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

如何评价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世界 访问量:3486 更新时间:2024/3/8 9:26:52

魏征李世民称赞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并且在魏征死后,李世民曾经评价魏征:贞观以来,尽心于我,进献忠言,安国利民,犯颜直谏,纠正我之过失者,唯魏征而已。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给出魏征很高的评价,尤其是最后一句,自从自己改元贞观后,只有魏征敢触犯我的威严,敢当面纠正我的过错。

从李世民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对魏征的直言不讳是不在意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嘛?本人认为不是的,在魏征与李世民成为君臣关系之前,二人可以说是死对头。魏征最开始是辅佐李建成的,并且曾多次告诫李建成要对李世民下手,不然的话一定会遭到杀身横祸的。可是李建成认为李世民不会这样做,直到玄武门事变发生后,李建成才追悔莫及。

魏征对李建成的帮助非常大,在他刚刚追随李建成的时候,只是太子宫中的一个东宫洗马,也就是帮助管理太子东宫府的书籍。这个官职算不上高,可也算得上是一份闲职。可李建成对自己宫中任何一个有官职的人都是以礼相待的,这是李建成的优点。这样的做法让魏征感动得痛哭流涕。

魏征曾不仅一次地提醒过李建成一定要提前对李世民下手,可是他就是不听。其实李建成并非无能,他是仁慈的人。这本是一种优点,可是就是由于他这种优点导致他在玄武门送命,唾手可得的皇位,就这样成为了李世民的。在李世民登基后,对魏延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好感,甚至还曾经问他:为什么挑拨自己与建成的兄弟关系。

魏征便反问到:难道我身为皇太子的谋士,我不应该为他出谋划策吗?若是皇太子早听我言,登基之人怎么可能不是他呢?李世民刚开始听到这话时非常的不悦,可细细一想后,认为魏征说的话也非常有道理,因此他并没有责罚魏征,并且以后让他直言进谏。魏征也没有丝毫的客气。因此给世人造成了一种假象,李世民善于纳谏,魏征善于进谏。不过本人的想法并不是这样的。

二人关系其实是非常紧张的

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直言李世民错误的做法,李世民前几次还能够听进去。可有一次魏征让李世民在群臣面前下不来台,只能草草下朝。李世民回到宫中后非常的生气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像这样的话李世民不仅一次地说过,可是就是由于魏征这种性子,导致很多忠心于李世民的臣子都帮助魏征说好话。

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二人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如果没有这些大臣与李世民的皇后帮助魏征说好话,相信李世民早就将魏征杀死了。在魏征死后,李世民亲手在他的墓碑上题字,他还甚至经常在朝堂上说:魏征死后,就没有直言进谏的人了。我以后犯错再也没有人说了。

这样的说辞,说白了就是给臣子听。希望在魏征死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魏征对唐朝的贡献的确很大,可是李世民的话语权也相对少了很多。以至于在魏征死后,李世民将给他题字的墓碑亲手推倒。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好的,其意义与鞭尸是一样的。

李世民与魏征能够建立模范君臣形象,都是源于魏征。长孙皇后死后,他便在宫中建立一座高楼,经常站上去眺望昭陵,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长孙皇后的思念之情。一次李世民邀请魏征一同前往,李世民便问魏征:你看清楚昭陵了吗?他是多么的宏伟的啊。魏征看后并没有说话,世民便接着问:你怎么会看不到你?

魏征便开口说道:我以为陛下是在看献陵,原来是昭陵啊。唐太宗知道这是魏征在对自己建起高楼的不满,因此下令直接拆除了高楼,再也不登高望昭陵,反而是频繁地去献陵祭拜自己的父亲李渊

总结:

魏征对李世民的贡献非常大,换句话来说他对唐朝的贡献都是无人可比的。因为让君王改正自己的错误往往要比将军攻下一座城池要难得多。魏征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只能说李世民是非常不喜欢他的,可是李世民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因此本人认为二人只是表明上的模范君臣,可私下里的矛盾是非常多的,不然李世民不会推倒他的墓碑。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袁天罡的叔叔袁守城算的真准,魏征梦中斩龙,死后成监察御史

    历史人物编辑:骆氏春秋标签:魏征

    冥冥之中有推手,冥冥之中有安排,许多事情不得不信,但也不能全信。《西游记》中有这样的片段,说袁守城每日在城中算卦,这时有一个渔夫每日都来卜卦,问的都是在哪撒网,在哪垂钓的事情,且每次都能捕获金丝鲤鱼,由于渔夫打鱼过多,因此触怒了泾河龙王,龙王于是就变成一个凡人,找袁守城算账,结果龙王不敢暴露身份,于

