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将公主嫁于魏征长子,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李世民将公主嫁于魏征长子,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打工人清清 访问量:1398 更新时间:2024/1/26 21:38:22

公元643年,魏征奄奄一息,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和9岁的新城公主去探望,并将女儿赐婚给魏征的长子。可是,魏征刚死没多久,李世民不仅取消了婚约,还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魏征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他是李世民可以正衣冠的“镜子”,是古代最有名气的谏臣。

李世民玩鹞鹰,听闻魏征前来奏事,竟吓得把鹰藏在怀中,生怕遭到魏征的讽谏。直到魏征走了,这只鹰也被闷死了。这个故事可谓人尽皆知,更是李世民“畏惧”魏征的实证。

可以说,李世民和魏征是相互成就的。没有人可以受得了一直被批评,被他人长久的口出恶言,李世民的包容成就了他贤君盛名,魏征不畏生死的尽职也成了一代名臣。

不过,魏征并非是最初便追随李世民,他的一生曾四次易主。

魏征修习的是纵横之术,最早的相关典籍便是《鬼谷子》和《战国策》,鬼谷子的徒弟苏秦更是著名的纵横家。可见,魏征一直都很有野心:他想辅佐明主,更想成为贤臣。

隋朝末年群雄割据,魏征的第一个主子就是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可惜的是,魏征曾屡献奇谋,都没能得到李密的重用。不久,魏征随李密归降李唐。谁知半年不到,魏征等人又被窦建德所俘虏,并立刻得到了用。

魏征追随窦建德近两年时,窦建德就被李世民所生擒。当时,太子李建成早就听闻魏征的声名,于是捷足先登,将魏征召于麾下。魏征投靠李建成后,时常劝谏李建成提防秦王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随后,李世民找到了魏征询问道:“为何你要一次次离间我们的兄弟之情?”

众人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谁知魏征竟然没有编造借口,反而据实相告:“倘若太子当初能听从我的建议,哪里还会有今日的祸事?”

魏征的直爽反而让李世民非常欣赏,并决定让魏征成为自己的人。至此,魏征终于在数次易主之后安稳了下来。

李世民对于魏征可谓又爱又恨,甚至还有一丝畏惧。

有一次,魏征告假回乡祭祖,待他回来时便问李世民:“臣听闻陛下要临幸南山,因此回京的路上处处严阵以待。然陛下并未前往,这是为何?”李世民立刻捧腹大笑,而后告诉魏征:“朕还不是怕你回来后嗔怪,也就打消了这个计划。”

在朝堂上下看来,魏征的行径显然是格格不入的,但他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李世民能够成为明君必不可少的良臣。

长孙皇后过世后,李世民常常为此悲伤不已。尤其是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为了经常能够看到“它”,还特意修建了一座高台。

一天,李世民又去登高眺望,心中不免一阵酸涩,便对身边的魏征说:“爱卿你看,皇后就安葬在那里。”说罢,眼角又红了起来。这时,魏征的一句话顿时让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魏征说:“臣以为陛下所指是太武皇帝的献陵。”

太武皇帝就是李世民的老父亲李渊,魏征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也点醒了李世民,随后他便下旨让人拆了这座高台。那么,李世民内心能心甘情愿吗?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就要摒弃过多的儿女私情。所以,李世民哪怕不甘,依然愿意听从。

这就是魏征,敢于直谏,心底无私。

当然,魏征毕竟也是个普通人,也有常人不能摒弃的嗜好。

第二天,李世民立刻设宴,还特意在魏征面前放了三份醋芹。没成想,魏征还没吃完饭,装菜的盘子却已经见了底。李世民见状爽朗大笑,指着魏征说:“你还敢说自己没有嗜好,今日可是让朕发现了吧!”

