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睥睨天下、写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兵败后,其人结局如何?

睥睨天下、写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兵败后,其人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忘的历史 访问量:4868 更新时间:2023/12/9 22:25:36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得不说,这首黄巢的诗可谓是气势十足、睥睨天下。

黄巢同样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的人说他是杀人狂魔,丧失人性,以人为食,而有的人却赞赏他敢于抗争,是中国农民起义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确实黄巢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失败了,但是他所达到的成就少有人及,就连大名鼎鼎的宋江也只是"他日若得凌云志"才敢笑黄巢不丈夫。但是如此人物,最后结果却少有人知。

史书上说,他被自己的侄子给砍死了,脑袋都被割了下来。但问题是,这个脑袋拿到唐王朝前面时,可以想象的是已经高度腐朽,彻底认不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黄巢的脑袋。

那么黄巢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下场呢?

说起这黄巢黄老四,也可算是个富贵人家出身,家里上数好几代全是贩私盐的,在古代贩私盐利润可是非常之高,按道理说黄巢家里干了好几代这生意,人脉路子是都已经铺好了,黄巢安安稳稳做个私盐贩子就行了,但是人家黄巢四岁的时候随口作了一首诗,这可就把家里长辈给惊着了,这么多年,难道咱这大老粗家族要出一个文化人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代对读书有功名这件事还是看得挺重的,你家里再有钱没有有功名的读书人,你就是个暴发户,没有社会地位,没人瞧得起你。所以整个黄家请最好的老师给黄巢补课,势必要黄巢考取一个功名,没曾想这样一考就是二十多年,考了三次,一次没中。

黄巢写下了文章开头这首著名的诗后,低头长叹一声,回家干起了祖传的贩私盐生意。

公元874年,全国水旱频发,秋粮颗粒无收。但唐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重"的政策,各州县不敢上报灾情,继续摊派收税,导致民不聊生。民众饭都吃不上了,谁还吃盐?私盐贩子们干不下去了,一群亡命之徒还怕什么。于是身为私盐贩子王仙芝造反了。

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他的起义军号称草军。这时候黄巢心里就有点痒痒了,到了公元875年,王仙芝的部队打到曹州(菏泽),每天蹲在村口等义军的黄巢激动得不得了。他立马散尽家财,带着子侄八人以及募得数千人加入王仙芝的部队。

这一年,黄巢55岁。而后来王仙芝想被招安,但是黄巢没给个官职,再加上之前的屡次不中,黄巢不同意,还跟王仙芝打了一架,整个起义军就知道了这件事,很多人跟着也附和黄巢。手下人都不同意,王仙芝没办法只能接着造反。

过了两年王仙芝死了,黄巢被义军推举成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一代杀人大魔王就此崛起,从安徽打到福建又从福建打到湖南,整整十二个省,大半个唐朝被黄巢搅得乱七八糟。

六十岁那年黄巢攻破长安城,立国号"大齐",称帝后的黄巢大赦天下,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及皇室宗亲杀无赦,以报当年科举之仇。

公元883年,黄巢最倚仗的部下朱温投降了唐朝,在唐将李克用的进攻下,黄巢撤出长安城。

公元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今山东济南莱芜),后下落不明,虽说史料记载已经被斩首,但是由于头颅腐朽,所以有许多其他说法。

有一个说法跟李自成的段子很近似,说五代十国期间,洛阳有一个高僧,叫翠微禅师,是一个大刹的住持。他圆寂的时分,指了指脚下,脚下有两个字,黄巢。所以有人说黄巢当和尚去了。

后边又有许多人说见过黄巢本人。还有人说黄巢在兵败后自杀了。

我觉得黄巢自杀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被唐王朝数次不取,而后造反成功称帝,但是又被赶出长安,四处而逃。最后普天之下竟然没有安身之地,人生大起大落自然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自杀身亡后,才被手下割下首级拿去唐王朝领赏。这样似乎两方面能够对得上。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黄巢兵临杭州,城外阿婆说了一句话,黄巢大惊:杭州惹不起,快撤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黄巢

    张献忠和黄巢,两人相隔近千年,其人生轨迹却何其相似,两人都是私盐贩子,买卖不好做便干起了起兵造反的勾当,可是造反这种对赌天下的买卖,岂是一介私盐贩子能染指的。最终他俩的造反之路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如果我们不以结果来论的话,黄巢跟张献忠在造反这条道上都还算成功。以他们俩的政治水平,能走到割据一方这个地步

