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唯一的陪葬者,高力士只是一个宦官,为何能给皇帝陪葬?

唐玄宗唯一的陪葬者,高力士只是一个宦官,为何能给皇帝陪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纪亮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4/2/9 16:59:53

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而唐朝的文臣武将自然也是最多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死后,他的皇帝陵昭陵就有一百八十多个臣子的陪葬墓。

试想,陪葬的臣子都有快两百个,那唐太宗朝中的臣子何止这么多。

可是唐太宗的重孙子唐玄宗,他也和他的曾爷爷一样有成百上千的文臣武将,可是给他布置后事的遗诏却只让高力士陪葬,这是为什么?

天降横祸

太监是个被人轻贱的职业,所以但凡人有任何其他的活路都不会去选择当太监,只有穷人实在没有活路了,才会把自己的孩子卖到皇宫里当皇帝,或者强令罪人的孩子当太监。

高力士的家族不是穷人,反而是个大贵族,所以他当太监的原因就是第二种,高力士其实是贵族的孩子,只是家族被治罪,他被强迫当了太监。

高力士的先祖是隋朝时期曾经担任高凉太守的冯宝,等到了隋朝灭亡,冯宝的孙子,也就是高力士的曾祖父冯盎就归顺了唐朝。

由于冯家在高凉地区的根基很深,于是唐朝封冯盎为高州总管,继续统领高凉地区,封为了耿国公,而他的儿子们也开枝散叶,在各地当着实权的管理,冯家也在这时开始扩大起来。

后来,担任潘州刺史的冯君衡娶了当地的麦氏家的女儿,也算是门当户对,十分匹配,不久之后,就诞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叫冯元一,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太监高力士。

那时正是武则天当皇帝的时期,那时武则天任用酷吏当政,期间发生了许多惨案,无数高官都曾被诬陷,比如经典的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时期。

而且,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也曾被诬陷,从而入狱过,由此可知,那时的酷吏真的是手段残忍。

当时的一位监察御史就曾经向武则天诬告,那些被流放到岭南的罪犯在密谋造反,之后又假传圣旨,前前后后杀了这些流放的犯人几千人之多。

不巧的是,在岭南扎根的冯君衡一支,也被这件事牵连,全家被杀,只留下了尚未长大的孩子冯元一,就此,冯元一被阉割成一名太监。

对当时的他来说,代表着他黑暗的开始,对后来的人来说,这代表着他一生的开始。

几次遇贵人

在当太监之后,高力士遭受到了如此大的打击,于是沉默寡言,但是因为他是贵族出身,相貌风度都远远超过其他太监,于是被选为侍奉武则天的太监之一。

就在这段时间,他遇见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一个贵人,这个人叫高延福,也是个太监,他心善,收留了高力士,并把高力士的原名冯元一给改了,改成了高力士。

因为他的能力出众,于是他被武则天赏识,并且高延福是武则天侄儿武三思府中出身,于是连带着高力士也深受武则天的信任。

后来高力士被派往李隆基的藩国,尽心侍奉李隆基,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他也是高力士遇见的第二个贵人。

在当时武则天已经死了,即位的是唐中宗李显,而李显生性懦弱,朝政由他的皇后韦皇后和他的妹妹太平公主把持。

这两人可不是什么善茬,她们都想学她们的长辈武则天,想当中国的第二个女皇帝。

可是他们还有一个竞争者,就是还在藩国的李隆基,后来,李隆基成功扳倒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成为皇帝。

伴随着李隆基的即位,高力士也因为平定韦后之乱有功,被封为太子少保。

因为高力士并不像其他的太监一般不是诗书,相反还十分有文化,所以唐玄宗也愿意把任务交给高力士来解决,就这样,高力士的功劳一件接着一件,赏赐越来越多。

他的权力达到什么程度呢?他如果监军,则权利比唐朝的节度使还大,而他如果出京,则能让各郡郡守躲避,当时唐朝都城长安最好的田地,庭院,高力士占有其中的一半。

因此,高力士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权力最大的太监,甚至没有之一,而这其实并不会让史官在史书上对他大加赞赏,或者多记一笔。

而作为一个宦官,让他出名的事情并不是服侍皇帝,而是给一个诗人脱鞋,这个诗人就是李白了,高力士脱靴这件事也被世奉为美谈一桩。

陪葬泰陵

在高力士大受李隆基恩宠的这些年,初期,李隆基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中期的开元之治,可是随着李隆基荒废朝政,危机也在每日的欢歌之中被隐藏。

终于,在李隆基给自己改元天宝之后的几年,位于渔阳的节度使安禄山反叛,史称安史之乱。

听闻安禄山反叛,李隆基一路逃难,而高力士也跟随李隆基到了成都,由于路途中侍奉李隆基有功,高力士又被晋爵为齐国公,这也是他人生开始转衰的起点。

后来,高力士被李辅国陷害,被流放到现在的贵州,贵州在现在也不是什么发达的地方,在当时则是专门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

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762年,李隆基的儿子唐肃宗驾崩,李亨的儿子唐代宗李豫即位,天下大赦,高力士也被允许返回京城。