魏征不好意思地说:“君主向来欣赏无为之道,身为臣子自然不敢有过多喜恶,只是臣独好这一口,倒是让陛下见笑了。”

通过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的关系是相当和谐的。那么,为何魏征死后还会出现那么多风波呢?这要从太子李承乾说起。

公元640年,李世民的长子——太子李承乾只因盖个房子,便被大臣弹劾其过于奢靡。李承乾与官宦玩乐,又被谏臣比作了秦二世。总之,李承乾在万众瞩目之下也承受了许多压力。

虽然李世民深爱这个儿子,但是对其管束也是十分严格。李承乾曾宠幸一位叫“称心”的乐人,气得李世民直接将其处死。而李承乾竟然闹起了脾气,一连几个月称病不上朝。饶是如此,李世民都不曾想过废黜太子,还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

只可惜,李承乾自己不够争气。当时,李世民对太子同母弟李泰很是宠爱,让李承乾有了危机感,竟然去暗杀李泰。在行动失败后,李承乾便联合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宫。

李世民对太子此举十分痛心,但终究还是不忍杀他,只是将其贬为庶人,而后流放。但参与谋反的主犯侯君集被处死、中书侍郎杜正伦受牵连被贬官。巧的是,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曾是魏征向李世民力荐的“宰相之才”。

这一年是公元643年,就在李承乾谋反之前,魏征病重不能上朝。李世民听闻魏征时日不多后,亲自带着爱女衡山公主去探望。

此时的魏征行将就木,却拖着病躯、穿着朝服,强撑着跪迎李世民。李世民见状,顿感酸涩,他一边紧紧握着魏征的手,眼泪早已不受控地流出。而后,李世民将衡山公主赐婚给了魏征的长子。

魏征生前享尽人臣之宠,身后更是倍享人臣哀荣。他一生两袖清风,丧仪更是极尽简朴。

至此,君圣臣贤成了过往。魏征一生忠义耿直,却落得这样的结局。

不过,后来李世民在执意亲征高丽后,又再次想起了魏征的好,也忍不住感叹道:“倘若魏征尚在,岂会容许朕如此任性?”意识到后悔的李世民也重新立起了魏征的墓碑,并且赏赐慰劳了他的亲眷。

从推倒到复立,这是魏征之幸,更是李世民的英明。

可以说,纵观整个大唐,如魏征一般圣眷深厚的良臣并不多。可是,魏征的玄孙一代却生活得不尽人意。玄孙中唯有两人做了官,其中一人只是个守皇陵的小官,他叫魏凭。不过,却好过另一位落魄的玄孙魏稠。

《资治通鉴》记载:“魏征玄孙稠贫甚,以故第质钱于人。”

魏稠的生活可是相当贫困,他虽有一官半职,但是俸禄微薄,加之妻子身患重病,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后来,魏稠干脆卖了老宅,举家搬至乡下生活。没成想,此事竟然传到了唐宣宗(唐朝第十七位皇帝)耳中。

魏征作为唐朝开国功臣,后世子孙竟然沦落至此,这让唐宣宗很尴尬,于是从内库中拿出了两千两赏给了魏稠,同时帮他赎回了旧宅。魏稠虽然一贫如洗,但胜在是个两袖清风的官员,从这个层面来看,他并未辱没门楣,这一点也颇有魏征的风骨。

值得一提的是,魏征也常被认为是沽名钓誉之人。因为他曾写过无数谏书,每一次都会誊抄两份,一份呈送给李世民,另一份呈送给史官。此举也是让李世民骑虎难下,毕竟史笔如铁,他那桩桩件件的小错误就这样被记载传承,而魏征则享有清誉之名。

所以,清代学者袁枚认为,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其实不是互相成就,而是相互利用:“太宗有故纵魏征之心,博纳谏之名。魏征有挟制太宗之意,彰能谏之直。”

不管魏征是抱着什么心态去拼死谏言,他确实为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论初心,只看结果的话,魏征也的确堪当大唐“重器”!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取经成功后,小白龙杀魏征轻而易举,他为何不找魏征报仇雪恨?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魏征

    取经成功后,小白龙杀魏征轻而易举,他为何不找魏征报仇雪恨?(精读西游记后传第12期)在西游记后传中,小白龙可谓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人。简单总结他的经历,就是爹爹不疼,师兄弟不爱。他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只可惜龙的寿命都很长,所谓的太子不过是一个尊称,根本不可能登基。更何况,小白龙还是庶出,西海龙王看见他一

  • 唐朝有魏征,宋朝有包拯,明朝有海瑞,为何清朝缺少铁骨谏臣?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魏征

