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恪:外祖父是隋炀帝,祖父是李渊,却成了李世民最倒霉的儿子

李恪:外祖父是隋炀帝,祖父是李渊,却成了李世民最倒霉的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奥迪 访问量:188 更新时间:2024/1/25 22:44:31

公元653年,长孙无忌诬陷吴王李恪谋反。

李恪在临死前,嘶吼着骂道:“长孙无忌,你如此弄权,陷害本王,定遭报应!”

然而,话音刚落,他就被缢杀在长安宫!退出了历史舞台!

说起李恪,他本是天之骄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他是隋炀帝的亲外孙。他自己是李唐的血脉。也就是,他集合了隋唐两大皇族的高贵血统。

厉害的是,李世民还想过立他为太子,废掉李治。然而,这么高贵的人,却被长孙无忌轻松安上了谋反罪,惨淡的退出历史舞台,令人唏嘘。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把长孙无忌叫到跟前说:“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结果,长孙无忌马上说不可,并拿出汉武帝立汉昭帝时,燕王刘旦图谋不轨,遭霍光诛杀的事情做类比。意思就是,真发生那样的事,保证要收拾李恪。

于是,李世民打消了这个念头,继续让李治做太子。

然而,这件事虽然在李世民那里过去了,在长孙无忌心里却过不去,他从此记恨、防备上了李恪。

所以,当高阳公主谋反时,长孙无忌故意利用房遗爱,攀咬李恪,诬陷其为谋反同党,将其缢杀。

从此,大家都同情李恪,为他抱不平。

很多人认为,他是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是英才。若是他上位,大唐将更加繁荣昌盛。可惜,他被隋炀帝外甥这一身份害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李世民真的曾看中他,喜欢他吗?

答案是否定的!

李恪之所以没能上位,和隋炀帝基本无关,只和他自己,和他的父皇有关。

一、李恪自身能力、才华一般

虽然李世民说过,李恪像他。但是,很打脸的是,史书上根本没有关于李恪才华的记载,体现不出其能力。

很多人会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那么,为何曹植的才华,曹丕抹不去?曹彰的英武,曹丕也抹不去?

李恪若是真干过什么明智英武的事,史书上怎么都会留下一两笔。除非他本身就比较平庸。

二、唐太宗根本没有多喜欢李恪

唐太宗宠爱嫡子是很明显的,太子李承乾受宠自不必说,要不是魏征劝阻,他还让李泰入居武德殿。对李治更是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公然违反礼制。

而李恪呢?前往封地时,李世民还给他写《戒吴王恪书》,告诫他好好待着,不要胡作非为。

易储之时,之所以提到李恪,是因为没别人了。那时候,李治十五岁,他怕他对不不了世族,就想立李恪。因为老大李承乾、老四李泰已经出局,老二早夭,老五李佑被诛杀,只有老三李恪相对好一些。

但长孙无忌一反对,唐太宗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若是真心立李恪,绝不是私下只提一嘴。

而且,之后唐太宗对李恪,也没有保护措施。要知道,立李治时候,是为了保护李承乾和李泰不被对方屠杀。可他,并没有要求李治善待李恪。

反而,他与长孙无忌那一次交谈,显然是会害了李恪的。

所以,可怜的李恪,在李治在位,长孙无忌掌权的时期,轻松就被杀掉了。

近几年,很多电视剧里把李恪描绘的有才又悲情,害大家产生了错觉。其实,他只是一个可怜的没人爱的幌子而已。他无法上位也和外公隋炀帝无关,不然,长孙无忌反对之时,为何不拿出这个理由?

所以,李恪真的没有那么强!李世民更没有那么昏聩。选李治,确实是当时明智的决定。

标签: 李恪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儿子李恪没有继承皇位,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却很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太白史观标签:李恪

    提起李世民,后人对他的评价大多是正面方向的,因为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保持社会整体的稳定之外,还保持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进步,开创了“贞观之治”。他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并没有排斥周边民族,而是主动和加强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多民族的团结。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唐王朝欣欣向荣。唐太宗也和历朝历代的其他皇帝有一

  • 李世民最优秀的儿子?为何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很怀念李恪?

