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徐茂公李勣之死及其相关传说的考证

大唐徐茂公李勣之死及其相关传说的考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迪 访问量:4427 更新时间:2024/2/19 22:21:14

题/大唐徐茂公李勣之死及其相关传说的考证

文/毛承之(研究员)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偶读于都在线发表的供稿,是于都县志办“于都县贡江镇古田村弘愿寺”文章,里面说到大唐徐茂公的坟墓在这个县里。这个内容选自公开出版的《于山贡水风情录》一书,作者也是一位姓李的。

徐茂公是大唐著名的历史人物,是大唐开国功臣24位之一,怎么会葬于无名小县?怎么会被大唐皇帝忘记,甘愿埋葬于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呢?

而且徐茂公之死,有关历史小说里面记载是在薛仁贵征西之前,那是薛仁贵不愿意出山,在老家装病被程咬金装强盗挖出来,结果又是征西。

这篇寺庙文章记上说,寺庙古迹有清咸丰年间制香炉一个,徐茂公遗址。相传李世民的军师徐茂公,随驾出征,殁于军旅,葬在于都县城东门外五华里许的磨角贡水岸边。

文章讲述了一个山东籍的宁都县长刘名驿任满回乡,这时候,江边土坎崩塌,出现了一首七绝的诗句:五百年前徐茂公,葬身江边此坟中;拜托宁都刘知县,迁运遗骸回山东。说是用隶书写的。就这么完了。

很简单。再来看李勣的资料,李勣,山东曹州人,今菏泽东明县人。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24功臣之一。生于594年-669年。他一生历经三个朝代,即三个皇帝,唐高祖、唐太宗以及唐高宗,出将入相,深得朝廷的信任。不太可能葬于此。

按照上面那个故事考证一下,这个刘知县,应该是北宋年间的人物。因为上面讲的500年前徐茂公,有这么一句诗句,可以断定刘是北宋人。

而要查阅《宋史》书上,有这么一个叫刘名驿的人,或者是刘姓名字为名驿的人,真的是很难的。一是可能因为政绩不彰;二是知县的名字如果都要入国史的话,恐怕整个历史书上的三观都要颠覆了,因为多如牛毛,也没有这个必要的,更不能排除这些人跑官要官之人了。

而《资治通鉴》中的“唐纪17,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章节上说到669年,李勣病逝一事。

“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省了一字,不好打,生僻字)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

这说明,上面那个所谓的传说,纯粹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什么传说,胡说八道。而且《资治通鉴》一书,编著于宋朝,出自于司马光这位主编之手,有上面讲到的刘知县的话,也必然有其名的,这么大的事,不可能是一个名字都不会给他留下。

他死后,皇帝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行哀悼,并且7日不早朝。这个,应该打破了记录。

而在他死后近百年,即760年,唐肃宗还把他与李靖列在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与卫青霍去病媲美。他破突厥、薛延陀有功,很大的功劳。

上面传说当中,竟然说到唐太宗到于都,随驾出征的是徐茂公,真的是无稽之谈了,于都有何乱?

《隋唐演义》当中,徐茂公是一个人物,作为军师,很能干。但是,这本书上的故事是不是很真实的,很值得怀疑的,否则,四大名著,不是叫四大名著,应该叫五大名著,应该把这个《隋唐演义》一书列上。

再说到神一点的地方,就是一些小说里面,他算准了有一个薛仁贵出来,解释了李世民的梦,而薛仁贵作为李世民的应梦贤臣流芳千古。“西方遥遥一点红,遁入龙门无影踪;三岁孩童无上价,……”,想起这些小的时候耳熟能详的故事,真的,这个徐茂公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

而事实上,在历史书上讲的,跟小说里面的故事不一样.这个扬名千古、万代流芳的薛仁贵不是牛鼻子老道徐茂公根据李世民的梦到山西龙门找出来的,而是张士贵这人发现的。

而且薛仁贵本来就是叫薛礼,而不是张士贵自己帮他改一个名叫薛礼,让李世民找不着这个应梦贤臣。在小说里面,薛仁贵被他儿子一箭射死,史书上却记载他死于任上是善终的。

尤其是讲到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说得神乎其神。这些番邦造反之后,看到薛仁贵这么的神勇,被他三箭神技吓倒了,全部一起投降。这个故事是真的。不过,史书上记载的是,这些人,即投降之人,全部被薛仁贵坑杀,后人评价薛仁贵时说,有些残忍,不过,也没有办法,他这么做,也就是维护边疆稳定,以绝后患吧。

