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力士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也只是宦官,他为何还能娶貌美妻子?

高力士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也只是宦官,他为何还能娶貌美妻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朋 访问量:695 更新时间:2024/2/9 16:57:21

宦官是什么?就是我们俗称的太监,他们都是“去势”之后被选进皇宫的内侍。这些人常常出入皇宫,与最高统治者亲密接触,虽然身份卑微,却从来不缺向上爬的机会。

历史上有名的宦官甚至都影响过统治者的执政生涯。不过大部分宦官是没有机会出人头地富贵荣华的,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帝王的宠信,甚至过上了娶妻继子的常人生活。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宦官高力士,他就是因为甚得帝王喜欢,不但地位显赫,还娶妻继子,风光无两。

高力士入宫

李白曾有一段趣事,后世描述为“贵妃研墨、力士脱靴”。

李白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他就是那山间一缕清风拂面而过,洒脱且飘逸,他是那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中“谪仙”;是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侠客。

在李白醉酒之时,让杨贵妃研墨,叫高力士脱靴,可见高力士与杨贵妃是经常行走于玄宗面前的人。

根据史料记载,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他的家族是岭南潘州一带(广东高州)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高力士的父亲叫冯君衡,是潘州府的参军。官虽然不大,但是负责军务事宜,颇有实权。

高力士的出身并不算太差,可是他赶上了家族没落之时,要不然以这样一个小康之家的子弟怎么也不会沦落到做一个“小黄门”。

后来他的父亲冯君衡被人参了一本涉嫌谋反罪,谋逆在古代封建社会是重罪,轻则身消骨碎,重则株连九族,反正下场都不会太好。

高力士当时年幼,只是给予了阉割的处罚,这也算是给冯家断了根了。

后来高力士于圣历元年(698年)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奉入宫,武则天嘉赏其聪慧机敏,年幼仪美,让他在身边供奉,后因小过,被鞭打赶出。

不过高力士确实有几分机灵,不久他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常往来于武三思宅邸。一年后,武则天复召其入宫,隶属司宫台,官府供给粮食。

高力士身长六尺五寸,天性谨慎细密,擅传诏令,授官宫闱丞。

后来高力士遇到了李隆基,这才是他日后发达的契机。在潜邸之时,高力士就跟在李隆基身边,一直到平叛韦氏之乱,都有高力士的身影。李隆基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可以这么说,高力士见识过唐玄宗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对于唐玄宗来说,高力士不仅仅是一个宦官,还是值得信任的人。

受到皇帝宠信的人,可以想象,多少人想着法子的要孝敬于他,所以高力士能娶妻继子也是最正常不过的日常操作了。

唐代宦官的地位与尊崇不容小觑

唐代的宦官除了没有办法生儿育女外,其地位与尊崇不容小觑。

李隆基推重宫闱局,宦官稍称旨意者,即授正三品将军,门列肾戟仪仗,故宦官杨思勖、黎敬仁、林招隐、尹凤祥等人,地位尊宠与高力士相同。

所以高力士在当时的宦官群中并不是特例,那些“小黄门”们与高力士的尊崇程度不相上下。

甚至在京城中最豪华的宅第,京畿内最好的田产、果园、池苑等等,宦官们竟占据了其中一半。

除了皇帝对宦官的重视外,唐朝民风开化,并没有什么对宦官的歧视,宦官甚至可以封官拜将,比如高力士就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唐玄宗当时有多信任高力士呢?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所以称高力士权倾朝野也无可厚非。

而在唐朝,高级宦官的结婚比例达到了49.7%,低级宦官的结婚比例超过50%。也就是说,总体来说过了一半。可见唐朝的宦官娶妻,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像高力士这样有权势的高级宦官更加不缺有人去攀附了,高力士这样有地位、有才貌的宦官,也更不缺美人了。

于是在这种客观条件之下,他确实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她是吕玄晤的女儿,据史料记载“女国姝”,这就是极其漂亮,达到了倾国倾城的地步。

当然要硬把这归于什么爱情,那一定是扯淡,跟着一个身体有缺陷的男人,这一生与守“活寡”有何区别,所以不是为了那么一点利益,谁愿意赔上自己的一生?

利益驱使

太监娶妻是利益驱使,一边需要宦官的权力发展家族势力,一边有“天伦之乐”的需要,所以两边利益相合,就让太监娶妻成为了一个利益链。

一个家族要实现阶层跨越,依靠联姻是最快捷不过的途径。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这么一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用一位女子的牺牲可以换来一门的荣耀,何乐而不为呢?有一句不恰当的广告词是这样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高力士娶了吕玄晤的女儿,不仅得到“岳父”吕玄晤认可,还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高力士在抱得美人后,对于“岳父”一家也是多有提携帮助。吕玄晤从刀笔小吏升为朝廷少卿,后来升任刺史,吕家兄弟也都当上了王府属官。

