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黄巢领导了唐末农民起义,一度造成了唐朝的分崩离析之势。但是,笔者个人却认为,黄巢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历史的搅局者罢了。
前些年,大导演张艺谋曾拍摄过一部名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虽然说,这部电影因为剧情和服饰而被人长期吐槽,但在庞大的阵容和场景等方面,依然有让人称道之处。其中,电影的名字也颇为讲究,它取自唐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或许您没有听说过这首诗,但它的作者一定听说过,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造反者黄巢。他领导了唐朝历史上最持久、最浩大的农民起义,成为了压垮李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黄巢,深入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859年浙东起义算起,到884年黄巢起义被剿灭为止,唐末农民起义席卷了唐帝国的山东、河南、两湖等十多个省级区域,给予了唐王朝以最致命的一击。
一般而言,农民起义都是饥寒交迫之下的无奈之举。但黄巢起义却不同,作为起义的领导者,黄巢出身于盐商家庭,家境非常富裕,而且从小接受了正统的封建教育。一句话,青年时期的黄巢属于能文能武的有志青年,投身于科举考试以追求功名。
可惜,黄巢的科举之路非常不顺,每每都名落孙山。绝望和愤恨之下,黄巢在落第后留下一首《不第后赋菊》而离开了长安城,回家继承祖业成为一名盐商。
一场安史之乱,彻底终结了盛唐的局面,再也不复往昔的盛世。为了继续苟延残喘,李唐开始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不断加重对于底层百姓的盘剥。
加之,伴随着多地发生一系列的水旱、灾害和蝗灾,终于引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农民起义。在这些起义队伍中,尤以王仙芝领导的起义军规模最大。
本来已经成为了盐商,况且已经是五十多岁的黄巢,却在此间毅然抛弃了富足和安逸的生活,出资召集同村同族的子侄和兄弟,拉起了上千人的队伍积极响应王仙芝。
投靠王仙芝后,黄巢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军事才能,一路转战河南和山东各地,逐渐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主要领导。
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唐僖宗李儇只得下旨进行招安。而王仙芝竟私自答应了朝廷“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册封,准备接受招安。
以黄巢为首的将领纷纷指责王仙芝背信弃义,辜负信任,他们甚至还冲进大帐差点与王仙芝火并。自知理亏的王仙芝只得拒绝了朝廷的招安,继续硬着头皮与唐军作战。
经过此事,王仙芝和黄巢已经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和裂痕,再也无法弥合。不久,双方只得分道扬镳,王仙芝向西进军,而黄巢则向东南发展力量。
由于作战不力,而且遭到唐军的重点关注,王仙芝的队伍很快就被剿灭了。据《资治通鉴》记载:
招讨副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申州东,所杀万人,招降散遣者亦万人。
而在王仙芝被剿灭的同时,黄巢却在广东一带迅速壮大,甚至还连续击败了数个藩镇势力。兵强马壮的黄巢,发布檄文进军长安,一路杀气腾腾而来。不久,他就突破了长安的大门潼关。
唐僖宗废物一个,他眼见起义军势大,只得效仿当年安史之乱中的唐玄宗,也仓皇逃往了四川成都。于是,黄巢的起义军很快占领长安,他终于扬眉吐气并且威风凛凛地回到了当年屡屡落第的伤心之地。
黄巢进入长安时,已经无法忍受唐廷苛政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欢迎他。而且,当时的黄巢也治军严谨,赏罚分明,迅速赢得了民心。据《旧唐书》记载:
整众而行,不剽财货。
881年时,黄巢在长安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齐”。在黄袍加身的同时,黄巢的个人欲望也无限膨胀,开始纵情享乐,酒池肉林,完全丧失了之前的斗志。
而起义军队伍也开始上行下效,甚至公然在长安城中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将繁华的长安变成了人间地狱。据《新唐书》记载:
富家皆跣而驱,贼酋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
关于这段历史,唐末著名诗人韦庄在他的《秦妇吟》中这样写道: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就在黄巢祸乱长安之时,逃到成都的唐僖宗开始不断纠集各路人马组织反攻。王处存的大军率先进逼长安,黄巢在慌乱之下只得主动撤离,不过很快就再次攻回长安。
第二次入长安时,黄巢再也没有了上次的夹道欢迎,因为长安百姓已经开始惧怕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在迁怒百姓的同时,黄巢更加恣意妄为,甚至纵兵公开抢掠并且血洗长安城。据《旧唐书·黄巢传》记载:
贼怒坊市百姓迎王师,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壮,杀戮殆尽,流血成渠。
在此次浩劫中,长安城中被屠杀的平民百姓大约近十万人。
在唐军的稳步推进下,黄巢军队开始分化,甚至就连心腹大将朱温也投降了唐军并且反戈一击。同时,唐朝各个藩镇的节度使都纷纷发兵,甚至就连大西北的沙陀兵都赶来助阵。
黄巢眼见战势万分危急,赶紧撤出长安后向河南方向逃窜。在途中,因为军队缺少粮食,黄巢竟开始了令人发指的“人吃人”行为。据《旧唐书·黄巢传》记载:
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在朱温和李克用的追击下,黄巢败军退至山东的兖州一带,他本人也被外甥林言所杀。至此,影响许久的唐末农民起义基本结束,唐朝恢复了表面的安定。
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对于黄巢的评价都不高。
个人认为,黄巢领导唐末农民起义,固然有他的功绩在内,但只能算是一个历史的搅局者罢了。难怪,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会在《读通鉴论》中这样评价:
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