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乔西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在《隋唐英雄传》、《说唐》等小说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形象。他武艺平平,只会三板斧,但却有着惊人的福气,稀里糊涂地当了起义军领袖,号称“混世魔王”。然而这位魔王偏偏不爱当首领,非要去做那成天砍砍杀杀的将军,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追随太宗皇帝李世民平定天下,屡立战功,成了凌烟阁里的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就是秦叔宝的好兄弟,瓦岗寨的传奇人物程咬金。
当然,真实的历史与这小说的描述相去甚远。首先,小说中说程咬金出身卑微,是个私盐贩子,可在现实中,程咬金却出身名门,往上数几代都是北齐的名将。第二,程咬金也不是只会三板斧,实际上是年少成名,早就凭借着一身好武艺闻名乡里。第三,程咬金确实去过瓦岗寨,但绝对没当过什么一把手,更不存在把首领位置让给李密的说法。
那么真实的程咬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一切都得从大业六年(610)说起。当时隋炀帝失去民心,天下大乱,到处都是起义的烽烟。程咬金见此情景,闲不住,便组织了一伙人成天舞枪弄棒,准备保卫家乡。后来几经辗转,他又带着兄弟们投靠了瓦岗寨的李密。李密对程咬金很看重,觉得这小子是个人才,就把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让他带着弟兄们冲锋。
当时李密正在和洛阳王世充打仗,程咬金率军驻扎在北邙山,另一位将领单雄信驻扎在偃师城北。王世充派人去攻打单雄信,李密就命令程咬金和裴行俨前去救援。结果战场上箭雨纷飞,裴行俨一不小心就遭了,程咬金见状立刻策马救援,谁挡杀谁,这才救下了裴行俨。但后面的敌军还是紧追不舍,程咬金一边抱着裴行俨,一边还得策马,行动不便,就被后面的小将刺穿了身体。这下彻底惹恼了程咬金,他强忍着伤口的疼痛,用力一夹,竟然把后面小将的武器夹成两段,然后回身砍杀,把追兵杀了个。
经此一役,程咬金名声大振。
#02.
可惜瓦岗寨好景不长,李密不知道是骄傲自满还是吃错了药,一连做了好几个愚蠢的决定,让瓦岗寨本来大好的形势丧失殆尽,最终被王世充打得大败,灰溜溜地跑去投降了唐军。而程咬金和兄弟们却没有选择继续追随李密,他们干脆加入了王世充的部队。王世充看到程咬金来投奔自己,十分高兴,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不薄。但是时间一久,王世充对程咬金没有不满,程咬金却想炒王世充的鱿鱼。
原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程咬金的慧眼认定了王世充不是干大事的料,留在他手下早晚有一天会出事。有一次,他和好兄弟秦叔宝窃窃私语,说这王世充风度没有,心胸狭窄,长了一张嘴,到处嚼舌头,还喜欢弄些占卜算卦忽忽悠悠,这哪里是平定天下的主公?分明就是个老巫婆嘛!二人议定,准备瞅准时机,立马投靠唐军。
后来王世充和唐军在九曲交战,程咬金和秦叔宝都在队列中,这俩人对了下暗号,策马向前走了百步,对着王世充就是一顿行礼。程秦二人一边行礼一边说道:“我们在主公您的麾下效力,您待我们也算不错。但您实在太爱猜忌,胡乱听信谗言,搞得弟兄们人心惶惶,我们琢磨了一下,觉得您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地方,所以现在准备另投别处,今天就和您说再见了。”王世充目瞪口呆,但他见唐军声势浩大,又不敢派人去追,只好无可奈何地放了他们。
等到达唐营,程咬金和秦叔宝服从分配,到了秦王李世民麾下。李世民对他们颇为看重,让秦叔宝当了马军总管,程咬金则做了左三统军。从此以后,程咬金就一直紧紧追随李世民,跟着他南征北战,先打宋金刚、窦建德,后打王世充,战无不克,表现神勇,最终被封为宿国公。后来到了武德七年(624),太子和秦王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太子李建成畏惧秦王身边的一众猛将,就向李渊打小报告,想把程咬金弄到地方去。李渊接受了太子的提议,打算让程咬金去当康州刺史。程咬金见形势不妙,立马跑到秦王面前说道:“他们是想剪除大王您的左膀右臂,让您当光杆司令,不能自保,您可不能再犹豫了,得赶快做决定啊。”好家伙,这一番劝说,背后代表着什么意义已经不必多解释了。
果然,不久之后,李世民就发动玄武门之变,把自己的兄弟送上了西天,另外还顺带着把老爹赶去当了太上皇。而程咬金则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再次升官,当了右武卫大将军。
#03.