此外在吕玄晤老婆去世后,那场风光的葬礼,全京城也找不出几家来。

宦官在唐朝的地位尊崇,而且唐朝民风开化,并没有歧视宦官一说,甚至与宦官联姻能得到巨大的利益,牺牲一个女性的幸福,换得一个家族的荣耀,这是实现阶层跨越的最佳途径。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逆风解语

标签: 高力士

更多文章

  • 《长安》郭利仕的原型高力士,是一个难得的好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高力士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和李必有个颇受圣人信任的好帮手郭利仕。剧中的圣人有了隐居骊山温泉宫的想法后,正是这位郭利仕挺身而出,为太子仗义执言,试图扭转乾坤。郭利士的历史原型,其实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太监大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是高力士确实难得的好太监,而且官至骠骑大将

  • 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 为何却被称为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高力士

    提起高力士,可能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觉得这一定是个奸臣,还是个太监,毕竟古代宦官的名声通常都不是太好。例如:三国时期把持后宫、犯上作乱的十常侍,明朝权倾朝野、滥杀无辜的魏忠贤,在“土木之变”中,胡乱指挥差点导致明朝灭亡的的王振。皆是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惑乱朝纲,中饱私囊的奸臣形象。而高力士最有名

  • 谁谓阉宦无人:一心为主高力士,玄宗时期的有名贤宦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高力士

    高力士(684-762年),原名冯元一,出身于世宦家族,却由于变故而全家籍没为奴。玄宗时期达到人生巅峰,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代宗时追赠为扬州大都督。圣历元年(698年),年仅十四岁的冯元一被作为宦官送往皇宫,不久却因为小错而被驱逐。宦官高延福将其收为假子,被赐名为高力士,此后一

  • 大唐“富二代”高力士,一个太监而已,怎么在唐玄宗跟前那么红?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高力士

    历朝历代宦官权势的兴衰一直贯穿着王朝的发展始末,宦官作为皇帝的助手,通常都扮演着深受皇帝信任的角色,因为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所以他对皇帝的命令自然是言听计从。每个王朝都会有宦官的产生,而他们的权力在王朝末年往往会明显增强,原因就在于皇帝的庸碌,将太多的权力交给了自以为可以十分信任的宦官,唐朝亦是如

  • 忠孝两不误,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高力士

    一提高力士,可能许多人都会想到他在《李太白醉草吓蛮书》里扮演的角色:唐玄宗携杨贵妃在沉香亭中饮酒赏花,唐玄宗心血来潮,说:“对妃子,赏名花,怎么能用旧曲子呢?”下令召李白入宫。李白正酒醉,一挥而就《清平乐》三首诗,里面有“名花倾国两相欢”,“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等句,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

  • 聊聊太监之高力士:千古贤宦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高力士

    作者:甘棠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太监,多数都是因为霍乱朝政,却有极少数的几人,他们存在的痕迹,是为太监正名。纵使身体残缺,忠义不减常人。唐朝经过武则天这个女皇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朝堂的动荡之中。直到李隆基登基,唐朝才渐渐安稳下来。(一)岭南没落贵族李隆基这个皇帝,疑心重,杀儿子,娶儿媳,可是最为

  • 东汉宦官乱政作为前车之鉴,唐玄宗不但不借鉴还重用高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叶公说史标签:高力士

    全文共1681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记载,几乎每个国家的内部都多多少少的出现过乱政的现象,无论是大臣乱政还是皇后乱政都对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一个国家走向衰败,最后灭亡。除了大臣和皇后乱政外,在中国古代中乱政最严重的是宦官,宦官即太监,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越来没什么权力

  • 高力士给李白脱靴子,你就扯吧!

    历史人物编辑:美好de生活标签:高力士

    宦官专政提到宦官高力士,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那个脍炙人口的“为李白脱靴”的典故,人们认定是他的原因导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人气很高的李白仕途中断,随后脑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奸佞猥琐、谄言媚上、恃宠弄权的太监形象。然而,这一段并没有在正史中出现过,而且其实李白本人的性格就不怎么适合搞政治……这些刻板印象实在

  • 高力士在玄宗朝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高力士

    玄宗是指唐朝的第七任皇帝李隆基,他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对整个唐朝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改变,在还未当皇帝之前,就已经经历多次唐朝的政治危机,而李隆基都是化解政治危机的关键先生,因此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李隆基最终走上帝位。这么传奇的皇帝,身边肯定有着诸多传奇的人物进行辅助,因而在李隆基麾下诞生了诸多在历史上

  • 高力士选择背叛唐玄宗 其实还是为了保护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高力士

    马嵬之变是李唐政权最高权力转移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次禁军政变造成了玄宗丢失权柄,以杨贵妃为中心的杨氏家族被诛,应该说政变的参与者太子李亨和高力士等人支持的是禁军诛杀杨国忠,他们的直接目标并非杨贵妃。但杨贵妃作为杨氏家族成员和玄宗宠妃,是杨国忠最直接的天然后台,因此杨国忠被杀后,为了防止贵妃利用玄宗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