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多次公开顶撞李世民,李世民为何总能容忍魏征

魏征多次公开顶撞李世民,李世民为何总能容忍魏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唐宋风华 访问量:4258 更新时间:2024/1/29 5:35:38

魏征字玄成,唐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因敢于直谏被后人所熟知,被称为“一代良臣”,辅佐李世民完成了“大唐盛世”,留下了“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后人常以魏征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刚正不阿,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魏征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批评李世民,有句古话叫“忠言逆耳”,李世民虽贵为皇帝,但他也有跟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面对魏征的批评,难道李世民不生气?他为何总能容忍魏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是非常微妙的,“明君贤臣”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是各种利害关系的相互掺杂。

首先拿李世民来说,李世民一直想要做一位流传千古的明君,作为明君第一要做的就是治理好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第二要做的就是体恤下属,魏征对李世民的进谏大部分都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君主言行的,如果李世民包容不了魏征这样的直臣,难免会被人说闲话,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良好形象也会受到影响,这并不是李世民想要的。

魏征投奔李唐以后,负责辅佐太子李建成,帮助李建成打败刘黑闼残余部队,平定山东地区,在山东拥有极大的号召力,这也是“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不杀魏征的原因之一。李世民登基以后,大唐表面上看虽然一片和谐安定,但实际上却危机重重,唐朝成立以后,由于之前战乱的影响,南北方依旧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起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北方的突厥、东北方的高句丽,一直对大唐虎视眈眈,如有内乱必有外战!

李世民心里很明白,在这种社会状态之下,要想保证大唐稳定,必须先安内再攘外。当时山东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李建成平定山东以后,把自己的党羽安排在山东各个地区,培养自己的后背力量,“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被杀,山东地区的士族害怕被殃及或者想为李建成报仇,都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叛变大唐,而魏征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牵制着山东地区的太子心腹党羽,李世民只要控制住了魏征就稳定住了山东。

李世民不但没有处罚魏征,反而将其重用,虚心听从魏征直谏,这样的做法让山东士族的内心踏实了下来,再无叛变之念,统统诚心归顺,这是李世民最想看到的结果。李世民的心思魏征又何尝不知,魏征努力调节双方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既消除了李世民对山东士族的杀心,又消除了山东士族的叛变之心,不管对哪一方都有极大的好处。

山东稳定以后,李世民为何还能包容魏征?长孙皇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长孙皇后为人善良、识大体,又是是长孙无忌胞妹,李世民对她非常尊敬。长孙皇后曾说:“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由此可见长孙皇后非常敬重魏征为人,并且认为魏征是实实在在为江山社稷着想的贤臣。有了长孙皇后的信任,魏征就更加敢于直谏了,即使惹李世民生气,长孙皇后出马劝李世民几句,气也就消了,自然可以更加包容魏征。

综合来看,魏征多次公开顶撞李世民,而李世民总包容他的原因是因为魏征有着很强大的背后力量!他既能保大唐稳定又深谋远虑,李世民是真的很需要魏征,所以说“人只有被需要才会有自己的价值”!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魏征怒怼唐太宗,李世民赐他一道菜,魏征当场吃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魏征

    如果说在唐太宗在位期间,有哪一位文臣比较出名,除了房杜、恐怕就是魏征了。魏征早年曾效力于瓦岗军,但是不受瓦岗重用,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垮,李密归降唐军。但魏征最早属于太子李建成阵营,而且深受李建成重用。他曾经劝说李建成,要提防李世民一步一步做大。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登基,召魏征问话,问他当初为何百

  •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魏征死后,太宗为何砸毁魏征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叶子听禅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一个虚心纳谏,被称为千古明君,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诤臣的典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魏征死后才几个月,唐太宗李世民就亲手毁掉了自己题写的碑文,砸毁了墓碑。为什么魏征生前和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反转,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魏征生前不结党营私的形象崩塌魏征生前,在太宗的

  • 一个五易其主,一个从一而终魏征和房玄龄谁对贞观之治贡献大?可能结论令人唏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房玄龄

    提起魏征,人们就会想起瓦岗寨的那个“魏老大”,或者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而房玄龄,人们似乎更记得他是个名扬四海、惊动皇帝的“妻管严”,或者那个不肖之子房遗爱,跟着公主谋反被杀掉了。那么魏征和房玄龄究竟谁在历史上,或者说对于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贡献大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的经历来比较一

  • 他是唐朝十八学士之首,凌烟阁位列第三,李世民手下的能臣,房玄龄是其黄金搭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房玄龄

    根据题目就能想象得到他的彪悍,这人确实非常了不起,是唐朝18学士之首,凌烟阁排名也非常的靠前,与房玄龄简直绝配,历史上最著名的“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他了,他就是杜如晦。 他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他的爷爷做了隋朝的工部尚书、义兴公,他老爹是隋朝昌州长史,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聪慧,长大后,成了

  •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房玄龄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的地步。有一天,早朝结束了,朝廷文武百官皆已各自散去,只有房玄龄既不回家,也不回“办公室”去干活,而是一个人在皇宫大门口独自徘徊,不停走来走去。唐太宗很快就知道这事,误以为是他还有事要上奏,就把他叫进了宫里。“房爱卿,你这是怎

  • 房玄龄怕老婆?你只知千古风流一坛醋,却不知她曾剜目明志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房玄龄

    他是大唐的宰相,在唐初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居正一品的司空,更是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在了第五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谋略过人的宰相竟怕老婆,怕到什么程度呢?唐太宗李世民赐给他两个美人做妾,他都不敢要。他就是与杜如晦一起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房玄龄与其妻卢氏留下了一段“千

  • 魏征给李世民选美,竟选了百名丑女,并赐给了魏征,房玄龄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房玄龄

    一,事发金銮殿大唐贞观年间,一次早朝,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两厢站立,大唐天子唐太宗端坐龙椅,礼部尚书沈既济执笏奏道:“万岁,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臣以为,万岁应大幸天下,从各地招入民间漂亮女子百名,以彰显当今君民同德,昭示皇恩浩荡,恩泽四海。”“一派胡言!”沈既济话音未落,郑国公魏征怒容满面地出了班,

  • 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发起玄武门之变的不是房玄龄,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房玄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美名一直流传到现在。作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时主动消灭地方各种割据势力,唐朝的繁荣和安定也是他的努力得到的。除了用盛世之君来形容李世民,还有一个词语也和他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变,直到现在大部

  • 《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房玄龄

    《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历史解读《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点校本二十

  • 宰相房玄龄最怕的一个人,不是李世民,而且李世民都治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房玄龄

    对于唐朝的初期,尤其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老伙计可以说个个都是国之栋梁。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有一个人独领风骚,在宰相的位子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的房玄龄,房玄龄这个人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啦,他可不是因为一开始就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混好了关系才当上的宰相,而是完全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优秀的人品。能够在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