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34岁李恪自杀身亡,临终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34岁李恪自杀身亡,临终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俊刚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4/1/25 17:56:25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唐朝的建立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有些文献中还认为唐高祖李渊并不是唐朝的真正建立者,李世民才是。

不过,尽管后世对李世民有这么高的评价,李渊属意的储君并不是他,而是李世民的同胞兄弟——李建成。李世民自然不满意这一结果,继而发动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这似乎开了个不好的先例,这之后的李唐宫廷中始终都有反叛和血腥的阴影,吴王李恪也受到牵连,在34岁之时被迫自尽。

成为权力牺牲品的他自然十分不甘,他死前发出了诅咒。在当时,没人觉得他的所谓诅咒会有什么效力,可是最后这个诅咒字字应验。

处境尴尬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3个儿子,因为英勇果敢,最肖其父,而得到李世民的宠爱。李世民对这个儿子有多宠爱呢,李恪只有10岁时,就被封为了亲王。等他到了15岁,李世民又让他担任益州大都督,成为第一个领大都督之职的亲王。

益州大都督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里土地广阔,人口密集,经济也发展得很好,是唐朝最重要的藩镇之一,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他的器重。

李世民不只是个英明威严的君王,还是一个慈爱而护短的父亲。李恪在担任安州刺史期间,没有节制地游玩打猎,还破坏了老百姓的庄稼,因此受到刺史柳范的弹劾。

有人告儿子的状,唐太宗很生气,但生的不是李恪的气,而是李恪身边人的气。他对侍臣怒气冲冲地说:“权万纪肩负辅佐吴王之职,却不能及时纠正他的错误,应当被处死。”

柳范当场回答:“房玄龄可是也辅佐陛下,但也没能劝阻陛下游猎”。李世民被噎了一下,怒火一滞,拂袖而去。不过李世民到底是善于纳谏,在后来的劝谏之下,没有继续护短。李恪就被免去了安州都督的职位,封户也受到了削减。

李恪被罢官后没有多久,就官复原职,接着做他的安州都督了。这次赴任前,李世民还专门写了一封书信,告诫他不可骄奢淫逸,要了解父亲对他的期望和苦心,字字句句感人肺腑。

李恪也不是冥顽不灵的人,他知错能改,此后严于律己,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让李世民对他更为赞赏。

能得到父亲如此的宠爱,李恪却注定和皇子的职业巅峰——太子无缘。可以说,他在人品能力方面都无可挑剔。

可是,他的血统却是个致命伤。他的母亲杨妃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说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身负两朝皇室血统。

这超凡尊贵的血统也给他带来了尴尬的处境,如果他成为皇帝,那些隋朝遗臣很有可能借机发挥,索性让李家江山改换为杨家江山。

而且,唐朝建立在隋朝的残骸之上,每个唐朝的重臣都为毁灭隋朝出过力,如果李恪成了皇帝之后决定报复他们呢,这种种不确定使得李恪无缘至尊之位。

被逼自缢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除,一直被认为懦弱不堪大用的李治反而成了新的储君。唐太宗在太子和齐王谋反之后,自然更加欣赏温和孝顺的李治。

然而,他在把李治立为太子后不久,就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怀疑。正是长孙无忌说服了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他就试探长孙无忌,说自己担心李治太过仁慈,守不住天下,想要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

长孙无忌有着私心,就赶紧说这不可行。李世民也并非看不出他有自己的考量,直言不讳:“你不看好吴王,是不是因为他不是你的外甥?”长孙无忌避而不答,只说:“太子仁厚,是守成之君。太子之位关系重大,不可擅改,望陛下三思。”

此后,唐太宗没有再提起改立太子的事,可是长孙无忌始终忌惮李恪,即使在李治登基之后,也没有放松。

公元653年,高阳公主不满高宗即位后,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削弱,就和丈夫房遗爱一起发动谋反,打算逼李治退位,转而拥立高宗的第6子荆王李元景。参与这场反叛的都是皇亲国戚,可是因为举事不密而没能成功。

李治让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就秘密筹划着把此案闹大,他威逼利诱,

让房遗爱作伪证,攀咬李恪,指认他也参与了谋反

此案非同小可,牵连人等都被处死,李恪也于永徽4年,被迫在宫禁中自缢,死时年仅34岁,他的四个儿子都是没有成年,也被流放了。

李恪满怀怨恨,在死前怒斥长孙无忌是弄权的小人,陷害忠良,

如果李唐宗庙祖先有灵,他的家族不久就要覆灭了

字字应验

临死之人说的话,能有多大分量呢,李恪的所谓诅咒并没有得到重视。然而,历史证明,他的诅咒的确应验了。

随着武则天在朝中的实力不断壮大,她和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面对这位三朝元老,武则天一开始是想拉拢讨好的。

但是长孙无忌心高气傲,不屑与武则天为伍,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轻蔑,还处处与武则天对着干,自然就受到了武则天的打击报复。

