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贤宦高力士,不仅娶妻还被唐朝社会认可,大唐的包容度你想象不到

贤宦高力士,不仅娶妻还被唐朝社会认可,大唐的包容度你想象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流年 访问量:1603 更新时间:2023/12/14 16:06:58

我们知道,高力士是唐玄宗最贴心的人,那句“力士当上,我寝乃安”的感叹已经成为千古名言。李隆基一生,他对高力士的信任从来没有改变过;而终高力士一生,他对李隆基的忠诚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高力士在李隆基心目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的地位可想而知。

高力士,是潘州(今广东高州市)人,本名并不姓高,原名冯元一,是隋、唐两朝骁将冯盎的曾孙。

武周时期,家族因罪被抄,他被阉割为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他改名力士,送入东都洛阳宫里。武则天看他聪明伶俐,就把他留在宫中担任随侍宦官。不久,力士因为细微过失,遭到武则天鞭挞,并驱逐出宫。就在举目无亲的时候,力士即将饿死街头,武三思门下的宦官高延福收留了他,并且认他为养子。从此,力士便以高为姓,留在武三思府中侍奉。

一年多后,因武三思求情,高力士就被武则天重新召回了宫中。经过养父的调教与耳濡目染,成年以后,高力士为人恭谨,办事严密,能准确传达皇帝诏令,被授予宫闱丞之职。

在唐玄宗为临淄王时,高力士隐隐感到他与其他皇子与众不同,是个能办大事的主子,于是倾心附结,追随左右,很快成了李隆基的心腹和忠实奴仆。从此,主仆两人的命运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先天政变中,高力士因参与诛杀太平一党,事后擢升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相当于宦官总管。从此,高力士风生水起,日益显赫。

宦官弄权,在东汉一朝最为浓烈,隋唐吸取教训,对宦官一直很制约。

唐朝初期,太宗规定:内侍省的官职一律不能超过三品。至武周时期,武则天虽是女主当政,但宦官也还是没能得势。直到中宗一朝,中宗懦弱无能,宦官势力才逐渐抬头,宫中七品以上宦官已多达一千余人。而到了玄宗时代,宦官不仅在人数上增至三千余人,而且官秩越来越高,擢升三品将军者屡见不鲜,而穿红色(四品、五品)及紫色(三品以上)官服的宦官,则超过了一千人。

虽说宦官得宠,但他们势力范围还是止步于内廷,外朝依然还有许多能臣管理朝政,同时唐玄宗还有许多宠幸的家奴。

而其中,以王毛仲为代表的宠臣势力制衡了宦官势力。可是,高力士有的是耐心,终于等到了王毛仲的破绽,借着唐玄宗之手,铲除了宠臣势力。

随着宠臣势力的垮台,宦官集团的势力更为强大,作为宦官首领的高力士更是权倾中外。

凡四方进奏文表,都要先经他过目,再上呈玄宗;有些事情他认为无须上奏,便可自己“专决”。

玄宗对他极度信任,曾公开表示:“力士当上(值班),我寝乃安!”《新唐书·高力士传》

从开元时期起,以高力士得宠用事为标志,宦官作为一个强劲的政治势力,正式登上了大唐帝国的历史舞台——“宦官之盛自此始”。《资治通鉴》卷210

随着宦官集团的得势,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文武官员,皆奉承巴结唯恐不及。

凡是宦官奉旨下到州县办差,每走一趟,收到的红包至少都在一千缗(一缗为一千文)以上。有了权势和金钱,宦官们的日子就越来越滋润了。他们纷纷在长安置地买房,经营田产,以至于“京城第舍、郊畿田园,参半皆宦官矣”。《资治通鉴》卷213。

总之,除了不能生儿育女之外,这些当权宦官的生活方式完全可媲美于朝廷的公卿百官,其生活质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作为宦官之首的高力士光明正大地娶妻纳妾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他娶了一个姓吕的官员的女儿,据说还颇有姿色。日子过得不要太快活。

《新唐书》记载:“女国姝,力士娶之。”《高力士外传》中也记载:“其妻东平吕氏,故岐州刺史玄晤之女,躬行妇道,有逾常礼。”

根据《唐代太监婚姻及其内部结构》书籍记载,唐代娶妻的太监,五品以上的高层太监占49.3%,六品以下的中下级太监占50.7%,有的甚至不止一个妻子。

由此可见,唐代宦官娶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唐先祖有鲜卑族血统,就是说有胡风,对中原人伦藩篱本身约束很小,唐太宗能纳弟媳为妇,唐高宗能娶庶母,整个社会风气很开放,作为宦官娶妻不也很平常吗。

在唐朝,宦官娶妻,朝廷既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也没有明文规定可以,处于一种默认或者讲含糊不清现状。因此,这才有史书记载唐朝大约一半的宦官都有娶妻这种现状。

