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承乾已经坐稳储君之位,为何还要冒着危险造反?他已经迷失自我

李承乾已经坐稳储君之位,为何还要冒着危险造反?他已经迷失自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花开一世倾情一生 访问量:3833 更新时间:2024/1/24 21:41:25

李承乾李世民的长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深得李世民以及李渊等人的宠爱,可以说他完全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按理来说这样的人,应该拥有最完美的人生,可真实历史上的李承乾似乎并不满足。

他已经成为太子,李世民对其处处维护,只要李世民去世,李承乾将会顺利接班成为皇帝,为何他还要在最关键的时候造反丢了太子之位以及性命呢?难道说李承乾当时不明白造反的风险么?

李承乾的性格养成

李承乾出生的时候,李渊以及李世民等人还在为唐朝的建立而奋斗,不过李渊家族本身就是豪门世家,李承乾又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因此在出生之后,深得李渊以及李世民的宠爱,就连李承乾的名字,都是李渊取的。

出生在李世民家中,注定李承乾不会平凡,在李世民不断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李渊会将对李世民的奖赏或多或少转移到李承乾身上,毕竟当时李世民建功太多,李渊已经无法继续奖励,创造了天策上将都不足以奖励李世民功劳。

在最开始阶段,李世民以及李建成等人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李建成偶尔还会送一些礼物给李承乾,当时的李承乾必然十分幸福,可是随着李世民功劳越来越大之后,李建成开始害怕李世民影响到自己接班人的位置,因此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从小就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李承乾,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变化,甚至最后还亲眼目睹了玄武门之变,对父亲李世民杀掉大伯李建成一事记忆深刻,这件事情对李承乾造成很大影响,后来他打算造反逼宫,就与玄武门之变有巨大关系。

李世民一直将李承乾当成接班人培养,不管是学问还是治国能力,李世民都请当时最厉害的老师进行教育,比如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李纲等人,都曾当过李承乾的老师,他们严格按照李世民的标准教育李承乾,希望李承乾能够成长为像李世民一样的雄才明君。

世界上很多事情,往往欲速则不达,李承乾的教育就是如此,李世民越是安排好老师教育李承乾,就越容易引起李承乾的反感,因为在李承乾的成长道路上,从来没有玩乐,只有学习,这是一个年轻孩子根本无法接受的现实。

谁不想好好享乐一番呢?就算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都想好好玩耍,更何况是李承乾这种可以呼风唤雨的太子了?他很想好好玩耍,但是没有人敢陪他玩耍,后来李承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名为“称心”的知己,结果又被他人揭发,称心直接被李世民杀掉了。

李世民做的一切事情,就是希望李承乾能够迅速成长,可是李世民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地方,那就是他给李承乾提供的生活环境,根本就不利于他锻炼自己以及快速成长,人的成长,更多时候还是在艰苦环境下才更快的,李世民给李承乾提供的顶配环境,不仅不利于促进李承乾成长,反而会促使他贪图享乐。

我们可以看看后来的李承乾,经常大搞胡人宴会,在东宫胡作非为,老师说他几句,不小心就会被李承乾弄死,这样的太子,早已经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想要重新塑造他,似乎不太可能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承乾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已经废了,李世民多年以来花费的心血,完全沦为流水,没有多少作用,这似乎就是很多富裕家庭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欲速则不达。

李承乾为何选择造反?

当一个人已经忘乎所以的时候,这个人就容易错误估计形势,李承乾就是如此,在他逐渐变得目中无人之后,他已经迷失了自己,眼里只有皇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就连李世民的性命,在李承乾看来都无所谓了。

前边就说过,李承乾曾经目睹过玄武门之变,虽然没有学到李世民的精髓,但是样子还是学到了,所以在李承乾不成熟的内心世界里,他觉得想要夺取皇位,只需要对皇帝进行逼宫即可,他想要尝试一番。

这种错误的估计是李承乾造反的动机,而李泰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威胁,则是李承乾造反的催化剂以及本质原因,在李承乾越来越嚣张跋扈之后,朝中很多大臣都建议李世民换一个太子,可是李世民始终没有放弃李承乾,一直都大力支持李承乾继续当太子。

李承乾内心已经极其脆弱,并且有些畸形,所以李承乾不愿意相信父亲对自己的真心,因此在后来弟弟李泰取得一些成就,李世民对其进行赏赐之后,李承乾就认为弟弟已经威胁到自己太子之位,从而加快了造反进度。

李承乾的一切计划都在正常进行,奈何后来因为李世民五子李佑的造反,导致李承乾造反一事胎死腹中,还没有正式开始,就被李世民抢先一步发现了,李世民经过再三确定之后,才对李承乾动手,将参与造反的所有人斩杀,李承乾也被流放,最终因病死于流放之地。

就这样,一个最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太子李承乾,年纪轻轻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要是我们返回去分析李承乾短暂的一生,会发现他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活过,年幼的时候为名誉而活,长大之后为皇位而活,他的出身是幸运的,但他的人生却是悲哀的。

