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柳:新发现的唐写本《王勃集》残卷

杨柳:新发现的唐写本《王勃集》残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逗糖娱乐 访问量:1498 更新时间:2024/2/26 20:58:01

王勃(650~676),字子安,为“初唐四杰”之首,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开篇人物。王勃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八岁,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妙笔华章,却亘绝千古,至今为人所称颂。杨炯在为《王子安集》所作序文中赞叹曰:“神机若助,日新其业。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

关于王勃文集,新旧《唐书》、《崇文总目》、《日本国见在书目录》等书目皆著录为三十卷,宋《郡斋读书志》、元《文献通考》则为二十卷,洪迈《容斋四笔》曰“勃之文,今存者二十七卷”,可见其文集至南宋已有散佚,而今更无宋元刻本存世,敦煌文献中也未见王勃集的片言只语。今所传者皆为明清人搜辑重编,如明崇祯十三年(1640)刻张燮辑《王子安集十六卷》、清光绪九年(1883)刻蒋清翊辑《王子安集笺注二十卷》等。王勃集原本究竟是三十卷还是二十卷,倘若仅据中国传本,实难定论。

庆幸的是,日本尚存王勃集唐写本残卷四种(均被指定为“国宝”或“重要文化财”),它们为解决这一疑案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这四种残卷分别是:

1. 上野本:唐写本《王勃集》卷二十八墓志下(存墓志三篇),上野尚一藏(委托京都博物馆保管)。日本国宝。

2. 富冈本:唐写本《王勃集》卷二十九(存行状一篇、祭文五篇)、卷三十(存王勃卒后亲友书信、祭文四篇),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日本国宝。

3. 神田本:唐写本《王勃集》卷二十九之《祭高祖文》(存二十二行),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日本重要文化财。

4. 翰墨城本:唐写本《王勃集》卷二十八之《陆录事墓志》(存三行),静冈县热海市MOA美术馆藏。日本重要文化财。

上述唐写本的前三种,罗振玉在内藤湖南等日本友人的襄助下陆续校勘影印,第四种翰墨城本于1979年影印出版,日本学者道坂昭广近年研究定为王勃集佚篇。此四种唐写本乃同一写手抄录,旧藏于日本千年古寺兴福寺(卷二十九、卷三十的纸面有“兴福传法”朱文印),背部皆有平安时期日僧手写戒文。正文中凡提到“华”字处皆阙笔,据内藤湖南考证,是避讳武则天祖父谥号,且写本中未采用武则天时期制字,故其抄录时代应当在武则天确立则天文字(即690年)之前,约在唐垂拱至永昌年间(685-689),比正仓院本还要早二十多年,距王勃去世仅十余年,故为王勃集现存最早的写本。此四种所存卷次为二十八至三十,这也证明了两《唐书》、《崇文总目》等书目所载《王勃集》原编为三十卷的史实。上述论断自民国以来已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

“興福傳法(兴福传法)” 朱文印

“华”字阙笔

二〇一九年西泠秋拍中的这件《王勃集》残卷,纵25.2cm,横21.8cm,存十二行,每行十四至十五字不等。乌丝栏界。楮纸色偏灰白。纸背为平安时期日僧书写戒文,复经日本皮纸托裱(与其它四件写本相同)。从书法、内容、纸张、行款、尺寸、背部字迹、保存状况等方面仔细比对,可知此卷与日藏四种唐钞本为同一写手,且与上野本、翰墨城本同属卷二十八。文中有“又迁杨府録事”之语,为志主最后终官,又有“縂章元年”字样,与王勃写作时代相合,故推测此残篇当即上野本佚失的《陆录事墓志》。此为最新发现的王勃集佚篇断简,极为珍贵。

▲2019西泠秋拍 唐写本《王勃集》佚篇残卷

(唐)王勃著

唐代7世纪末8世纪初写本

1幅 楮纸

提要:此为最新发现的王勃集佚篇断简,系现存最早的王勃作品传本,是现存唐人别集中书写时代最早、书法最佳的文本之一。它与日本藏唐写本《王勃集》残卷四种为同一写手,自奈良时期传入日本,保存于千年古寺兴福寺,流传有绪。这是唐写本王勃集在民间可以流通的最长残卷,也是唐写本唐集首现拍场。它的发现在唐代文学史、文物史、书法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非敦煌系统的中国早期写本的鉴定提供了物质实证。虽为断简残篇,自当珍若拱璧。

