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攻陷广州后杀掉12万外国人,看似残忍暴戾,实则深谋远虑

黄巢攻陷广州后杀掉12万外国人,看似残忍暴戾,实则深谋远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魏士明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3/12/15 16:50:21

黄巢是唐朝末期的一个比较出名的起义军领导人物,按理来说不管怎么样,黄巢也不太可能与外国人扯上关系,可是偏偏有时候机缘巧合,就会发生一些比较特殊的事情。

广州作为唐朝时期外国人居住比较多的一个城市,拥有数十万外国人,原本这些外国人与黄巢无冤无仇,可是为何黄巢在进入广州之后,要残忍杀害十多万外国人呢?

广州的外商发展

唐朝的强大来源于其开放包容的姿态以及各种政策,所以在唐朝时期,长安会出现上百个国家的人共同居住的情况,这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唐朝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但同时外国人数量增多,对国家的影响也不小。

比如说除了长安之外的另一个外国人较多的城市广州,情况与长安就是截然不同的。在长安,不管外国人数量再多,始终时天子脚下,没有人敢撒野,广州距离长安较远,又是外商来往贸易经常经过的港口,这些外国人趁着做生意的功夫逐渐强大起来,反过来欺负唐朝百姓。

其实要是追溯历史,广州的外商从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集聚了,只是那个时期的外商没有唐朝时期集中和数量众多。一旦人口数量增加了,就需要进行合理规范化的管理,唐朝当然也曾对广州这些外国人进行管理。

唐朝的管理制度就是采用蕃坊自治管理制度,意思也就是说将外国人居住数量较多的地方划分成不同的蕃坊,这些蕃坊里边的居民被称之为蕃民,蕃民可以自由在蕃坊中生活,不受外界干扰约束。

为了更加规范化管理,蕃坊需要由大家一起推荐选举出来一个领导人物作为蕃坊的管理者,这个领导人物被称之为“蕃长”,他与地方长官有着同等待遇,专门负责管理蕃坊里边的事情。

唐朝是比较开放包容的,所以蕃坊里边的蕃民与外边的人们享有同等待遇,一样可以结婚生子,一样可以接受唐朝的医疗、教育资源,甚至蕃民还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其中在唐宣宗时期,还有一个大食商人李彦升考中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学士。

在如此开放包容的乐土中生活,唐朝确实算是给足了这些外国人面子,可是偏偏这些外国人仗着自己挣钱比较多,属于当地富翁群体,于是就开始不安分了,最开始阶段这些外国人用钱财来买通官员,寻求朝廷特殊保护。

时间久了之后,他们似乎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让朝廷保护自己,而是钻了唐朝开放包容的漏洞,私自开始买一些昆仑奴训练成自己专有的雇佣军,很多人喜欢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时期的昆仑奴是十分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力气大还比较忠诚。

外商训练出来这样一群身强体壮的昆仑奴雇佣军,当然逐渐就把唐朝的很多法律法规都抛之脑后了,比如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唐肃宗时期,都督韦利见对外商所征收的赋税高了一些,结果这些外商对其十分不满,一生气就率领雇佣军去杀了韦利见,放大火烧广东城,一系列行动结束后,他们乘船西去,逃之夭夭,唐朝朝廷想要有所作为,也无能为力。

仅仅是唐肃宗时期,广州的这些外商就已经如此胆大妄为,可想而知后来随着唐朝的逐渐衰败,这些外商又会多么肆无忌惮,在外商的压迫下,广州本地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黄巢侵入广州之前,这里基本上已经成为那群外商的地盘了。

黄巢为何杀十多万外国人

黄巢出身还是比较不错的,生在一个盐商家中,也算是家境比较殷实,不过黄巢自己对经商不感兴趣,反而对科举考试比较感兴趣,奈何自己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屡试不中,黄巢莫名悲伤。

适逢唐朝末年,国家情况一片糟糕,百姓民不聊生,在朝廷的重重压迫之下,百姓开始发动起义,其中盐帮首领王仙芝的起义,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黄巢闻讯之后,立即拉拢一千多人加入了起义军中,与王仙芝合作共赢。

