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和黄巢一同起义,失败后消失,留下一诗受鲁迅赞赏

此人和黄巢一同起义,失败后消失,留下一诗受鲁迅赞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彭璐 访问量:4006 更新时间:2024/1/18 23:26:39

此人和黄巢一同起义,失败后消失,留下一诗受鲁迅赞赏。这个人名为皮日休,他生于公元838年,那个时候唯一能够成功的道路就是要考取功名,他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他的考试道路也不怎么顺利。

根据史书的记载他第一次去京城参加考试的时间是公元866年,20多岁,正是好年纪,不过这回考试没中他没考中。到了第二年,他不肯放弃于是又来参考考试,这一次比较好,他很幸运,以榜末中了进士。

在这之后他成了正式的官员,也只需要好好的上班,没事的时候写写诗歌什么的。但是他的人生道路并不这么顺利,当时发生了变故,这些变故有两方面的原因。1是朝廷的原因,1方面是因为天灾。

当时出现了非常要重视的旱灾,导致那个时候的百姓的庄稼没有收成,因此他们的生活就出现了问题。但是那个时候唐朝朝廷并没有对这件事进行妥善的解决,结果导致后来的老百姓没有办法,就引发了动乱。

最开始先是王仙芝的叛乱,第二年的时候就爆发了非常有名的黄巢的起义。他也参加了这个起义,然而在乱世之中诗人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他那个时候没有得到过太多的关注,史书中甚至连他的死也没有记载。

但是他的很多诗作还是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比如说下面会说道的这首讲中秋节的诗。其内容是“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这首诗是在他中进士的前一年的中秋节写的。

他在诗中重新分析了关于中秋最为有名的的那个神话的传说,也就是吴刚之所以想要砍伐月中的桂花树,他写得最好的是最后一句,他说实在想不明白吴为何要看不惯那棵月桂树,大概是嫦娥想将那些桂花撒下来,用来给人间的中秋节祝福吧!

不过他虽然说诗才出众,但是因为他当初参与了起义,因此在史家的眼中,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因此对他的记载和评价也非常少。后世给他最高评价的大概只有鲁迅先生吧!他认为他是唐末‘杂乱的泥塘之中的的光芒’。”

标签: 黄巢

更多文章

  • “咏诗狂人”黄巢:五岁出口便吟诗,然而命运自有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黄巢

    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读书人都有个“学而仕”的梦想。唐朝末年出身于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的黄巢,乃是万千学子中的一份子自是不例外。黄巢可不是正儿八经农民阶级,祖传大业是贩卖私盐。封建王朝时代,盐可不是如今随处可见,盐一直是朝廷把控,贩卖私盐不亚于如今贩卖毒品,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买

  • 黄巢明明已经占领了长安,为何不继续向西追击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花语媛暖标签:黄巢

    #头条创作挑战赛#黄巢原本是唐朝末年的一位私盐贩子,世代都以贩盐为生,黄巢曾经也做过贩盐的生意,然而他的生活却被一位太监给打乱了。咸通十四年(873年),唐僖宗李儇即位,此时的李儇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知道玩,于是将大权都交给了身边的一位叫做田令孜的太监。秦始皇十三岁登基,有吕不韦辅政

  • 黄巢是如何化身为士族的“克星”,将士族送进深渊的?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黄巢

    前言: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许多传承百年,数百年的士族,虽说在隋唐时期饱受打压,但是其势力依然不可小觑,就拿科举制来说,说是打压士族的利器,可士族的文化底蕴在那里摆着,考科举还是比寒门子弟强,比如博陵崔氏在唐朝组织的263次科举考试中,出了9名状元,荥阳郑氏比之更多,达到了13名。然而这些士族

  • 此人是黄巢40代后人,至今崇文尚武,最爱打抱不平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黄巢

    黄巢有一首名满天下的诗《不第后赋菊》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朝末年,黄巢在山东曹州揭竿而起,聚义兵百万,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一举攻下唐王朝的长安,赶走唐喜宗,登基称帝,建立大齐国。黄巢雕塑黄巢一生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血洗长安,当时世上人口最多的

  • 唐朝的灭亡: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黄巢

    前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唐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唐朝的文化输出可谓是盛况空前,在当时的世界上,唐朝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亚洲一霸,周边的许多国家都派遣使臣来到唐朝学习,唐文化对于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过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纵使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也会灭亡

  • 黄巢起义唯一的益处就是终结了士族门阀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作者是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在位两载而亡。黄巢和洪秀全很像。都是因为屡试不第,进而对科举失望才造反,但二人绝非是因为考官刻意打压,也不是因为有眼无珠,而是因为这二人成绩太差。黄巢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

  • 黄巢攻城拿百姓当军粮,是历史事实,还是另有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的作者正是黄巢,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登基了,他登上了含元殿的王位。他所建立的国家被称为“大齐”,成为一代英雄。他并没有继续派兵马追逐流亡的唐僖宗皇帝,而是忙着登基、封官赐爵、找女人充实三宫六院。但是,那些失去土地和

  • 历时九年的黄巢之乱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黄巢

    作为唐末最浩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黄巢之乱历时整整九年。黄巢先后跟随王仙芝等人转战大半个中国,最后攻陷了唐朝的两个首都,创建了所谓的“大齐政权”。在他的造反和鼓动之下,唐王朝走到了帝国的晚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是黄巢高喊的雄心壮志,但是,和历史上诸多的农民起义一样,他并没有获得世界真

  •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唐末黄巢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黄巢

    黄巢起义,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唐末农民起义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各地军阀拥兵自重,造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被迫起义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

  • 鸦儿军三万兵力打败黄巢百万兵力,为什么那么强?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黄巢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克唐朝首都长安,唐僖宗仓皇逃走,此时的起义军发展到了巅峰。根据史书记载,此时跟随黄巢进入长安的足有六十万大军,算上随军眷属,其数量达到了百万,如此庞大的军队在当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规模。鸦儿军三万兵力打败黄巢百万兵力,为什么那么强?黄巢(820年-883年),曹州冤句(今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