你们觉得大唐风气是不是很开放?泱泱大国确实有容乃大,能包容万物,就是宦官,虽然身体残缺,他们也有追求幸福感情的权利。

喜欢文章加个关注,欢迎转发收藏。

标签: 高力士

更多文章

  • 都知道杨贵妃诬陷李白是因高力士,其实另有其人,此人身份特殊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高力士

    中国历史上,盛唐是一个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曾孕育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曾以饱满的热情讴歌那个时代,他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豪放洒脱,行侠仗义,渴望功名,志存高远。但是,当他欣然走进皇宫,走向天子近前时,殊不知,他的那种桀骜不驯,放浪形骸,使唐朝权力中心所不能容忍的。那么,李白是什么原因才造

  • 1999年,陕西蒲城发现高力士墓,墓内景象却让人大跌眼镜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高力士

    1999年,陕西蒲城,一群考古队员正在对郊区里的一座唐代古墓进行发掘。这座古墓早已经被侵扰了无数次,甚至连墓室都被炸药给弄塌了。而古墓的主人出乎意料,居然堪称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宦官之一的高力士。按理说,历代帝王的皇陵往往不乏陪葬墓,一般多达上百座,就算少的也有几十座左右。然而,在唐玄宗的泰陵边上却只有

  • 宦官与宠臣的对决,高力士整死毛文仲,只因都是苦命人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高力士

    曹植有首很著名的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是个大才子大诗人,但显然并没有把人性看透。现实中,恰恰因为是同根生所以才相煎,乞丐不会嫉妒土豪,只会嫉妒甚至残害,比他乞讨更成功的乞丐。大臣不会嫉妒皇帝,只有皇帝的兄弟才会嫉妒皇帝,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你以为出身低微,就应该相互扶持吗,错。越是出身卑微的人

  • 唐玄宗唯一的陪葬者,高力士只是一个宦官,为何能给皇帝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高力士

    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而唐朝的文臣武将自然也是最多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死后,他的皇帝陵昭陵就有一百八十多个臣子的陪葬墓。试想,陪葬的臣子都有快两百个,那唐太宗朝中的臣子何止这么多。可是唐太宗的重孙子唐玄宗,他也和他的曾爷爷一样有成百上千的文臣武将,可是给他布置后事的遗诏却只让高

  • 专家发掘高力士墓,挖出此物竟感动落泪,还感叹千古第一忠宦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高力士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陕西省考古部门,在蒲城县椿林镇山西村中抢救性发掘了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唯一的合葬墓高力士墓。据当时的考古专家介绍:整个发掘工作进行了三个多月,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因墓室早遭盗掘,墓中仅出土了一些保存完好的鲜艳彩陶,共计240余件。但所幸的是墓中出土了能够直接证明墓主身份和印证补缺墓

  • 被误解最深的宦官,高力士不只会脱靴,他更是一代贤宦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高力士

    说起高力士,大家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或许不太了解,但是他在民间的名声却很大,这要得益于著名的大诗人李白,“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的故事可是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而说起宦官,人们脑中首先浮现的,大部分都是明朝的奸佞,而在宦官中,名声最响的莫过于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人,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历史上有很多忠良

  • 高力士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也只是宦官,他为何还能娶貌美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高力士

    宦官是什么?就是我们俗称的太监,他们都是“去势”之后被选进皇宫的内侍。这些人常常出入皇宫,与最高统治者亲密接触,虽然身份卑微,却从来不缺向上爬的机会。历史上有名的宦官甚至都影响过统治者的执政生涯。不过大部分宦官是没有机会出人头地富贵荣华的,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帝王的宠信,甚至过上了娶妻继子的常人生活。唐

  • 《长安》郭利仕的原型高力士,是一个难得的好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高力士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和李必有个颇受圣人信任的好帮手郭利仕。剧中的圣人有了隐居骊山温泉宫的想法后,正是这位郭利仕挺身而出,为太子仗义执言,试图扭转乾坤。郭利士的历史原型,其实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太监大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是高力士确实难得的好太监,而且官至骠骑大将

  • 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 为何却被称为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高力士

    提起高力士,可能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觉得这一定是个奸臣,还是个太监,毕竟古代宦官的名声通常都不是太好。例如:三国时期把持后宫、犯上作乱的十常侍,明朝权倾朝野、滥杀无辜的魏忠贤,在“土木之变”中,胡乱指挥差点导致明朝灭亡的的王振。皆是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惑乱朝纲,中饱私囊的奸臣形象。而高力士最有名

  • 谁谓阉宦无人:一心为主高力士,玄宗时期的有名贤宦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高力士

    高力士(684-762年),原名冯元一,出身于世宦家族,却由于变故而全家籍没为奴。玄宗时期达到人生巅峰,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代宗时追赠为扬州大都督。圣历元年(698年),年仅十四岁的冯元一被作为宦官送往皇宫,不久却因为小错而被驱逐。宦官高延福将其收为假子,被赐名为高力士,此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