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咏诗狂人”黄巢:五岁出口便吟诗,然而命运自有安排

“咏诗狂人”黄巢:五岁出口便吟诗,然而命运自有安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百汇平历史 访问量:4706 更新时间:2024/1/19 8:44:51

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读书人都有个“学而仕”的梦想。唐朝末年出身于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的黄巢,乃是万千学子中的一份子自是不例外。黄巢可不是正儿八经农民阶级,祖传大业是贩卖私盐。封建王朝时代,盐可不是如今随处可见,盐一直是朝廷把控,贩卖私盐不亚于如今贩卖毒品,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买卖。危险与利益并存,贩卖私盐那可是贼赚钱,一般人还真干不来。可能是钱赚多了,社会地位没跟上,黄大爷新生愤慨,一心希望皇家出个“才子”,最好还是能扶摇直上,入朝廷为官,一举改变家族地位。黄巢的出现让黄大爷看到了希望,据传黄巢五岁出口便吟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自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大爷一听,顿感祖上冒青烟,黄家这是要出大才人呀,黄家的希望就在这孩子的身上,整,必须整。黄家最不缺的就是钱,钱可通鬼神,听闻哪个老师出名就用钱砸来黄家当私教,必须给黄家砸出一个官来。黄巢自小也深知自己肩负家庭重任,丝毫不敢松懈,朝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前行。

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局。虽说黄家老少皆盼望着黄巢“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知”,但天不遂人愿,黄巢连考3届却都名落孙山。他一心想入朝为官,可偏偏连个入场券都没能拿到。失意之下多才华,且看多少名词佳句皆是被贬诗人之作便知。黄巢这小伙子也不例外,一怒之下题诗,这也是后来最为人所知的《不第后赋菊(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香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也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黄巢这小伙子终究还是干起来祖业,他回想起以前的自己,总觉得自己是个笑话,然而,命运自有安排。

唐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公元875年,起义反对唐朝的王仙芝部队打到黄巢老家曹州(菏泽),在家抱着老婆孩子热坑头的黄巢,想起年少题的诗,自认这是命运的指引,立马散尽家财,招募队伍,可别忘了,黄家而是从事最赚钱的贩卖私盐大业,家财和身望自是不可忽视,黄巢振臂一呼,数千人的队伍立马到位,第一时间加入王仙芝的大部队。贩卖私盐而是把脑袋别砸裤腰上,自是有一番本领,加上从小名师培养,黄巢可真称得上文武双全,而且这时候,黄巢的一个天赋——军事指挥能力竟被发掘起来。有了黄巢的指挥,起义军那可是一路高歌猛进,唐僖宗傻眼了,这啥队伍啊,这么猛,再干下去,朕的皇位怎么办。于是,唐僖宗下令招安王仙芝。王仙芝打也打累了,可能一开始也是打的曲线救国政策,引起朝廷注意,还是想好好入朝为官,机会近在眼前,怎放弃,于是被招降为“左神策军押牙”,赶紧上京拜见实现他梦想的唐僖宗。这时候黄巢傻眼了,人家朝廷封赏的是王仙芝,又不是你,就算你在起义军里指挥能力强,贡献大,影响大,但是人家朝廷不知道你这号人物呀。散尽家财得来的既是这种结果,回也回不去了,再想想当年那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越想也不对,最后闹得王仙芝只能拒绝降唐。两年后,王仙芝战死,凭借在起义军中的声望,被义军推举为黄王,称“冲天大将军”。从这个称号可见黄巢其冲天之志。

中国自古以来的统一战争,皆是从北往南打,越往南打,天气越温暖,战士们越打越起劲,但是黄巢带领的起义军可是个历史个例,他们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到北,直接把皇帝都给赶跑了,好不风光,凭这,黄巢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一席之地,而且至今专家学者们也研究不出为什么当时这么能打,只能夸赞黄巢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战争时代可不一样,战争时代,求得单纯的只是一口吃的,所以才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一俗语。经过连年的战争,百姓大多去参加起义军,哪有人安心耕地,没有人耕作,哪里有吃的,吃不上饭,哪里有力气打仗。有人说为什么不吃马,战争时代,马可是比人珍贵多了,能吃都快被起义军吃光了,再没吃的,这队伍估计也自动散了。这时候,黄巢发明了“舂磨砦”,下令士兵直接把人舂碎,直接吃人肉。但笔者私以为,对失败者的描述大多是不可信的,人怎么可能吃人,再怎么丧尽天良,人吃人肉,士兵起义是为了建立新的王朝,也时刻想在新的王朝为官,可不是来吃人肉,再者,医学上有研究表明,同类而食可是会大规模产生疾病,而据史可究,那时候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瘟疫。但是“吃人”一事伴随着黄巢的一生,历史记载便如此。公元883年,因最依仗的部下朱温投降,在唐朝名将李克用的进攻下,黄巢被破撤出长安城,公元884年,兵败与狼虎谷(今山东莱芜),黄巢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对于黄巢的评价,每个人看法不一,私以为,其只是一个想成功,想入朝为官,有野心的人。对历史来时,他只是一个单纯叫做黄巢的人。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黄巢明明已经占领了长安,为何不继续向西追击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花语媛暖标签:黄巢