在这之后的贞观时代,程咬金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他是秦王府的旧将,又立下了无数功勋,因此被李世民视为肱骨重臣,一直奋战在保家卫国的第一线,是大唐朝武将中的高级人物。贞观二十三年(649),李世民驾崩后,程咬金继续活跃在权力中心,充当大唐朝繁荣发展的强力后盾。如果按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程咬金的人生堪称完美,他只要继续兢兢业业,等到退休之后,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朝廷也会把他树立为楷模,供后辈们瞻仰。以后人们谈起他时,就会说这位程大将军,一生无比辉煌,是大唐朝的国家栋梁!
然而,命运总是在无意间悄悄人生运行的轨道,让事态朝着所有人都无法预知的方向发展。程咬金就不幸受到了命运的戏弄,他的人生在显庆元年(656)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当年八月,程咬金奉命讨伐西突厥,兵行至鹰娑川,唐军遭遇了两万骑突厥兵。在前军总管苏定方的率领下,唐军英勇作战,大破西突厥,斩敌一千五百余人。
此时,部队里有一个副总管,名叫王文度,此人嫉妒心非常强,看见苏定方立了大功,马上就犯了红眼病。他跑到程咬金面前说:“虽然我们暂时获胜,但是也死了不少人。当下最应该干的事情是穷寇莫追,徐徐图之,我们应该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结成方阵,等着突厥人主动应战,这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忽悠了一番之后,王文度还暗示程咬金说他有皇上的密旨,专门负责节制将帅,希望他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程咬金一听这话,马上下令停止追击,一切都按王文度说的办。
然后唐军就背着沉重的盔甲,在寒风中缓慢前行,好巧不巧,粮草还出了问题,结果有不少士兵和马匹都被冻死。苏定方看在眼里,急得不行,他反复劝说程咬金,道:“我们出兵打仗的目的是为了歼灭敌军,现在明明打了胜仗,却反而坐困自守,假如敌军打过来,我们肯定要大败。如此畏畏缩缩,岂能成大事!皇上让您当大将军,用人不疑,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密诏,我看这其中肯定有诈。您要是不放心就先把王文度控制起来,再飞书给皇上,弄个清楚。”可惜程咬金面对合理的建议,就是不听,也许是岁月不饶人,可怕的皱纹不仅爬到了程咬金的脸上,还爬到了他的心里。此时的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前怕狼后怕虎,早已没了当年的豪情。
#04.
不久之后,唐军抵达恒笃城,这时候有数千胡人开门投降。王文度见了,又出,对程咬金说道:“等我们走了,这些人肯定还会反叛,不如现在把他们全杀了,然后把他们的钱全部抢走。”苏定方听了差点吐血,他说这样太不道德了,我们自己反倒当了贼,这怎么好意思叫为朝廷讨伐贼人。总之,苏定方坚决不同意屠城,但王文度不听,程咬金则对王文度言听计从,决定采纳王文度的建议,把投降的胡人杀了个精光,把他们的财产洗劫一空,并下令全军一起来分,唯独苏定方不肯拿这笔不义之财。此事的结果就是唐军威望大损,许多心向大唐的胡人听了,纷纷远走,与唐军为敌。
班师回朝以后,朝廷追究此事,皇帝龙颜大怒,王文度因矫诏被免职,程咬金则被免官。后来朝廷考虑到程咬金毕竟是德高望重的老将,就打发他去当岐州刺史,程咬金则觉得颜面扫地,在官场上已经没脸再继续混下去,就上书请求退休,朝廷批准。从此以后,郁闷的程咬金就只能在家中安享晚年,直至去世。不知道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程咬金有没有后悔当初拒绝了苏定方的建议。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没有这段不堪的经历,他程咬金的人生,应该可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别人戳着脊梁骨,笑话他晚节不保。
也许程咬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年轻时的锐气、勇敢开始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犹豫、畏缩不前。是的,他程咬金毕竟是老了,可人老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了。或许程咬金的身体还没有老,他还能征战沙场,可他的心却的的确确已经老了,老得他只适合留在府中,了却余生。最终,所有翻阅史书的读者都不得不沉痛地承认,那位混世魔王的完美一生,毁于最后一战。
推荐阅读:
他是中国第一预言奇书《推背图》中记载的神人,一箭射死了大唐开国皇帝
这个灭了大唐帝国的乱世流氓,少年是痴情男儿,中年是丧心色魔
隋末唐初一次不愉快的酒局,竟演变成一场群体吃人事件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