走到半路上,听到京城来的人的话,才知道李隆基早已经驾崩,于是高力士望向北方嚎啕大哭,吐血而死。

李隆基死之前,曾经写下诏书,只让高力士一个人给他陪葬,于是唐代宗也遵循了自己祖父的意思,把高力士陪葬于唐玄宗的陵墓泰陵。

从古至今,一个太监,能够做到如此地步,能够和皇帝有如此深厚的情感,有如此功劳,都是极其难得的。

冯元一阴差阳错成为一个太监,这绝对是唐朝的错误之一,但是他经历了如此变故,才成为了后来

的太监高力士,并且被李隆基钦点陪葬泰陵,这也是没有当太监的冯元一很难做到的事情。

所以说,高力士的成功,和他的经历和能力都分不开,这两者缺一不可。

标签: 高力士

更多文章

  • 专家发掘高力士墓,挖出此物竟感动落泪,还感叹千古第一忠宦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高力士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陕西省考古部门,在蒲城县椿林镇山西村中抢救性发掘了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唯一的合葬墓高力士墓。据当时的考古专家介绍:整个发掘工作进行了三个多月,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因墓室早遭盗掘,墓中仅出土了一些保存完好的鲜艳彩陶,共计240余件。但所幸的是墓中出土了能够直接证明墓主身份和印证补缺墓

  • 被误解最深的宦官,高力士不只会脱靴,他更是一代贤宦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高力士

    说起高力士,大家对于他的生平事迹或许不太了解,但是他在民间的名声却很大,这要得益于著名的大诗人李白,“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的故事可是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而说起宦官,人们脑中首先浮现的,大部分都是明朝的奸佞,而在宦官中,名声最响的莫过于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人,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历史上有很多忠良

  • 高力士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也只是宦官,他为何还能娶貌美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高力士

    宦官是什么?就是我们俗称的太监,他们都是“去势”之后被选进皇宫的内侍。这些人常常出入皇宫,与最高统治者亲密接触,虽然身份卑微,却从来不缺向上爬的机会。历史上有名的宦官甚至都影响过统治者的执政生涯。不过大部分宦官是没有机会出人头地富贵荣华的,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帝王的宠信,甚至过上了娶妻继子的常人生活。唐

  • 《长安》郭利仕的原型高力士,是一个难得的好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高力士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和李必有个颇受圣人信任的好帮手郭利仕。剧中的圣人有了隐居骊山温泉宫的想法后,正是这位郭利仕挺身而出,为太子仗义执言,试图扭转乾坤。郭利士的历史原型,其实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太监大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是高力士确实难得的好太监,而且官至骠骑大将

  • 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 为何却被称为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高力士

    提起高力士,可能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会觉得这一定是个奸臣,还是个太监,毕竟古代宦官的名声通常都不是太好。例如:三国时期把持后宫、犯上作乱的十常侍,明朝权倾朝野、滥杀无辜的魏忠贤,在“土木之变”中,胡乱指挥差点导致明朝灭亡的的王振。皆是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惑乱朝纲,中饱私囊的奸臣形象。而高力士最有名

  • 谁谓阉宦无人:一心为主高力士,玄宗时期的有名贤宦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高力士

    高力士(684-762年),原名冯元一,出身于世宦家族,却由于变故而全家籍没为奴。玄宗时期达到人生巅峰,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代宗时追赠为扬州大都督。圣历元年(698年),年仅十四岁的冯元一被作为宦官送往皇宫,不久却因为小错而被驱逐。宦官高延福将其收为假子,被赐名为高力士,此后一

  • 大唐“富二代”高力士,一个太监而已,怎么在唐玄宗跟前那么红?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高力士

    历朝历代宦官权势的兴衰一直贯穿着王朝的发展始末,宦官作为皇帝的助手,通常都扮演着深受皇帝信任的角色,因为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所以他对皇帝的命令自然是言听计从。每个王朝都会有宦官的产生,而他们的权力在王朝末年往往会明显增强,原因就在于皇帝的庸碌,将太多的权力交给了自以为可以十分信任的宦官,唐朝亦是如

  • 忠孝两不误,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高力士

    一提高力士,可能许多人都会想到他在《李太白醉草吓蛮书》里扮演的角色:唐玄宗携杨贵妃在沉香亭中饮酒赏花,唐玄宗心血来潮,说:“对妃子,赏名花,怎么能用旧曲子呢?”下令召李白入宫。李白正酒醉,一挥而就《清平乐》三首诗,里面有“名花倾国两相欢”,“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等句,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

  • 聊聊太监之高力士:千古贤宦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高力士

    作者:甘棠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太监,多数都是因为霍乱朝政,却有极少数的几人,他们存在的痕迹,是为太监正名。纵使身体残缺,忠义不减常人。唐朝经过武则天这个女皇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朝堂的动荡之中。直到李隆基登基,唐朝才渐渐安稳下来。(一)岭南没落贵族李隆基这个皇帝,疑心重,杀儿子,娶儿媳,可是最为

  • 东汉宦官乱政作为前车之鉴,唐玄宗不但不借鉴还重用高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叶公说史标签:高力士

    全文共1681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记载,几乎每个国家的内部都多多少少的出现过乱政的现象,无论是大臣乱政还是皇后乱政都对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一个国家走向衰败,最后灭亡。除了大臣和皇后乱政外,在中国古代中乱政最严重的是宦官,宦官即太监,作为皇帝身边的亲信,越来没什么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