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没人当回事,后来字字应验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没人当回事,后来字字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孟玲 访问量:4718 更新时间:2024/1/25 18:14:51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的父亲是当朝皇帝,他的母亲是前朝皇帝之女。可如此显赫的家世,不仅没有为他带来光明前途,反而将其引入万丈深渊,他就是唐太宗第三子李恪

在李恪34岁那年,被人诬陷谋有朝篡位之心,为证清白他被迫自缢。意难平之下,他诅咒害他之人家族覆灭,起初无人当回事儿,最后居然全部应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他的母亲是隋朝皇帝的女儿,虽然隋朝已经成为过去,但李恪外公外婆的家族势力依旧强大,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疼爱自己这个三儿子。

李恪一岁那年,李世民便册封他为长沙郡王;六岁那年,又册封他为汉中郡王;八岁那年直接进封他为汉王。随后,他在朝堂之上的身份地位,一路高歌猛进,最后甚至加封他为蜀王、太子太师、安州都督等。

李世民对于三儿子的疼爱,不仅体现在爵位受封上,还体现在受封之后的就任上。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李恪十岁那年被封为蜀王,封地在益州,益州人口十七万七千,仅次于长安帝都。按常理来说,仅凭益州封地,李恪便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可他年仅十岁根本没办法管理益州。

李恪只能以年纪幼小为由,推掉益州封地,不去上任。但李世民并没有因此撤销封地,反而破例允许他在皇都指挥益州,此种偏爱在唐朝历史上也当属罕见,因此,说他是历史上背景最强的皇子,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李恪的受宠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树立了很多潜在敌人。其中包括几位皇子,也包括支持几位皇子的官员们,这些潜在的敌人,也成为了李恪日后自缢的隐患。

在封建统治时期,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利,因此人人都想做皇帝。别看皇帝身边的人,看似个个忠心耿耿,但若是有一天皇权衰弱,留下空隙,他们一定翻脸不认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齐王李佑第一个按捺不住,准备出兵造反。李佑是唐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儿子杀父亲本就违反三纲五常,但李佑长期爱结交奸邪之人,性格上早就不受伦理限制,因此对造反这件事儿看得很淡。

在乱军射杀长史权万纪之后,身边之人纷纷向他进言何不趁机造反,齐王李佑正有此意,可他错在犹豫不决。他认为自己还缺少一些条件,就在这个过程中,谋反之事被人告发,齐王李佑被抓,后被李世民贬为庶民,赐死于内州。

齐王李佑的死,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调查,乾干承基为了活命,反咬大太子李承乾,最终李承乾也因参与谋反被罢黜。

李佑谋反一事,在当时闹得很大,也成为了其他皇子们的反面教材。但很多人却从中领悟到了一些知识,一些保命的知识。

永徽四年,房遗直对高阳公主无礼,由此高阳公主向唐太宗打报告。唐太宗派人调查,没想到竟牵扯出另一庄谋朝篡位案件,房遗爱也因此被人揪出。

房遗爱为了活命,模仿齐王李佑一案中的乾干承基,诬告三太子李恪系谋朝篡位的主谋。唐太宗李世民当然不相信,但太尉长孙无忌因与李恪有仇,在背后煽风点火,最终使得李世民不得不信。

面对父亲的质疑,李恪有理说不清,本就无罪之人,何以证明自己无罪?想来想去唯有以死自证。永徽四年二月,李恪于长安宫内上吊自杀,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实在是令人惋惜。

李恪死后,他的侍从仆人全部被解散,四个儿子也都被流放到偏远地区,四个女儿更是凄惨,被安排守献陵,从此与自由两相隔。

李恪死之前心有不甘,他怒骂苍天,如若苍天有眼,为何会让一个正直且清白的人蒙冤呢?因此他诅咒那些害他的人,诅咒他们家破人亡、家族覆灭,不过他的诅咒一开始并没人当回事儿。

害他的人乃长孙无忌,在朝堂之上如日中天,就连皇帝也要给他三分薄面。但他怎么也不会相信,李恪死前的诅咒竟然会应验。

后来,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唐高宗李治成功继位,紧接着便迎来了武则天的时代。如果说长孙无忌的前半生,步步谨慎步步正确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每一个选择都是错的。

武则天有了地位之后,曾对长孙无忌封过赏赐,但长孙无忌委婉拒绝了。这样一件小事儿,在武则天眼里却是一件大事,因为它说明,长孙无忌表面上支持武则天,实际上却不认同她的身份。

显庆四年,在武则天暗中操纵下,长孙无忌被他人诬陷参与谋朝篡位。唐高宗李治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他不愿意调查自己的叔叔,但最终被许敬宗说服,长孙无忌就这样被罢官,他的儿子和亲人也都相继被清除出朝廷。

然而意图谋反之罪,绝不是罢官就能逃脱干系的。同年四月,李治派人找到长孙无忌,对他进行二次审问,实则要了他的性命,他在黔州被逼自杀,他的家族也被抄家。

这一幕是否有些似曾相识呢,当年被他害死的李恪不也同样如此吗?此种支离破碎,不正应验了李恪当初的诅咒吗?