李世民也许到最后也终于明白一些问题,李承乾的悲剧并非他本人造成,而是李世民的急于求成造成的,要是李世民能够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用更加科学理智的办法教育李承乾,想必李承乾不会那么糟糕。

结语

李承乾的悲剧,在古代历史上其实并非个例,可以说很多明主的儿子都有类似于李承乾这样的悲剧,要是我们深入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其内在关联,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过度的压力导致人心态崩了,从而迷失自我,在沉默中发疯!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标签: 李承乾

更多文章

  • 李承乾和朱标两种相同的人生,不同的结果,我们要怎么看待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李承乾

    同是身为太子,李承乾是步步危机,而朱标却能安稳度日,不用担心自己的地位问题?这其中有什么不为外人知道的秘密呢?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话,那么继承王位绝对是不成问题的,毕竟一个闲散王爷的权力和皇权相比,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李世民突然的举动让他们本该平静度日的内心都出现了

  • 迫不及待?本就该继承大统的太子李承乾,为何非要走上谋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李承乾

    李承乾李承乾作为唐太宗的长子,更是唐太宗的发妻长孙皇后的儿子,从小就受到非常多的关注和宠爱。所以在唐太宗当上皇帝的时候就把李承乾册立为皇太子。这样一个优越的人,只要能熬过李世民就能够成为大唐之主,但李承乾最后却谋反,被唐太宗贬为庶人,这究竟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呢?严苛的教育,让李承乾处处受到制约李承乾在

  • 从诸葛亮到李承乾,一个人能走多远,可以看这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亚男杨士标签:李承乾

    文:疯癫史鉴(读史专栏作者)知人善任,可以说是大多数领导者都需要的一种本事。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才能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然而事实却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说过,有温良而伪作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尽忠者,很多人往往表里不一。诸葛亮在

  • 李承乾作为唐太宗的嫡长子,却荒唐无比,让唐太宗不得不废除他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李承乾

    在揭开这个答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承乾!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出生于公元619年,母亲是文德皇后长孙氏! 因为李承乾出生于承乾殿,因此取名李承乾,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承乾的名字是李渊给起的!有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李承乾8岁时,便被李世民立为太子,而且在这期间李世民为了培养他,先是请了

  • 李承乾既是嫡长子,又早就被封为太子,为何偏偏要谋反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李承乾

    李承乾既是嫡长子,又在李世民登基不久就被立为太子,李世民还对他百般疼爱,就算他做了一些错事,李世民依然说:“我的儿子虽患脚疾,可依然是嫡长子,我怎能舍弃嫡子而立庶子呢?”既然如此,只要熬到李世民去世,李承乾就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可是,为什么他却要通过谋反的方式夺天下呢?李承乾从被立为太子那天起,李世

  • 一手王炸的牌打的稀碎,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是如何“自废武功”的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李承乾

    公元619年,大唐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在秦王李世民的府里,出生了一个男婴。因为他出生在太极宫承乾殿,所以李渊赐名“李承乾”。当时的太子是李建成,因此,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男婴将来会成为太子。李渊一语成谶,李承乾真的“承继皇业,总领乾坤”,成了大唐第二个太子。李承乾无疑是一个幸运儿,他的身份之高贵,之显赫,

  • 历史迷踪:李承乾为何要谋反?因为太宗皇帝触碰到了他的底线!

    历史人物编辑:茶煮历史标签:李承乾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人的社会地位一直很低,而那些侍女婢从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整个历史上,除了清朝的传奇侍女苏麻喇姑得到礼遇外,很少有侍女能被写进史册。当历史上的车轮来到唐朝时,开放的社会特性给很多女性提供了演绎舞台,在涌现出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强腕政治人物的同时,也有无数个极具悲剧色彩的

  • 人称二世祖的李承乾为何要反李世民?这个原因让人难以想象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李承乾

    李承乾,李世民的儿子。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然而小时候的李承乾也没有让人失望,德才皆备、智勇双全、品行端正。在李世民和一众大臣来看此子将来必定不凡。所以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期望很高,对他是万分宠爱。更是让有名的大臣成为李承乾的侍读,教他知识。到后来让陆德明与孔颖达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李承乾天资聪慧而且学

  • 从行刺张玄素开始,太子李承乾就与皇位愈行愈远!

    历史人物编辑:追寻英雄足迹标签:李承乾

    公元642年的一个早上,张玄素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赶赴皇宫早朝。古代大臣上早朝时天都未亮,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可是,当张玄素走到东宫太子门口时,却迎面走来一个人影,从穿着上看,既不像官员、又不像太监。张玄素思考之际,来人却将一把铁鞭砸向张玄素。张玄素急忙躲闪,铁鞭虽然没有正中脑袋上,却砸在了脑袋的侧面

  • 李承乾是李世民最宠幸的太子,他为何造反?荒唐背后是父亲的痛心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李承乾

    论文治武功,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在他晚年立李治为太子时,专门做《帝范》一书,来严格要求李治的言行举止。究竟是什么,令唐太宗如此重视接班人的教育工作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便与唐太宗的长子,已经被废除的太子李承乾有关了。说起李承乾这个人,他很独特:少敏惠,太宗甚爱之。8岁便被立为太子,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