    历史人物编辑:昭乌达历史文化标签:李恪

    吴王李恪不但是李世民的子嗣,他还是杨广的亲外孙。可以说隋唐两朝皇族血脉融合者李恪,是身份最尊贵的一位皇子。但高贵的血统,也注定李恪终身无缘皇位。李恪当皇帝,让拥立李渊和李世民的新贵如何自处?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为争夺太子之位大打出手。李承乾甚至想要勾结侯君集率兵逼宫。不想李承乾尚未动手,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有何特别,千百年来,后人一直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史馆标签:李恪

    引言萸节辰迟五,蓂阶荚度三。英姿同父祖,秀气集舆堪——《庆东宫生辰》我们都知道,我国在古时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封建社会。每个社会以皇帝为尊,可以说皇帝掌握着最大的权利。可是就因为他掌握着这么大的权利,导致任何人都想当皇帝。尤其是在皇帝的众多子嗣当中,这种竞争更为明显,往往都是兄弟相残的局面。唐太宗李

  • 李世民儿子李恪: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古今记实1标签:李恪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太宗称他“英果类我”,是太宗一众儿子中最受倚重的一个。 李恪本人也很有才干,选贤举能,善于纳谏,在自己的封地上干出了一番政绩,但他最终却没能成为唐太宗的继任者,且短短三十四年就离开了人世,而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都很怀念他?李恪出身尊贵,却

  • 34岁李恪自缢身亡,临死前发出恶毒诅咒,多年后竟全部成为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恪

    在李恪34岁那年,他陷入了人生低谷。由于找不到生存的空间,他最终选择了自杀。然而,在结束生命的那个瞬间,他用尽所有力气发出了一系列充满恶意的诅咒。难以置信的是,多年以后,这些话竟一个接一个地变成了现实。生平 李恪,字思剑,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唐高宗李治的长子,也是唐代

  • ?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知子莫如父,可惜了全才的李恪

    历史人物编辑:程洁旅游攻略标签:李恪

    欢迎打开两分钟读史。李世民想立李恪,只是因为这个儿子最出色、最像个皇帝样子。举个例子,毛主席就对李恪有很高的评价:“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有些长孙皇后的后妃粉,难以面对李世民居然有意把那几个嫡子全国端的念头,非要踩李恪“打猎践踏老百姓的庄稼”,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当回事,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李恪

    李恪的出生备受重视,早在两岁时就被封为长沙郡王,成为了皇室中备受宠爱的孩子。他从小便享受着华丽的生活,拥有着许多珍贵的玩物和美食,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物质所迷惑。李恪热爱读书,尤其是四书五经,常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他谦逊有礼,待人平易近人,深受大家的喜爱。此外,他对于行兵打仗也有着自

  • 83年徐惠滋调任39军军长,副军长见后大惊:你不是被我抓的俘虏吗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徐惠

    前言1948年,东北野战军2纵6师16团尖刀连连长黄达宣,正在俘虏中挑选合适的战士准备补充队伍,这时,他看到一个瘦高的身影。这人名叫徐惠滋,从他被黄达宣挑中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开始改写。图丨徐惠滋国民党俘虏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国民党驻守锦州的10万余人便全军覆没。几天后

  • 连长黄达宣俘虏小兵徐惠滋,35年后见,连长成副军长,俘虏是军长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徐惠

    自古以来,要想成为一个大将领,就要先从小兵做起,一步一步的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向更好的位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除去脚踏实地的实事求是,还需要“伯乐”的发掘,一个人空有一身才华,但没有人赏识,那么这个人注定会被埋没。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成功就是靠三分的努力和七分的机遇,抓住

  • 传奇俘虏徐惠滋,48年辽沈被俘当战士,83年军长,94年上将副总长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徐惠

    解放战争时期,我解放军俘虏转化了很多国军将士,建国以后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这些已经加入解放军的国军将领也大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有许多人也被授予了很高的军衔:如陶峙岳上将、陈明仁上将、董其武上将、孔从洲中将、韩练成中将和曾泽生中将等将领。但是这些被授予高军衔的将领,大都是国军起义将领,他们在加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