此卷书法结体紧凑、圆劲有力,犹存魏碑笔意。诸家于卷二十八、二十九多有评论,皆可资参考。如杨守敬《留真谱》(卷九)据日本《聆涛阁帖》刻入卷二十八之十一行,云其:“书法古峭,出《文馆词林》上”,内藤湖南跋“上野本”云:“其书法近北朝人,仿佛有《敬显㑺碑》(即《敬使君碑》)、《杜文雅造像》遗意”,杉村邦彦认为唐钞本王勃集:“在字体瘦细,线条运笔开阔及摆出向势,右肩略低的厚重结体方面具有特征。”(《唐钞本·王勃集》提要)。需要指出的是,王勃集残卷除唐人的时代气息外,尚表现出北朝碑刻的特征,我们认为这一写卷当出自中原地方善书人之手,故其纸张、书写风格与现存敦煌写经有着明显差异,与日本的古写经及文人书法也迥然不同。其全卷或即遣唐使携归日本者。

西泠秋拍 唐写本《王勃集》佚篇残卷(局部)

关于此卷的纸张,因其与日藏唐钞本同出一帙,具体可参考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本进行保存修复时的纸张报告。此报告尚未公开,但在京都国立博物馆赤尾荣庆先生关于《王勃集》卷二十八的介绍(《国华》1404号,平成24年10月)中可见一斑。该文称王勃集纸张为楮纸与雁皮纸的混合纸,主体成分为楮纸。在此文中,赤尾先生认为上野本王勃集写卷是中国唐代七世纪后半期写本,早于著名的正仓院宝物中庆云四年(707)题记的王勃《诗序》近二十年。赤尾先生是著名的古写本鉴定专家,在纸张方面的鉴定经验极为丰富,他认为此卷是唐人写卷,显然是基于长期实践经验而得出的,值得信凭。

此卷曾经方广錩、陈先行等著名古籍版本学家鉴定。方广錩先生认为:“从纸张、字体、总体风格来看,都可以将《王勃集》残卷判定为中国8世纪上半叶写本。应为早年从中国传到日本,一直保存在日本的中国古写本”。陈先行先生凭借多年来的古籍鉴定经验,认为书写时代定为唐代早期应该没有问题,并指出此卷与日本藏七至八世纪唐钞本《玉篇》残卷的纸张颇接近,对此卷价值亦予以充分肯定。

方广錩先生鉴定证明书

又,在《国宝大事典》(3书迹·典籍,432页,讲谈社1986年),著录王勃集卷二十八及二十九、三十两卷,皆标示其时代为“七世纪后半”,山本信吉(文化财美术工艺科主任调查官)的解题云:“此处所列出的两卷,是该集现存最早写本,从书风来看,属于唐代中期则天武后之前的写本,作为王勃去世不久的遗卷而深受瞩目。”角井博在《日本名宝事典》(御物·国宝·重要文化财,130页,小学馆1971年)云:“作为王勃集最早的写本,是足以补充唐史之阙的史料,其书法之精妙,即便在我国(日本)传来的唐钞本(唐代书写的汉籍)中也大放异彩”。在日本国宝图录中,王勃集自昭和6年1月19日(1931)指定为日本国宝,昭和26年6月9日再度指定为日本国宝,皆列为别集第一,迄今迭经著录、展览,足见日本对该写卷之重视,称之为日藏唐人别集第一名品,绝不为过。

据《敦煌古籍叙录》、《唐集叙录》,知现存唐人别集存唐写本残卷的仅仅数家,即《王绩集》(《东臯子集》,伯2819)、《王梵志诗》(伯2718等)、《李峤杂咏注》(斯555、伯3738)、《高适诗集》(伯3862)、《故陈子昂遗集》(伯3862)、《白香山诗集》(伯5542)、《甘棠集》(伯4093)。其中王梵志诗成书较晚,历代书目皆不载,其人时代跨度颇大,抄写时代多为晚唐五代,姑且不论。王绩为王勃叔祖,法藏敦煌文献存赋三篇,为武则天时期写本。敦煌唐集中以《王绩集》之成书与抄写时代为最早,惜流失海外。在现存中国古籍中,虽然唐人诗文集残卷在敦煌文献偶有保存(多存海外),但其抄写时代一般多在中晚唐,书法亦不佳,王勃集残卷则是现存唐人别集中书写时代最早、书法最佳的文本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王勃相关文物,弥足珍贵。

综上所述,二〇一九西泠秋拍中的唐写本《王勃集》残卷,系现存最早的王勃作品传本,且属新发现的佚篇,自早年传入日本后一直深藏古寺,这是唐写本王勃集在民间可以流通之最长残卷,也是唐钞本唐集首现拍场。它的发现在唐代文学史、文物史、书法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非敦煌系统的中国早期写本的鉴定提供了物质实证。虽为断简残篇,自当珍若拱璧,应当引起收藏界和学术界的充分关注。