当时的唐朝虽然说确实已经是比较衰败了,可是对于收拾一支刚刚起义不久的起义军,还是力所能及的,在朝廷军队的重重打压下,黄巢与王仙芝的起义军节节败退,眼看情况不妙,两人分道扬镳,各自谋生。

黄巢顶住了朝廷的围追堵截,采用迂回战术保留了一定实力,后来去到南方继续作战,在先后攻占了江西、浙江等地之后,黄巢打算继续乘胜追击去抢占重要外贸港口广州。

因为战争原因,黄巢终于和广州以及广州的这些外商有了首次见面,不过双方谁也不会怕谁,黄巢率领起义军不断攻打广州,外商的雇佣军也在死死抵抗黄巢的进攻,双方经过了长时间的激战,最终黄巢才以人马优势攻克广州。

黄巢进入广州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这么富有,只要把那些外商的钱财占为己有,未来的战争补给似乎就已经足够了,可是你想要外商的钱财,外商肯定是不答应的,因此黄巢起义军与外商之间发生很多冲突。

在冲突之中,黄巢起义军就开始击杀外商,当然这个时候杀掉外商主要还是为了抢夺钱财,可是事情发展到后来,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士兵们似乎杀红了眼,一见到外国人就格杀勿论,丝毫不会手下留情。

黄巢起义军在广州短短的几天内,就将这些外国人数百年的财富全部抢光,还将他们在广州的所有梦想彻底结束,根据后来的一些资料记载,比如《中国印度见闻记》中记载了黄巢杀外国人的事件,声称当时黄巢总共杀了12万人。

虽然说这个数据可能存在一定水分,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黄巢在进入广州之后,确实对那些外国人展开了残忍杀害,以至于从此以后,广州的外贸发展长时间都没有办法扭转过来。

说完了黄巢杀十几万外国人的事件,我们继续回到问题本身,黄巢为何要杀这些外国人呢?其实主要就是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是这些外国人养的雇佣军在黄巢攻克广州时严重影响到黄巢的行进步伐,因此黄巢对这些雇佣军幕后的外国人老板很是不满,所以进城之后,就有了报仇的想法。

第二个原因是这些外商拥有大量钱财,为了抢夺这些钱财,当然也会发生冲突流血事件,以至于很多外商在冲突中被杀,当杀戮逐渐失控之后,黄巢自己其实也没有办法控制整个局面了。

那么杀掉这些外国人是对是错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比较值得我们后人思索了,从人伦道德方面来讲,肆意杀害别人肯定是不正确的,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广州相当于已经被这些外商控制,要是黄巢不将这些外国人杀掉,也许广州早已经不是我们自己的地盘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我们就不能全盘否定黄巢当时做的这件事情了,毕竟在民族大义面前,而且还是处于那种封建野蛮的特殊历史时代,人们能够想到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杀人灭口,黄巢之所以那样做,也许也是有着自己的深谋远虑的。

结语

黄巢的残忍,在历史上确实是比较出名的,可是对于他进入广州之后杀掉十几万外国人这件事情来说,我们似乎应该采用辩证的思路来客观评价,毕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事情只有经过时间考验之后,才会逐渐明白其中深刻意义!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黄巢起义后,一个神操作,让大唐王朝彻底走向了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黄巢

    唐朝末年,黄巢无疑是最风云的人物。在唐朝所有的起义中,包括影响非常大的安史之乱在内,这些起义的影响力都是不如黄巢起义的。唐末时期,出现了很多起义,比如说裘甫起义、庞勋起义、王郢起义和王仙芝起义,这四起起义都以失败告终。此时的黄巢已经58岁了,在这个年龄,黄巢选择了起义。乾符五年,也就是公元878年,

