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权宦李辅国杀皇后,扶太子登基,唐肃宗一声叹息,自己惹的祸

权宦李辅国杀皇后,扶太子登基,唐肃宗一声叹息,自己惹的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锦 访问量:1600 更新时间:2024/1/30 1:46:34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带领着大唐进入了新的篇章,盛唐时代开

就这样歌舞升平,四海咸平,人们都快淡忘了几十年前密集的政变阴谋,可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唐肃宗一朝又出现了,而且后果很严重。

当时肃宗已经病入膏肓,自顾不暇,就在这时候,宫廷里又发生了一场兵变,是他最宠信的宦官李辅国做的。

等他咽气之后,李辅国举起屠刀斩杀了张皇后,扶持太子登基,他如何有那么大的能耐?这位皇后死的冤吗?

只能这样说,一个恶人收拾了另一个恶人,肃宗宠爱的张皇后也不是善茬,她先是为了利益需要和李辅国组成政治拍档,陷害建宁王李倓,并让肃宗赐死了李倓和一些反对他们的大臣。

然后为了政治利益需要,她与李辅国又分道扬镳,各自为战,在肃宗病危时期,张皇后感觉太子李俶和她不是一心,就想铲除太子,立李亨次子越王李係为帝,张皇后矫诏让太子觐见临终前的肃宗,打算在进宫之后斩杀太子。

太子不知是计,随时就去了,结果李辅国这边提前通过眼线知道了张皇后的阴谋。太子未到宫殿,李辅国就派兵拦截太子,把太子软禁了起来。

又带兵把张皇后及宫女宦官移到偏殿幽禁起来。这场政变把侍候肃宗的宦官、宫女吓得一哄而散。整个长生殿就剩肃宗一个孤家寡人,他又惊又怒,一命呜呼。

张皇后就更没有存在的价值,紧接着,张皇后和一批宦官、宫女死于非命。

这里,我们会有疑问,张皇后没有儿子吗?李辅国怎么有那么大的权力。这就需要从安史之乱谈起了。

张皇后原来只是肃宗的良娣,肃宗还是太子时有一个太子妃韦氏。大舅哥韦坚时任刑部尚书,他与李林甫不合,被打压陷害。直接影响到了太子的前途,太子一惊之下与太子妃离婚。她被太子休掉后,唯一的出路就是遁入空门落发为尼,伴着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此后,张良娣就很受宠,说起来她与肃宗还是有亲戚关系的,她的祖母窦氏与李亨的祖母(也就是玄宗生母昭成太后)是姐妹关系,昭成太后为武则天杀了后,玄宗当时幼年,就是这个窦姨抚养他长大。

玄宗即位后,非常感谢这个姨母,封她为邓国夫人,四个儿子都是高官。特别是第四子生的女儿在天宝中期,选入太子宫为良娣。她就是张良娣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跟着玄宗一路逃亡。后来太子一班人马去了灵武。

在这一路逃亡过程中,张良娣凭借一系列表现迅速获得的李亨的恩宠。

每次侍寝时,张良娣总是睡在太子的外面,说是要保护其安全。在灵武产下幼子后,不顾产后虚弱,带病为将士缝制衣裳。自己那些珠宝首饰也全部用与军费开支。

只能说这个女人很会作秀,她的目的很明确,想做皇后。可自己势单力薄,这时,侍候太子的老奴李辅国主动投靠了。

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其貌不扬,家境一贫如洗,从小就被净身送进了宫中,一直在宫廷马厩里养马。由于他有点文化初,而且人比较聪明,所以后来就成了高力士的仆从。天宝中期,年近五十的李辅国才进入东宫,成了太子李亨的贴身侍从。

玄宗逃离长安时,李辅国也跟随太子一同出逃。马嵬驿之变中,李辅国是陈玄礼和太子之间的联络人,也算是兵变的参与者之一。事后,他又和广平王、建宁王一起策划了“父老遮留”,成功促使太子与玄宗分兵,并北赴朔方。抵达灵武后,李辅国极力劝请肃宗即位,从而立下了拥立之功。

据《旧唐书·李辅国传》称,马嵬之变后,

“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

肃宗即位后,当即擢升李辅国为太子家令,兼元帅府行军司马,并视他为心腹。

“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旧唐书·李辅国传》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李辅国开始逐步掌握宫禁大权,并且逐步架空肃宗,并最终成为肃宗朝的一大权宦。

肃宗即位后,张良娣日益得宠,随时有可能登上皇后宝座。面善心险的李辅国见她得势,便主动向她靠拢。于是,两人为了利益需要,相互勾结,沆瀣一气。

当时肃宗三子建宁王李倓血气方刚,嫉恶如仇,非常讨厌这两个人,每次见到肃宗,都会大骂这两人虚伪阴险,心怀大恶,并称他们内外勾结,企图危害皇嗣。

而李辅国和张良娣都是肃宗最宠信的人,而李倓在肃宗面前肆意攻击他们,久而久之遭致肃宗的反感。

张良娣和李辅国本来就和李倓势同水火,如今又天天遭受他的人身攻击,自然是怒不可遏,所以便夜以继日地在肃宗耳边吹风,说:“建宁王恨陛下不给他当元帅,企图谋害广平王。”