  • 文正的故事 · 第一位文正 · 魏征 · 之二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魏征

    隋末,年过而立的魏征终于踏上仕途,被起兵响应李密造反的武阳郡丞元宝藏(这哥们名字真好)招入麾下,成为了一名典书记。这个书记和现在的书记可不是一回事,这个典书记,其实就是个文书,负责帮领导写写材料记记数字,啥权力没有。虽然魏征小时候学习并不好,可怎么也是出自书香世家,再怎么说写作功夫也要比一般人强很多

  • 魏征之后只有他敢对唐太宗直言进谏

    历史人物编辑:美好de生活标签:魏征

    文/林岩唐朝大臣郝处俊,安州安陆(今属湖北孝感安陆市)人,生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滁州刺史郝相贵之子,生母许氏,侍中许圉师的外甥。郝处俊刚刚十岁的时候,父亲郝相贵就去世了,父亲属下的官吏送来绢帛,做为治丧的财物,郝处俊坚辞不受,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老成持重,对几个舅舅恭敬有加,和兄弟们和睦相处

  • 李世民为什么推到了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魏征

    魏征是凌烟阁功臣,是李世民最为欣赏的 人之一。被李世民看做以德为政的一面镜子。李世民胸怀开阔,善于纳谏。魏征敢触怒龙颜,冒死进谏。千百年来,二人被看做是君明相贤的光辉典范。魏征病重时,李世民亲自探视,为了安抚魏征将自己最爱的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 魏征死后唐太宗辍朝五日,命文武百官前去吊唁。然而就在

  • 关于魏征,你知道的还太少了!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魏征

    他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病死后,赐谥号“文贞”。是历史中难得的敢谏之臣。他敢于不断地犯颜直谏,所讲道理深刻,言语犀利。有时甚至会直白到让太宗受不了,恨恨欲杀之。他在贞观年间,上书二百余道。其中最著名的谏言就要数《谏太宗十思疏》。开头,他用求木长,要固其根本;想要泉水流的远,必须要疏通它

  • 魏征出殡时,李世民哭得稀里哗啦,没过多久却让人砸了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魏征

    李世民和魏征这样的君臣关系可以说在两千年的历史之中是绝无仅有的,魏征死了之后,李世民“登苑西楼,望丧而哭”。一边看着魏征的送葬队伍渐行渐远,一边在楼上抹眼泪没脸没皮地哭。抹完了眼泪又说了句:“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说完了之后还身边的侍臣,你们得好好学学魏征呀,我总有犯错的时候,真到了那时候,你们可

  • 李世民责问魏征为何劝别人害自己,魏征说了一句话,李世民服了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魏征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大将李渊顺势起兵攻占了长安,他首先拥立杨广之子杨侑为帝,随后便名正言顺地接受了这位隋恭帝的“禅让”而自立为帝,至此强盛的大唐王朝开启了篇章。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功不可没,他不仅擅于出谋划策,还精于领兵作战,为父亲李渊立下汗马功劳。 李渊的儿子有很多,但论建

  • 西游记中的魏征真的很牛吗?对唐太宗而言,魏征其实就是个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魏征

    在《西游记》原著中,那大唐王朝的官员中,有个人很牛,怎么个牛呢?他虽然只是个区区凡人,可是竟能斩杀神仙。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没错,他就是唐朝的丞相魏征,而被他斩杀的神仙正是那倒霉的泾河龙王。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魏征区区一个凡人,凭什么能斩杀堂堂龙王呢?你可能会说,人家魏征乃为“人曹官”,泾河龙王犯

  • 李世民将公主嫁于魏征长子,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魏征

    公元643年,魏征奄奄一息,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和9岁的新城公主去探望,并将女儿赐婚给魏征的长子。可是,魏征刚死没多久,李世民不仅取消了婚约,还推倒了魏征的墓碑。魏征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他是李世民可以正衣冠的“镜子”,是古代最有名气的谏臣。李世民玩鹞鹰,听闻魏征前来奏事,竟吓得把鹰藏在怀中,生

  • 取经成功后,小白龙杀魏征轻而易举,他为何不找魏征报仇雪恨?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魏征

    取经成功后,小白龙杀魏征轻而易举,他为何不找魏征报仇雪恨?(精读西游记后传第12期)在西游记后传中,小白龙可谓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人。简单总结他的经历,就是爹爹不疼,师兄弟不爱。他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只可惜龙的寿命都很长,所谓的太子不过是一个尊称,根本不可能登基。更何况,小白龙还是庶出,西海龙王看见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