影印 上野本:唐写本《王勃集》卷二十八墓志下(存墓志三篇),上野尚一藏(委托京都博物馆保管)。日本国宝。

影印 富冈本:唐写本《王勃集》卷二十九(存行状一篇、祭文五篇)、卷三十(存王勃卒后亲友书信、祭文四篇),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日本国宝。

影印 神田本:唐写本《王勃集》卷二十九之《祭高祖文》(存二十二行),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日本重要文化财。

标签: 王勃

更多文章

  • 神童王勃,英年早逝,仅凭一篇《滕王阁序》即可名垂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王勃

    王勃,字子安,是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孙子。“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自小就聪明好学,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作文,是名副其实的“神童”。他博学多才,九岁那年,学习颜师古所著《汉书注》的过程中,发现书中有错误,就写了十篇《指瑕》来纠错。十岁时,已经熟读六经,满腹经纶了。滕王阁王勃浮雕经过努力,成为最年轻的命

  • 王勃的这首诗虽然不显著于世,却无意间与其本人的命运惊人契合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王勃

    提及王勃,不少人想来许多第一反应就是其闻名于世的那首《藤王阁序》,诗中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让世人千古传颂不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勃其实还有一首描写春花凋零的诗——《落花落》。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春花初绽,正值韶华之时,却在繁华之际辗转凋零的落寞与可惜,凄美伤感,令人叹

  • 王勃的名句,韩愈的名句,白居易的名句,全是经典,值得收藏!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勃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王勃,韩愈,白居易诗词里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王勃,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2、海内存知己,天涯

  • 王勃:大唐最耀眼的天才,一篇奇文《滕王阁序》顷刻而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王勃

    吾侪普通人,大多羡慕天才们的智慧,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相同的才华。这个愿望即便不能立就,也要在子女后代的身上实现,盼望着教养出一个神童来,好光耀门楣,长长脸面。但是,天才们有时也会羡慕起普通人的生活来。苏东坡曾作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 神童王勃的人生路:海内无知己,天涯有歧路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勃

    文/赵心放(一组京剧《诗杰王勃》的图片)(一)神童王勃的才华究竟有多牛?人不是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但对于王勃这类智商卓尔不凡的神童,真能使人产生在娘肚子里就能开始知之的感觉!王神童六岁便能著文作诗,且构思敏捷巧妙、文笔清新典雅,父亲的好友杜易简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现代社会的九岁娃娃,是小学二三

  • 王勃古诗《山中》赏析,唐诗千古经典绝句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勃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山中》唐朝·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除了在描写景色中寄寓主观感情以宣泄怀抱这种手法以外,抒情短诗的一种常用技巧是直抒胸臆,也就是把心中所想,用艺术语

  • 李广难封,真实的结局远比王勃说的要残酷

    历史人物编辑:野风信子标签:王勃

    凭借着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无数文人墨客每当怀才不遇的时候,都会写诗文凭吊一下这位飞将军,李广也成了中国自屈原贾谊之后又一个怀才不遇时的文化符号。然而很多人只是再感慨李广难封只是为这位老英雄鸣不平,但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李广最后的结局其实更惨,李广最后是自杀的

  • 从王勃的拥被而眠说起

    历史人物编辑:铁剑帮帮主标签:王勃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个天才诗人,年少的时候就能写出不少优秀诗篇,曾经写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很多人记忆和传颂。散文《滕王阁序》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才气纵横,锋芒毕露。传说王勃创作的时候要寻找灵感,方式很特别,就是拥被而眠,得到灵感之后,马上作诗,写文

  • 唐朝3只蝉,李商隐一只,骆宾王一只,还有他一只,你喜欢的是?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骆宾王

    蝉,自古以来都是诗人咏物抒怀的常用之物,有唐一代,很多诗人都写过蝉,其中被公认为最好的,是虞世南、李商隐和骆宾王所写的蝉诗。你喜欢李商隐还是骆宾王抑或是虞世南的蝉诗呢?先来看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是虞世南的蝉诗,我们先用现代汉语理一理这首诗的意

  • 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武后为何还能容他?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骆宾王

    檄文写好了,是可以治病的。关于这一点,曹操很有发言权,当年“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一篇《讨贼檄文》,把曹操的八辈祖宗都骂了一遍,正好曹操头风发作,躺在床上看完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头随着也就不痛了。曹操本人也是个很厉害的文学家,能把曹操吓一跳,真的很不容易。在历史上,还有一篇同样著名的檄文就是宋濂所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