄巢已经走到了末路,时溥肯定不会留着尚让这样的人,将来跟自己争夺势力。结果是,狡兔死走狗烹,尚让被时溥用计,杀死在野外杂草丛中。

可叹一员猛将,晚节不保,落得个身首异处,悲哉!

李克用

叛将林言

最后,我们来说说叛将林言。黄巢入长安,登基当皇帝,林言的官职是功臣军使。虽然职位上不能跟尚让相比,也不如朱温,但他是黄巢身边的人,相当于现在的总统特使吧。

反正权力很大,就是那些将军,见了他,也要笑脸相迎,逢迎巴结。因为人家就在皇帝身边工作,级别还是将军级的。

而且,林言跟黄巢还有着特殊的关系,那就是,林言是黄巢的外甥。

尚让投敌后,就紧紧咬着黄巢不放。黄巢收集散兵一千多人,溃逃兖州,希望找到一块根据地,以图东山再起。

可是,李克用和时溥怎么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呢?特别是时溥的先头部队,降将尚让,立功心切,如疯狗一般,黄巢被打的只有逃跑的份。

当黄巢逃到兖州暇丘时,终于被尚让追上了,两军进行了一场殊死之战。最终,黄巢再次败走。

这次,黄巢是慌不择路,只带着林言和一些亲兵,来到了泰山虎狼谷。

黄巢再一次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之前还在为保护他而拼杀作战的林言,停下来后开始后怕起来。

有些人就不能思考,否则必然走歪。林言就是这样,此时他思考的不是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舅舅、大齐皇帝、义军领袖,而是自己如何才能活命。

想到活命,他就想用黄巢的命,来换自己的命。

就这样,黄巢及其妻女,都死在了自己的外甥手里。一代豪杰,死于非命。

可是,剧本并不是由林言来写的,他带着黄巢的首级投敌邀功,人家却毫不犹豫地斩杀了他。

如此小人,也是活该。

黄巢兵败后,叛将当然不是只有这三人。之所以今天只说这三个,是因为,他们都一样的背叛,结局却是天上地下。朱温成了开国皇帝,尚让苟活一时最终为逃出北上命运,而林言连投降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朋友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宋江为什么“敢笑黄巢不丈夫”,他真有反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聃者徐史也标签:黄巢

    宋江命运的转折点,有好几次。第一次和阎婆惜有关,因为晁盖写的一封信被阎婆惜发现,阎婆惜以此要挟宋江,又是要解除婚约,又是要一百两金子,并且当天晚上就要,宋江苦劝,最后杀了阎婆惜。杀了阎婆惜之后,宋江从押司变成了犯人。后来发配到江州,宋江是没有其他想法的,他只想好好服刑,以后等刑满或者皇帝大赦天下,他

  • 黄巢攻陷广州后杀掉12万外国人,看似残忍暴戾,实则深谋远虑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黄巢

    黄巢是唐朝末期的一个比较出名的起义军领导人物,按理来说不管怎么样,黄巢也不太可能与外国人扯上关系,可是偏偏有时候机缘巧合,就会发生一些比较特殊的事情。广州作为唐朝时期外国人居住比较多的一个城市,拥有数十万外国人,原本这些外国人与黄巢无冤无仇,可是为何黄巢在进入广州之后,要残忍杀害十多万外国人呢?广州

  • 黄巢起义后,一个神操作,让大唐王朝彻底走向了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黄巢

    唐朝末年,黄巢无疑是最风云的人物。在唐朝所有的起义中,包括影响非常大的安史之乱在内,这些起义的影响力都是不如黄巢起义的。唐末时期,出现了很多起义,比如说裘甫起义、庞勋起义、王郢起义和王仙芝起义,这四起起义都以失败告终。此时的黄巢已经58岁了,在这个年龄,黄巢选择了起义。乾符五年,也就是公元878年,

  • 唐僖宗时期的黄巢起义到底因为什么?真相有点不可思议!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黄巢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尤其开元盛世的时候,那时候的大唐疆域广阔,国家富强,军事科技都领先于世界,长安也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可是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家由盛转衰。传到唐僖宗的时候,国家已经衰弱,民不聊生。。黄巢的大规模起义又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谁能想到,黄巢起义的原因竟然是唐僖宗说他长得太丑了。

  •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词乐传播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黄巢

    在人类已有的各种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一支能够无间断传续的。就文学领域来看,从诗三百、楚辞、到汉大赋,由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几乎每一个时代,都存在着一种标志性的文学载体,传承和发扬方块字特有的魅力。在上述诸多文学体裁之中,笔者尤爱宋词,盖因其格式较格律诗多得多,而且对韵律的束缚也相对较少

  • 科举之最趣味9则:史上最恼火的落榜生,当属黄巢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黄巢

    文/冰扬波科举,始创于隋朝初年。寒门士子才有机会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止,科举历经1300余年。而“科举”一词,早在魏晋时便已出现了。晋杜预《上黜陟课法略》:“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01最倒霉的诗人唐诗,因科举而兴盛。唐朝科举以诗取士,上

  • 唐末农民起义中的黄巢为何只是一个历史的搅局者?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黄巢

    尽管,黄巢领导了唐末农民起义,一度造成了唐朝的分崩离析之势。但是,笔者个人却认为,黄巢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历史的搅局者罢了。前些年,大导演张艺谋曾拍摄过一部名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虽然说,这部电影因为剧情和服饰而被人长期吐槽,但在庞大的阵容和场景等方面,依然有让人称道之处。其中,电影的名字也颇为

  • 喊太监“阿爹”,嫌黄巢丑取消“状元”,他是27岁寿终正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柒月书生标签:黄巢

    12岁的李俨被太监们拥戴为皇帝,一激动,他就喊大太监田令孜为“阿爹”,还改了个名字叫李儇。从此,他开始了快乐的短暂人生!自唐玄宗擅用高力士开始,大唐后期的太监们就以他为榜样,誓要超越前辈,做人上人。所以,唐后期的太监不仅能量大、位子高,而且子孙满堂,连皇帝都要喊他们阿爹。李俨活了27岁,在有限的生命

  • 盘点史上十大反王第三位——冲天大将军黄巢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盘点史上十大反王第三位——冲天大将军黄巢!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大唐国势蒸蒸日上,一度达到了万国来朝的鼎盛之势。天宝年间,安禄山发动叛乱,就把唐王朝推入了一路下坠的深渊。唐肃宗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借来的回纥兵在陕西河南河北三地大肆屠

  • 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黄巢与张献忠都甘拜下风

    历史人物编辑:历今明标签:黄巢

    有一句老话,文章用来承载道理,诗歌用来来表达思想,在中国5000年里,诗歌也不全都是风花雪月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充满杀气的。比如说唐朝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十步杀一人,诗的大意是这样的:侠士们身下的白马可以日行千里,就算是千里而漫长的路途也不会阻留住他们前进飞驰的脚步。但李白毕竟是为人圣贤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