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将公主嫁给魏征长子,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李世民将公主嫁给魏征长子,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婷艳读书 访问量:1800 更新时间:2024/1/29 8:32:53

公元643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病危,唐太宗带着9岁女儿去探病。

此时的魏征已经奄奄一息,看到李世民到来,只能流泪却动弹不了,君臣二人相伴几十年,唐太宗也悲从中来,他突然指着魏征儿子说:“我把女儿嫁给你。”

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儿子魏叔玉。

贞观十七年,魏征驾鹤西去,唐太宗悲痛万分,罢朝五日,亲自给魏征撰写碑文,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曾经的太傅举哀,享尽殊荣。

可几个月后,李世民亲自撰写的的碑被推倒,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被解除。

是谁这么做?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做,前后几个月变化这么大?

受到李承乾逆案牵连

在魏征去世几个月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李承乾谋逆案。

李承乾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子,很早就立为太子,被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李世民在儿子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延请名师,教导学问,还找了一班道德水平高,敢于谏言的老臣来辅导他。

老父亲的心愿,儿子要成为道德高尚,才学出众的太子。

大臣们处处管着他,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要像老头一样遵守规矩,结果适得其反,李承乾越管越逆反。

他想做点事情,都有人反对,结果太子在一次骑马中受伤变成跛脚,他的心理崩了,越发的放纵起来。

他的弟弟李泰,开始仿效李世民年轻时办文学馆,得到父亲的喜爱。李承乾开始担心自己太子之位不保,他派人去刺杀李泰,可惜失败了。

李承乾只能放手一搏,最爱他的母亲去世了,决定仿效父亲李世民搞一次玄武门之变,他的能力怎么能和,在战场上历练过的父亲相比,阴谋被李世民察觉。

侯君集作为阴谋的主要参与者被处死,杜正伦因为接受了李承乾的金腰带牵扯其中,被贬官。

李世民突然想来,这两个人是魏征给他举荐的,并说过这两人都有宰相之才。之前魏征还担任过太子的太傅,这样联想起来,李世民深深怀疑魏征也是太子一党的。

魏征这人的经历有些复杂,他是贰臣,其实是五易其主,从元宝藏到李密,再到李渊,窦建德李建成最后成为李世民的谏臣。

这种复杂的经历让李世民不得不多想,是不是魏征还要投到太子李承乾门下,往日魏征劝谏自己的那些行为是不是要故意抹黑.......

李世民一气之下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解除了公主和魏家的婚事,彻底否定魏征。

李世民对魏征早就不满

李世民是一个明君,可以纳谏,对于大臣提出的意见是可以接受的,可是魏征的意见实在太多了。

以至于一次李世民回到后宫,就嚷嚷要杀了这个乡巴佬,还是长孙皇后劝谏下,才放下心里的成见。

李世民上位不正,他要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明君的形象,他的确比一般的君王做的都好。

很多时候他不情愿,可没有办法只能接受大臣的意见。

李世民是一个君王也是一个父亲,有时为了亲人会偏袒。

一次他和长孙皇后的长女长乐公主结婚,他想多给女儿一些嫁妆,这是人之常情,是父亲对女儿的爱,古代女人嫁妆越多地位越高。

大臣们商量下来的结果,长乐公主的嫁妆可以双倍于前朝的康乐公主,本来皆大欢喜,可魏征跑出来大煞风景。

他指出长乐公主嫁妆不能多于自己的姑姑,否则奢靡之风会日益增长,公主嫁妆要按照礼制规定来。

李世民听着心里肯定不舒服,可作为明君不能反驳他,魏征已经上升到礼制的高度了,最后只能按照规矩执行。

李世民想翻修洛阳宫殿,魏征一定会跳出来阻挠,让李世民有苦说不出。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十分伤心,在宫中修建了高台,每天可以远眺昭陵,一解相思之苦,这是人之常情。

到了魏征这里,他从儒家的角度直接指责皇帝,没有怀念自己的父亲,这是不对的。

李世民心中一定五味杂陈,他和父亲之间的隔阂很深,他为什么要整日怀念父亲;而妻子是他的贤内助,支持着他的事业,俩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他心中一直怀念着长孙皇后。

魏征真的是管的太宽,连李世民的心中所思、所想都要控制,李世民没有办法直接将高台拆了,谁也不去看。

这件事让李世民对魏征极度不满,他管的实在太宽。平时在朝政中,魏征啪啪打脸的事情更多,他说也不是,不听就不是明君了。

长期的不满积累在李世民的心中,只要一个导火索,就会爆发。

人设差点崩塌,及时补救

朝堂上没有了魏征这个总是提意见的人,李世民心情也好了很多,将魏征的功劳全部否定后,他喘气都舒服很多。

几个月后,李世民意识到,否定了魏征,会影响到他明君的人设和形象。

李世民是一个聪明人,他开始找机会补救。

他在各种场合开始怀念魏征,比如他晚年远征高句丽,取得了胜利,但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李世民感慨:”魏征在一定会阻拦的。”