肃宗最后还是相信了张良娣和李辅国,将建宁王李倓赐死。这个在肃宗分兵北上、即位灵武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三皇子,就这样冤死在了张良娣和李辅国的谗言之下。

肃宗收复长安后,张良娣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后,她就想把她的儿子拱上储君之位。她有两子:兴王佋、定王侗。兴王早薨,侗又年幼,而广平王李俶已经被立为太子,所以为儿子谋求太子的位置只能缓缓了。

但是,张皇后野心勃勃,她和李辅国联手除掉建宁王李倓之后,接下来必然会把矛头指向广平王李俶。

当时肃宗疾病缠身、精力日衰,李亨自知不久于人世,遂下诏命太子李豫(原名李俶)监国,数日后改元宝应。而一场阴谋就在这年酝酿着。

李辅国与张皇后都在蠢蠢欲动,都想以自己的方式控制太子李豫,进而掌控帝国的未来。

一场巅峰对决就这样不可避免地暴发了。

张皇后决定率先动手。

她假借肃宗之命召见太子李豫,说:“李辅国久典禁兵,四方诏令皆出其口,擅自矫诏逼迁上皇,罪不可赦!他尚存顾忌的只有你和我,现在皇上已陷入弥留,李辅国和他的心腹程元振(掌管禁军神箭营)已暗中准备作乱,若不诛杀,祸在顷刻!”——《旧唐书》

可是,太子李豫也很会演戏,他知道张皇后想借刀杀人,自己几次都差点被她害死。他演的惟妙惟肖,痛哭流涕,说两人都是父皇功臣故旧,如果先斩后奏,会加剧父皇病体,还得从长计议。

张皇后看到太子是无法指望了,而肃宗处于弥留之际,李辅国不会给她时间,眼下的形势已是剑拔弩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不容许她有丝毫的犹豫和拖延。

可她毕竟是个女人,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凭什么和李辅国斗呢?原本想利用太子对付李辅国,可太子却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立场。在此势单力孤的情况下,张皇后就只能另找同盟了。

她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李亨次子、时任天下兵马元帅的越王李係。张皇后决定跟李係做一笔交易——既然太子李豫跟她始终不是一条心,那不如把李豫废了,另立越王李係,条件是让李係帮她除掉李辅国。

太子一走,张皇后马上召见越王李係,对他说:“李辅国图谋不轨,可太子懦弱,不足以平定祸乱,你能不能?”

让张皇后甚感欣慰的是,李係的回答就一个字:“能!”

于是,一场政变阴谋新鲜出炉了。

随后,张皇后立刻安排手下宦官段恒俊与李係联手,挑选了两百多名勇武的宦官,发给武器和铠甲,命他们埋伏在长生殿后面。

然后张皇后假借肃宗名义召见太子李豫,命他到长生殿觐见。

长生殿是肃宗李亨的寝殿,张皇后和李係伏兵于此,准备伏杀太子。然后由李係继任储君,再集中全力对付李辅国。

可是,很不幸,李辅国比她更厉害,他的心腹程元振通过眼线获悉了他们的阴谋,赶紧密报李辅国。李辅国立刻命他带兵埋伏在陵霄门外,让他无论如何都要截住太子。

太子李豫接到诏命,没有怀疑,立即进宫,行至陵霄门时,程元振等人忽然一拥而出,将太子团团围住,并把张皇后伏兵长生殿的事情告诉了他。

李豫半信半疑,还想进入,程元振就命士兵把他架了起来,不由分说地把他带到了玄武门外的飞龙厩中,并派重兵把守。此举名义上是保护太子,实则无异于软禁。

当天夜里,李辅国和程元振率兵冲入麟德殿,逮捕了越王李係、宦官段恒俊、内侍省总管朱光辉等一百多人。稍后,李辅国等人又勒兵进入长生殿,宣称奉太子之命迁皇后于别殿,随即逮捕张皇后,把她和左右数十个宦官宫女强行拖下殿,全部囚禁于后宫。

在这场事关帝国未来的巅峰对决中,谁先控制了太子,谁就夺取了斗争的主动权。张皇后机关算尽,最终还是落了后手,在这场终极对决中一败涂地。

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唐肃宗李亨在阒寂无人的长生殿里黯然闭上了眼睛,终年五十二岁。

李亨刚刚咽气,李辅国便祭起屠刀,斩杀了张皇后、越王李係、兖王李僴(李亨第六子)。同日,李辅国领着一身缟素的太子李豫在九仙门与宰相们见面,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四月十九日,朝廷发布国丧,宣读肃宗遗诏。四月二十日,太子李豫即位,史称唐代宗

他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被宦官拥立的皇帝,但却不是最后一个。从此,唐朝进入了“宦官乱政”黑暗时代。

