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和黄巢一同起义,失败后消失,留下一诗受鲁迅赞赏。这个人名为皮日休,他生于公元838年,那个时候唯一能够成功的道路就是要考取功名,他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的考试道路也不怎么顺利。
根据史书的记载他第一次去京城参加考试的时间是公元866年,20多岁,正是好年纪,不过这回考试没中他没考中。到了第二年,他不肯放弃于是又来参考考试,这一次比较好,他很幸运,以榜末中了进士。
在这之后他成了正式的官员,也只需要好好的上班,没事的时候写写诗歌什么的。但是他的人生道路并不这么顺利,当时发生了变故,这些变故有两方面的原因。1是朝廷的原因,1方面是因为天灾。
当时出现了非常要重视的旱灾,导致那个时候的百姓的庄稼没有收成,因此他们的生活就出现了问题。但是那个时候唐朝朝廷并没有对这件事进行妥善的解决,结果导致后来的老百姓没有办法,就引发了动乱。
最开始先是王仙芝的叛乱,第二年的时候就爆发了非常有名的黄巢的起义。他也参加了这个起义,然而在乱世之中诗人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他那个时候没有得到过太多的关注,史书中甚至连他的死也没有记载。
但是他的很多诗作还是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比如说下面会说道的这首讲中秋节的诗。其内容是“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这首诗是在他中进士的前一年的中秋节写的。
他在诗中重新分析了关于中秋最为有名的的那个神话的传说,也就是吴刚之所以想要砍伐月中的桂花树,他写得最好的是最后一句,他说实在想不明白吴为何要看不惯那棵月桂树,大概是嫦娥想将那些桂花撒下来,用来给人间的中秋节祝福吧!
不过他虽然说诗才出众,但是因为他当初参与了起义,因此在史家的眼中,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因此对他的记载和评价也非常少。后世给他最高评价的大概只有鲁迅先生吧!他认为他是唐末‘杂乱的泥塘之中的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