  • 是黄巢太生猛,还是朝廷运太背?揭秘长安为何会被黄巢轻易攻破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黄巢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也就是齐金统元年),长安城大明宫内,金鼓雷鸣响彻云霄,宫殿外的御阶前面,乌压压地跪满了群臣和宫侍们,一阵阵山呼声顿时回荡在这个刚刚平静下来的长安城内。此刻,端坐在皇榻之上的黄巢亢奋异常,他看着由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崭新气象,内心激动万分,唐朝的京都长安城如今已在手中,而自己将会在此处

  • 黄巢起义为何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黄巢

    中国古代史上,最不缺的就是农民起义的案例,每逢统治阶级出现问题导致民生也出现大量问题时,总会出现农民起义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不改变社会性质的起义,因此在研究这些农民起义的问题时,不需要考虑社会性质的问题。其实大多数的农民起义,最后的结果都是失败的,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政府镇压或因自

  • 为何声势浩大的黄巢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最后都败于胡人骑兵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黄巢

    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军和明末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都在成功攻下旧王朝都城长安、北京,即将问鼎天下、胜利在望之际,被国内旧王朝残余力量联合北方外族沙陀骑兵、满清八旗铁骑一起镇压下去。我们从史料中了解到,被农民起义军攻下都城后,不论是唐朝残余的各大藩镇力量还是明朝残余的关宁铁骑、南明军事力量,都是无力单独抗

  • 跟随黄巢造反的都是一些什么人,仔细看看黄巢的文武百官

    历史人物编辑:子园谈古今标签:黄巢

    大凡造反,若要成功,必须要具备几个先决条件。大荒之年没饭吃,可以鼓动饥民造反,这就有了原始的军队;施政不当激起民变,可以建立同盟军,这就有了合势的基础;队伍里面有一到两个名流,要么是皇亲,要么是清流,这就有了政治的大旗。偏偏以上这几样都不完全具备的黄巢,竟然在短期内造反成功。黄巢因为长相太丑,被唐僖

  • 十年起义灰飞烟灭,黄巢的四年皇帝终究还是一场梦

    历史人物编辑:清風明月逍遥客标签:黄巢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懿宗荒淫奢侈,纸醉金迷,宦官擅权,藩镇割据,贪官污吏横行,各地的反抗此起彼伏,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巢起义。黄巢自从875年举事,至884年兵败自尽,前后历经十年。这十年,以881年1月黄巢在长安称帝为分界线,前六年,黄巢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后四年,黄巢的起义军基本

  • 黄巢灭亡了大唐政权,但是历史并没有形成对黄巢造反的公案

    历史人物编辑:江明月好读史标签:黄巢

    唐僖宗即位的大唐王朝,已经气息奄奄。黄巢的出现,只是相当于大秦帝国的陈胜吴广,做了一把助推的前奏而已。但是世人对黄巢的评论却是众口不一,甚至于史官也无法真正定论。说黄巢是造反,这是事实。在朝廷混乱、佞臣当道的朝代,揭竿而起造反的,何止黄巢一人。比如隋朝的隋炀帝施政不当,就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造

  • 唐末的黄巢起义到最后功败垂成,那究竟黄巢该如何做才能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长河的咸水鱼标签:黄巢

    众所周知,唐末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一度兵力六十万人,加上随军家属有百万之众,在881年攻破唐都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被忠于李唐王朝的沙陀骑兵与各路藩镇力量联合绞杀了。可以说黄巢起义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却在最后功亏一篑。这当中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去探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唐末的

  • 宋江为什么瞧不起黄巢,因为黄巢看不透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坑V标签:黄巢

    宋江刺配江洲,在浔阳楼写下一句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他不安于现状,削尖脑袋向上爬。哪知道,饱狗总爱咬饿狗,大狗总爱欺小狗,宋江总是被高球之流往下踩。但他仍不死心,暂居水泊避难,等待时机,上能“尽忠报国”;下能“封妻荫子”。这就是宋江的“凌云志”。在宋江眼里的“丈

  • 黄巢建立的黄巢政权,为何不到四年就被唐朝消灭了?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是历史上一次非常厉害的起义,在这场起义中,黄巢将门阀士族消灭。从此门阀士族消失在了历史上。更为主要的是,黄巢起义的出现,让唐朝彻底的失去了机会。正是因为黄巢起义的出现,让唐朝失去了扭转乾坤的机会。最终的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中和四年,黄巢已经64岁的高龄了,这一年中,黄巢身边仅仅剩下了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