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末的黄巢起义到最后功败垂成,那究竟黄巢该如何做才能成功?

唐末的黄巢起义到最后功败垂成,那究竟黄巢该如何做才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长河的咸水鱼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4/1/23 5:56:05

众所周知,唐末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一度兵力六十万人,加上随军家属有百万之众,在881年攻破唐都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被忠于李唐王朝的沙陀骑兵与各路藩镇力量联合绞杀了。可以说黄巢起义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却在最后功亏一篑。这当中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去探讨。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唐末的黄巢起义到最后功败垂成,那究竟黄巢该如何做才能成功?

首先,黄巢在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后,对于逃往四川的唐僖宗及其他皇室人员要派出重兵穷追猛打,不把唐僖宗在内的李唐皇室成员一网打尽,绝不撤兵。

因为包括唐僖宗在内的李唐皇室成员,虽然此时如丧家之犬,从长安狼狈逃往四川,但不管唐僖宗多狼狈,他在当时还是天下大部分老百姓眼中的天子,同时他也是可以号令天下各路李唐残余军事力量(各路藩镇)的统帅,个别藩镇此时可能会不服从调遣或采取观望拖延态度,但此时唐僖宗确实还是有这个威望与权力的。因此,只要黄巢除掉唐僖宗以及其他可能被立为皇帝的宗室成员,没有了让天下拥护李唐王朝的各路节度使效忠的对象,那这些节度使们自然就是一盘散沙,要么被黄巢各个击破,要么投降黄巢。而真实历史,就是因为黄巢放任唐僖宗逃往四川,对唐僖宗调动李唐残余力量反扑的能力缺乏重视,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其次,黄巢要笼络李克用的沙陀部落(沙陀为西突厥别部)。在打下长安后,黄巢就得迅速派人去李克用那里谈判,不管是采用犒赏财物美女,还是加官晋爵的办法,甚至裂土封王,都要稳住李克用,让其麾下的数万沙陀铁骑按兵不动。

因为真实历史当中,给予黄巢起义军两次致命打击的,就是李克用的沙陀骑兵。黄巢的农民士兵畏之如虎,称其为“鸦军”,因为沙陀骑兵不论是战马还是所穿盔甲皆黑,放在今天数万沙陀黑骑兵所造成的冲击力其震撼程度不亚于二战中苏德两军的大规模坦克装甲洪流。

公元883年把黄巢六十万大军击败并逐出长安的唐军主力,就是李克用的一万沙陀骑兵。黄巢撤离长安时仍有十五万部众,之后在进军河南的路上又击败唐军秦宗权部,当时黄巢力量仍然非常强大,围剿的唐朝官军将领朱温、时溥等都觉得凭自己现有力量是无法消灭黄巢的,就向李克用求救,884年李克用率5万沙陀骑兵赶赴河南战场,配合其他唐军彻底消灭了黄巢起义军。之后黄巢退往山东,884年在泰山附近兵败自杀。

所以黄巢就学汉高祖在“白登之围”后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以及唐高祖在隋末乱世中与群雄逐鹿中原过程中对东突厥的讨好做法,在自身力量不足时,只有忍辱负重,花钱买和平。待自己平定天下,羽翼丰满后,再去讨伐贪婪残暴的胡人。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宋江为什么瞧不起黄巢,因为黄巢看不透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黄巢

    宋江刺配江洲,在浔阳楼写下一句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他不安于现状,削尖脑袋向上爬。哪知道,饱狗总爱咬饿狗,大狗总爱欺小狗,宋江总是被高球之流往下踩。但他仍不死心,暂居水泊避难,等待时机,上能“尽忠报国”;下能“封妻荫子”。这就是宋江的“凌云志”。在宋江眼里的“丈

  • 黄巢建立的黄巢政权,为何不到四年就被唐朝消灭了?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是历史上一次非常厉害的起义,在这场起义中,黄巢将门阀士族消灭。从此门阀士族消失在了历史上。更为主要的是,黄巢起义的出现,让唐朝彻底的失去了机会。正是因为黄巢起义的出现,让唐朝失去了扭转乾坤的机会。最终的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中和四年,黄巢已经64岁的高龄了,这一年中,黄巢身边仅仅剩下了千余人,

  • 黄巢起义,实力并不是很强,为何能攻破长安,席卷半个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黄巢

    公元878年,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黄巢起义爆发。这场席卷半个大唐的起义,看似浩浩汤汤,攻城略地,其实事实是,黄巢军败多胜少。大家都知道,黄巢起义之时,只有几千兵,而且大多都是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农民。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凶恶、混乱的队伍,却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了长安城,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实,

  • 黄巢终局之战:五虎将败亡,黄巢殒命灭巢山,李存孝大败群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晚唐唐懿宗年间,山东贩盐富商黄家大少爷,黄巢再次进京,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是随之也再次名落孙山。在这一次之后,黄巢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发出了对腐朽没落的唐王朝的最终“理想”。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黄巢的落榜并不是因为他能力

  • 打卡济南红旗渠,黄巢天路自驾跑山,休闲自驾,轿车可行

    历史人物编辑:泉城自驾游俱乐部标签:黄巢

    雨过天晴,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这样好的日子必须得给伙伴们推荐出门去玩!今天给伙伴们介绍一条轿车可行的休闲自驾游玩线路。一路可以打卡济南红旗渠,黄巢天路上简单盘山跑一跑,水库边吃鱼炖鸡,轻松悠闲一日游玩很不错。推荐第一站是济南版的红旗渠——群英渡槽。这条渡槽是当年柳埠公社调动附近六十多个村的壮劳力,开

  • 黄巢起义具有重要意义,为何会被后人诟病?原因很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黄巢

    唐朝的前期,各个皇帝是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王朝大业的,可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他宠幸杨玉环后,问题就出现了。李隆基只顾得宠幸杨玉环,结果荒废了朝政,同时李隆基还过度的信任了安禄山,这就有了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前期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让唐朝走向了衰落,正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出现,唐朝对西域的控制逐渐减

  • 元稹:史上第一渣男,见一个爱一个,唐代四大女诗人被他撩了两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元稹

    提起元稹这个名字,有的人可能只是觉得,哎哟有点耳熟,大概是唐代某个大诗人?但是提起他的诗,那大家估计都会:“哦~原来就是写这首诗的啊。”其中有一首,那可真是悼亡诗里数一数二的了,唯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可以与之相提并论,那就是《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

  • 元稹的诗《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赞美秋日景色而 感叹时光飞逝

    历史人物编辑:陈松伦标签:元稹

    元稹(779 -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少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经=任监察御史。因为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咏廿四气诗·

  • 元稹的这首长诗,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齐名,还让他当上了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元稹

    在唐朝文坛,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对著名的好基友。他们在科举考场上相识,一同当上进士,一同入朝为官。无论在生活情趣、文学主张还是政治态度,都高度一致,这也让他们的友情数十年如一日。白居易在现在的名气很大,其实元稹当时的名气并不比他小,两人合称为“元白”。白居易的诗歌,成就最高的是《长恨歌》,元稹最著名的诗

  • 元稹面对桐花思念白居易写下一诗,一千多年后读来仍然肉麻无比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元稹

    曾几何时,杜甫和李白在千万年无涯时光荒野中偶遇了,作为小迷弟的杜甫不断地给李白写诗,《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二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春天来了想李白,秋天来了想李白,冬天来了还在想李白,连做梦都在想李白,送友人也要三心二意地想李白。杜甫对李白可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