喜欢我加个关注呗,欢迎转发收藏。

标签: 唐肃宗

更多文章

  • 唐玄宗那么长寿,如果没有马嵬坡兵变,唐肃宗根本没有机会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旭旭聊历史标签:唐肃宗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时期,也正是因为安史之乱,杨贵妃才死在马嵬坡,马嵬兵变由此而来。在此次事件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节点——唐肃宗成功登基,唐玄宗被迫成为太上皇。如果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登基为帝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依据,因为在真实历史上,唐肃宗比唐玄宗仅仅晚死半个月。唐玄宗的高寿对于

  • 唐玄宗76岁时,唐肃宗送其一百名美女,两年之后衰竭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唐肃宗

    自古帝王之家对于亲情是最淡漠的,南北朝时期曾经有一个小皇帝在临死之前这样感慨道:“来生不生帝王家。”这句话也道出了帝王之家的残酷,也正是因此在帝王之家中,为了权力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杨广弑父杀兄,李世民弑兄夺位,在帝王之家,亲情显得是如此淡漠。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例子在前,导致在这之后的帝王对于亲情非常

  • 没有这位高人的帮助,唐肃宗很难消灭安禄山,郭子仪也不会太顺利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历史苑标签:唐肃宗

    说起安史之乱,大家满脑子想的都是杨贵妃,忽略很多历史上著名而且重要的人物。比如说这件事的引发之人安禄山,作为叛军的老大,他早就有了想要做皇帝的想法,趁着唐玄宗比较信任他,他索性就成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干儿子。既然是自己的儿子,那做皇帝似乎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所以安禄山就起兵造反了。而这个时候的唐玄

  • 唐肃宗、代宗在位的时期,为何会成为中晚唐衰败历史的开端?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唐肃宗

    如果细数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历史的话,便能发现,唐朝历史上并不缺少有能力的皇帝,而唐肃宗、唐代宗就是其中较为有能力的皇帝。不同于此前盛唐时期的皇帝,能够以文治武功,开太平盛世。唐肃宗、代宗两位皇帝在位的时期,则是唐王朝最为艰难的时期。这是因为,两位皇帝的在位时期,唐帝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叛乱——“安史之乱”

  • 为什么唐肃宗急于让唐军在香积寺和安禄山叛军大战?只因形势所迫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至德二年,西元757年秋季,唐军和安禄山的燕军爆发了历史的“香积寺大战”。这场战争一定程度上让双方的精锐都遭到了损失。有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之所以之后唐朝没能真正实控河北藩镇,很大程度在于精锐的丧失。其实个人觉得, 唐肃宗之所以急于让唐军和燕军进行决战,也和当时的微妙的形势有关。1、临危受命与

  • 走父亲的路,让父亲成为太上皇,唐肃宗李亨是如何登基的?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唐肃宗

    人们都称唐肃宗李亨为乱世天子,而乱世则指的是持续八年的、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这个时代(755年12月—763年2月)。安史之乱走父亲的路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正确的是李亨同父亲李隆基从一无所有到掌握实权的轨迹十分相似。这个王朝如果继续安静地往前走的话,自己虽也在权力中心附近,但就那几步却是难如登

  • 唐肃宗两位皇后分别是谁,真如影视剧演绎的那样?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唐肃宗

    去年年初热播电视剧《大唐荣耀》不知道大家对张皇后还有没有印象,剧中由(刘威葳)饰演的张皇后看起来善解人意、贤良淑德。但是后期逐渐黑化令人生畏,是绝对的大反派。还有一位就是第一集出现的原太子妃由(方晓莉)饰演,当时朝局并不稳定,奸相杨国忠栽赃陷害挑拨离间,太子妃韦氏的兄长韦坚拥立太子谋反,韦氏一族被诛

  • 唐肃宗在唐玄宗未驾崩时即皇帝位,是否合法?唐玄宗为何会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唐肃宗

    先简单回顾一下唐肃宗李亨得到皇位的过程。李亨是唐玄宗的三儿子,开元十五年被封为忠王,担任朔方节度使、单于大都护,开元十八年担任河北道行军元帅。皇太子李瑛被废,不久又被杀掉。开元二十六年六月,唐玄宗册立李玙为皇太子,给他改名为李亨。这以后李亨百般小心,诚惶诚恐,躲过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陷害,在皇太子位

  • 唐肃宗在接手大唐的江山之后,为什么没有挽救大唐的颓势呢?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在接手大唐的江山之后,为什么没有挽救大唐的颓势呢?唐朝曾经是无比的强大,在这强盛的朝代之中也隐藏着些许隐患,在藩镇叛乱搅起唐朝的血雨腥风之后,唐朝有了衰落的趋势。虽然唐朝中将这叛乱平息,但是却没有想到这衰落的趋势并没有减弱。尤其是在接任的唐肃宗手中,唐朝的情况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反而又发生了很

  • 唐肃宗真的是被太监吓死的吗?真相你想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的一生很悲催,死的更悲催,与其说他是被吓死的,不如说是被气死的,而且确实和太监有关,也和张皇后有关。如果唐肃宗在去世之前说过什么话的话,应该是十个字:“朕还没死呢,你们就反了。”但是大家正忙着,谁也没有搭理唐肃宗,于是他就给气死了。李亨能成为太子是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的,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