  • 唐僖宗时期的黄巢起义到底因为什么?真相有点不可思议!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黄巢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尤其开元盛世的时候,那时候的大唐疆域广阔,国家富强,军事科技都领先于世界,长安也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可是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家由盛转衰。传到唐僖宗的时候,国家已经衰弱,民不聊生。。黄巢的大规模起义又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谁能想到,黄巢起义的原因竟然是唐僖宗说他长得太丑了。

  •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词乐传播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黄巢

    在人类已有的各种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一支能够无间断传续的。就文学领域来看,从诗三百、楚辞、到汉大赋,由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几乎每一个时代,都存在着一种标志性的文学载体,传承和发扬方块字特有的魅力。在上述诸多文学体裁之中,笔者尤爱宋词,盖因其格式较格律诗多得多,而且对韵律的束缚也相对较少

  • 科举之最趣味9则:史上最恼火的落榜生,当属黄巢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黄巢

    文/冰扬波科举,始创于隋朝初年。寒门士子才有机会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止,科举历经1300余年。而“科举”一词,早在魏晋时便已出现了。晋杜预《上黜陟课法略》:“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01最倒霉的诗人唐诗,因科举而兴盛。唐朝科举以诗取士,上

  • 唐末农民起义中的黄巢为何只是一个历史的搅局者?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黄巢

    尽管,黄巢领导了唐末农民起义,一度造成了唐朝的分崩离析之势。但是,笔者个人却认为,黄巢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历史的搅局者罢了。前些年,大导演张艺谋曾拍摄过一部名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虽然说,这部电影因为剧情和服饰而被人长期吐槽,但在庞大的阵容和场景等方面,依然有让人称道之处。其中,电影的名字也颇为

  • 喊太监“阿爹”,嫌黄巢丑取消“状元”,他是27岁寿终正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柒月书生标签:黄巢

    12岁的李俨被太监们拥戴为皇帝,一激动,他就喊大太监田令孜为“阿爹”,还改了个名字叫李儇。从此,他开始了快乐的短暂人生!自唐玄宗擅用高力士开始,大唐后期的太监们就以他为榜样,誓要超越前辈,做人上人。所以,唐后期的太监不仅能量大、位子高,而且子孙满堂,连皇帝都要喊他们阿爹。李俨活了27岁,在有限的生命

  • 盘点史上十大反王第三位——冲天大将军黄巢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盘点史上十大反王第三位——冲天大将军黄巢!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大唐国势蒸蒸日上,一度达到了万国来朝的鼎盛之势。天宝年间,安禄山发动叛乱,就把唐王朝推入了一路下坠的深渊。唐肃宗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借来的回纥兵在陕西河南河北三地大肆屠

  • 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诗,黄巢与张献忠都甘拜下风

    历史人物编辑:历今明标签:黄巢

    有一句老话,文章用来承载道理,诗歌用来来表达思想,在中国5000年里,诗歌也不全都是风花雪月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充满杀气的。比如说唐朝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十步杀一人,诗的大意是这样的:侠士们身下的白马可以日行千里,就算是千里而漫长的路途也不会阻留住他们前进飞驰的脚步。但李白毕竟是为人圣贤有道德,

  • 黄巢残暴不仁,可他却为中国,拔掉了毒害我国600年的“毒瘤”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黄巢

    公元878年,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大唐王朝在崩溃边缘风雨飘摇,而此时一个屡试不中的年轻人则为这个王朝添了最后一把火,一场“黄巢起义”直接让整个大唐王朝一蹶不振,“黄巢起义”之后大唐国力大衰,再也无法压服四周的藩镇,他的灭亡是指日可待的事。然而,黄巢起义虽然给予了大唐王朝重大打击,可是提及黄巢起义,

  • 唐代末年黄巢起义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失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黄巢

    前言唐代末年,朝廷统治腐败,民不聊生,在极端的社会生存环境下,百姓苦于统治剥削,最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唐代末年农民起义众多,在众多农民起义中,黄巢起义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同时,黄巢起义也是我国三大农民起义之一。黄巢起义最终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敲响了唐代末年腐朽统治灭亡的丧钟,对于封建历史进程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