    #头条创作挑战赛#黄巢原本是唐朝末年的一位私盐贩子,世代都以贩盐为生,黄巢曾经也做过贩盐的生意,然而他的生活却被一位太监给打乱了。咸通十四年(873年),唐僖宗李儇即位,此时的李儇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知道玩,于是将大权都交给了身边的一位叫做田令孜的太监。秦始皇十三岁登基,有吕不韦辅政

  • 黄巢是如何化身为士族的“克星”,将士族送进深渊的?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黄巢

    前言: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许多传承百年,数百年的士族,虽说在隋唐时期饱受打压,但是其势力依然不可小觑,就拿科举制来说,说是打压士族的利器,可士族的文化底蕴在那里摆着,考科举还是比寒门子弟强,比如博陵崔氏在唐朝组织的263次科举考试中,出了9名状元,荥阳郑氏比之更多,达到了13名。然而这些士族

  • 此人是黄巢40代后人,至今崇文尚武,最爱打抱不平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黄巢

    黄巢有一首名满天下的诗《不第后赋菊》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朝末年,黄巢在山东曹州揭竿而起,聚义兵百万,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一举攻下唐王朝的长安,赶走唐喜宗,登基称帝,建立大齐国。黄巢雕塑黄巢一生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血洗长安,当时世上人口最多的

  • 唐朝的灭亡: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黄巢

    前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唐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唐朝的文化输出可谓是盛况空前,在当时的世界上,唐朝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亚洲一霸,周边的许多国家都派遣使臣来到唐朝学习,唐文化对于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过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纵使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也会灭亡

  • 黄巢起义唯一的益处就是终结了士族门阀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作者是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在位两载而亡。黄巢和洪秀全很像。都是因为屡试不第,进而对科举失望才造反,但二人绝非是因为考官刻意打压,也不是因为有眼无珠,而是因为这二人成绩太差。黄巢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

  • 黄巢攻城拿百姓当军粮,是历史事实,还是另有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作者正是黄巢,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登基了,他登上了含元殿的王位。他所建立的国家被称为“大齐”,成为一代英雄。他并没有继续派兵马追逐流亡的唐僖宗皇帝,而是忙着登基、封官赐爵、找女人充实三宫六院。但是,那些失去土地和

  • 历时九年的黄巢之乱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黄巢

    作为唐末最浩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黄巢之乱历时整整九年。黄巢先后跟随王仙芝等人转战大半个中国,最后攻陷了唐朝的两个首都,创建了所谓的“大齐政权”。在他的造反和鼓动之下,唐王朝走到了帝国的晚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是黄巢高喊的雄心壮志,但是,和历史上诸多的农民起义一样,他并没有获得世界真

  •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唐末黄巢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唐末农民起义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各地军阀拥兵自重,造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被迫起义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

  • 鸦儿军三万兵力打败黄巢百万兵力,为什么那么强?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黄巢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克唐朝首都长安,唐僖宗仓皇逃走,此时的起义军发展到了巅峰。根据史书记载,此时跟随黄巢进入长安的足有六十万大军,算上随军眷属,其数量达到了百万,如此庞大的军队在当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规模。鸦儿军三万兵力打败黄巢百万兵力,为什么那么强?黄巢(820年-883年),曹州冤句(今山东

  • 黄巢在起义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黄巢

    从古至今,王朝的兴衰,人民的反抗,催生了许多起义,黄巢起义就是其中一个,而黄巢起义在众多起义中是被誉为是最骇人听闻的起义之一。起义多为反抗暴政为起因,那为何黄巢起义要用骇人听闻一词来形容呢?他和他的军队到底干了哪些事呢?一、杀人屠城黄巢这个人,历史上他有着“夺命书生”“杀人魔王”的称号,而从他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