长孙无尽的死,虽然可以认为是李恪诅咒的应验,但更多的,或许还是坏事做尽带来的惩罚。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举尺三头有神明,若是通过害人为自己谋取利益,到头来只能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李恪

更多文章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曾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李恪

    “以绝众望,海内冤之!”这是后世史官在编撰史书时对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的评价。提到“冤”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都是关汉卿的著名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当时因为这个女子的冤情,苍天不忍,都降下了六月飞雪。但这毕竟是戏说的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吴王李恪的冤情恐怕也与之相较不远。毕竟他是莫名其妙就被

  • 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没人当回事,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李恪

    说起中国历代帝王,那么毫无疑问,李世民必然会被多次提到原因无他,因为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天可汗,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将明君政治推到最极限的人物。不过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同样的老子英雄未必儿好汉。在李世民老去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却一个个都没有了父亲的威风。太子李承乾直接成为了一个突厥人,老二李泰更是一个心肠

  • 唐太宗的儿子李恪能力出众、文武双全,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李恪

    说到唐朝皇帝,最出名的当属唐太宗,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国力强盛,对周边各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人有生老病死,皇帝也不例外,要想将唐朝基业发扬光大,就必须选择一位优秀的继承人,但唐太宗之后的唐高宗十分平庸,这也给武则天掌权提供了条件。其实唐太宗的三子李恪能力出众,可谓是文武双全,为何唐太宗当年不选他为皇

  • 李世民对李恪很有好感,不过李世民要立太子的事情,还是要和大臣们商量的毕竟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李恪

    所谓古往今来,君权不仁,作为一国之君,往往在登上皇位前,都要经过一场残酷的斗争。不然,谁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坐上王座。就像清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一样,哪怕是亲兄弟,也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就算是我们所熟知的明君李世民,也在他的统治之下,发动了一场轩然大波,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他的长子李治登基后,也是如此,

  • 湖北一村庄在祭祖时意外找到一族谱,发现祖上是唐太宗儿子李恪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李恪

    祭祀是一种文化传承,是我们对祖先的一种惦念和尊敬,同时也通过祭祀来祈求,保佑子孙们平安顺遂、一生如意,在很多的地方都会选择在过节的时候祭祀,湖北十堰一村全村姓李,他们整个村子的人都会选择在春节,打工的孩子们回来人全的时候祭祀。有一天在祭祀的时候,一位老人发现了一本族谱,上面记载着这村子里人祖上的身份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能力如何,为何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很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李恪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想传位给李恪,可惜受人阻拦才没成功,李恪的能力自然很强。不过他被后人怀念,主要还是因为一些其他缘由。最像李世民的皇子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子,其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妃。杨妃是李世民为了和隋朝皇室联姻,明媒正娶的,并非一些人认为的齐王妃杨氏。李恪自幼便受到李世民的疼爱,10岁的时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有多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李恪

    唐王朝无疑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最强盛的一个,不仅在对外战争上无往不利,开拓了大片疆土,文化上也迎来巅峰,诞生了大量的优秀诗人。而唐朝的强盛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他文治武功都十分优秀,曾在诗中写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便体现了自身的胸襟,至今依然在我国广为流传。李世民无疑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皇帝,他曾率

  • 李世民为何不立最喜爱的李恪为皇太子?揭示李世民一生的最大失误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李恪

    文:洛轻尘01李恪是李世民第三个儿子,因曾被提名储君人选一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李恪的生母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也就是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中杨吉儿的原型。相传,李恪是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因带有隋朝血统而错失皇位,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李恪的生母是杨广的女儿,但并未被册封过什么公主,和嫡长女南阳公主的地位不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史小策V标签:李恪

    在大禹之前,中国古代实现的是禅让制,也就是在位的首领选取贤德的人,作为自己的接替者,以此来确保部落被交到了正确的人手里,大禹开启了父终子及制度的先河,他没有禅让位置,而是让自己的儿子上位。很难说这一举动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是好是坏,毕竟假设很难被证实,在此之后,与在位者有血缘关系成了皇位传承的默认条

  • 李恪:外祖父是隋炀帝,祖父是李渊,却成了李世民最倒霉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李恪

    公元653年,长孙无忌诬陷吴王李恪谋反。李恪在临死前,嘶吼着骂道:“长孙无忌,你如此弄权,陷害本王,定遭报应!”然而,话音刚落,他就被缢杀在长安宫!退出了历史舞台!说起李恪,他本是天之骄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他是隋炀帝的亲外孙。他自己是李唐的血脉。也就是,他集合了隋唐两大皇族的高贵血统。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