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写诗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在历代农民起义领袖中,黄巢是个不一样的存在。
他是一介书生,是想通过科举渠道,走上仕途的。遗憾的是,他考试不行,总是名落孙山。这让黄巢不爽到了极点。有他落第后写的一首诗为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还是很有名气的,特别是老谋子用本诗的最后一句,作为片名拍了一部电影后,“满城尽带黄金甲”就如流行感冒一般流行了。
其实,黄巢写菊花诗这不是第一次,全唐诗还收了他的另一首题菊花的诗,全诗是这样的: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对照着读一读这两首诗,反叛意味一点都没遮掩,胸怀伟大抱负,将皇帝取而代之之意,跃然纸上。
所以,当王小波揭竿而起后,黄巢连丝毫的犹豫都没有,直接加入了起义队伍。王小波一度时期,想接受诏安当大唐的官,谈判桌上,就被黄巢饱以老拳,这才息了投降的心。
王小波战死,黄巢被推举为首领,号冲天大将军,威武啊!
当然,当时之人,都是觉得黄巢是牛皮吹上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还真不是。公元880年,他真的带领起义军,把长安给破了,真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了。
黄巢
黄巢的哥儿们一时荣耀
黄巢当了皇帝,国号大齐。跟着他搞事的哥儿们,论功行赏,都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威风八面,跺脚地抖。
比如:
尚让,黄巢团队的二把手,官职是宰辅同平章事,太尉兼中书令。不但是文官之首,也是武将之首。
孟楷,尚书左仆射,兼军容使;费传古,枢密使;费传古,京兆尹。
当然,战争时代,将军最多。长长的一串名单,朱温、许建、张实、林言、李逵……等等,各封官职。
大齐的未来,无限美好,如日之恒,千秋万代。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元883年,也就是黄巢当了3年皇帝的时候,在唐朝军队反扑下,黄巢兵败,撤出长安。
黄巢吃败仗,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没能乘胜追击,让唐军重新聚集了力量;俘虏政策太过残暴,一律杀杀杀,谁还敢投降,都是殊死反抗。
最让黄巢伤心的,是自己麾下的战将,叛逃敌阵,反过来追杀自己。
作为起义军领袖,又当了皇帝,黄巢自然是没有任何退路,只能跟唐朝干到底了。可是,他麾下的那些战将就不一样了。
胜利之时,大家一起喝酒吃肉,都是亲兄弟,好好好。战败了,心就不会都往一处想了。有人忙着寻求出路,有人被迫变节以乞活命,各种剧本也就本色上演了。
朱温
叛将朱温
今天要说的第一位叛将,对于黄巢来说,可以说是致命一击。没有他的反水,长安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也不会败得那么快,那么狼狈。
此人就是朱温,黄巢得力的干将之一,封为诸卫大将军。本来是用来保卫京师的,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司令。
就在唐僖宗调兵遣将,集中力量向长安进发时,朱温又被委以重任,担任南面行营都虞侯,一个方面军的主帅啊。
黄巢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此时的朱温,已经跟敌人暗通款曲,准备背叛自己了。882年年初,黄巢判断失误,唐军未到,就率军逃出长安,9月,朱温叛变变节。
唐僖宗赐名朱全忠,满满的都是忠诚。此时的朱温,成了唐朝的宣武节度使,加东面招讨使。
这个杀伤力太大了,招讨使啊,不知招了多少人投降过去。猛将都投降了,何况为着吃饱肚皮的下层士兵?哪边好混,就跟哪边混呗。
不过,比较讽刺的是,唐僖宗以为赐个全忠的名字,朱温真的全忠了。而实际上,朱温对唐僖宗和对黄巢一样,没有什么忠诚,他一直在积蓄自己的势力,他不是个安分的、乐于居于人下之人。
这个人的厉害之处在于,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毫不手软,比唐朝的其他军队更为残酷。这样,他一方面深得唐僖宗的信任,另一方面,得以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到了901年,朱温已经成为最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他率兵进入关中,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下,皇帝成了他的傀儡,看不顺眼就换。