他还派人将魏征那倒下的碑重新竖了起来,送了祭品来祭祀这位老臣。

魏征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四,他和李世民君臣之间相互成就,魏征是太宗朝的谏臣,李世民比喻魏征是他的镜子。

魏征此人,有才华,正直,但是情商太低,说话往往戳到李世民的心上,得罪了人,他还不知。

如果遇到一个普通君王或者叛逆君王,他早死了。

李世民因为上位不正,总想打造一个明君的形象,只能忍住对魏征的不满。

《新唐书》作者欧阳修对于李世民重新修建魏征墓碑,评价两个“钓名”。

当然魏征事件,背后深层次是两个贵族集团的博弈,关陇贵族和山东豪强,这是李世民统治的基础。两大集团在李世民晚年争夺太子的位置,都是不予余力,魏征只是受到了牵连。

日积月累在他的心中堆积了太多的怨恨,好在李世民是一个要面子的君王,及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流传下来千古明君和谏臣的故事。

标签: 魏征

更多文章

  • 魏征多次公开顶撞李世民,李世民为何总能容忍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因敢于直谏被后人所熟知,被称为“一代良臣”,辅佐李世民完成了“大唐盛世”,留下了“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后人常以魏征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刚正不阿,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魏征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批评李世民,有句古话叫“忠言逆耳”,李世民虽贵为皇帝

  • 魏征怒怼唐太宗,李世民赐他一道菜,魏征当场吃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魏征

    如果说在唐太宗在位期间,有哪一位文臣比较出名,除了房杜、恐怕就是魏征了。魏征早年曾效力于瓦岗军,但是不受瓦岗重用,后来瓦岗军被王世充击垮,李密归降唐军。但魏征最早属于太子李建成阵营,而且深受李建成重用。他曾经劝说李建成,要提防李世民一步一步做大。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登基,召魏征问话,问他当初为何百

  •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魏征死后,太宗为何砸毁魏征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叶子听禅标签: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一个虚心纳谏,被称为千古明君,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诤臣的典范。但是根据史料记载,魏征死后才几个月,唐太宗李世民就亲手毁掉了自己题写的碑文,砸毁了墓碑。为什么魏征生前和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反转,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魏征生前不结党营私的形象崩塌魏征生前,在太宗的

  • 一个五易其主,一个从一而终魏征和房玄龄谁对贞观之治贡献大?可能结论令人唏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房玄龄

    提起魏征,人们就会想起瓦岗寨的那个“魏老大”,或者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子;而房玄龄,人们似乎更记得他是个名扬四海、惊动皇帝的“妻管严”,或者那个不肖之子房遗爱,跟着公主谋反被杀掉了。那么魏征和房玄龄究竟谁在历史上,或者说对于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贡献大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的经历来比较一

  • 他是唐朝十八学士之首,凌烟阁位列第三,李世民手下的能臣,房玄龄是其黄金搭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房玄龄

    根据题目就能想象得到他的彪悍,这人确实非常了不起,是唐朝18学士之首,凌烟阁排名也非常的靠前,与房玄龄简直绝配,历史上最著名的“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他了,他就是杜如晦。 他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他的爷爷做了隋朝的工部尚书、义兴公,他老爹是隋朝昌州长史,他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聪慧,长大后,成了

  •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房玄龄

    据史料记载:唐朝宰相房玄龄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竟然怕到要向李世民“求助”的地步。有一天,早朝结束了,朝廷文武百官皆已各自散去,只有房玄龄既不回家,也不回“办公室”去干活,而是一个人在皇宫大门口独自徘徊,不停走来走去。唐太宗很快就知道这事,误以为是他还有事要上奏,就把他叫进了宫里。“房爱卿,你这是怎

  • 房玄龄怕老婆?你只知千古风流一坛醋,却不知她曾剜目明志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房玄龄

    他是大唐的宰相,在唐初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居正一品的司空,更是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在了第五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谋略过人的宰相竟怕老婆,怕到什么程度呢?唐太宗李世民赐给他两个美人做妾,他都不敢要。他就是与杜如晦一起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房玄龄与其妻卢氏留下了一段“千

  • 魏征给李世民选美,竟选了百名丑女,并赐给了魏征,房玄龄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房玄龄

    一,事发金銮殿大唐贞观年间,一次早朝,金銮殿上文武百官两厢站立,大唐天子唐太宗端坐龙椅,礼部尚书沈既济执笏奏道:“万岁,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臣以为,万岁应大幸天下,从各地招入民间漂亮女子百名,以彰显当今君民同德,昭示皇恩浩荡,恩泽四海。”“一派胡言!”沈既济话音未落,郑国公魏征怒容满面地出了班,

  • 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发起玄武门之变的不是房玄龄,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房玄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美名一直流传到现在。作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时主动消灭地方各种割据势力,唐朝的繁荣和安定也是他的努力得到的。除了用盛世之君来形容李世民,还有一个词语也和他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变,直到现在大部

  • 《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房玄龄

    《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历史解读《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多有曲笔敷衍,甚至有蓄意作伪之嫌《隋书》全六册,唐代房玄龄等撰,点校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