再看看秦琼卖马的故事,以及单雄信死不归降于大唐的故事,真的是,很佩服这些古人们的义气。讲到割肉给单雄信吃的时候,真的精彩。

那时,单雄信要被处死,因为不愿意投降归唐,这个主要是李渊射死了他大哥。而李渊那个时候,也没有办法,因为在潼关回太原的路上被太子杨广宇文成都追杀,带蒙面的高手刚刚厮杀一番,被秦琼所救,惊魂未定之时,又看见一飞马朝他奔来,他来不及细想,一箭射死了单雄信的大哥。也没有办法。

单雄信的大哥,是河北几个省的绿林首领,他死后,必须有一个交代,作为他的弟弟,单雄信发誓要报仇。

再说,徐茂公、秦琼他们与单雄信是同生共死的兄弟,发过誓,喝过血酒,古人义气为重,不死,当做兄弟,肩上都有责任的。个个劝单雄信归唐,投降于李渊。他不愿意。其实,李渊,也容不下单雄信他们。

兄弟一场,到了生离死别的日子里,只能是满足单雄信这个英雄的心愿,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他吃,单雄信吃徐茂公以及秦琼的肉时,也是大口地吃,不眨眼,不含糊。那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气概,真的是让人感叹,这个义字,也就成为了一个千古绝唱,让人荡气回肠。

这个时候,想起秦琼卖马,落难之时,是单雄信帮助了他。他到罗艺北平王那里发配充军时,又是单雄信帮助他赡养老母亲,重新盖好房子。单雄信这个关公关羽式的人物,的确是不简单,为人处世很受欢迎。

不料,王世充被战败,单雄信被俘虏,这个命运也就到此逆转结束。但是,作为同生共死的兄弟,岂能看着这个好兄弟被开刀问斩不救?

如今的电视剧被编得离谱,不见这样的故事,反而见李世民放了单雄信,让他自己在江湖上过逍遥的日子。尤其是,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弟们这件事上,史书上记载,说李建成是一个好太子,那真的让人无语。

说到上面的罗艺,投降于唐朝之后,后来,又造反被杀了。跟小说里面写的故事不一样。看了这一段的历史,真的是有些混乱不堪。不知道是信史书,还是信小说,也还是信电视连续剧这么改编的故事了?

不管怎么样,应该是以历史书的真实记载为上,而不是信胡编乱造之说。英雄皆有出处,历史著成文章。千秋历史,自然有后人们去评说的。

这个时候,就应该严肃一点,以还原于历史的真实面目为上,而不是迁就这些历史上流传的虚假的故事。当然,小说不同于历史,可以虚。但是,上面作为地方志办,发表这个徐茂公的故事文章,或者是引述他人的文章,就应该慎重,不能自己为是,满口胡言乱语让人生厌。

英雄自有英雄的归处,也自然有一个英雄的安放之地。如果徐茂公的坟墓原来葬在于都县,应该就有文物保护标记。为何不见一个?至少也是县一级的保护级别,甚至是国家级的保护。没有这些,岂不是地方保护不力,不作为,应该是被问责查办。

纵观如此种种,上面讲的故事,应该是一个地方官员的迷信之梦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写下自己篇章,而不是胡说八道乱写。

标签: 徐茂公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让人挖了徐茂公的坟,为何见到陪葬品大骂徐茂公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徐茂公

    武则天,这位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有人并不知道,在武则天登上顶峰的路上,曾经有人恰到好处地帮了她一把,而这个人死后却被武则天刨坟掘墓,这个人就是大唐王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李勣开国功勋李勣,原名叫做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徐茂公。徐茂公

