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赵昀亲政之初,尚希望有所作为,任用一批被史弥远排斥的知名之士,企图利用金朝灭亡之机,占据黄河以南地区。端平元年(1234),赵葵、全子才等率军进驻原北宋三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见北宋四京与南宋行在),三城已被蒙古兵掳掠一空,宋军乏食。蒙古兵反攻洛阳,宋军溃败。蒙古遂对南宋发动进攻。
端平二年,蒙古皇子阔端和曲出分路进攻四川与襄汉。宋将曹友闻在大安军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击退蒙古军。曲出军攻破枣阳军和郢州(今湖北钟祥),而未能夺取襄阳府。三年,蒙古军再攻四川,曹友闻在阳平关战死,蒙古军长驱入川,除川东的夔州路外,绝大部分州县失陷,人民惨遭屠掠。阔端虽旋即撤军,而南宋仍不能控制川北的蜀道天险,处于无险可守的状态。
宋襄阳府的南军(原南宋正规军)与北军(新募的中原兵)发生冲突,北军纵火焚毁府库,投降蒙古,南军亦在撤离时大肆抢掠,蒙古军进而占领襄阳。嘉熙元年(1237)、二年,杜果先后在安丰军(今安徽寿县)和庐州(今安徽合肥)大破进犯的蒙古军。蒙古宗王口温不花领兵进攻黄州(今湖北黄州),宋将盂珙带兵奋战,击退蒙古军。
接着孟珙与蒙古军大战三次,收复信阳军,攻打襄樊,后又攻下光化军、蔡州等地。孟珙以江陵府为军事大本营,大兴屯田,训练军队,经理荆襄,策应四川,屡破蒙古军。时值蒙古大军进行第二次西征,未能全力攻宋,战局暂时稳定下来。
南宋丧失蜀道天险后,蒙古军经常出没成都平原,进行杀掠破坏,宋朝被迫将四川的首府自成都府迁往重庆府,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府城。淳祐二年(1242),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他采纳冉琏、冉璞兄弟的建议,大规模因山筑垒,将各州治所移入山城,特别是将合州治所迁入钓鱼山城(今四川合川东),建成强固的军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