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上刻了55个字,人们才明白李世民的为人

专家打开李建成墓,墓上刻了55个字,人们才明白李世民的为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无风却起念 访问量:2012 更新时间:2024/2/23 4:44:17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世民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开创了大唐的辉煌时代。然而,他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使李世民从皇子晋升为太子,不久后,他便登上了皇位。

尽管李世民被誉为千古一帝、天可汗,但因为玄武门之变,他的人格魅力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今天,我们通过西安出土的李建成墓,来探究李世民对待自己兄弟的真实态度。

隋朝末年,民怨沸腾,群雄纷纷起兵,意图推翻隋炀帝,建立新朝。其中,李渊,即唐朝的开国皇帝,也在暗中筹划。他有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公元617年,李渊正式起兵,发动晋阳兵变。

在这四个儿子中,李渊最看好的是他的长子李建成。李建成的能力并不逊于李世民,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广交人脉,为父亲的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渊在晋阳兵变后,带领李世民南征北战,取得了许多胜利。而李建成则被派去广交人脉,他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他不仅在朝中建立了广泛的人脉,还亲自出征,立下了不少战功。在李渊的眼中,李建成是一个将帅之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逐渐紧张。李建成在朝中的势力日益强大,他积极出征,试图赢得更多的威望和认可。而李世民则在军中声望高涨,他开始积极招兵买马,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开始感受到李世民对他的威胁,两兄弟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李建成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决定采取行动。他向李渊进谏,声称李世民的声望越来越高,威胁的不仅是他的太子之位,更是李渊的皇位。在李渊的首肯下,李建成开始策划消灭李世民。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坐以待毙,他在暗地里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兵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也未能幸免。

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李渊无奈之下,只能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称帝,是为太宗,改年号贞观。自那以后,唐太宗开了大唐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尽管李世民顺利登上帝位,并且在他的治理下,国家繁荣昌盛,百姓也逐渐遗忘了李世民的那段上位史。但李世民自己没有忘记,并且十分在意,他在意史官会怎么记录这段历史,在意后人会对自己如何评价。

2005年,李建成的墓志出现在西安。经过警方和文物部门的努力,墓志被追回,交到了西安博物馆。这个墓志略为简陋,盖为盝顶形,只有50多厘米长,11厘米高,四边没有任何修饰。墓志铭也不过短短55个字: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经过专家的考证,墓志铭上的“隐”字为重新刻制,修改之前的字应该是“灵”。也就是说,李建成原来的谥号为灵王,这是一个恶谥,可是有人将他改成了隐王。“隐”字隐隐约约表现出了对李建成结局的哀悯,也没有将他视为一个失败者。而能够修改一个王的谥号的,只有皇帝。这就意味着,做这件事的人,是李世民。

为什么李世民要这么做呢?有人认为,当初击杀兄弟、草草下葬,还封恶谥为“灵”,是因为李世民正对李建成怒火十足,毕竟李建成也是想置李世民于死地的。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李世民认为自己这么对待死去的兄弟太过分,所以将谥号改为“隐”,也有将此事隐去的意味。

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李世民有多懊悔自己弑兄篡位,但也许在他的内心里,曾不时回忆往日兄弟情。说到底,没有人愿意手足相残,李世民和李建成之所以为了储位斗个你死我活,只是表现出了在封建皇权下,权欲大于情义的悲哀。

正所谓人无完人,李世民不是一个完美的仁君,李建成也不是碌碌无为的储君,一切都还需要从历史出发,不应人云亦云。不过,谁又说得准历史是真正的历史呢?李建成的墓志,或许就是我们理解李世民的一个重要线索。

这个简陋的墓志,虽然只有55个字,但它揭示了李世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兄弟的愧疚和哀悯。他可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兄弟。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上,更体现在他对待家人和亲情的态度上。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权力和情义的矛盾,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这也许就是历史的魅力,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元。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标签: 李建成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和李建成在玄武门火并,李渊在后宫游湖?他为何不出面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建成

