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江为什么瞧不起黄巢,因为黄巢看不透一件事

宋江为什么瞧不起黄巢,因为黄巢看不透一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有坑V 访问量:3309 更新时间:2023/12/8 21:23:51

宋江刺配江洲,在浔阳楼写下一句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他不安于现状,削尖脑袋向上爬。哪知道,饱狗总爱咬饿狗,大狗总爱欺小狗,宋江总是被高球之流往下踩。但他仍不死心,暂居水泊避难,等待时机,上能“尽忠报国”;下能“封妻荫子”。这就是宋江的“凌云志”。

在宋江眼里的“丈夫”,就是“忠孝两全”。用他自己的话说,“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为了实现“忠”,宋江篡夺梁山领导权以后,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为了成全“忠”,自己喝了有毒的“御酒”,还怕死后李逵造反,甚至把李逵也毒死。

为了所谓的“忠”,他一方面打压起义军,一面对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甚至向他视为奸邪的高俅卑躬屈膝,乞求招安。更有甚者,他还亲自出马,溜进东京,要名妓李师师牵线,搞“枕头关系”,企图讨到皇帝的“赦书”。

反观黄巢,同唐王朝浴血奋战十余年,当唐朝以“广州节度使”的高官收买黄巢时,他仍坚持斗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与宋江因投降而失败有本质区别。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宋江无非是讥笑黄巢错过了招安投降的机会,讥讽他不懂得“造反为招安”的诀窍。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黄巢建立的黄巢政权,为何不到四年就被唐朝消灭了?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是历史上一次非常厉害的起义,在这场起义中,黄巢将门阀士族消灭。从此门阀士族消失在了历史上。更为主要的是,黄巢起义的出现,让唐朝彻底的失去了机会。正是因为黄巢起义的出现,让唐朝失去了扭转乾坤的机会。最终的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中和四年,黄巢已经64岁的高龄了,这一年中,黄巢身边仅仅剩下了千余人,

  • 黄巢起义,实力并不是很强,为何能攻破长安,席卷半个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黄巢

    公元878年,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黄巢起义爆发。这场席卷半个大唐的起义,看似浩浩汤汤,攻城略地,其实事实是,黄巢军败多胜少。大家都知道,黄巢起义之时,只有几千兵,而且大多都是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农民。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凶恶、混乱的队伍,却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了长安城,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实,

  • 黄巢终局之战:五虎将败亡,黄巢殒命灭巢山,李存孝大败群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晚唐唐懿宗年间,山东贩盐富商黄家大少爷,黄巢再次进京,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是随之也再次名落孙山。在这一次之后,黄巢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发出了对腐朽没落的唐王朝的最终“理想”。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黄巢的落榜并不是因为他能力

  • 打卡济南红旗渠,黄巢天路自驾跑山,休闲自驾,轿车可行

    历史人物编辑:泉城自驾游俱乐部标签:黄巢

    雨过天晴,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这样好的日子必须得给伙伴们推荐出门去玩!今天给伙伴们介绍一条轿车可行的休闲自驾游玩线路。一路可以打卡济南红旗渠,黄巢天路上简单盘山跑一跑,水库边吃鱼炖鸡,轻松悠闲一日游玩很不错。推荐第一站是济南版的红旗渠——群英渡槽。这条渡槽是当年柳埠公社调动附近六十多个村的壮劳力,开

  • 黄巢起义具有重要意义,为何会被后人诟病?原因很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黄巢

    唐朝的前期,各个皇帝是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王朝大业的,可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他宠幸杨玉环后,问题就出现了。李隆基只顾得宠幸杨玉环,结果荒废了朝政,同时李隆基还过度的信任了安禄山,这就有了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前期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让唐朝走向了衰落,正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出现,唐朝对西域的控制逐渐减

  • 元稹:史上第一渣男,见一个爱一个,唐代四大女诗人被他撩了两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元稹

    提起元稹这个名字,有的人可能只是觉得,哎哟有点耳熟,大概是唐代某个大诗人?但是提起他的诗,那大家估计都会:“哦~原来就是写这首诗的啊。”其中有一首,那可真是悼亡诗里数一数二的了,唯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可以与之相提并论,那就是《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

  • 元稹的诗《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赞美秋日景色而 感叹时光飞逝

    历史人物编辑:陈松伦标签:元稹

    元稹(779 -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少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经=任监察御史。因为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咏廿四气诗·

  • 元稹的这首长诗,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齐名,还让他当上了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元稹

    在唐朝文坛,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对著名的好基友。他们在科举考场上相识,一同当上进士,一同入朝为官。无论在生活情趣、文学主张还是政治态度,都高度一致,这也让他们的友情数十年如一日。白居易在现在的名气很大,其实元稹当时的名气并不比他小,两人合称为“元白”。白居易的诗歌,成就最高的是《长恨歌》,元稹最著名的诗

  • 元稹面对桐花思念白居易写下一诗,一千多年后读来仍然肉麻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元稹

    曾几何时,杜甫和李白在千万年无涯时光荒野中偶遇了,作为小迷弟的杜甫不断地给李白写诗,《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二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春天来了想李白,秋天来了想李白,冬天来了还在想李白,连做梦都在想李白,送友人也要三心二意地想李白。杜甫对李白可谓是

  • 大臣将此人的300首诗呈给皇帝,元稹评:雕虫小技,多年后被打脸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元稹

    1000多年前,文坛出现过一次“唇枪舌战”,也就是著名的张、徐赛诗事件。这里的张是指唐代诗人张祜,徐指的是同时期的诗人徐凝。当年40多岁的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张徐二人都从老家来到杭州,希望得到他的举荐。当时张祜的呼声很大,而徐凝名气也不小,两人各自拿出了自己经典诗作。张祜提到了自己的作品《甘露寺》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