后来,他也不想再装了,干脆让唐朝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他,自己当起了皇帝,国号梁。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后梁。
历史有时候很有意思,黄巢当初没能完成地推翻大唐的使命,却被他的叛将朱温完成了。
朱温成了梁朝的开国皇帝,这结局,比豹尾还要豹尾,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吧?这叛徒当的,还是值得的。
尚让
叛将尚让
下面我们来说黄巢团队的二把手尚让,他可是黄巢的股肱之臣左膀右臂啊。黄巢即使到死,也难以相信尚让会叛变,但事实就是,尚让为了活命,背叛了黄巢。
黄巢退出长安时,尚让是绝对没有反叛之心的,如果那时候他就想到投敌,那么他比朱温还要受到欢迎和重视,大唐封他一个节度使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时,黄巢和尚让,都没有觉得会真的就这样败了,而是暂时退出,不久就会卷土重来。对此,他们都是满怀信心的。
可是,有一句话叫兵败如山倒。一旦兵败,倒戈投降的,就能要了你的命。尚让退出长安后,还是一员猛将,对黄巢是不离不弃,勇猛拼杀,鏖战中原。
当时,黄巢的另一位左膀右臂孟楷,战死陈州。黄巢下令为孟楷报仇,强攻陈州百日,未能攻克。这个仗打的,属于意气用事,改变了原定的战略计划。
而此时,沙陀独眼将军李克用、唐将时溥等,正率许、汴、徐、兖等州兵马,增援陈州。新生力量的加入,形势逆转。首先跟李克用接仗的,就是尚让。
攻打陈州百日,早已是人困马乏,将士士气低下,一触即败。
自参加义军以来,一直以勇猛闻名于世的尚让,这时忽然害怕了,恐惧了。谁也想不到,他率军投降了唐将时溥。
真正的晚节不保啊。如果一定要投降,应该在你上有实力的时候啊,那样,你是有资本的,即使是投降,也没人敢动你。
可惜尚让,在没有了资本后选择了投降。时溥命尚让追击黄巢,他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就跟原来的老兄弟干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黄巢已经走到了末路,时溥肯定不会留着尚让这样的人,将来跟自己争夺势力。结果是,狡兔死走狗烹,尚让被时溥用计,杀死在野外杂草丛中。
可叹一员猛将,晚节不保,落得个身首异处,悲哉!
李克用
叛将林言
最后,我们来说说叛将林言。黄巢入长安,登基当皇帝,林言的官职是功臣军使。虽然职位上不能跟尚让相比,也不如朱温,但他是黄巢身边的人,相当于现在的总统特使吧。
反正权力很大,就是那些将军,见了他,也要笑脸相迎,逢迎巴结。因为人家就在皇帝身边工作,级别还是将军级的。
而且,林言跟黄巢还有着特殊的关系,那就是,林言是黄巢的外甥。
尚让投敌后,就紧紧咬着黄巢不放。黄巢收集散兵一千多人,溃逃兖州,希望找到一块根据地,以图东山再起。
可是,李克用和时溥怎么可能给他这样的机会呢?特别是时溥的先头部队,降将尚让,立功心切,如疯狗一般,黄巢被打的只有逃跑的份。
当黄巢逃到兖州暇丘时,终于被尚让追上了,两军进行了一场殊死之战。最终,黄巢再次败走。
这次,黄巢是慌不择路,只带着林言和一些亲兵,来到了泰山虎狼谷。
黄巢再一次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之前还在为保护他而拼杀作战的林言,停下来后开始后怕起来。
有些人就不能思考,否则必然走歪。林言就是这样,此时他思考的不是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舅舅、大齐皇帝、义军领袖,而是自己如何才能活命。
想到活命,他就想用黄巢的命,来换自己的命。
就这样,黄巢及其妻女,都死在了自己的外甥手里。一代豪杰,死于非命。
可是,剧本并不是由林言来写的,他带着黄巢的首级投敌邀功,人家却毫不犹豫地斩杀了他。
如此小人,也是活该。
黄巢兵败后,叛将当然不是只有这三人。之所以今天只说这三个,是因为,他们都一样的背叛,结局却是天上地下。朱温成了开国皇帝,尚让苟活一时最终为逃出北上命运,而林言连投降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朋友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