    李渊是李唐王朝的缔造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李渊的名声却远远比不上他的儿子李世民,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开国皇帝真的会一事无成吗?其实我认为从李世民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已经身不由己了。李渊选择沉默,或许是被逼的。李世民是功高盖主的人物,他手里有很多人都渴望得到的文臣武将。这是他在打天下的

  • 李建成一手操纵的“杨文干造反案”为何最终不了了之?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李建成

    武德七年六月,李渊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在仁智宫避暑。仁智宫位于离长安城三十多公里的玉华山凤凰谷中,武德七年五月开建,六月完工。一个月就能建成的离宫肯定不会多么奢华,但是李渊却郑重其事的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位军界大拿前去视察,可见此宫的用处并不单纯是避暑,而是备战。当时突厥猖獗,不知何时就会忽然兵临长安

  • 李建成墓志寒酸简陋,仅五十五个字,李世民还将其中一字多次修改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李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建成被杀后,安葬在如今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墓地早年被盗,文物早已被洗劫一空。2013年,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李建成的墓志被追回,目前收藏于陕西西安博物馆。可能有读者看过李建成墓志的照片,这是一块非

  • 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却揭开李世民对待兄弟的真实心态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李建成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他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于两个月后登基为帝,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虽然夺得了大唐的政权,又开创了盛世,但李世民却对曾经的骨肉相残耿耿于怀,毕竟弑兄夺位这样的名声实在是难听。更别说在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只将其草草安葬,连追封都暗藏着贬低的意

  • 李建成真的远不如李世民吗?看看唐朝史官第一手记录就会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建成

    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但这22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唐朝开国战争期间,活跃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不过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对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他们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正在于老爸李渊。李渊在对儿子们的态度上,非常耐人寻味。他一方面谨遵“立嫡以长”的古训,把太子之位赐予长

  • 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的头颅,还干了件大事,唐朝史书根本不敢写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李建成

    唐朝,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人们谈及唐朝,总是会想到那位雄才伟略的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他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勇气。那时,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堵在了雁门关,形势岌岌可危,形势岌岌可危。当时,年仅16岁的李世民接到了抵御突厥的紧急命令,他毫不犹豫地率领手下的士兵

  • 天策上将李世民对打天下的贡献有多大?李建成真那么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李建成

    在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朝代往往有着相同的命运。秦隋无不强横,横扫四围,开古开今。汉秦、唐隋开创盛世,史书赞颂万千,地位远超金、明、宋、元、明、清。不同的是,刘邦带着兄弟朋友打天下,而李渊带着儿子打天下。而且,唐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都不是好惹的灯,哪一个得了太平盛世或者乱世建国,都是不输秦皇汉武的皇帝.出

  • 李建成下毒,李世民吐血数升,为啥这么大的吐血量还没死?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建成

    李唐初创,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夺嫡之争从武德七年开始显山露水,到武德九年进入白热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兄弟俩肯定得死一个。支持李建成的是关陇集团,基本盘在长安;支持李世民的是山东豪杰,基本盘在洛阳。朝臣大多是支持李建成的,李世民可谓势单力孤。为了摆脱牢笼困境,李世民向李渊提出,为了避免兄弟相残,

  • 李渊心里的继承人一直是李建成,为何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李建成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儿子李世民光环太大,很多人都忽略了李渊的存在。而李渊心里的继承人一直是李建成,毕竟要尊崇嫡长子继承制。但他却一直让李世民掌握兵权,后面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抢班夺权。李渊被软禁,李建成被杀,李世民成为了唐朝第二个皇帝,后世称为唐太宗。那么李渊为何让李世民掌兵权呢?我们来分析一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没有被毒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李建成

    这个事确实有记录,大哥李建成与兄弟李世民一起畅饮,兄弟二人喝酒过程中,李世民吐血了,估计有几升,这个危机的时刻,皇叔送他回到了天策府。《旧唐书》记录如下,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太宗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那个时候一升相当于现在的800毫升,所以一升也不少了,别说是更多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