公元659年,在许敬宗的指使下,有人密告长孙无忌勾结御史李巢,打算谋反。这位许敬宗就是在投靠了武则天之后,才官运亨通,对武则天忠心耿耿,这次状告也是为了武则天。

高宗哭诉自己不能狠下心判决舅舅,许敬宗又举了很多皇帝大义灭亲的例子,使高宗最后下定决心。

长孙无忌被削官免职,流徙黔州,他的儿子也没有幸免,被流放到了岭南

同年7月,对长孙无忌一案的复审动,长孙无忌被前来审讯的官员逼得自缢,家产充公,他的族人也被流放到岭南,入了奴籍,长孙家就此败落。

小结:

至此,李恪临终的诅咒字字应验,或许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上天也为冤死的李恪惋惜,为了给他报仇,给长孙无忌降下了灾祸。

不过,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长孙无忌一生争权夺利,玩弄权谋,最后在权力漩涡中葬送性命,也是一种因果,可能李恪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说出了那番话。

标签: 李恪

更多文章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身亡,临死前的一句诅咒,多年后竟成为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李恪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毛主席在读《新唐书李恪传》时写下的评语,而这句话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说“懵懂”,是因为李世民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所犯的错,甚至因为他的用人决策失误,直接导致自己的皇子李恪被逼自缢而死。而李恪在临死时发下了恶毒的诅咒,几年后也变成了现实。李恪的皇子时期李恪的生母杨氏是前朝皇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李恪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毛主席对李世民军事、政治才能评价极高,但是他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说的就是李世民在立嗣一事上的败笔。吴王李恪善骑射、通武艺,有文才武略,但最终却落得被逼自缢的下场,死前怒下诅咒。人人都以为是心有不甘之言,却不曾想一一应验。李恪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没人当回事,后来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李恪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的父亲是当朝皇帝,他的母亲是前朝皇帝之女。可如此显赫的家世,不仅没有为他带来光明前途,反而将其引入万丈深渊,他就是唐太宗第三子李恪。在李恪34岁那年,被人诬陷谋有朝篡位之心,为证清白他被迫自缢。意难平之下,他诅咒害他之人家族覆灭,起初无人当回事儿,最后居然全部应验。这其中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曾立诅咒,当时无人在意,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李恪

    “以绝众望,海内冤之!”这是后世史官在编撰史书时对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的评价。提到“冤”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都是关汉卿的著名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当时因为这个女子的冤情,苍天不忍,都降下了六月飞雪。但这毕竟是戏说的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吴王李恪的冤情恐怕也与之相较不远。毕竟他是莫名其妙就被

  • 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没人当回事,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李恪

    说起中国历代帝王,那么毫无疑问,李世民必然会被多次提到原因无他,因为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天可汗,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将明君政治推到最极限的人物。不过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同样的老子英雄未必儿好汉。在李世民老去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却一个个都没有了父亲的威风。太子李承乾直接成为了一个突厥人,老二李泰更是一个心肠

  • 唐太宗的儿子李恪能力出众、文武双全,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李恪

    说到唐朝皇帝,最出名的当属唐太宗,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国力强盛,对周边各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人有生老病死,皇帝也不例外,要想将唐朝基业发扬光大,就必须选择一位优秀的继承人,但唐太宗之后的唐高宗十分平庸,这也给武则天掌权提供了条件。其实唐太宗的三子李恪能力出众,可谓是文武双全,为何唐太宗当年不选他为皇

  • 李世民对李恪很有好感,不过李世民要立太子的事情,还是要和大臣们商量的毕竟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李恪

    所谓古往今来,君权不仁,作为一国之君,往往在登上皇位前,都要经过一场残酷的斗争。不然,谁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坐上王座。就像清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一样,哪怕是亲兄弟,也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就算是我们所熟知的明君李世民,也在他的统治之下,发动了一场轩然大波,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他的长子李治登基后,也是如此,

  • 湖北一村庄在祭祖时意外找到一族谱,发现祖上是唐太宗儿子李恪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李恪

    祭祀是一种文化传承,是我们对祖先的一种惦念和尊敬,同时也通过祭祀来祈求,保佑子孙们平安顺遂、一生如意,在很多的地方都会选择在过节的时候祭祀,湖北十堰一村全村姓李,他们整个村子的人都会选择在春节,打工的孩子们回来人全的时候祭祀。有一天在祭祀的时候,一位老人发现了一本族谱,上面记载着这村子里人祖上的身份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能力如何,为何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很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李恪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想传位给李恪,可惜受人阻拦才没成功,李恪的能力自然很强。不过他被后人怀念,主要还是因为一些其他缘由。最像李世民的皇子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子,其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妃。杨妃是李世民为了和隋朝皇室联姻,明媒正娶的,并非一些人认为的齐王妃杨氏。李恪自幼便受到李世民的疼爱,10岁的时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有多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李恪

    唐王朝无疑是我国封建王朝中最强盛的一个,不仅在对外战争上无往不利,开拓了大片疆土,文化上也迎来巅峰,诞生了大量的优秀诗人。而唐朝的强盛离不开唐太宗李世民,他文治武功都十分优秀,曾在诗中写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便体现了自身的胸襟,至今依然在我国广为流传。李世民无疑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皇帝,他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