  • 徐茂公父亲俆盖,曾受封郡王,这是怎么回事?徐茂公有多大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又名李绩,赫赫战功跟李靖齐名,他的父亲曾被封为郡王,徐茂公也没被封郡王,而他父亲封郡王,这是怎么回事呢?徐茂公的父亲徐盖,字广济,家族原先是高平望族,今山东巨野,家族没落后,迁居到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在隋末迁居到东都滑州卫南县。徐盖的祖父徐鹊,曾任后魏大中大夫,濮阳郡守,父亲徐康,北齐伏波将

  • 武则天让人挖开徐茂公的坟,见到对方衣物,为何骂徐茂公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徐茂公

    想当年武则天一路扶摇直上,最终由太后之位将唐王朝皇位取而代之,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徐茂公可以说是对“武则天上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武则天在对待这位三朝元老功臣之时,却将其死后下葬遗体采取了“挫骨扬灰”的残忍做法,并且大骂徐茂公一生为人奸诈无比,将其作为奸淫臣子、心怀不轨之人来看待。如果这种行

  • 徐茂公并非诸葛亮型的人物,真实的身份是和李靖齐名的大唐军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是谁?这个问题仿佛很幼稚……大名鼎鼎的徐茂公是谁都不知道吗?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问吗?兄弟,你怕是没看过《隋唐演义》吧!贾家楼结拜、瓦岗寨起义、智收裴元庆、能掐会算、料人与先、屡败强敌,江湖人称小诸葛,后来投靠大唐李氏,靠着独一无二的智慧谋略为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勋,受封英国公,唐太宗时期位列凌

  • 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徐茂公

    李世民临终前要杀徐茂公,徐茂公的一个做法,救了自己!在唐朝有一个很聪明的人叫做徐茂公。并且在世人的眼中,他可是跟诸葛亮一样的聪明。因为在唐朝建立前的战场上,他可是表现非凡,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他原本是在李密的手下做事,但是李密后来失败,他就投靠了李渊。徐茂公还有很聪明的一点就是在当时他完

  • 武则天让人挖开徐茂公的坟,见到陪葬衣物,为何骂徐茂公狡诈?

    历史人物编辑:史小策V标签:徐茂公

    徐茂公,本名徐世绩,唐朝开国功勋,深受李渊和李世民的信任和器重。唐朝建立之后,高祖李渊赐徐茂公姓李,太宗李世民又将徐茂公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唐太宗贞观年间,徐茂公先后参与了平定东突厥、灭薛延陀,以及远征高句丽等大战,屡立战功。李世民发现徐茂公为人非常重视恩义,就准备将徐茂公留给太子李治。太宗

  • 因斗鸡案而出府入蜀的王勃,三年后写下两首羁旅小诗,开盛唐诗象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王勃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在诗风华丽空洞的初唐,即便是随手写下的羁旅小诗,也弹奏出了不一样的音符,开诗歌中的盛唐气象。故事‍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沛王府内热闹之极,原来,十几岁的沛王召来了王府中的侍从,他宣布,第二天和弟弟英王斗鸡。斗鸡是当时长安权贵们最喜欢的娱乐项目之一,年轻的沛

  • 王勃:因文章写得太好,先是被唐高宗贬出长安,渡海时又被海收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王勃

    装逼被人当场打死的,并不稀罕;可是装的太优秀,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的,大概只此一人了。此牛人是谁呢?请看诗圣杜甫是如何称赞他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排在第一位的“王”,是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的作者,名字叫王勃。公元668年,王勃“火”了,而且是在大唐

  • 王勃:蹭了别人一顿饭,用一首诗和一篇文章,让一座城火了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王勃

    网络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这样一个段子:不曾读过书的人,在面对海天落日之时,只会感叹一句“哇,好美。”而读过书的人,面对眼前美景则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后人对于写出此番诗句的作者,却往往知之甚少。只是当我们在对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朗朗上口时,才偶尔会想起这位唐代

  •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王勃

    王勃最失意的一首诗,通篇没写一个秋字,却满是秋愁,人见犹怜!明说诗歌文化6一、盛唐时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别的时代,文化名人都是一个一个的出现,但是在盛唐,诗人几乎是成群出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个个星光璀璨。文豪遍地走,这是读者的幸运。我们能够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朱门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