    在民间茶余饭后的话题中,有关封建社会朝堂上的故事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无论是唐朝、宋朝还是后来的明朝,都不乏有这种铁骨铮铮敢于当面和皇帝老儿据理力争的大臣。其中就比如唐朝的魏征、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等。这些大臣为了纠正皇帝的错误,也为了成全自己的美名,不惜拼着一身剐,也要直言觐见,生怕皇帝误入歧途

  • 唐朝名臣魏征死后,为何李世民要毁掉自己女儿与魏征之子的婚约?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魏征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臣,他以直言不讳闻名于世,正因为他的直言敢谏得到李世民器重,但是李世民并不喜欢魏征,他对魏征一再忍让,只是为了向天下臣民证明自己是一位谦虚、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皇帝,中国古代拥有贤名的皇帝大多善于伪装自己,而魏征只不过是李世民用来树立良好形象的工具罢了。其实李世民并不是魏

  • 魏征帮助李世民开创了盛世,为何魏征死后竟然被李世民砸了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魏征

    据说魏征参与谋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李世民是信了。李世民和魏征,一个直言进谏,一个从善如流,在君臣二人的不懈努力下,硬是开创了贞观盛世,留下了一段佳话。公元643年,魏征去世,李世民悲痛欲绝,5日不上朝。随后,李世民给魏征追封官爵,上谥号,亲率文武百官为魏征送行,并亲笔题写墓志铭,可谓是恩宠无以复加

  • 这位比魏征还敢说的“诤臣”,为何客死汉中?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社工师罗先生标签:魏征

    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很多人都认为唐代最著名的“诤臣”是唐太宗时期的左光禄大夫 、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因为魏征有治国的才干,性情又耿直,从不退缩屈服,李世民与他谈论,总能欣然接受他的意见。魏徵也为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胜,于是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毫不隐瞒。有了“人镜”魏征,心胸宽广的李世民共

  • 魏征凭什么斩了泾河龙王?魏征:我的背景你不懂

    历史人物编辑:用图说史标签:魏征

    泾河龙王为了赢得与袁守城的赌注,私自篡改了下雨的时辰和雨量,最终被魏征斩首。在民间传说中,龙是具有莫大神通的动物,为何被一介凡人斩首呢?很显然,泾河龙王是被人算计了!《西游记》中,泾河龙王的地位并不高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龙只是一个普通的种族而已。古人形容某人特别神秘,喜欢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

  • 魏征是犯颜直谏的典范?跟他比起来,魏征简直弱爆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魏征

    一说起犯颜直谏,君臣相得。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起魏征和李世民,但是在历史上有个人却真正的在用生命进谏,最后也因进谏而死,魏征与他比起来,简直弱爆了。这个人就是鬻[yù]拳。 鬻拳是春秋早期,楚国宗室后裔。鬻拳所在的时代,正是楚国发家的上升期。当时的楚国国君楚文王就是与齐桓公、晋文公争霸的楚成王之父。

  • 一代名相魏征,下场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魏征

    李世民的哀叹与反复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西历643年),一代名相魏征去世。对于魏征的去世,太宗皇帝感到郁郁不已,于是太宗皇帝留下了这样的一段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而就在唐太宗对微整的去世表示哀叹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命人砸了魏征的

  • 同一人有两块墓志铭,内容大不相同,魏征果真是个滑头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魏征

    196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又出土了一个李密的墓志铭,这样,除了李密除墓中埋的墓志铭外,又多出了一块墓志铭,为何李密会有两块墓志铭呢?我们知道,对于古人来说,是记录死者生平事迹经历的一个传世文献,是貝有唯一性的,大多数情况下,其原文留于世间的应为传世版本,因为这样便于后来修改补充。一般情况下,埋在地

  • 魏征被称作唐太宗的明镜,为啥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却怒推其碑

    历史人物编辑:趣闻秘史杂货铺标签:魏征

    在古代社会中,皇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那更是“圣意”,是不可违抗的。即便是贤君,也不愿意听到每天有人在你的耳边叽叽喳喳,说着和你意见相反的话。而在昏君那里,每个敢直言犯上的大臣基本都是大“傻瓜”,轻者丢了仕途,重则丢了脑袋。聪明的大臣在劝谏时总会为帝王留些面子,用比喻及旁敲侧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